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儿童往往表现出较差的执行功能,贫困的长期危害甚至持续到成人期。为揭示贫困与儿童执行功能弱化之间的作用机制,已有研究分别从行为、生理和脑层面开展了探索。本文沿着行为-生理-脑的内在联系与思路,系统地梳理了有关单一风险、累积风险、剥夺性风险、适应负荷以及前额叶结构和功能等内在机制的最新研究。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关注贫困对儿童执行功能某些成分的塑造、聚焦剥夺性风险因素的作用机制、开展适应负荷生理机制和相关脑区激活的认知神经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构建行为-生理-脑的整合框架,进一步拓展未来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发现,贫困会对个体的执行功能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影响贯穿于个体婴儿期、童年期以及成年期。贫困会影响与执行功能相关的前额叶的结构(如较小的灰质体积)。贫困个体与非贫困个体对额叶区域资源的调用方式不同,贫困个体需要使用额外的补偿资源来监测和抑制对干扰物的反应。贫困会通过压力、认知剥夺以及父母养育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个体的执行功能。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关注贫困影响执行功能的调节变量(如自我肯定、自我调节),建立贫困影响执行功能的综合模型(如考虑贫困经历时间等),立足执行功能的可塑性,通过认知干预提高贫困个体的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4.
近期研究表明, 睡眠总量和睡眠质量都会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造成影响, 在自然睡眠条件下, 睡眠质量的影响倾向于即时性, 睡眠总量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在实验干预条件下, 少量的睡眠延长提高了儿童的执行功能表现。睡眠问题中研究最为广泛的睡眠呼吸障碍也会对儿童的执行功能带来危害, 但由于方法的不同, 目前的研究在结论上并不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 睡眠对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会逐步降低。此外, 基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内外部因素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未来的研究应针对执行功能中认知灵活性这一成分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5.
时间贫困是日常生活中时间不够用的弥散性感受,会危害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目前时间贫困的概念结构仍不清晰,与幸福感的关系结论不一致且缺乏因果证据与机制认识。本项目拟厘清时间贫困内涵,构建多维时间贫困理论模型,据此编制多维测量量表并搭建国民时间贫困数据库;以稀缺理论为基础,探讨时间贫困对个人和人际幸福感的影响,及过度生产率取向的可能中介作用;并基于溢出-交叉模型,探讨时间贫困对家庭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6.
7.
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研究者采用双盲对照实验设计, 通过改编的工作记忆广度、N-back、活动记忆和GO-NOGO等任务对15岁以下的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多动症、智力低下等)的工作记忆能力进行训练, 训练的周期一般为15~30天不等, 每天训练时长约15~25分钟。研究结果发现, 工作记忆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 而且还可以迁移至其它高级认知功能(流体智力、数学能力等), 甚至可以改善多动症儿童的临床症状。研究者还发现这种训练效应可以保持3~6个月。通过工作记忆中央执行功能的训练, 是否可以促进儿童认知功能的发展?儿童认知功能的可塑性表现为短暂的提高还是促进认知发展?中央执行功能的训练如何影响儿童认知加工过程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近一步探索认知活动和认知神经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可以为工作记忆缺陷儿童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有效的工具, 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 “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9.
长期物质贫困产生特殊的心理后果——心理贫困。心理贫困指的是不利于贫困阶层摆脱贫困的心理与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 “志向失灵”与“行为失灵”,即抱负与志向缺位,理念和意识扭曲,能力与行为方式错位,还易于做出不利于脱贫的决策行为;长此以往,就陷入“贫穷—特定心理与行为模式—继续贫穷”的恶性循环。对此,研究者们先后开发了有条件现金转移项目、减少认知资源损耗项目、“转移和坚持”心理干预策略、社会阶层流动信念干预策略、公平感提升策略等干预方案。该领域研究及其相关成果对“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公平、增加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应在整合的干预方案和本土化的干预方案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肥胖被认为是由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间长期的不平衡导致的一种反常的、脂肪堆积过多的状态, 近期研究发现执行功能与儿童流行性肥胖关系密切。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 肥胖儿童执行功能差主要体现在抑制控制上, 他们难以抑制对食物线索的注意, 并且更容易对其做出冲动反应, 表明他们干扰抑制中的注意抑制以及反应抑制存在不足。脑机制研究发现, 前额皮质(PFC)与肥胖关系密切, 肥胖被试对食物线索表现出较低的眼窝前额皮质(OFC)激活水平与较高的背外侧前额皮质(DLPFC)激活水平; 奖励回路也与肥胖密切相关, 肥胖或许是由PFC与奖励回路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执行功能与流行性肥胖之间可能是双向作用关系, 执行功能差可能是个体BMI增加的潜在因素, 而肥胖个体的体重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则有助于其执行功能改善。少量对儿童肥胖的干预研究表明执行功能训练或许在减肥效果保持上有一定优势, 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对执行功能, 尤其是抑制控制进行有效训练的方法, 并将其与其他干预方式结合, 更好地解决儿童流行性肥胖问题。 相似文献
11.
2~3.5岁是婴儿成长到幼儿的重要发展转折期,也是儿童执行功能及言语能力的发展萌芽期。研究通过测查北京市81名2~3.5岁儿童在固定盒子任务、搭积木任务、A非B任务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上的表现,探究了该年龄段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各成分间的内部关系、以及言语能力对执行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2~3.5岁期间,除认知灵活性外,儿童的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均快速发展,其中,2.5岁前后是工作记忆与抑制控制的重要发展时期;(2)在2~3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之间相关密切,在3~3.5岁期间,认知灵活性与抑制控制的相关密切,3岁是儿童执行功能内部成分关系的重要发展转折期;(3)在2~3.5岁期间,儿童言语能力呈现快速发展,并且言语能力对该年龄段执行功能各成分间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同言语能力的儿童在执行功能各成分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儿童执行功能与算术认知策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名小学2年级儿童的四种执行功能与有无工作记忆负荷两种情况下算术认知策略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双任务协调功能与工作记忆负荷增加时放弃策略的使用次数具有显著负相关;策略转换功能越强的儿童.算术认知策略的使用越灵活;抑制功能强的儿童在提取策略的相关表现上更好;记忆更新功能与工作记忆负荷增加时策略执行的正确率具有显著正相关.这说明,执行功能与儿童算术认知策略之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选取78名5~7岁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睡眠日志法测量了儿童的夜间睡眠比、总睡眠时长和周末补偿睡眠三个睡眠时间的指标, 同时采用母亲报告法收集儿童的消极情绪性, 3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套标准化测量程序评估儿童的执行功能, 探讨三个睡眠时间参数对不同消极情绪性学前儿童执行功能的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 在控制了儿童的同时性语言能力之后, 夜间睡眠比能够显著预测儿童三个月之后的执行功能; 儿童的消极情绪性与周末补偿睡眠对执行功能的三个子成分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周末补偿睡眠较少时, 高消极情绪性儿童的执行功能显著低于低消极情绪性儿童; 当周末补偿睡眠较多时, 高消极情绪性儿童的执行功能显著高于低消极情绪性儿童, 该结果符合差别易感性模型。 相似文献
14.
15.
6~11岁儿童执行功能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68名6~11岁儿童为被试,使用9种执行功能任务研究了儿童三种执行功能成分的发展,三种执行功能是,抑制(Inhibition)、转换(Shifting)和刷新(Updating),结果发现:整个儿童阶段,三种执行功能一直表现出随年龄递增而增长的趋势;不同的执行功能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速率,其中抑制控制大约在6~7岁表现出一个快速的增长期,记忆刷新从7岁到10岁一直呈线性增长,转换表现出两个快速增长期,第一个快速增长则发生在7~8岁之间,第二个快速增长则发生在9-10岁之间,三种执行功能的发展趋势到大约10岁后趋于平缓,10岁和11岁儿童的表现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执行功能任务测量中没有发现性别主效应,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功能是个体对复杂的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活动过程, 对早期儿童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儿童数学学习与执行功能呈显著正相关, 执行功能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认知加工机制。早期儿童执行功能和数学学习之间存在着相互预测的关系, 执行功能可以预测数学成绩, 数学成绩可以预测执行功能。高质量的早期数学教育可能具有发展儿童执行功能和数学能力的双重价值。未来研究可以明确执行功能的界定和统一测量工具, 提供更可靠的证据证明早期儿童执行功能与数学能力的因果关系, 以及进一步探究语言、数学以及执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探究了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祖孙依恋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祖孙依恋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对155名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及其父母亲和(外)祖父母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亲子依恋量表(Waters Attachment Q-sort Items)和执行功能任务组。结果表明:(1)学龄前留守儿童亲子依恋与祖孙依恋、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呈显著正相关,祖孙依恋与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呈显著正相关;(2)祖孙依恋在亲子依恋对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的影响之间存在调节效应;(3)祖孙依恋在亲子依恋对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子成分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之间存在中介效应。结论是可通过改善亲子依恋和祖孙依恋的质量来促进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贫困儿童弹性发展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性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后基于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研究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新兴领域。。并在理论与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贫困儿童的弹性发展与社会干预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表明,与贫困相关的风险累积作用对个体的适应性影响最大,严重妨碍儿童健康发展。这些发现有助于政府制订儿童社会政策以及贫困儿童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对提高人口素质,消除社会贫困提供了一个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