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基本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哲学史上,主张天赋观念说(inéisme,或译为天赋论)的思想体系大致有五种类型:第一,“回忆型”,把认识看成是对天赋观念(理念)的回忆;第二,“逻辑型”,主张认识是天赋观念的逻辑展开;第三,“能力型”,认为天赋观念是人天生具有的认识能力或禀赋或倾向;第四,“工具型”,认为理性思维是物质实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是天赋的认识工具;第五,“形式型”或“范畴型”,即提出认识是把感官材料或感性知识纳入天赋的形式或范畴中。 根据笛卡尔的主要哲学著作和一部分有关哲学的书信,我们认为他的天赋观念说的涵义大致上可以分成四类:  相似文献   

2.
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起点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所指向的是康德哲学 中的先天论。针对康德认识论中的“形式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质料先天”;针对康德 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情感先天”。由“质料先天”与“情感先天” 主张所构成的新“先天论”,确立了舍勒情感现象学的基础。通过强调“情感先天”,舍勒 试图将伦理学建基于“情感”之上,以克服康德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理性主义倾向,实现 伦理学的精神转向。舍勒对康德先天论的批评昭示了伦理学理应充满对人的关怀,直面人的 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入揭示情感的本质和意义,并使人在情感活动中服从本心的召唤。  相似文献   

3.
代天善 《世界哲学》2007,(5):58-64,78
本文对乔姆斯基语言思想的认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作者认为唯理论是其语言天赋论萌芽的土壤,普遍语法是普遍主义在语言理论中的具体体现,语言天赋论告别了古典唯理论里的"灵魂"与"上帝",走向了同样具有不朽与万能品质的生物"基因"。  相似文献   

4.
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衷克定  张溉 《心理科学》2000,23(4):488-490
1 问题提出  根据本人前期对教师策略性知识的结构特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 ,策略性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子结构 :思维导向策略、知识同化策略和过程监控策略。在教师策略性知识的结构特征确定之后 ,以该结构为理论框架 ,进一步探讨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教师策略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就其理论来源看主要有三种观点 :①乔姆斯基的天赋论观点 (乔姆斯基《语言与学习》1 980 )。即认为人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是天生的 ,后天的学习只是将人的认知结构中的某种功能激活。②富科 (Folk)的突现论…  相似文献   

5.
洛克德育心理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理论家洛克(1632—1704),是一个唯物主义的感觉经验论者,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他用一切知识、观念来自经验的观点,逐条批驳了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论。在此基础上,洛克阐述了著名的“心灵白板说”和知识起源的感觉经验论等观点。他说:“让我们假定人心是白纸,如我们所  相似文献   

6.
模块论是儿童心理理论研究领域中主要理论取向之一。这一观点认为,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是一种天赋的、领域特殊的心理结构,个体出生时便以模块的形式存在于神经系统,其发展是一个内部生物机能逐渐展开的过程。该文试图对儿童心理理论模块论的基本假设(天赋性和领域特殊性)、主要实验方法、重要模型(ToMM-SP模型)等进行评述,并就心理理论的天赋性与发展性、领域特殊性与领域普遍性、实验研究的方法与结果等引发争鸣的问题进行简评。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成功的商界人士:“会做生意!”──这句话的内涵很深。何以叫“会做生意”?局外人可能认为这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能力。商界中人也可能认做这是一种天赋,因为无数的大富翁、大财阀或而今的大老板、大款几无例外的是非科班出身,同时也绝少世家子弟,便可以证明这一点!若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便很难承认,“天赋能力”说,因为,果如此世界的财富便早已在暗中派定给少数人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成功者依靠的是“商业思维”这一法定创造了奇迹,而不是“天赋”和控上门来的“运气”!所谓商业思维,首先…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要认识中国宗教首先要正确认识中国的神。文章对诸神起源论作了简单反思,讨论了中国古代的动物神、人神、自然崇拜等。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问题,历来存在两大基本派别,即经验论(感觉论)和先验论(天赋论)。大略说来,前者认为,人的所有认识信息均来自客体,主体有如镜子或白板,客体将其印迹烙在主体上。认识就在于主体接受客体传递来的刺激,从而获得  相似文献   

10.
人类思维已经有了三百万年的历史。今天人类发达的思维能力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那么,人类思维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有些研究者认为,思维的进程是一个神秘的过程。艾克尔斯在大脑研究中曾经卓有成就,但他认为,“我能相信,当涉及到人的身体时,进化论提供着足够适当的解释,但是这个理论完全不能给我解释作为主体的自我的起源”(转引自《现代心理发展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1页)。他还认为,引起经验独特性的思维,“只有求助于某些超自然的起源才能充分说明”。  相似文献   

11.
"羞"是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现象,"羞"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从人类"羞"现象的起源来看,存在着惩罚论、先天论、立法论等不同看法,对于"羞"的起源看法不同,人们对"羞"的认识与判断就会截然不同。人类"羞"的情绪或情感并不总具有道德意涵,不同学说对"羞"的界定不同,因而"羞"的意义就不同。"羞"的面相与类型比较丰富,不具伦理价值的"羞"有时具有其他价值。"羞"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值得肯定,但人类并非所有的"羞"都具有积极价值,对人类尊严与权利的贬损而导致的负面之"羞"则需要杜绝。从起源论上讨论"羞"是为了打破"羞"仅与伦理相关的刻板印象,进而为真正具有伦理价值的"羞"提供合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原始的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就是人们拿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的有声语言……"①在论及人类的原始语言时,那种认为思维离不开有声语言的传统理论——我们姑且称之为"语言思维论",无一不持上述观点。显然这是以对手势的否定为前提的。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文中斯大林同志曾写道:"手势语言……其实这并不是语言,甚至也不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代替有声语言的语言代用品……。"②由此,以这一论述为基础的"语言思维论"对手势的否定,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具有传统的经典性。但是,在本文论述中将会发现,对这种"经典性"的怀疑,不仅来自于自然科学的论证,同样也来自于为"语言思维论"经常援引的经典著作本身。本文试图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角度,从手、言语的发音器官和脑的辩证关系入手,以证实手势在思维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由此论证思维产生语言(在本文中都特指有声语言)远胜于语言产生思维。语言不仅是劳动的产物,同时也是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13.
赵献可认为火是性质纯阳的宇宙本体,为先天太极,人身中的先天太极为命门。他以“火(先天太极)—火水(太极)”取代了周敦颐宇宙生成论中“太极—阴阳”的阶段,以“命门(先天太极、先天之火)—相火真水(无形之火水)”模式诠释生命运行机制,完成了火本体在天人之间的贯通,并从宇宙根据义与能动义两方面对火之本体义进行了支撑。赵献可之火本体论发展了前代医家的火论思想,对后世亦有一定影响:医学层面,医界继承了以先天之火为生命根本的观点,将先天之火与生命过程进一步结合,并强调火所具有的推动力;哲学层面,方以智提出火—气一元论,对火本体论进行了深化。这两方面内容,均未脱离赵氏火论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Bouba-Kiki效应(简称BK效应)指语音和形状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针对BK效应的产生机制, 先天论和后天论之间争论激烈。先天论的观点认为人们对语音象征的敏感性是出生时便存在的一种语言机制。而后天论的观点则强调语音象征是语言经验的产物。上述理论均获得大量研究证据的支持, 且均无法完全否定对方。这表明, 上述理论可能均未完整揭示语音象征的产生机制。鉴于此, 针对BK效应的产生机制, 梳理先天论与后天论的支持证据, 并率先提出语言相关的BK效应敏感期假设。同时, 梳理了支持BK效应敏感期的初步研究证据及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而, 以语言相关的BK效应敏感期假设为基础, 提出语音象征产生的先天后天相互作用模型, 以整合以往研究中的矛盾。最后, 展望了语音象征的未来研究进展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当黑格尔从哲学的高度表明“人的需要和智慧曾发明无数多的运用和征服自然的方式”(黑格尔,第7页)的时候,这实质上是说:人不只是能够进行“发现”的动物,更是能够进行“发明”的生灵。也正是在“发明”的意义上,尼采才说,能够创造新的名称和“事物”的人类“只能当创造者”。(尼采,第92页)。事实也证明,从古至今,科技史上的许多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都与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先天拥有的发明能力紧密相关。可以说,从古代的原子论、整体论到近代的归纳论、演绎论、分析综合论,再到20世纪流行的直觉论、否证论、试错法、建构论、…  相似文献   

16.
《易纬》"数"论的思维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易纬》“数”论的思维模式问题,认为《易纬》之“数”所要探讨的实质上是有关“数”的起源问题;有关自然史的演化序列问题;有关“数”的神化问题。其实质是通过对“数”的发现、“数”的安置、“数”的神化,最后达到把“数”变成绝对的主宰。这也是思辨哲学的一般致思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有些人的创造思想层出不穷?是智力过人,天赋超常吗?创造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吗?创造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吗? 不久前,美国史密斯博物馆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许多科学家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概念。即便是最具革新思想的人,他们对自己具有突破性的新思想是如何产生的,似乎也大惑不解。 大卫·N·波金斯博士在哈佛大学主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中认知技能的研究工作。他认为,创造性行为很少能够戏剧性地展开;不可将新奇感或记住一个电话号码、名字等这类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混为一谈。波金斯及其他理论家们认为,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英国政治哲学家威廉·葛德文(William Godwin,1756——1836年)著《政治正义论》,全名为《论政治正义及其对道德和幸福的影响》,读书共三卷八篇,约54万字。于1793年、1796年、1798年先后出版过三版,对当时英国激进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代表了从启蒙思想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过渡阶段。葛德文认为,实现政治正义的前提是人类生而平等,人的天赋才能和知识有差别,但在彼此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楠 《道德与文明》2015,(2):136-141
面对情境主义者对美德存在的挑战,美德伦理学家的应对可分为先天德性论和后天德性论两派。后天德性论的劣势在于需要放弃部分关于美德的承诺,但是先天德性论对情境主义的既有回应也存在缺陷。一个完备的来自先天德性论的回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明情境主义者所谓"善行"与美德存在与否是如何不相干的,二是以不依赖于经验证据的方式论证美德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 荀子为了反对孟子天赋道德论的性善论,从而提出了性恶论。这种性恶论是天生的恶性呢,还是后天形成的恶性呢?目前我国学术界流行的看法是前者,即断言人生下地来都是“小人”,人是“天生的坏蛋”,言之成理,似乎已成定论。作者认为荀子的性恶论不是天生的恶性,而是后天形成的恶性。提出拙见就教于方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