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登峰  崔红 《心理学报》2006,38(4):543-552
旨在对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和人格的内涵等问题进行跨文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人格内容被划分为4个层次,包括个体的外显行为、内心体验、动机和神经生理基础等,文化对人格的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由于受到来自个体内部不同动机(自我统一性动机与适应环境要求的动机)的影响而出现跨情境的一致或不一致。文中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督论是基督教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人格”是基督论讨论中的核心概念。近代基督教思想家受启蒙哲学思想影响,探寻历史人物耶稣的史实性,耶稣被塑造成了一个具道德“人格性”的道德楷模。但近代的“人格”观念忽视了这一概念在古代的三一论、基督论讨论中获得的超越个体主义的维度。朋霍费尔回到古代教父哲学中的“人格”概念,在批评近代基督教思想的“人格性”基础上重塑了基督论,也在当代基督教思想史的背景中重新定义了“人格”概念。  相似文献   

3.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主要涉及到现实准确性、一致性和自我一他人一致性三个方面。现实准确性代表着人格判断和目标本来面目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一致性是指两个人或更多人对他人人格做出的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水平;而自我一他人一致性则被认为是他人做出的判断和目标自我判断之间的一致性水平。人格判断的标准化问题是当前人格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也是人格研究的新动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7,30(5):1257-1260
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分析和诠释,从三个方面对其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阐述。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其人格心理思想的基础—理念论;其次,对柏拉图的人格结构论、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格类型论思想进行了阐释;再次,对柏拉图的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跨时间的比较、评论;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创建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瑞明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4):56-58,61
本文对列昂节夫的活动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的性欲发展阶段论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这四种最具影响的心理发展阶段论进行了比较和评析,找出了他们的异同,指出了他们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心理发展阶段论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探讨内隐人格观对承诺升级的影响以及期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1比较了个体的实体启动、渐变启动和无启动对照三种条件下,个体的承诺升级倾向是否受不同启动类型的影响。结果发现,被启动渐变论的被试与无启动和实体启动的被试相比,前者表现出更多的承诺升级倾向。研究2使用情景模拟任务,分析了个体不同内隐人格观与承诺升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成功期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个体越倾向渐变论则更多的产生承诺升级行为;(2)成功期望在内隐人格观与承诺升级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创造型人才的研究与培养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关于创造型人才人格特征的研究,国外研究过,但仍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比如,创造型人物有哪些共同的人格特征,至今还没有一致性的结论;研究对象仅限于著名的科学家,对一般科技人才没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国外品牌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人格是指消费者所感知的品牌所体现出来的一套人格特征。根据国外文献中存在的品牌人格相关研究这条线索,介绍了品牌形象论及品牌形象维度论两个派系关于品牌人格的定义,基于人格类型论和人格特质论两个理论源泉回顾了品牌人格的维度构成,并分别从消费者视角及企业视角归纳分析了品牌人格的影响作用,最后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理论借鉴三个方面探讨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了品牌人格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嫉妒与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钧 《心理学报》2002,34(2):66-73
旨在考察嫉妒与人格维度及人格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 2 31名被试者施测Bringle自我报告嫉妒量表 ,Hup ka爱情嫉妒量表 ,White习惯及关系嫉妒量表 ,Buunk嫉妒量表和大 5人格量表 (NEO -PI-R) ,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发现在大 5人格量表中所包含的神经质 ,外向性 ,开放性 ,顺同性和严谨性 5种人格维度中 ,只有神经质维度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 ;外向性维度与嫉妒的一致性关系尚不明确 ;开放性维度、顺同性维度和严谨性维度与嫉妒关系并不密切。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除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与嫉妒呈现一致性密切关系外 ,其他人格因素与嫉妒的关系不明显甚至无关。研究结果表明 :在 5种人格维度中 ,神经质人格维度在嫉妒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要影响作用 ;在 30种人格因素中 ,焦虑、自我意识、正性情绪和信任 4种人格因素是影响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张兴贵  郑雪 《心理科学》2002,25(6):744-745
1 引言人格在心理学史上是唯一建立在几个不同的范式之上的领域。目前西方人格心理学正处在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 ,不仅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依然活跃 ,而且产生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就该领域的新近动态做一概览与述评。2 人格心理学经典范式的地位及新进展  心理分析、特质论、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是人格研究的传统范式。近年来 ,这四种范式都已扩展了各自的领域。社会认知范式和生物学范式是新繁衍出的范式。2 .1 心理分析在众多的反对声中 ,心理分析的范式已经由轮椅上的沉思进化为一个实证的研究领域 ,尽管各派人格理论家对人格的描述和…  相似文献   

11.
中西人格心理思想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4,27(3):632-635
该文通过跨文化、跨时间比较的方式,讨论了中国古代人格心理思想与西方人格心理理论的异同。采取的研究纬度主要有:人格理论的出发点,归宿,理论类型,理想人格标准以及研究方法。中西人格心理思想都以人性为出发点和理论依据,但中国是以人性的优点、人性的可塑性为出发点,而西方是以人性的弱点、人性的易碎性为出发点;都以经世致用为最基本之归宿,都看到了人格的整体性和可分性,有着类型大体相同的各种人格理论;都十分关注理想人格,但标准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弗洛姆将人格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他认为人格是诱导人的潜能实现的方式,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基础.尤其是生产性人格能够激发并引导人性中理性和爱的潜能的充分实现,推动个体行为向善并且成为善良的人.生产性人格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取向,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往往是不同人格取向的综合,那么,人格塑造就是发育生产性人格在整个人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弗洛姆以生产性人格为核心规范建立了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规范的生产性人格或多或少触及了美德理论,这一矛盾也使弗洛姆的人格及人格塑造论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3.
文化与人格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影响人格发展。笔者以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为起点,详细评述了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历程,着重介绍了文化决定论、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途径,为深入理解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我图式、他人评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华 《心理科学》2003,26(5):910-911
1 关于人格发展的几种观点1 1 经典精神分析论中的人格发展观Freud认为 ,人格发展是沿着所有人从出生到成人所经历的若干先后有序的阶段而前进的。个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康 ,取决于人格各部分关系的和谐一致 ,以及个人与他必须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协调。1 2 新精神分析论中的人格发展观Jung指出 ,人格的发展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 ,包括遗传和父母的影响 ,以及教育、宗教、社会、年龄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Erikson认为 ,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人格的发展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1 3 特质论…  相似文献   

15.
杨晓莉  刘力  赵显  史佳鑫 《心理科学》2014,37(2):394-399
本研究以中国内地的藏族大学生为例,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民族本质论对跨民族交往的影响。研究一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民族本质论与接触数量、接触质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民族间的社会距离呈显著正相关;研究二启动了民族本质论和民族建构论,结果发现,相比本质论启动条件,民族建构论启动条件下藏族大学生的跨汉民族交往意愿较高。本研究说明,民族本质论是影响跨民族交往的重要因素,加强民族的社会建构论是促进跨民族交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人格:从本质论到社会建构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道群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2,25(5):628-629
“本质论”作为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认为任何事物(包括人类)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可以界定和被发现的,它们内在于事物之中,并且可用来解释事物如何反应(行动)。本质论的观点反映在人格研究中,便是认为要从纷繁复杂、稍逊即逝的表面行为背后寻找影响和支配人的行为的深层人格“实体”或“本质”。这个人格“本质”内在于人的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常会基于他人面孔特征对其人格做出相应推论。在影响面孔-人格知觉的五官特征中, 眼部特征最具复杂性。总体上, 眼部线索可分为可变和不可变两大类。可变线索包括注视方向、眼睑开放程度与眼部区域的表情等; 不可变线索包括眼睛大小、巩膜着色程度、虹膜颜色以及巩膜暴露指数等。从以上线索效应的潜在作用机制来看, 可以将眼部线索分为三大类, 即受病理因素影响的眼部线索、与特定群体相关的眼部线索和受主观意识或生理因素调控的眼部线索。此外, 也进一步指出了未来研究还需加以考虑的其他眼部特征效应, 以及待拓展深入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
古典“幸福论伦理学”本身蕴含着深刻的张力,这在斯多亚伦理学当中表现得 尤为典型。斯多亚德性幸福论伦理学被视为在古代捍卫道德的至高地位的主要旗手。但 它究竟是某种道德中立的幸福论还是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学,仍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 斯多亚伦理学所推崇的“德性”的真实内涵是主体的自足强大意义上的幸福,这在关注对象 、情感的地位、道德义务的排序等几个方面 都与以人际道德为核心的伦理学不一致。思想史上可以看到各种在二者之间寻求一致性的努 力,然而更多的调适工作还有待于学术界进一步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先秦道家美学人格论转变为魏晋道教“神仙”美学思想,其间最具代表性的文献是《老子河上公章句》和《老子想尔注》,它们在人(仙)格美的内在与外在、凡人仙人人格对比、神仙审美心理、道家道教人格修炼与艺术美之关系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道教美学人格思想的嬗变过程,再次证明了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与后世道教美学思想之间的亲缘关系,也证明道教美学思想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反社会人格是与违法犯罪关系最密切的一种人格障碍类型。作者在简要回顾反社会人格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对反社会人格的诊断和评估、影响反社会人格形成因素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文章最后指出,目前的反社会人格研究中存在概念混用、研究对象单一、忽视其内在结构的探讨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采用维度观探讨反社会人格的内在结构,并开展跨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