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南传佛教僧人身上所披的红褐色、黄褐色的袈裟,都是按照《律藏》的规定进行裁剪、缝制和染色而成的,保留了佛陀在世时的服装式样。一、何谓南传佛教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地的佛教,其规范称呼为"上座部佛教",这是南传佛教内部和国际通用的名称。上座部,巴利语Theravāda,由"上座"和"部"组成。  相似文献   

2.
当身披袈裟的八位僧人放下手中的法器、乐器,缓缓站起,向着台下的观众双手合十的时候,台下那些见多识广的英国绅士淑女们却一反常态,忘记了他们著名的“矜持”,不停地为中国五台山佛教乐团的成功演出鼓掌、欢呼,以表达他们对古老的中国文明的倾倒和对中国佛教音乐的赞赏。而当这激动人心的一幕终于在20世纪末叶发生在伦敦音乐厅的时候,人们不应该忘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皆以为佛教弃乐求苦。例如一说到某位僧人吃肉饮酒,就觉得大不该,一听说有僧人近女色,更不得了,这是对具体的佛教徒而言;对整个佛教而论的,如电影《少林寺》拿僧人吃猪肉一事对佛教教义取笑,又如许多观众见到电影《少林寺》及《木棉袈裟》中的爱情悲剧而诅咒佛教的不近人情;既对个人又对整个佛教而论的,如近几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后,有一些青少年出家到寺庙,许多人因此发出疑问:现在当和尚准不准结婚?这么可惜,为何抛弃天伦之乐,去当和尚,作尼姑?好端端的有福不享,要去过那清苦的生  相似文献   

4.
佛国一瞥     
缅甸堪称佛国,每到一处,僧侣接踵,塔寺林立。有硕大的巨塔,有错落有致的群塔。寺院的造型、建筑工艺也各显浑厚、典雅和宏伟堂皇。据该国有关资料介绍:全国有僧人25万多,每1000人中有7个僧人。就是小小的南坎县城,我们也时不时碰上三三两两披着杏黄色袈裟的和尚、尼姑。然而,他们拜佛不烧香,多以鲜花作供。  相似文献   

5.
《法音》1990,(9)
本刊讯我国云南巴利语系佛教青年僧人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云南分会会长刀述仁居士和宗教工作人员张勇先生陪送下,于6月6日下午由昆明乘机抵达泰国首都曼谷,受到以乃奔玛先生为首的数十名泰方友人的欢迎,我驻泰使馆文化参赞和工作人员也到机场迎接,泰国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分别在机场采访报道.刀述仁居士一行在乃奔玛先生和泰东北部教区僧政长老陪同下于当天转飞清迈,受到南奔府文化局长、宗教局长、县长、区长及佛迹寺长老、清迈大学师生等50多人的热烈欢迎.6月7日上午,佛迹寺僧侣学校学僧150人举行集会,热烈欢迎中国同学的到来.旅居泰国的西双版纳华侨向中国学僧赠送了袈裟、钵及其它日用品.佛迹寺安排中国学僧居住在环境幽雅的丛林之中,每人一间僧房.并重新受戒,在法师指导下进行为期一月的闭关体验.刀述仁副会长在泰国逗留期间拜见了泰国僧  相似文献   

6.
公元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初秋的一天,一队身披绛红袈裟的僧人簇拥着一辆金黄色的马拉轿车,在大雨滂沱、秋风萧萧中,艰难地行走在祁连山中一条蜿蜒的泥泞小道上。坐在轿中的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不时掀开窗帘,忧心忡忡地望着乌云翻卷的天空。他是应蒙古土默特部之邀,准备前往青  相似文献   

7.
《佛教文化》2013,(2):38-41
生活在泰国的一群僧人在旧物利用方面可谓独辟蹊径,他们使用了大约150万个旧啤酒瓶搭建起了一座绿色环保低碳寺庙。这座寺院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东北600公里的一个小镇上,被当地人命名为“百万酒瓶寺”,已被列入了“东南亚地区环保旅游景点”名单中。  相似文献   

8.
地处热带的黄袍佛国泰国,有5000多万人口,佛教信仰者占95%以上。市区常有三五成群身着黄色袈裟的僧人穿行于人群之中。城乡居民的生活与寺院息息相关,人们对佛的虔诚简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几乎家家户户都设有佛堂或佛龛。佛堂的大小团主人的家庭经济条件而异,堂内香烟镣绕,常年不断。人们每当出入大门,路过佛堂或佛龛,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向佛像施一个合十礼,然后再继续行走,从不会忘记。在曼谷以西的著名风景区水乡,水上人家的小船舱里,也设有一个玲珑的小佛龛,渔民们早晚对着佛像膜拜,求佛保佑…  相似文献   

9.
1993年10月17日上午,南京晨光机器厂制铜佛车间彩旗飘飘,梵乐阵阵。十三位泰国贵宾在泰国副僧王、越北揽寺住持的带领下,身披袈裟,结跏趺坐在红地毯上。这里正在隆重举行“泰国青铜大佛佛首浇铸暨首铸仪式”。  相似文献   

10.
鲍蜀生 《中国宗教》2014,(10):76-77
风景如画的加拿大城市多伦多,清晨,透过交织的鸟鸣声,远处传来的阵阵梵音依稀可辨,令早起锻炼的人们不禁侧耳倾听。与他们相隔不远处的佛教寺庙"湛山精舍"中,一队跨越半个地球从中国江苏省远道而来的中国僧人,身穿袈裟、口诵佛经、仪态庄严地正在举行传统的佛事活动——早课。对于从6月7日至14日持续举办的"中加佛教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而言,这只是一个序幕。一加拿大是北美洲的一个移民国家。佛教由华人移民传入加拿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徒进入加拿大,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应该很专心地跪下磕头再站起来,跪下磕头再站起来,就这样连续做二十分钟,心里要想着该忏悔的事和该感恩的事。开头我并不很专心,眼睛往旁边一瞥,见到一双轻盈的脚步从我身边走过。那袈裟飞起,就像浪花。我呆住了,心里赞叹着:"好美!好美!"那美不只是袈裟掀起的浪花,那是圣严法师,当年他老人家七十好几,也跟我们一样地跪拜,他的专注和真诚让我动容常,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也。他说他是在对他师父感恩。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佛教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性 《法音》2009,(10):10-11
正千年之前,日本国长屋王子留下情真意切的一首动人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当时,他把这四句话绣在送给中国僧人的千领袈裟上。今天,它同样可以用在中、韩、日三国佛教徒之间。  相似文献   

13.
在南京栖霞寺里,生活着一群年轻僧人。最近笔者专程采访了他们,所见所闻,令人难忘。车出南京城,向东行驶约五十分钟便到栖霞寺。在藏经楼,我见到了七十二岁的圆湛法师。他热情健谈,身体壮实,看上去总是笑咪咪的,显示出和善。他领着我穿过几道门,来到一栋木质结构的楼房。嗬!在楼下一间宽敞明亮的教室里,端坐着几十个青年僧人。我数了数,共五十六个。他们穿着僧装,胸前挂着《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的校徽,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身为分院副院长的圆湛法师乐呵呵地向我介绍说:“为了培养我国佛教事业的后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王朝的核心所在。但在清朝,皇帝除了统治者形象外,还以文殊菩萨的形象出现在许多场合。在今天的布达拉宫、故宫、扎什伦布寺、雍和宫等地,我们都能见到唐卡、绘画上绘制的皇帝佛装像,头戴黄色桃形帽或班智达帽,身披袈裟,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托法轮,高坐于莲花座上。面部则是写实地表现皇帝本人的样貌。  相似文献   

15.
金喊凤 《法音》2009,(11):66-66
10月31日.由泰国国王普密蓬&#183;阿杜德陛下的特使、外交部前部长泰&#183;奔纳先生为团长的泰王国布施团一行.专程到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勐龙大佛寺。举行泰国国王御制袈裟布施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老挝佛教属南传上座部佛教,与我国云南南传佛教一脉相传,不论金光闪闪、造型优美的佛塔,还是僧人的红色袈裟,都与我国傣族地区的南传佛教非常相似。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历史上也称寮国,位于中南半岛,与我国云南省接壤,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澜沧江流出中国后,  相似文献   

17.
佛国纪行     
游览泰国,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这里浓郁的佛教氛围。无论是曼谷、清迈等大市、府,还是偏远的小乡镇,佛教的庙宇几乎无处不在。有时走在街上,经常可以看见三三两两,身披袈裟的僧侣。听朋友说,全泰国的僧侣人数至少有50多万,占总人口的1%。仅曼谷就有佛教寺庙420多座。难怪它素有“黄袍佛国”的美誉了。提起佛教,在泰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是他们的“国教”。居民有近95%都是佛教徒。而且宪法还明文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徒,否则不能继承王位。可见,几百年来,佛教思想已融入到了泰国人的生活当…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9月26日,"泰国风格佛殿扩建竣工典礼暨佛像开光法会"在洛阳白马寺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乐斌出席活动并致辞。泰国副僧王帕蓬素提长老,泰国前内政部部长、泰国风格佛殿捐建者马裕炎先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妙江法师,白马寺方丈印乐法师以及中泰两国僧人、嘉宾、信众约1000人参加了典礼。河南省宗教事务局彭亚平局长、河南省与洛阳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了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他不是我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相似文献   

20.
一按照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可以拥有3种僧服(三衣)、比丘尼拥有5种僧服(五衣),佛陀为使僧人与外道有所区别,以及避免僧人对所穿着的衣服生起欲染心,于是规定僧衣应染成"坏色"(颜色不用上色或纯色,所有新衣必须有一处点上另一种颜色),称为"袈裟"。此外,在制作上,僧服要由破碎衣片修补缝缀而成,所以称为"衲衣",寓意少欲知足,远离世间的荣显。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僧服最初也是沿袭印度的传统。但是中国很多地区气候寒冷,单是三衣(或者五衣)显然不足以御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