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这是著名禅师云门文偃曾说过的一句话。简简短短的五个字,像是一句回答,像是一声劝慰,读来,听来,有一种宁静、安详、自在。其中的禅理,却是老禅师一生修为的外化。我们究其全部的人生经验,参悟一二,也够终身享用。如果我们能够懂得"日日是好日",就学到了一种看待事物和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一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开阔、个性豪放,他精于儒、老,倾心佛教,对禅宗更有深刻领会。禅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极为明显,这主要表现在其内容上的以禅入诗和风格上的禅者风骨。 苏轼一生与禅师交往甚密,自己也参禅拜佛,因此常将修禅的体验和有关的禅理、禅意写入诗中。在思想内容上多表达禅家所谓“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的禅理及任运随缘,无所挂碍的生活态度。在表达上又能较灵活地吸取禅宗重比喻、重暗示、象征等手法。  相似文献   

3.
高与远     
禅院聚集了许多青年学僧,正在寺院围墙上,草拟一幅龙争虎斗的壁画。画中,龙在云端盘旋,正作势往下冲;虎盘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已修改多次,学僧们总认为画得动感不足。恰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们就请禅师对这幅壁画发表一下意见。无德禅师仔细观看后,说:画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时期,法眼文益禅师承先启后,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禅风。本文从“心地法门”“门庭施设”和“经典教理”三个方面,全面剖析了文益的禅法思想和创新特色。文益禅师在秉持禅宗一以贯之的“心地法门”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对教理的阐发,倡导禅师要“通宗通教”,同时,他又不赞成那些将知见当做禅修的“知解宗徒”,而是以自家的特色发挥机锋棒喝的禅法。文益禅师采取折中的态度,对佛理、禅理的阐发使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既不滞于经教理论,也不一味地施以机锋棒喝,而是开始采用“拈古”“代语”“别语”的新形式来解说禅门公案,开启了两宋文字禅之先河。  相似文献   

5.
满了吗     
一位学僧在无德禅师座下学习了一段时间,觉得已经足够了,向无德禅师告辞,想去云游四方了. "什么是够了呢?"禅师问. "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学僧很认真地回答. "嗯,好吧,你走之前,再帮我装一盆石子吧."禅师说.  相似文献   

6.
李湖江  倪霞 《法音》2022,(3):71-74
<正>《隐元》一书是由日本学者平久保章所著,1962年,由吉川弘文馆出版发行第一版,1998年新版三刷。日本学者对于隐元禅师传记的研究,该书并非最早,如1916年就出版了高桥竹迷所著《隐元木庵即非》。除隐元禅师之外,高桥竹迷还撰写了他的两个弟子木庵性瑫和即非如一的传记。三人的传记、研究合成一册,因此单就隐元的部分而言,相对平久保章的著作就略显单薄。就目前研究隐元的著述而言,平久保章《隐元》一书堪称范本,它为后来林观潮的《隐元隆琦禅师》,以及吴疆的《蹈海东瀛:  相似文献   

7.
读《古尊宿语录》,内中的一则故事深深吸引了我——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一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却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反问道:“你现在都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5,(2)
<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中国化"的过程,对语言的改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纵观整个禅宗的发展史,对于"言"的态度尽管存在差异,但除了萌生于宋代的公案禅和文字禅外,其大体上是趋于一致的,那就是对语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质疑,尤其是南宗禅,禅师们在语言概念的运用上更为灵活,不拘一格,有的甚至主张"不言",并创造了许多超脱语言概念的方式来实现禅理的  相似文献   

9.
范少鹏 《法音》2019,(8):18-22
正紫柏真可(1543-1603),俗姓沈,法名达观,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老人,世人尊其为紫柏尊者。作为明清之际佛教复兴的重要人物,紫柏真可与憨山德清、云栖袾宏、蕅益智旭被后世称为"明末四大高僧"。紫柏真可与憨山德清关系甚密,交涉较多,据德清法师《径山达观可禅师塔铭》记载,万历十四年(1586),紫柏真可在憨山德清的邀请下,与其相会于崂山山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与潭州谷山寺相关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考证,指出住持或驻锡该寺的僧人中,有唐五代时期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二系的谷山藏禅师、谷山有缘禅师、谷山崇禅师、谷山丰禅师、谷山和尚等,也有宋代临济宗的惠洪觉范禅师、谷山希祖禅师、谷山旦禅师、扬州齐谧首座、谷山广润禅师、石霜竹崖印禅师、谷山照禅师等。这些禅师之间相互有着较深的师承法脉渊源关系。唐代潭州谷山藏禅师的法嗣中有瑞岩禅师、百岩禅师、大岭禅师三位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僧人,几位禅师回国后,相继建立起自己的法派体系,对中国禅宗的东传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