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读者的元理解监测为什么不精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确的元理解监测对随后的元理解控制和阅读理解有重要作用,但是,通常情况下,读者的元理解监测并不精确。回顾20余年的元理解监测研究,发现元理解监测的精确性主要受制于阅读材料特征、监测线索与标准测验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应注意元理解监测的判断形式、监测线索及评价标准对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交互关联影响。  相似文献   

2.
阅读中的元理解监测与元理解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启山 《心理学报》2009,41(8):676-683
采用“阅读-关键词处理-元理解监测-测验1-选择文章重读-测验2”的流程, 探讨元理解监测对元理解调控与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 延迟写关键词相对于即时写和不写关键词更利于监测精 确性的提高; 延迟关键词组借助精确的监测能做出有效的元理解调控, 选出测验1中得分低的文章重读, 并在测验2中有较好表现, 而其他两组只能选出其认为难的、而非得分低的文章重读, 在测验2中表现不 佳。元理解监测的精确性影响元理解调控的有效性, 进而影响阅读理解成绩。  相似文献   

3.
电子图画书阅读是儿童使用数字媒体的重要内容。相比纸质图画书,互动是电子图画书最重要的特征,而词典互动则是电子图画书中最常见的互动特征之一。本文从阅读参与度、词汇习得和阅读理解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词典互动对儿童电子图画书阅读的影响。梳理已有研究可见:(1)在阅读参与度上,词典互动让电子图画书有着与纸质书相似的阅读效果,但未能表现出明显优势,未来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诸如眼动、生物反馈仪等手段对阅读参与度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估;(2)在词汇习得上,有词典互动的电子图画书能够提供类似成人伴读纸质书时的词汇互动与指导效果。与无词典互动的电子图画书相比,词典互动能显著促进儿童的词汇习得。动态词典互动,尤其是在呈现目标词文本的动态词典互动中,儿童的词汇习得水平更高。词典互动能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词汇习得,但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已有词汇能力的儿童,其效果仍有争议;(3)在阅读理解上,词典互动的作用仍不够明确,这可能与研究设计、阅读理解的测量方法不同有关。未来研究可从阅读内容的难度与类型、词典互动的方式与水平、儿童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一步探究词典互动的作用,并探讨词典互动影响儿童电子图画书阅读的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4.
他人知觉的个体构念动态交互模型关注在感知他人时不同信息加工水平之间的互动模式,主张低阶加工(如对面孔、声音和肢体运动线索的加工)、类别化加工、刻板印象激活与高阶认知加工之间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动态系统对他人知觉起着调控作用。该动态系统包含提示水平、类别水平、刻板印象水平和高阶水平。由于各加工水平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一动态系统在神经网络、加工水平以及加工时间维度上形成了一个具有动态建构特征的循环联结网络,该网络对他人知觉产生动态交互效应。正是这种动态交互效应使得他人印象在个体构念中变得有意义、有秩序和可预测。未来研究应从社会文化与情境互动模式出发,利用内隐社会认知测量与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进一步探测个体构念动态交互效应的认知神经基础和社会动因,为他人知觉个体构念的动态建构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5.
罗沁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62-162
21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作家创作、文本内容、作品出版、读者阅读等。本文从读者阅读的角度,以“亲子共读”图画书为倒,重点针对图画书与成人追忆童年的心理相契以及儿童对图画书文字理解的局限,就图画书所占有的庞大读者群为依据,浅谈如何创作出有品质、有特色的图画书。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龚少英  刘华山 《心理科学》2003,26(6):1129-1129,1141
1 前言  阅读理解元认知是近二十多年来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外对儿童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发现 ,年龄小和阅读能力差的读者在阅读理解监控方面比年龄大和能力好的读者差 ,而且好的读者比差的读者能更好地监控、调节自己的阅读活动 ,拥有更多的元认知知识和更高的元认知监控能力。Paris (1983)认为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主要以三种方式体现 ,即自我评价、自我计划和自我调节。目前 ,国内针对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研究还很少 ,本研究试图从阅读理解元认知的这三方面探查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并了解不…  相似文献   

7.
插图在说明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宝霞  张厚粲  舒华 《心理学报》1996,29(2):154-159
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插图对说明文阅读理解的影响。实验中使用移动窗口技术对阅读过程中插图的作用进行探讨,并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插图可以改进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2.插图可以帮助读者建立文章所描述物体的参照表征,在建立参照表征的过程中,插图有利于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有关参照表征信息的整合;3.插图有助于空间想象能力低的读者理解重要概念以及整合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阅读中信息加工的研究一直是文本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型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大。与先前阅读加工观相比,动态理解观整合了阅读的即时加工和延时表征以及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试图捕捉篇章中的每一概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激活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阅读加工则不像以往的研究方法都需要利用被试的实际阅读反应,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出人们阅读中的即时表现和阅读后的记忆内容,模拟的数据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也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9.
小学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香  张必隐 《心理科学》1997,20(5):464-465
1问题的提出阅读中的单词识别、句子理解、语义分析等已有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课文结构、特别是对课文外在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插图作为课文外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国外大多数以连续课文为实验材料的研究者所得结论:插图对课文理解存在积极效应。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插图对阅读理解产生什么效应的问题上,对于影响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有关因素缺乏综合性的考察。事实表明,插图与课文之间的相关关系、材料的难度、读者的水平、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策略以及考察的指标等都是影响阅读理解中…  相似文献   

10.
对196名小学二年级儿童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测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检验了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和篇章朗读流畅性等不同层面口语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关系。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知识、快速命名和自回归效应之后发现:(1)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字词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作用的单向预测模型,儿童二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三年级的阅读理解,以及三年级时字词阅读流畅性对四年级的阅读理解均有显著预测作用;(2)模型比较的结果支持篇章朗读流畅性与阅读理解的双向预测模型,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篇章朗读流畅性可以稳定地预测后一个测量时间点的阅读理解,同时,前一个测量时间点的阅读理解也可以稳定地预测后一个测量时间点的篇章朗读流畅性。结果表明在排除了自回归效应和其他变量的作用后,只存在字词阅读流畅性对阅读理解的单向预测关系,而篇章朗读流畅性与阅读理解之间存在双向预测关系,这一发现支持了认知资源和自动化理论,并对阅读的交互-补偿模型进行了一定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陈启山 《心理科学》2011,34(4):828-833
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延迟效应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相对于即时写关键词和不写关键词,延迟写关键词可以显著提高元理解监测的精确性;延迟的时间内写关键词相对于读关键词更利于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提高;延迟的时间内前测自测相对于前测学习更利于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提高。这表明时间的延迟和延迟时间内的主动认知加工对元理解监测精确性的提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两种不同的元理解监测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启山  李利 《心理学报》2008,40(9):961-968
探讨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与各种强化元理解监测线索的认知任务的关系。结果发现,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的判断值偏离标准测验成绩的程度受监测线索强化方式的调节;主动强化监测线索比被动强化更能提高理解评估和成绩预测的精确性;精确的理解评估或成绩预测所需的线索不同,利用同一线索评估理解或预测成绩,其精确性也不同。这一结果挑战了元理解监测的一维观,表明理解评估与成绩预测涵盖了元理解监测不同方面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ssessed students’ metacomprehension knowledge and examined the components of knowledge most related to comprehension of expository texts. We used the Revised Metacomprehension Scale (RMC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udents’ metacomprehension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Students who evaluated and regulated their understanding by using explanatory strategies (adjusting to difficult material and identifying and making connections across main points) performed better on a comprehension test than those who relied on the use of external aids. Use of explanatory strategies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particularly for students with poorer evaluation and regulation skill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RMCS is effective at assessing students’ ability to both evaluate and regulat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an help identify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选取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阅读理解监控,阅读理解成绩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的阅读广度,阅读理解效能感和对所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对其理解监控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的阅读理解监控,阅读广度和阅读材料的难度对其阅读理解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阅读广度同时经由阅读理解监控进而对阅读理解成绩具有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元理解监控的精确性是指元理解判断与标准测验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二者的Gamma系数作为其指标。梳理近20年元理解监控的研究发现个体元理解监控的精确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读完文章后延迟写出关键词可以显著提高元理解监控的精确性,这被称为元理解监控的延迟关键词效应,时间上的延迟与延迟时间内主动的认知加工是这一效应得以发生的机制。最后,在分析批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扩展的元理解监控延迟效应假设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research explored the awareness that readers have of the difficulty of negative text and the impact that awareness has on their comprehension of that text. Participants read narrative and expository paragraphs, rated their comprehension, and answered a comprehension question. The present research established detrimental effects of negation, as well as demonstrated the readers’ awareness of the difficulty of expository, negative text. However, there were no consistenci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ers’ metacomprehension judgments and their actual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suggesting that readers may be unable to use their metacomprehension effectively to adjust their reading strategies when processing negation during reading.  相似文献   

18.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elf-perception of reading skill as a critical cue for metacomprehension assessment. To achieve our objective, we inspected how self-perception of reading skill explains judgement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ir absolute accuracy. The study results supported our hypotheses: (1) self-perception of reading skill was predictive of metacomprehension predictions even when actual reading skill was controlled for; (2) the extent to which self-perception of reading skill deviated from actual reading skill accounted for the degree to which absolute accuracy of predictions was limited; and (3) more-skilled readers were less likely to overestimate their general reading skill and their reading performance in specific texts than less-skilled readers. However, (4) self-perception of reading skill was more highly related to postdictions than predictions of test performance, which was counter to expectations. We conclude that self-perception of reading skill influences metacomprehension assessments and their absolute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