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医疗机构在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时存在危机意识不够、应急准备不足和医疗救援能力不强等问题,其前哨作用、救援作用和支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提出医疗机构应构建包括建立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应急预案培训学习、科学合理配置应急资源、完善医院救治流程、塑立大救援观念和重视伤痛患者心理干预等内容的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外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启示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徐华春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7,30(4):1006-1009
在回顾了美国、瑞典等国家心理健康服务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启示:1.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以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基础;2.在心理服务的教育与培训中,应当尽量兼顾普及知识与提高专业化水平两个目标;3.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以及包含各种社区可用资源的综合性社区服务;4.中国心理健康服务必须从本国文化与国情出发,因此还需要更多这方面的文献总结与实际诃查工作;5.心理健康服务应当全面而有区别地实施予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人群。  相似文献   

3.
政府如何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关系社会秩序能否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为此应在坚持行政应急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公共卫生应急资源的准备供给、管理供给和补偿供给三方面形成实现应急能力的支持系统,以消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引发的社会影响或动荡.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重庆、甘肃、辽宁、福建、湖北以及西藏的661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以讲授法运用最多,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方法以行为疗法使用最多,使用最多的心理测验是心理健康综合测验和人格测验;各个地区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其中辽宁、福建专业水平较高,西藏、甘肃则相对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从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技术体系、服务主体、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服务的技术体系不完善,心理服务的从业机构和个人良莠不齐、总体水平偏低,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和机构的资质认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等。目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适应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需要立足国情,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以扎实的研究和细致的工作来完善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防控中重要的治理工具,无论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角度,还是从管理的角度,城市的公共空间都是最重要的。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建立科学的城市应急管理防控机制,提升城市突发应急管理防控能力,离不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规划。文章提出城市公共空间的应急管理防控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健康,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着必然联系,探索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应急管理防控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科学》2018,(5):1026-103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准确的名称应是公共心理服务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共同体认同建构这三大模块,其主要功能分别为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提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及塑造中华民族的统一文化认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认同。今后应进一步明确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位,明确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学科,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亟需的科研与实务人才,创新社会心理服务的供给方式,联合政府、高校、社区和第三方部门等多元力量,建设能够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化、多类型、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形象管理的关键时点,文章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背景,对政府形象产生的由稳定到波动再到稳定、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定性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回滞理论,通过对水污染事件中政府形象变化特征与回滞特征的比对,验证了水污染事件中回滞理论的适用性.并且,针对政府形象表现出的回滞特征,文章强调了路径依赖、多重均衡和矫顽力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形象管理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上海公众心理健康观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桑标  宋志虹 《心理科学》1998,21(5):407-411
本研究初步调查了上海公众的心理健康观,发现①上海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总体上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一致,多数人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②公众对心理健康内容及心理异常表现的认识与心理学家的标准近似;③“早期教育和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及“心理冲突”等三项是影响上海公众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④公众对目前心理医生的认可率不高;⑤约三分之二的公众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⑥提出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历史、管理、哲学、心理、社会等多个视角来看,社会心理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归根结底是基于人、为了人、服务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既要遵照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也要观照复杂社会及人的社会属性。社会心理服务不等同于心理健康服务、社会风险防控或是心理咨询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也不仅仅是消解心理问题,不能过度依赖心理学专业人员。科学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需要基于整合的思想,围绕理念、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组织、制度、人员、技术、评价等要素全面展开,并体现本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