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礼学比较发达的朝代。①在宋儒中,司马光(字君实,1019~108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1021~1086)、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1032~1085)、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1033~1170)、朱熹(字元晦,号晦庵,1032~1085)等人的礼学造诣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礼学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礼记说》、《仪礼说》、《周礼说》等书②,其传世著作《正蒙》中有专论礼学的《乐器》、《王禘》等篇,《经学理窟》中有专论礼学的《周礼》、《礼乐》、《祭祀》、《丧纪》…  相似文献   

2.
陈来 《中国哲学史》2001,(1):101-112
前 言阳明先生语录 ,生前由薛侃在虔州曾刻《传习录》 ,收其四十六岁以前讲学语。阳明死后 ,钱德洪、王畿讣告同门 ,并约定三年后将各门人弟子所录语录 ,统一汇寄于钱德洪处 ,以便编辑刻行。后来 ,王门弟子依照约定 ,陆续将各自所录寄钱德洪。钱德洪收到这些语录后 ,又增入他自己和王畿平时所录。这样 ,在阳明死后三、四年 ,其讲学语录已由钱氏大致收罗完毕。但是 ,钱德洪与编辑《朱子语类》的朱门后学不同。朱熹后学黎靖德把朱熹的全部语录编辑为《朱子语类大全》加以刊印 ,钱德洪却没有把收集到的全部阳明语录刊印出来 ,而是在他所得到的…  相似文献   

3.
正关于王阳明思想的形成与变化发展,钱绪山、王龙溪和黄梨洲有不同的概括与说明。这些不同的概括与说明不仅揭示了阳明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同时也呈现了人们对阳明思想形成发展过程的差异化理解。面对阳明思想变化发展的复杂性,以及绪山、龙溪和梨洲等人的差异化论述,阳明思想的最后阶段,即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无疑是最需要考察的问题。就相关论述来看,如何正确理解和定位龙溪《滁阳会语》中"逮居越以后"一段文字可谓是此问题的关键。而无论是就阳明的思想实际,还  相似文献   

4.
正王畿(1498—1583)号龙溪,是公认的王阳明(1472—1529)最著名的弟子之一,也是彭国翔先生《良知学的展开——王龙溪与中晚明的阳明学》这部著作的核心人物。阅读这一巨著,会令人联想到博奇(Borge)关于地图的寓言——地图延展到了与其所代表的疆域一样广阔的地步,因为读者会惊讶彭先生这一鸿篇巨制是否与王畿全部著作的规模棋逢对手。由于该书明智而审慎地将哲学与思想史结合起来,其恢弘之处,就不仅仅在于其篇幅之巨,更在于其叙述的丰富与诠释的精确。虽然彭先生研究的中  相似文献   

5.
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阳明先生文录》,卷首唯载有黄绾嘉靖癸巳(1533年)一序,收有《文录》五卷,《外集》九卷,《别录》十四卷,凡二十八卷。笔者经与传世的《阳明文录》嘉靖各本比对,发现其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范庆重刊姑苏本《文录》所据母本。该本版心所留刻工之名,亦可佐证其刊刻于姑苏。结合相关文献,可判定国图此本即闻人诠姑苏刻本,经钱德洪手自编订。该本乃钱德洪所编《阳明文录》的初刻本,弥足珍贵。一般为著录者、收藏者、研究者普遍称为"闻人诠刻本"者,当非文献所指向的嘉靖乙未闻人诠刻本,乃亦经钱德洪编订的稍晚出之别本。  相似文献   

6.
张卫红 《哲学动态》2007,4(7):51-54
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王门后学的一位重要代表。念庵之学,以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地域划分法,属于江右王学;以日本学者冈田武彦的学术特征划分法,与聂豹(字文蔚,号双江,1487~1563年)同属于归寂派。学界对于罗念庵的专题研究不多,且有争议。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念庵思想总体上仍以“主静”、“涵养心体”为主旋律,不能相应于阳明学甚至接近朱子学。然而,念庵之学因其致良知工夫践履严谨笃实、且有实证良知本体所印证的可行性,深受中晚明学者青睐,被刘宗周、黄宗羲等推崇为得阳明正传、补救王学之弊的功臣。近年…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缘起王阳明于龙场“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臆说》。……乃伐木构……‘玩易窝’”(《王阳明全集》,第1228页。下引该书仅注页码);并撰《玩易窝记》一文,高度赞叹易之功用:“此古之君子所以甘囚奴,忘拘幽,而不知老之将至也夫!吾知所以终吾身矣。”(第897页)弟子钱德洪尝请益于阳明《五经臆说》,阳明笑曰:“付秦火久矣。”阳明去世后,钱德洪于旧文中得《五经臆说》十三条,于《周易》仅存有《恒》、《遁》、《晋》三卦,但阳明在《玩易窝记》中高度赞叹易之功用,且…  相似文献   

8.
阳明后学中的中坚人物“二溪”(王龙溪、罗近溪)论《易》是他们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以万物一体论《易》,体现了《易》心学派的共同特点。龙溪以《易》证心,以《易》证良知,承陆象山、杨慈湖、王阳明而来;近溪论《易》重生生之道,多得之于程明道。二溪论易,体现了泰州、龙溪两大阳明支脉的学术特征。“二溪”与易道有关的修养论对文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思想史的影响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9.
王畿是王阳明的重要弟子之一,是使阳明之学风行天下的关键人物,“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龙溪而风行天下”(黄宗羲语)。王畿一生讲学,一生论战,同时也是使王学蒙受诟病的有争议的人物。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史上的复杂的人物如何分析评价,人们虽然见仁见智,有种种不同的观点,但深入堂奥、系统梳理而又抉精发微的实不多见。方祖猷先生积平生深厚的学术之功,对王畿思想作了长期潜心研究,笔耕不辍,终于写出37万字的煌煌大作——《王畿评传》,令人可敬可叹!纵观全书,作者详尽地描述了王畿的生平经历和学术生涯,从天泉证道人手,系…  相似文献   

10.
湛甘泉“随处体认天理”说的哲学含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白沙与湛甘泉书称:“发来书甚好。日用间随处体认天理,着此一鞭,何患不到古人佳处也。”(《陈献章集》卷二,《与湛民泽》)黄宗羲称:“先生(指湛甘泉——本文作者)与阳明分主教事,阳明宗旨致良知,先生宗旨随处体认天理。学者遂以王、湛之学各立门户。”(《明儒学案》卷三十七,《甘泉学案》)依比,显见湛甘泉是以“随处体认天理”说,与陈白沙的“主静”说和王阳明的“致良知”说相区别和相发明的。那么,湛甘泉这一学说包含一些什么内容,它在心学与理学的抗争以及心学的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11.
刘晓红 《心理科学》2001,24(2):245-245,235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淮南王刘安编著。唐刘知几说:“其书牢笼天地。博极古今。”其广博的内容中蕴含有颇为丰富的学习心理思想。本文即拟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河流生命一词,多见于文学和艺术作品,用拟人化手法比喻河流是"鲜活的,有生命的",与"陈旧的,僵死的"相对.河流生命作为科学概念,即生态系统的一种具体形式的提出,既来源于全球河流生态危机胁迫产生的河流危机意识,[1]也直接来源于我国黄河管理过程中构建河流生命伦理实践的迫切需要.[2]河流生命有其自然与文化两种存在方式,本文旨在探讨河流自然生命的存在方式,重点对其出发点、立论基础和评价标准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3.
14.
15.
自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逻辑产生以来,逻辑学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可说是方兴未艾。与之相伴的是逻辑哲学研究也在 20世纪的西方学术界开展得如火如荼。受国际学术界的影响,我国学术界自 20世纪 30年代始,在金岳霖、牟宗三、沈有鼎等先生的努力下,逻辑哲学研究逐步得到展开,特别是20世纪 80年代后,在一大批逻辑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逐渐形成繁荣之势。王路、李小五、张清宇、张家龙和邹崇理等合力完成的《逻辑哲学九章》(张清宇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4 ) (以下简称《九章》)则将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当前我国医患关系若干问题的评估意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2004年7月在大连举行的“医患关系-医疗诉讼-医患维权”的学术研讨会,就这个《评估意见》进行了讨论,现在发表的是依据讨论中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修改的文本。我们认为,建立医患之间的诚信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当前医患间的一些纠纷,在如下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1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tional mechanisms based upon magnitude of reinforceme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rats. In two experiments, two-choice discriminations were trained in which selections of one lever in one external stimulus and a second lever in another external stimulus were reinforced with foo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scrimination was acquired more rapidly when one choice was reinforc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food pellets and the other with a smaller number of pellets than when other configurations of reinforcement magnitude were provided.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reversal of a two-choice discrimination was found to be facilitated by prior exposure of the animals to the revers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xternal stimuli and magnitudes of reinforcement. These results were consistent with predictions from a stimulus or associative view of anticipatory processes based upon magnitude of reinforcement.  相似文献   

19.
走出价值相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凌 《现代哲学》2003,2(4):55-60
价值相对主义的理论失误和实践危害,使大多数价值哲学论者都力图克服之。新康德主义的形式先验主义的思路,舍勒的实质先验主义的思路,布伦坦诺的经验直觉主义的思路,培里的现代经验主义的思路,都是克服价值相对主义的不同尝试,都有其合理因素。但由于它们各自理论的缺陷,使之难以真正克服价值相对主义。我们认为,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价值的本质,应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去说明价值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才能走出价值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