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视觉呈现干扰词的图片一词干扰实验范式,探讨产生不同语法结构时言语产生汉语词类信息的加工进程.3个实验分别考察了以单字词、名词短语和简单陈述句命名图片时词类信息的加工,结果发现:三个实验中都存在不同词类干扰的不一致,名词干扰比非名词干扰更强烈;语义加工与语法特征加工存在重叠的时间窗,研究结果支持言语产生的交互激活理论.  相似文献   

2.
以90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SOA在57ms、157ms和314ms条件下汉语双字复合词语义、词类和构词法等词汇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结果表明,在57ms时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在157ms时语义和词类两种信息均被激活,在314ms时激活了语义、词类和构词法三类信息。汉语双字复合词识别中最先激活语义信息,接着激活词类信息,构词法信息激活最晚。语义和词类信息激活后,随着SOA增加,其激活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语义信息在整个词汇信息激活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无语境条件下汉语词类歧义词的意义激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武宁宁  舒华 《心理学报》2001,34(4):18-24
以单字词为实验材料,采用启动命名任务,在孤立词条件下考察了汉语词类歧义词不同意义激活的时间进程特点。实验发现,歧义词的两种意义都能被激活,但主要意义激活得较早,次要意义激活速度较慢;当两种意义都激活之后,次要意义的激活水平降低,而主要意义仍维持在一定激活水平。结果表明,汉语词类歧义词的多重激活过程会受到意义相对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语言产生领域的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口语词语产生方面,许多研究者针对不同的语言系统的特色,对功能词进行了大量跨语言的研究。汉语量词是汉藏语系独有的功能词,本研究采用词图干扰范式,以名词短语和简单名词两种不同的图片命名任务,探讨了汉语量词的产生过程。实验结果发现,在名词短语命名任务下,存在量词的一致性效应;在名词命名的任务下,则不存在这种一致性效应。研究还发现语义干扰效应在两种不同命名任务下出现了分离。语义干扰效应只在命名名词的任务下出现,在命名名词短语的任务下未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许多证据表明权力在大脑中是以垂直空间来进行表征的, 具体而言为言语和视觉空间编码。前人研究发现两种编码具有情境依赖性, 即当前任务决定了激活哪种编码。一般的词类判断任务主要依赖于言语编码。然而仍不确定的是, 当排除言语空间编码后, 词类判断任务能否激活视觉空间编码。本研究拟借助双任务范式探讨此问题。实验结果发现单任务条件下出现权力-空间交互, 并且双任务条件下, 这一交互只受到视觉空间次要任务的干扰。这说明, 词类判断任务也可依赖视觉空间编码, 并进一步支持了权力空间表征的情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精细阐述与先行信息激活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窗口阅读及命名探测技术,对即时与延迟状态下合适与不合适背景信息的激活模式进行了探讨。被试阅读含有精细阐述错误信息的语篇,并对合适或不合适的探测词进行命名反应。结果发现,虽然即时条件下,受精细阐述的不合适探测词激活水平高于合适探测词,但当延迟时间为1500ms时,原有的激活模式发生了逆转。这种激活模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合适的背景信息随时程延长激活水平得到提升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义符启动范式,考察任务性质、家族大小和词类一致性对义符语法信息激活的影响。实验1通过词汇判断任务和词性判断任务的比较,发现义符的语法信息激活具有任务特定性:只有在直接针对词类的词性判断任务中,义符的语法信息才比较容易显现。实验1的结果为实验2的任务选择奠定了基础。实验2考察在词性判断任务中,义符的家族大小和词类一致性对义符语法信息激活的影响,发现家族大小和词类一致性都是影响义符语法信息激活的重要变量,具体表现为大家族义符和高词类一致性义符在语法信息激活上具有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陈曦  胡静静 《心理科学》2012,35(5):1065-1070
采用图-词分离呈现及眼动技术探讨在延时命名条件下图-词干扰效应发生的位置。结果发现:(1)延时命名图片时,仍出现图-词干扰效应和频率效应;(2)与命名干扰词相比,命名图片时图片的回视率高,注视时间长;(3)图片的注视时间也出现频率效应和图-词干扰效应。这说明即使在延时命名图片的条件下,目标词汇仍需要再次激活,频率效应和图-词干扰效应是发生在词汇化过程中,反驳反应排除理论的图-词干扰反应选择阶段的观点,支持了词汇化选择竞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陈穗清  张积家  肖二平 《心理学报》2011,43(9):1013-1025
采用图-词干扰范式, 通过2个实验考察了汉语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实验1发现, 在基本水平命名中,口吃者与非口吃者均表现出语义干扰效应,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长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 口吃者在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所受到的干扰比非口吃者大; 在类别水平命名中, 口吃者与非口吃者的表现类似, 都表现出语义促进效应,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显著短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时间, 语义相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也显著低于语义无关干扰词的命名错误率。实验2发现, 在基本水平命名中, 当SOA为-200 ms、-100 ms和0 ms时, 语义相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在语义无关干扰条件下的反应时, 当SOA为-100 ms和0 ms时, 口吃者的语义干扰效应比非口吃者更加明显。整个研究表明, 口吃者的语义编码出现了延缓, 口吃者比非口吃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排除语义干扰词的干扰。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关于口吃的多因素模型。  相似文献   

10.
图片和汉字的激活水平及知觉干扰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权红  李菲菲  何敏 《心理科学》2007,30(2):332-336
研究使用8个残缺水平下的图片及其中文名(汉字双字词)为实验材料.试图比较图片与汉字双字词识别激活水平的差异,接着比较二者产生知觉于扰效应的条件,并把二者产生知觉于扰的条件与英文单词产生知觉于扰的条件进行比较。实验一结果发现,在材料较清晰的条件下,汉字双字词的命名成绩高于图片,表明汉字双字词的激活水平不比图片低,但在材料很残缺的条件下,汉字双字词的命名成绩低于图片。实验二发现双字词和图片在没有事先学习情况下都产生知觉干扰效应,已有研究表明单个汉字无需事先学习也可以产生干扰效应,而英文单词需要事先学习。因此,图片和汉字的干扰效应与英文单词的差别跟图片、汉字的激活水平比英文单词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