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酥醪观在罗山之北、浮山之南的深山幽谷中,远离尘嚣素有“世外桃源”美誉。酥醪观原为东晋时葛洪(字稚川,公元284年—363年)创建的北庵。相传安其生会神女觞于玄邱,共谈玄机,酣玄碧之香酒,醉后呼吸水露皆成酥醪,酥醪观由此得名。又有传说,吕洞宾时来与赤松...  相似文献   

2.
各位道长、各位信众、客位来宾: 罗浮山冲虚古观重修告竣,举行圣座崇升大典,承蒙邀请,有幸瞻仰华南道教胜地,恭参法筵,不胜欣欢,我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全体同仁谨祝大典园满,玄风振兴。北京白云观应邀参加大典、现有黄信阳经师代表白云观住持及全体道众前来祝贺。罗浮山是道教名山,称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并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冲虚古观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327-334)。  相似文献   

3.
为庆祝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广东省道教协会主办,广东圆玄道观承办的“万缘法会”于1999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在圆玄道观隆重举行。来自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元妙观、玉清观、纯阳观、三元宫、黄龙古观,香港道教联合会、圆玄道观、云泉仙馆等十多个道坛参加了此次法会。10月...  相似文献   

4.
冲虚观位于罗浮山北麓。罗浮山又名东樵山(西樵在南海),山间原有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现在只剩下五观五寺,即:冲虚观、酥醪观、白鹤观、黄龙观、九天观和华首寺、延祥寺、宝积寺、南察寺、明月寺。罗浮山很早以前便被历代名人学士们所向往,道教认它是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罗浮山山势雄伟、主峰海拔一千二百九十六米,方圆五百七十里,岩洞层出,有四百三十二峰,九百八十道飞瀑,山色万变,林壑优美。东晋年间,著名道士葛洪到这里炼丹  相似文献   

5.
199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在有1600多年历史的岭南道教圣地——罗浮山冲虚古观,该观为期四天的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追度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祈求国泰民安的“万缘大醮”法事活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6.
简讯     
广州市道教协会成立广州市道教界于5月22日至23日在三元宫举行首届代表大会,成立广州市道教协会,选举产生了广州市道协领导机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副秘书长张继禹到会祝贺,并赠送了明绢丝“三清”圣像。香港道教联合会吴(?)东副主席和香港部分道观的道长也应邀到会祝贺。应邀前来祝贺的还有广州市各宗教团体,罗浮山冲虚古观和惠州元妙观的代表。会议选举了谢宗晖为会长,吴信达、吴信祥、黄诚通为副会长、周启光为秘书长,常委理事七人,理事十五人。惠州玄妙观访香港青松观广东省惠州市元妙古观余信昌、王诚廉、黄诚鸿道长等六人,应香港青松观观主候宝垣,先生邀请,于  相似文献   

7.
199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在有1600多年历史的岭南道教圣地——罗浮山冲虚古观,该观为期四天的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追度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祈求国泰民安的“万缘大醮”法事活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8.
冲虚古观地处罗浮山南麓,道教称第七洞天(朱明辉真洞天)、第三十四福地(仙人华子期治之)。创建人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生于晋武帝大康四年(公元二八三),晋时任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是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从郑隐学道,得其丹法,后师事南海太守鲍靓,著《抱朴子·内篇》,整理炼丹方术,发展外丹理论,以达长生久视之愿。东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三二七)到广州访邓岳,邓曰,罗浮  相似文献   

9.
对联撷趣     
笑联我国有些寺院景点的“笑联”。是人遇麻烦心事时的一剂清心良药。四川乐山凌云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本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云南昆明华亭寺联:“青山之高,绿水之深,岂必佛方开口笑;徐行不困,稳步不跌,何妨人自纵心游。”湖南衡阳罗汉寺联:“大肚能容,容人间恩怨情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  相似文献   

10.
惠州市元妙古观,在西湖之北,芳华洲之后,原名天庆观,始建于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距今已有1352年历史。至天宝七年(公元742年)扩建,改名朝元观,后又改称开元观,香火鼎盛,殿宇巍峨。道观之旁,梅进士第(梅蟠宅)。梅蟠,字子升,归善人(惠阳县人),宋元丰八年进士(公元1087年),博学强记,笔力豪放,不乐士进,人称梅夫子,凡惠州之山水,均有留题,不下千篇,晚年居丰湖之上小岛,自号罗浮山人;舍弃居宅,并入道观,  相似文献   

11.
雪国耻·迎九七(七律)黄诚伦毒枭鸦片卷狼烟,神父胡诌酿蜜甜。银币滔滔流海外,枯髅叠叠积江边。伯陶宣道苏民意,老子传经启祚绵。九七涤清家国耻,港人治港谱新篇。注:“伯陶”陈伯陶,道号:陈永涛。晚清探花。罗浮山酥醪观主持。为抵抗英帝国主义文化侵略,往返香...  相似文献   

12.
智顗在描述实相之理时始终坚持着两种程式:一是从本然静态的程式去描述实相无相而能有相;二是从人为动态的程式去描述实相能从有相求至无相。本然静态的程式是体是理,人为动态的程式是用是教。而两者又是直接统一的,即所谓体用一如、教理无间。换言之,本然静态程式的描述属于佛的境界,他能以无碍心从无相之法入一切有相之法,方便设教来度化众生。人为动态程式的描述属于众生的境界,他因无明执障的影响不能见无碍之法,但能通过长期的践修从有碍逐渐达至无碍之境。而真正的智慧却是这动静两态程式所展现的智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祖师语录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六十三章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为?《庄子·人间世》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祖师语录  相似文献   

14.
《亚鲁王》是麻山苗族的丧葬古歌,亚鲁题材在西部方言区所形成的文化丛,三个方言区苗族丧葬古歌所连缀的文化带都传达出苗族尚东的葬俗理念,这一切皆源于苗族江山是主人是客之生命观的集体无意识投射。  相似文献   

15.
宫观     
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宗教仪节的处所,为道宫和道观的合称。古祀神之宫观,始见于《史记·封禅书》汉武帝令在长安、甘泉建观,以候神人。但均非道观。道教宫观盖源于张陵之二十四治。“治”乃五斗米道的传教点区,其治所亦道士祀神修道之所,多设在山中,“置以土坛,戴以草屋”,“治馆之兴,始乎此也”。至晋,或称治、或称庐,或称靖(又作“静”),东晋始称馆,北朝始称观。  相似文献   

16.
今日之海内,纵言善绘着如潮如源,殆不为这。然以增人之身而擅丹青者,可谓寥若晨星。妙虚法师,自闽南古刹南普陀而来,献艺作于京华,正如塞星之溜烟,直射紧裹。首善之区,堪传佳话。妙虚法师落发前曾就学于京华艺术学校,少年才盛,为师K所钟爱。但自身入空门后.一扫哗众之心,尽除浮躁之气.直承八大、虚谷、石涛诸巨匠之意趣,冲虚而淡雅,微妙而空灵,于此红尘之中,示现雾花水月而已。既已出世,何复求名?妙虚法师本欲隐于紫竹,献展之事几经延宕。后读弘一大师传略,知书法绘画亦为方便之广1,亦能度已度人,顿生大悟,遂有今…  相似文献   

17.
此“疑古”、“信古”之“古” ,主要指北宋庆历以前传统古典学而言的。传统  古典学至宋代而始疑 ,至近代而大疑 ,形成“疑古”思潮。 2 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以对传世文献作重新判断 ,是一次重要的古典学重建活动。而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 ,则标志着它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但是 ,“走出疑古时代” ,并不意味着走向“释古”。冯友兰先生对其“释古”的解释 ,前后有很大的不同 ,而最终倒向了“疑古”。中国古典学的正确发展方向 ,应该是从“疑古”走向“正古”。“正古”即“修正”传统古典学。它一方面肯定传统古典学基本上可靠 ,只需“修正” ;另一方面承认传统古典学也有缺陷 ,所以需要“修正”。具体言之 ,它大致可以归结为“四正” ,即“反正”、“纠正”、“补正”和“判正”。  相似文献   

18.
白云观围墙之内的西侧与后围墙外的土山坡,在1970年前原是两大片菜园和果园,各占地十来亩。菜园为明代以来白云观所旧有,果园则是在1965年前所开垦出来的。据观中老道长忆述,旧时观内常住道士逾百,每日之蔬菜供应,均取之于本观菜园,绰绰有余。在清代同治、光绪、宣统年间,观中“菜头”均在蔬菜收获旺季,采摘优质者晾晒成干菜,储以备冬用。当时观主高仁侗方丈与皇宫内务府太监李莲英、刘诚印等交往颇密切,太监们每至严冬,必来观中拣优质干菜携入内宫,以供御膳之需。因于菜乃出产于“仙苑清净”之地,故宫中人皆甚赞美。…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2011,(3):26-29
安岳石刻以古、多、精、美著称。而在石永恩看来,现代人对于安岳石记得技艺的继承,要在“精”上做文章。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父子二人更多的是用“做艺术”来定位。  相似文献   

20.
江西云居山,“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宋朱熹《咏云居山温泉》)。按古地志载“(南岳)负终南而跨荆湘,蜿蜒逶迤,东至庾岭分三支:中支入瓯越,过灵隐而穷普陀;南支进五岭,由宝林而尽罗浮;北支则下西江,经分宁,走双龙、百丈、宝峰,至海昏界而结云居山。是知云居山者,乃南岳之尽龙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