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尊胜寺     
佛教圣地五台山因有五台拱护而名。按照历史习惯,以五座台顶为界分为台内、台外。台内以台怀为中心,是寺庙建筑的集群区,也是举行大型法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台外寺庙则散置各地,其中最著名的有唐代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和近代建筑尊胜寺。若论寺宇规模之宏大,建筑之整肃,雕刻之精  相似文献   

2.
公元1995年8月19日(佛历2539年7月24日)上午10时,在五台山尊胜寺大雄宝殿院内举行了隆重的重修该寺圆成典礼。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请佛老法师、香港竹林禅寺住持意昭大法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明哲老法师、香港菩提学会会长永惺大法师、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慈贵大法师,以及诸山长老、大德等主持了开光仪式。来自海内外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时,海内外客人至五台山的道路有东、西、南、北四条。其中,南路有三个大门,一是济胜桥,二是阁子岭,三是阳岭。原来,每个大门附近都有一个具有接待性质的寺庙,可惜,现在仅存阳岭旁边的尊胜寺了。幸有,好客的五台县僧俗,为了方便游人休憩,饱览五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  相似文献   

4.
罗睺寺管家素那达尔吉南阳罗寺,因佛太子罗罗在五台山显圣,于该寺址处留下足迹而得名。寺建在菩萨顶下,殿堂巍峨,庭院清幽。这个寺院原为青庙,清康熙年间,五台山大兴黄教,将五台山十大寺庙改为黄庙,罗寺就是其中之一。罗寺改为黄庙后,常住蒙藏喇嘛。现在...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香港佛教联合会董事,法喜精舍住持灵春(智开)法师,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董事、妙法精舍住持、能仁书院董事金山法师,自1986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四次回到五台山尊胜寺,探望师友,捐款30多万元,修复祖庭。灵春法师,原籍五台县东茹村人。金山法师,原籍五台县东天和人。六七岁时就出家于尊胜寺。1944年,入北京正觉寺学习,后到青岛佛学院深造。1947年,又相随到香港弘扬佛法。二位法师身在香港,心系家乡。不忘师父的抚育之恩,为圆  相似文献   

6.
圆照寺佛教简史郑林圆照寺,在五台山灵鹫中峰,座北面阳,居高临下,眼界十分开阔,是一处白日青天四望开,心明眼亮六根净的风水宝地。恢宏壮丽的华严道场圆照寺,古名普宁寺。在元代时,它是和释源宗主真觉国师的道场——万圣佑国寺齐名的华严道场。这是因为,早在北魏...  相似文献   

7.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2011年6月28日,由五台山文联、五台山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文殊祖庭现场书法笔会在五台山殊像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8.
讲经法会与开光法会常新今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四(公历5月26—29日),五台山殊像寺隆重举行了“文殊菩萨暨五百罗汉开光盛典”,揭开了中国五台山佛教文化节的序幕。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是文殊菩萨祖庭,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圣像是名闻中外的造像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9.
岩山寺古名灵岩寺,在繁峙县天岩村西隅。概况五台山跨越五台、繁峙、代县阜平四县。繁峙境内的岩山寺、吉祥寺、公主寺、宝藏寺、秘摩岩等,均属五台山佛刹之列。由台山北行必经此地。古时大同、浑源、京津、张家口及至朔漠地带佛徒居士朝山进香者,多要至岩山寺歇宿而后登台。也正由于如此,明代以前这里香火隆盛,寺院颇兴。入清以后,随着宗教的衰微,香客渐少,布施贫乏,寺院逐渐败落。处于台山脚下荒僻山村的岩山寺,几乎被人们所遗忘,殿宇拆卸,变卖财产,典当一空;  相似文献   

10.
日本“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第一次朝拜五台山访华团一行十五人,应邀于五月二十四日至六月四日访问我国。团长是日本成田山新胜寺寺务长鹤见照硕,秘书长是铃木信光,团员包括真言、天台、法华、净土等宗派许多寺庙的住持及立正佼成会的成员。访华团于二十七日前往山西朝拜五台  相似文献   

11.
2004年lO月8日,五台山管理局局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罗荣华同志应韩国五台山月精寺的盛情邀请,率领五台山区政府、五台山佛协和五台山研究会等部门的有关人士及殊像寺佛乐团等60余人组成的佛教化访问团,赴韩国五台山参加“首届韩国五台山佛教化节”,并进行佛教化交流考察。  相似文献   

12.
唐五代是五台山僧官制度的确立时期,华严寺智頵担任十寺都检校是五台山僧官之始。五代时五台山僧官称十寺都监,北宋称十寺僧正,金代称十寺都提点,元代称都僧录,自成系统,各具时代特色。在元成宗大德年间,还以五台山为中心成立了一个跨行政区域的"五台等处释教都总摄所",是已知白云总摄所、江淮(浙)诸路总摄(统)所、隆兴等处释教总统所、陇西四川总摄所、宁夏甘肃释教都总统所之外的又一个地方性僧官机构,其宗教史学价值极为重要。这种变化不仅是各个时代僧官制度的不同所致,也是封建王朝为确立自身正统性的必然要求。五代以后五台山僧官多出自真容院系统,对扩大其影响力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明初真容院从显通寺分离出来奠定了基础。宋代除了僧官系统之外,五台山还有一个常设的行政管理机构"五台山寺务司"。佛教事务管理的双轨制是五台山宗教管理制度的一大显著特点,这一行之有效的宗教治理模式值得后世借鉴。  相似文献   

13.
辽代五台山文殊信仰,始于辽景宗时期,辽圣宗时期开始兴盛。从景宗之后的皇室子女取名小字“文殊奴”“观音奴”“药师奴”等来看,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来源于唐代的佛教转轮王信仰,其发展高潮是在圣宗、兴宗、道宗三朝。位于今河北省蔚县的小五台山,是辽代的五台山文殊信仰圣地——东五台山。山中有“金河十寺”及其它寺院。辽代最高统治者常赴东五台山送供、进香、巡礼,东五台山成为辽代华严教学的中心。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01,(6):48-49
本刊讯 美国纽约光明寺、毗卢寺第一代住持、著名高僧寿冶法师于2001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五日)下午7时30分安祥舍报,世寿98岁,戒腊71夏。  寿冶法师生于1908年4月26日,无锡三房村人,自小学佛,1928年于杭州下城永福寺依德松和尚出家,字延道,号寿冶。1930年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寺受具足戒。1936年至1940年于五台山碧山寺关房刺血写《华严经》一部。1939年接任五台山碧山寺方丈。1947年10月往普陀山百子堂掩华严关,直至1949年夏。同年赴越南西贡建寺弘法,1964年赴香港弘法,1970年夏应美国应金玉堂居士之邀赴纽约协建大乘寺,1971年…  相似文献   

15.
元建广济寺     
广济寺位于五台县城内西门旁,俗称西寺,为国家重点物保护单位。清乾隆《五台县志》载:“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已就倾圮,清乾隆四十三年知县王秉韬重葺。”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广济寺碑又说:“广济寺建于元代,土人呼为西寺,以其偏于县西门内也。寺制极巍峨,栋宇插云,斗拱焕日……。由此可知,广济寺创建于元代。”  相似文献   

16.
唐代以前,五台山的森林还是遮天蔽日。但到宋时,毁林垦田;元时,伐木造寺;明嘉靖至隆庆时,奸商伐木。所以,就使五台圣境几为牛马场矣。幸得台山僧人护卫和高、胡二公的严禁砍伐,才保护了台山圣境的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普化寺,以深遽幽谧的优美环境和宏伟富丽的古建筑群称雄于佛国灵山净土之中。过去曾吸引过成千上万的朝拜者、访问者和游览者,今天依然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芸芸众生,前来这里朝拜、礼谒、游览。其中有佛门弟子,也有各地大德;有普通百姓,也有文人学者;有中国各族僧俗众人,也有海外各国信众和贵宾。他们身临普化寺,拜谒礼赞,寻幽访问,游览观景,都能了却一种敬仰、虔诚、欣赏的心情,给普化寺这座净土佛门留下瓣瓣心香。这种利乐于人的活动,足见此寺的佛教氛围对于人们的感染力量了。普化寺是五台山佛事活动的重要道场,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魄宝之地。每当寺门扉开,四方远近  相似文献   

18.
师徒三尊     
师徒三尊福生周青梅在五台山圆照寺都纲殿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及其二位弟子达玛仁勤和克主杰的肖像,人称其为“师徒三尊”或“宗喀巴三父子”。这就表明圆照寺是五台山的一座黄庙。何为者也?宗喀巴(1357—1419),法名洛桑札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  相似文献   

19.
辛巳初秋,我有幸与雍和宫众僧赴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台山礼佛参访。《清凉山志》载:“五台山“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项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隋文帝下诏五台各置一寺。”其实,五台山自东汉永平年间,就建有寺院,后经历代兴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在广东省潮阳峡山妙吉祥堂,有一位出家于五台山圆照寺的著名僧医释妙空。1991年,他的恩师清海上师圆寂后,他带着恩师“慈悲利济,普度众生”的遗愿,回到故里,建起了妙吉祥堂金刚道场,树起了五台山黄教的法幢,弘扬起了师爷能海上师所传的密法。他不仅率领四众弟子修持密法,而且伏案疾书,出版了《赞文殊菩萨偈注释》和《销释金刚科仪宝卷集注会要》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