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复句,如递进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等,分句之间具有一种牵制性,说了一个(或一些)分句,一定要说出另一个(或一些)分句,否则就是说半截子话,给人一种话未说完,甚至莫名其妙的感觉.比如,如果谁说了这么一句“曲波不仅是作家”,那么听的人一定还等着下句.因为这句表明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后面呢。语法上要求这类递进复句说出“不仅……”部分,还要说出“而且……”部分,也就是说出了  相似文献   

2.
连谓式一般语法书上称作“连动式”,但构成连谓式的谓语成分并非都是动词.所以还是以“连谓式”的命名为好。什么叫连谓式呢?要知道连谓式,须先知连谓词组,因为连谓式是由连谓词组充当谓语的句式。所谓连谓词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合称)或谓词结构连用,中间没有并列、偏正、述宾、述补、主谓等关系,也没有语音停顿和关联词语,没有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  相似文献   

3.
1、引论 出于完全是数学哲学以外的原因,一些现代认识论哲学家提倡一种因果认识论,根据这种理论,如果X要知道P,那么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是,在X相信P与使这种信念为真的事实(事实P)之间应该有一种合适的因果关系。 在许多哲学家看来,这似乎会造成一种结果,即对关于数学命题意义的柏拉图主义的解释产生一种潜在的致命的反对意见。因为根据柏拉图主义关于数学命题的真值条件的解释,真数学命题借以为真的事态实际上涉及抽象对象[数、集合、等等]的性质——这些对象处于时空之外,因此不可能与我们的数学信念有一种合适的因果联系。由此似乎得出,如果认识确实服从于因果制约,那么柏拉图主义就使数学认识成为不可能的——数学事实就其本性而言在因果方面是中性的,因而一定是不可认识的。柏拉图主义的反对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我们确实有数学认识,那么关于数学命题意义的柏拉图主义的解释一定是不正确的。在本文中,我将首先试图说明,如果以我刚刚表达的形式提出柏拉图主义,则它完全能够经得起认识论的反对意见。然后我将转而考虑一种更新的(而且是更严厉的)反对意见。这种意见在一些学者的论述中得到暗示,但是被菲尔德(Hartry Field)最清楚地表达出来。我还要试图建议一种方式,以这种方式柏拉图主义仍然能  相似文献   

4.
一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作用所谓关联词语,是指语言中作联结工具的一些词和短语。经常由连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那么、与其、不如),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就、才、又、只、便、也、却、可、还、都)和一些起关联作用的短语(之所以,是因为、一方面、另一方面)充当。  相似文献   

5.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教参(1993年5版)对《守财奴》中的“丈夫瞪着金子的眼光”作了如下解释(按:教参写作“……眼睛”,无妨): “用金子来形容葛朗台的眼睛,既是写实,又是寓意。因为西方人的眼睛多半是黄色的,所以用金子来修饰;又因为葛朗台是个黄金迷,所以说他的眼睛也变成了黄澄澄的颜色。” 这解释在学生的同步练习书里也是煞有介事地编了练习题的。 然而这解释犯了明显的逻辑错误。我们不妨将其变成两组三段论推理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6.
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逻辑知识《复合判断》一文,经过删改,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便于教学,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但是其中“选言判断”修改以后,有的仍欠稳妥,尚有值得推敲之处,兹赘述于下: “(8)稻子长得不好,不是缺肥,就是缺水。”“这个选言判断的两种可能性是相容的,因为稻子长得不好,可能是既缺肥,又缺水。应该把‘不是……就是……’改为‘或者……或者……’才恰当。”  相似文献   

7.
原因和结果是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经常使用。波普对因果联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因果联系的演绎解释的理论。休谟认为,人们只是在经验中看到某一现象通着另一现象而产生,但经验不能说明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必然联系。Post hoc(在这以后)决不能确证propter hoc(由于这)。他说:“一个事件随着另一个事件之后而产生,但是我们却根本不能观察到其间有任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这个句子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是,句子的语法结构关系却被认为不好分析,还有过争论。《语文学习》1992年第1期发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以下简称《是》文),就说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难分析的句子”,而且以答问的方式对它作了分析说明。《是》文分析得很细致,然而,遗憾的是前后说法抵牾,没有给人以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易学运算(主要是筮法)的小数据、快计算、初始化,演绎与归纳、线性与非线性、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结合所形成的简易计算式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与西方大数据、云计算、概率化,算与证、初始与突变、因果与统计的分离所形成的复杂计算式的西方思维模式,虽然都以二进制算法为基础,但却差异巨大,并对各自的文化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根据因果规则性理论(regularity theory of causation),一组条件(或因素或事件或事物情况)引起另一组条件的出现,当且仅当,相似于前者的一组条件出现之时,相似于后者的一组条件也出现。规则性理论的一个众所周知的缺陷是,它不能分清偶然有伴随关系的事例和有因果联系的事例之间的区别。托马斯·雷得所举的白天后面总是跟随着晚上的事例,以及罗素所举的曼彻斯特工厂的工人总是在听到伦敦工厂的汽笛声之后离厂的事例,就表明了这种缺陷。以下的答复也不能使规则性理论摆脱困境:在规则性理论的表述中,“相似”的意思是“有关系地相似”,伦敦工厂的汽笛声并不是工人离开曼彻斯特工厂的原因,因为这各组条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说:“我们不仅发现某个运动后面跟随着另一个运动,而且我们也发现:只要我们造成某个运动在自然界中发生的条件,我们就能引起这个运动……。一个运动是另一个运动的原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0页)这一论述不仅告诉我们:因果联系就是先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直接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原因就是直接引起  相似文献   

12.
<正>《齐物论》是《庄子》中的重要篇章,也是对哲学进行比较集中而全面讨论的部分。本文拟谈谈对《齐物论》开篇"天籁"部分的理解。一、所谓"隐机""隐机"出现在《齐物论》第一句,开篇即是"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①陈鼓应先生将这一句解为:隐机:凭几坐忘(成《疏》)。"隐",凭,倚。"机",今本作"几"……近人李勉说:"‘机’为靠椅,似床,可  相似文献   

13.
创造“石井式汉字教育”的日本幼年国语教育会名誉会长石井勋先生经过大量研究认为,日本儿童早学汉字比晚学汉字的智商高(中国《神奇的汉字》第二集)。这说明汉语汉字可以使人聪明。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的权威人士几乎公认由汉语汉字武装起来的华人是智慧很高的一类人。例如美国人口专家经研究发现,在建筑师、物理学家、博物学家等专家中,智商都以美籍华人为最高,美籍日本人次之,美国人最低(中国1991、6、9《人民日报》第8版)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级中学《语文》第三册中,收入清代桐城派作家方苞的一篇文章,名叫《左忠毅公逸事》。什么叫“逸事”?教材编者在《自读提示》中这样解释道: 所谓“逸事”,是指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见课本第404页) 看了这个注释,真有点“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的感觉。既然“散失没有流传”,那么方苞又何以能得知明代左光斗的事迹呢?细读课文,作者明明已作了  相似文献   

15.
正净慧长老(1933-2013)是当代禅门巨匠,生活禅理念的创导者和推行者。五叶堂乃长老生前在河北邢台玉泉寺的居所,其典故来自中土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的偈语。《五叶堂序跋记集》是生活禅文化公益基金会主编的《净慧长老全集》中的一册,近期已由东方  相似文献   

16.
此文批评了维特根斯坦的说明和描述的学说。首先作者指出维特根斯坦的见解及其论据:(1)维特根斯坦认为说明自然现象是科学的独特的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将对自然现象的说明还元为尽可能少的若干原始的自然规律;而哲学断然不是科学,因此决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他把形而上学的源泉归之于哲学家们企图按照科学的方法求提问题、回答问题的倾向。他认为哲学是“纯粹描述的”。(2)他认为“说明”是一种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运用导致意见的一致;而对哲学问题大家却不能达到一致的意见,所以在哲学中人们决不应当来说明。(3)他认为描述并不是描述现象,而是描述语言的用法。因为在他看来,语言用法的错误就是一切哲学问题困惑的根源和原因。哲学问题的原因就是一团语言的混乱。接着,本文作者以心理意象问题为例对维特根斯坦的见解进行了批评:(1)维特根斯坦尽管把哲学问题当作胡说,然而他自己却仍然被他看作为哲学的问题所引诱,如在心理意象一例中,他提问“发生了什么?”这样一个含糊的问题。(2)维特根斯坦认为应从哲学中排除掉假说、原因及说明,而他自己却提出哲学问题的原因是辞汇的混乱,这一观点本身就是一种说明,这是自身谬误之一例。(3)根据说明和描述的不同而将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截然分开是不对的,因为由科学之能说明推论不出哲学之不可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说明的语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说明有两个难题。第一是应描述它:什么时候某事物被说明?第二是应讲清:为什么(或在什么意义上)说明是件好事情。很可能,如果没有一个好理论,也根本没有说明(这一说明值得接受),但除此之外,说明还有什么优点呢?我认为,从哲学上对第一难题的探讨由于对第二难题的错误看法而完全被引入了歧途。 1.错误的观点首先我将对关于说明的3种观点提出质疑,因为这3种观点对我们  相似文献   

18.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逻辑著作总结了许多有关“说”(推理论证)的方法,这里介绍其中的“譬”(类比推理)、“侔”(附性法直接推理)、“援”(援例直接证明)、“推”(归谬式间接反驳)和“诺”(讲授科学时的问答法)五种。一、譬《墨子·小取》说:“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即列举那个事物而说明这个事物。这是给“譬”式推理下的一个功用定义。“譬”式推理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的推理方法。《说苑·善说》  相似文献   

20.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