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庆道 《法音》2021,(4):21-24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佛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丰沃的土壤中,渐渐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佛教不仅是第一个实现中国化的外来宗教,并且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又成功地融入了本土的社会价值观中;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乌力吉 《法音》2004,(5):31-34
在浩瀚的藏文典籍中,有两部分内容占据着重要位置:一类是以大型丛书《甘珠尔》、《丹珠尔》为主的从梵文和汉文翻译编纂而成的佛教典籍;另一类是藏族学者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各种佛教典籍,它们共同构成了藏传佛教的传统文化遗产。而这一文化宝库中的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也在清康熙和乾隆年间分别翻译为蒙文,成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对蒙古族信众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于出自藏族学者手笔的佛教论著,历史上被翻译成蒙文的也有不少。这些译著内容丰富,除了佛教文化外,还涉及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3.
佛教自传入中土后,受中国的政治、经济及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逐步地走上中国化的道路。隋唐之后,佛教学说又反过来影响中国传统思想,并与传统思想相结合,进一步衍化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就不能不研究佛学。然而,由于佛教在中国流行的时间既长,传布的范围又广,加之典籍浩繁、宗门林立,  相似文献   

4.
袁帅 《法音》2022,(10):51-53
<正>佛教可以说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代表。自传入中国以来,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便逐渐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深度广泛融合,发展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本质上是佛教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被主流社会群体、正统文化体系所接纳并且实现融合发展的一个过程。所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应该系统深入地认识我国佛教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我们知道,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庄子》等道家(教)文化典籍中“清净无为”的人生哲理及“赏善罚恶,善恶报应”等道德观念,是古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佛教在中土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对现实生活至善的追求并与传统伦理不断融合,使得中国佛教善恶观及劝善理论特别丰富。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其社会功能也就趋向劝善化俗之道,即以通俗的教化劝导人们止恶从善,避恶趋善。  相似文献   

6.
扎实研究纵深发展《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潘桂明著。40万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文溪。禅宗是我国众多佛教宗派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支。禅宗的形成和演变,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研究禅宗,不仅可以拓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而且可以启迪当代人...  相似文献   

7.
正坐落于中国西北的敦煌莫高窟曾因出土大量的历史文献而闻名全球,其中百分之九十与佛教相关。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中有一部十分引人注目——《提谓波利经》。它大量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为当代我国宗教中国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佛教是我国五大宗教之一,长期以来,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引导下,佛教信众与其他宗教群体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宗教之间的和睦相处,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创造了基本条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引导,积极利用与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可以说,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可以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重要作用。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为我国佛教功能的转换提供了契机。一佛教思想可以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积极的资源(一)佛教伦理道德资源的借鉴功能1、待人接物中的诚信意识佛教戒条很多,其中根本的被称为…  相似文献   

9.
佛教民间外交是中国佛教的传统之一,也是官方外交的拾遗补缺。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佛教民间外交的发展,指出唐代以后,中国的民间外交开始发生变化,佛教向外传播成为后来的主流。在盛世大国佛教的背景下,宗教信仰市场决定了佛教民间外交必须走出去,文化输出作为佛教民间外交的一个最重要的表达方式。现在我们重新进入了盛世,大国中国的佛教民间外交再次有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利用佛教民间外交的传统,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创立组建并发展了一大批佛教文保单位和科研机构,极大地改善了佛教研究的软硬件条件,我国的佛教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绩。一、佛教典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相关研究工作1.我国三大语系藏经的编辑整理出版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南传  相似文献   

11.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古印度传入华夏迄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并与华夏文化逐步交融渗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研究中国文化,谁也不能无视中国佛教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等虽然都是现代的用语,传统的佛教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是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中确实也蕴含着这方面的内容,二千年的中华佛教发展演进过程中,也创造了不可不辉煌的佛教生态文化,留下了丰富宝贵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文化旅游成为时尚的今天,开发这一资源,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精神文明的…  相似文献   

12.
《法音》1998,(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斗争、融摄协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思维的深层,被包容、改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佛教。这一过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第三节 初期佛教的分期 为了对初期佛教作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我们有必要将它进一步划分为几个阶段。 最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日本学者中村元。他主张在初期佛教中划分出一个“最初期佛教”,称这是释迦牟尼及其直传弟子的时代。我们知道,在现存的佛教典籍中,究竟那些典籍才是初期佛教时产生的,这是佛教研究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9,(6)
佛教本是一种外来文化,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内地后,在长期的流传和发展过程中,不但对我国的文化和群众生活起过重大的影响,而且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印刷术是我国对于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之一,它的发明和发展固然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但同佛教的影响亦是分不开的。正是在佛教的影响下,才给中国的印刷增加了一份坚强无比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戒坛图经》作为中国佛教立坛传戒的概论性典籍得到广泛认可,对于规范后世中国佛教的传戒思想、仪式等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佛寺建筑的中国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唐代,佛寺在形制上已经基本定型。这种多院落的布局模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观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新德 《宗教学研究》2007,3(1):115-121
十九世纪下半叶,来华新教传教士群体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对待中国宗教文化的态度上也趋于多元。艾约瑟、艾德、毕尔、丁韪良、李提摩太、苏慧廉等几位具有自由思想的晚清新教传教士,试图一次次跳出传统佛教观的范式以及对中国佛教进行套语式的描述,开诚布公地去充分认知中国佛教这个“他者”。佛教词典的编撰、佛教经典的英译出版,标志着他们对中国佛教研究已经达到一个新阶段。不管他们最初的动机怎样,客观上都促进了中国佛教文化的西传以及西方汉学的发展,增进了中西宗教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以今日的眼光去评价他们的著述,不难发现其中的缺失,但无论如何,他们是西方学界了解中国佛教的先驱学者。  相似文献   

17.
正道教是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道教典籍集中反映着道教的价值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等方面有着充满智慧的论述,其中许多内容都可以与当今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不同场合多次借用道教典籍中的语句,表达他对国家治理、国际交往、个人修养中一些现实问题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古代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设计文化的财富,从地域文化来梳理设计思想,论证传统设计不仅重视手工艺传统的继承和推广,而且重视手工艺之设计创新,通过对古代齐国地区典籍中设计思想和珍贵史料的梳理,论证青岛地域在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伦理思想亦贯穿于我国古代手工艺设计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19.
印度佛教产生前,吠陀教占据社会的主流思想地位。它的一些典籍透露了当时的社会妇德观念,这种观念在传递过程中对佛教的妇德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佛陀吸收前者的文化传统,形成佛教的妇德观念。随着佛教的发展,它的妇德观念因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呈现出诸多的独特品质。同时,伴随着佛教向中国的传播,中印两种妇德文化发生了碰撞和融合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佛母经》现存60号,分为六个异本系统,体现了佛教轮回思想与中国孝道思想的融合。未为我国历代经录所著录,除《嘉兴藏》外,亦未为我国历代大藏经所收。特别是系统六《佛说小涅槃经》的陆续发现,预示着传统的佛教大藏经以外,佛教典籍还存在着一个民间流传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