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斌  刘莹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58-1071
急性有氧运动是持续时间在10~60分钟的一次有氧运动。急性有氧运动可暂时性地改变感觉敏感度、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 但其对不同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干预结果受到个体体适能水平、运动强度和运动类型等因素的调节。目前用于解释急性有氧运动影响认知表现的理论有唤醒理论、前额叶功能衰退理论、神经内分泌模型和神经营养因子假说。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急性运动发挥作用机制的探究, 更多关注身心运动、团体运动等不同运动形式的干预效果, 以期为长期“运动处方”的开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盖笑松  许洁  闫艳  王元  谢笑春 《心理学报》2021,53(5):505-514
为了考察体感游戏促进儿童执行功能的作用机制, 采用2(运动强度:高/低) × 2(认知参与:高/低) × 3(测量时间:前测、一次性训练后测、长期训练后测)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对122名4~6岁儿童进行6周(每周3次)的体感游戏训练。结果发现:在一次性训练中, 体感游戏中的运动强度而不是认知参与显著促进儿童执行功能, 尤其是工作记忆; 在长期干预中, 体感游戏中的运动强度和认知参与都显著促进儿童执行功能, 且认知参与的作用大于运动强度。这一结果不但验证了体感游戏对儿童执行功能的益处, 并且阐明了体感游戏中的哪些特征能对儿童执行功能具有短期的和长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际运动同步是一种“社会胶粘剂”, 能促进儿童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儿童的人际运动同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升, 其同步表现受到运动方式、节奏刺激类型、同步对象等因素影响。在人际运动同步过程中, 时间感知、运动计划和运动执行三大认知因素参与其中, 既制约着个体同步能力的发展, 也影响个体同步的表现。孤独症作为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孤独症儿童表现出异常的人际运动同步。未来的研究不仅要探讨孤独症儿童人际运动同步的异常机制, 还要更多关注人际运动同步训练在孤独症群体中的实际应用和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双因素实验设计探讨了运动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对 E-POC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运动过程中机体净耗氧量主要取决于运动持续时间 ,而运动后的 EPOC既受运动强度 ,也受持续时间的影响 ,但以前者的作用更加明显 ;运动后 VO2 的恢复速度快于血乳酸的消除 ,不同运动条件下的氧亏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运动负荷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个体认知过程中的情境因素已逐渐成为具身认知领域的研究热点。众多的具身认知研究开始探究何种情境才能有效地启动具身效应。个体的身体感知或者身体动作的变化会对其知觉、情绪等高级心理过程产生无意识的具身效应,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显示大脑的运动皮层在这一系列的高级心理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具身社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分析,旨在从认知神经机制的层面剖析身体动作如何影响个体对人与环境的理解和互动,以及从方法论的角度上思考目前具身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运用Tversky的社会认知实验范式,对职业生涯高原教师和非职业生涯高原教师在职业生活事件的编码和再认阶段的加工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职业生涯高原教师比非职业生涯高原教师具有更多的负性编码,存在负性编码偏向;(2)职业生涯高原教师比非职业生涯高原教师具有更多的负性再认,存在负性再认偏向;(3)职业生涯高原教师在编码和再认阶段具有负性的社会认知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7.
对428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特征,探索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并编制了三个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量表,分别为职业情感量表、背景支持量表、社会压力量表。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三个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影响因素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相关分析表明教师职业生涯高原与职业情感、背景支持、社会压力显著相关;回归模型的比较表明,教师的职业情感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的形成影响最大,其次是社会压力、背景支持;教师职业情感在背景支持和社会压力对教师职业生涯高原形成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大脑结构和功能衰退是其认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老年人的大脑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可塑性。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大量研究发现认知训练能够对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产生积极影响:(1)在脑结构方面,表现为大脑皮层灰质体积增加、白质神经纤维连接增强;(2)在进行认知任务时,表现为脑功能网络发生重组;(3)在静息态脑功能方面,表现为脑自发活动功能性重组以及功能连接增强。未来的认知训练研究需要考察老年人大脑可塑性存在个体差异的多种影响因素,并通过纵向追踪研究来探讨大脑可塑性的保持性和迁移效应。  相似文献   

9.
蒋长好  陈婷婷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889-1898
身体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生理机能, 还具有改善心境、调节情绪的功能。有规律的身体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 提升幸福感和自尊感, 也可以缓解消极情绪、矫治情绪障碍。关于身体活动对情绪影响的脑神经机制, 研究者先后提出神经递质假说、大脑可塑性假说、前额叶偏侧化假说和双模型假说。进一步的研究需要控制运动强度对身体活动情绪效益的影响, 比较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情绪调节效果, 同时考察基因、神经生长及社会互动等因素对情绪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钟建军 《心理科学》2007,30(2):394-399
智力功能个体差异星正态分布有不同观点:g因素决定特殊能力分化程度差异论、因素搭配差异论;单一认知机能、认知机能系统中的一个或者几个认知机能缺陷影响智力功能差异论;认知发展理论的要素功能大小和要素关联关系强弱、结构差异论;文化活动结构差异和遗传进化的神经效率差异论;神经活动特性水平和神经活动区域效率差异、人格中介情景任务和人  相似文献   

11.
框架效应作为一种决策中的非理性偏差, 其年龄差异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总体来说,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医疗和经济决策领域中具有不同的框架效应特点, 且主要表现为强度和类型上的差异。老年人的框架效应主要受到决策情境、个体认知、情绪及认知神经生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研究不仅要继续探讨老年人在不同领域中的框架效应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还应该从老年人的其他个体特征、实验材料与设计类型、解释机制研究以及拓展应用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道德判断中的情绪与认知因素是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对近年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中有关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研究发现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介绍了外源性情绪影响道德判断的行为研究证据,大脑情绪功能障碍者在道德判断中的异常表现以及道德两难任务所对应的大脑激活模式,着重探讨了情绪因素影响道德判断的神经机制和道德判断中情绪加工与认知加工相互作用的过程。揭示了情绪是道德判断的必要因素,道德判断是情绪加工和认知加工协同作用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原医学学术发展及展望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学会张彦博高原医学或称高山医学,是研究机体在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生理适应规律以及各型高原(山)病的防治。高原医学属于环境医学和医学生物学的范畴。高原医学的兴起是随着人类征服高原大自然的斗争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交往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社会交往主要包括社会网络, 社会支持和社会参与三方面。研究发现, 社会交往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网络类型比网络规模更有利于揭示社会网络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而且社会支持并非越多越好, 对于易感性人群而言, 适度的支持才能避免造成认知损伤。此外, 尽管社会参与能够对认知功能产生持续的保护作用, 但不同活动类型作用于不同的认知领域。未来研究应该继续深化社会网络类型的作用, 进一步考察社会支持与认知功能的中介和调节变量, 并同时关注社会活动对认知功能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增氧和增压两种治疗方法在高原缺氧中作用和应用现状的回顾分析,以及对传统高压氧技术和新出现的增压舱技术的优缺点比较,认为增压舱治疗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高原缺氧防治新方法,同时认为探索合理的增压方式是高原缺氧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部分老年人的情景记忆会出现衰退, 但也会有一部分老年人的情景记忆表现出成功的年老化, 即记忆成绩较好或随增龄的衰退程度较小。脑保持理论、神经去分化理论、认知储备理论以及神经补偿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解释了情景记忆成功年老化的神经机制。基于选择性优化与补偿模型对现有理论进行整合, 发现情景记忆成功年老化可能与个体的认知储备水平直接相关:高认知储备的老年人能够对情景记忆相关的脑区和脑网络进行优化且具备更强的神经补偿能力, 因而其脑功能(比如, 神经表征和神经加工通路的特异性)可能会保持地更好。未来研究需要更多地采用纵向设计来考察各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从而更好地解释记忆成功年老化的神经机制并为提升老年人的脑与认知健康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原缺氧防治探索研究中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增氧和增压两种治疗方法在高原缺氧中作用和应用现状的回顾分析,以及对传统高压氧技术和新出现的增压舱技术的优缺点比较,认为增压舱治疗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高原缺氧防治新方法,同时认为探索合理的增压方式是高原缺氧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把手放在刺激旁边,会对知觉、记忆、语义和执行控制等认知加工产生影响,这类现象被称为手近效应。手近效应反映了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对认知的塑造作用,为具身认知提供了新证据。本文从手近效应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从手近效应的神经机制,应用研究,以及动作意图和人际社会因素的调节作用等方面探讨当前手近效应还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神经成像技术的青少年大脑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成熟是一个动态过程, 高级神经活动的发育主要集中于个体发展的第二个10年: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行为、认知和脑迅速发展的时期。青少年普遍表现出来的注意、冲动控制、计划、决策等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是基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发展起来的。运用神经成像等技术的研究指出, 大脑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经历着突触精简以及髓鞘化的过程; 白质、灰质在青少年时期的成熟有不同的发展轨迹。青少年大脑皮层的成熟顺序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相联系, 人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在青少年时期发展完成。在这一过程中, 脑的发展会受到情绪、环境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勇气是人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以坚守、进取、突破等为特点的一种心理品质。以往研究对勇气的界定、理论、测量、影响因素及功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未来应根据具体需要对勇气下操作性定义, 借鉴勇气的相关理论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 加强勇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进一步探索勇气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