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马勒博士说过:“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的确,健康是人生快乐、幸福、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而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心理健康的意义远远超过躯体健康。这不仅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水平、医疗条件的发展和改善,躯体疾病在逐渐减少,而且还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更高,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人,都必须关心和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万物皆有吸收.亦有排泄。人体也是如此。那么,人的精神也如人的躯体一样,有吸收和接受,就须有排出和发泄。事实上,以某种为他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某种适度的发泄,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功效。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人难免  相似文献   

3.
躯体疾病和抑郁障碍共病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临床和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共病的躯体疾病与抑郁障碍之间存在着双向的联系,即一种疾病对另一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以及治疗有消极的作用.本文就躯体疾病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估、诊断及治疗原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学会交际被提到非常高的程度,有太多太多的书籍、文章在教导人们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使自己变得能说会道,如何影响别人等等。当前,如果一个人说自己不喜欢交际,很容易被认为是保守的,跟不上潮流的,进而判断你是一个不会有多大出息,甚至可能是有心理障碍的人。  相似文献   

5.
过去认为,健康仅指一个人躯体没有症状或疾病表现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现代化城市的交通拥挤、噪声等因素,对人们的心理及躯体都可以产生不良影响。传统的有关疾病的病因研究,较多注意生物学因素,并常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群的身体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近半个世纪来,心理、社会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我们于1986年9月至1987年1月间采用自行编制的心身健康调查表,对常州地区15~80岁居民,进行躯体和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征的调查,并对影响躯体健康因素进行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是近几年渐渐流行的新名词,与传统的健康观念比较,从对心理健康的漠视到重视,这是一个观念的飞跃,也是生活质量的飞跃。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人的健康包含三个方面,健全的躯体、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是心理健康的精髓。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的演变为精神病。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病没痛;人在世上走,心里也不会总是艳阳天。心理障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漠视这种疾病,任疾病自由发展,以至愈来愈严重。那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病灶与证象两种疾病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和西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方法不同 ,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病理学体系 ,西医的病理学基础是病灶 ,中医的病理学基础是证象。病理学的不同 ,导致中西医对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的全方位认识差异。1 病因病灶即指机体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这是西医进行病理判断的基础 ,有灶即有病 ,无灶便无病。因此病因便是导致病灶出现的原因 ,如果找不到致使病灶发生的原因 ,那么该病便被称为病因不明疾病。在这里 ,因果关系是进行病理判断的根本原则 ,而直接原因更是被格外看重 ,间接原因和多重原因相对而言不被西医病理学注意。…  相似文献   

8.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章程的序言中,对健康提出了新的定义,即:“健康是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的一种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是一种多元的健康观,它将健康从身体的结构和功能扩展到感觉、价值和认知各方面。这个定义已被人们所接受,并认为是对健康的一种全面理解。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我们称之为“文明病”的疾病不断产生,人类为了工业化的需要在健康方面付出了代价。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健康观对于现代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宗教在这方面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本刊特邀5位人士专门谈谈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9.
1树立实事求是的教学思路 就临床教学中的几种不很正确的医学观加以探讨: (1)西医能解决一切问题.西医学容易被人接收,很多人认为西医能解决一切问题.稍有一点临床经验医生都会知道,即使西医已发展到基因水平,还是有很多疾病,没有好办法,即使一些很简单的疾病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和表面性——认为没有躯体上的疾病,即是健康。(而健康应该是指人的身体、精神都处于良好状态)。同样人们对“体罚”的认识也仅理解为对躯体的伤害。一般学校领导只对所发现的对学生躯体的损害给予极大的关注。而对个别老师对学生“心理”上的伤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会去处分哪一位实际是使用“心罚”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的根本标志是沉思.后来的哲学家将沉思形式化,以为人的标志是语言,语言是符号,符号是主体的表达.因此,语言承载了某种价值,有善恶品质.我们自然得出结论:人的根本标志是价值判断,善恶是人道.这正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个重要命题.人的最根本特征是价值.人是价值存在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对符号互动论与儒家的“自我发展”思想异同的比较.两者都认为自我的发展必须有“他者的参与”,符号互动论认为,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相同的反应,语言是连接自我与他者的关键媒介,人的行动可以被语言描述所替换.儒家却认为:人与人、人与物无需经由语言的媒介便能互相感应;修养境界的差异使语言会在不同的交谈者身上唤起不同的反应;行动示范对于自我修养的作用比言语指导更为根本.此外,符号互动论与儒家思想对于“自我发展的过程及其意义”的看法也有差别.符号互动论声称:随着自我的发展,他者的观点会被组织成一个互相关连的整体;自我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让一个人能够参与有序的社会生活.儒家思想则认为自我发展的意义是要调节和转变社会生活的秩序,所以儒家是按照一个人所能调节和转变的群体的规模来划分自我修养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现今世界,肥胖已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抗精神病药所致药源性肥胖也已成为困扰精神病患者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容易引起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躯体疾病,同时也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目前,对于肥胖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膳食结构调整以及运动方面,而心理干预作为一种新的肥胖干预治疗方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心理行为干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防治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证实质研究释疑与解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 引言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是作者在《阴阳平衡与生命物质的运动》(已公开发表)等文中提出的新概念。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理论认为,人的健康个体,其生命物质运动处在一种稳定平衡状态,并存在一定的阈值振荡,超过了阈值范围人就要生病。所谓阴、阳就是对平衡态的偏离。中医的阴证,是超阈值偏离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的慢节奏或某种成分的减少;中医的阳证,是超阈值偏离生命物质运动稳定平衡态的快节奏或某种物质成分的增加[1,2]。阴阳平衡物质论的宏观整体性论证容易做到,但微观论证却不容易,这要对证的微观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能力健康概念认为健康是个体在面对社会、生理和心理挑战时的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要看他是否具备相应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以履行他所属的社会共同体赋予他的社会义务,并从中确立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个概念既克服了生物医学健康概念把人等同于一般生物的简单性,也克服了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概念的理想化、难以操作化的不足。在老年病、慢性病以及其他不可治愈的疾病占据疾病谱主要位置的今天,能力健康概念启示我国健康服务业需要把帮助患者重建生存和发展能力纳入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判断是人的认識活动,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惟形式,判断是人們意識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断定。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 “我們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級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这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也是我們的判断。判断并不是簡单地出现于人头脑更的一个句子,也不是当我們考虑問題时头脑里出現的一些可能的想法,这些都不是判断,或者还沒有成为判断。只有通过社会实踐以及思考最后肯定了的思想,才是判断。邏輯书里常说:判断是对于一些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想,这个提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肯定是断定,否定也是断定,判断必須是对于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宪章中指出,人,既是一个生物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健康与疾病不但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而且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健康,是一个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相似文献   

18.
王晓妮  张洁  许月季 《心理科学》2003,26(2):376-376,378
1 引言世界卫生组织 (WHO)明确提出 :“所谓健康并非只指没有疾病和不感觉虚弱 ,而是指身体和精神均适应社会生活的完美健康状态”。显然 ,这种把精神因素作为衡量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 ,既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也是人们普遍追求的境界 ,因而大大推动了现代医学从“疾病医学”向“心身医学”转变的步伐。 174 7年 ,有个叫Gaub的医生认为 :强壮身体变得病了或有病的身体恢复了的原因 ,经常有赖于心情和精神 ;今天 ,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把心理因素的知识应用到对他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去 ;经过 2 5 0年 ,人们真正开始意识健康意义中的心因…  相似文献   

19.
健康,是每个人所希望和追求的,它是提高生活质量和保证事业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但什么是健康?一般人们认为,身体没病,能吃能睡能干活,就是健康。这种看法从现代的观点看是不全面的。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如果一个人身体结实健壮,但却心理不正常,整日情绪忧郁,悲观厌世,经常无故紧张,烦恼,猜疑,那他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因此健康应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困为心理本身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病态,而且还可以影响身体健康而导致疾病。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目前在  相似文献   

20.
从WHO的健康定义到安康(wellness)运动—健康维度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自从WHO(194 7)提出第一个多维度的定义 ,“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康宁 (well -being)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以来 ,这个定义推动人们从多维度的观念来衡量健康 ,促进了健康运动的发展。但是 ,半个世纪以来 ,人们并未满足于这种三维度的模式和WHO的权威性 ,对此经典定义也颇多评说 ,有人批评“完满 (complete)”要求太高 ,若以此为标准 ,恐怕很少有“健康”的人 ;有人则认为“状态”反映了静止 ,而健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更多的健康教育工作者则力图扩展健康的维度 ,并在 196 0年代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