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焕珍 《佛教文化》2007,(2):106-115
出家人所用的杖有三种,一种是锡杖,一种是禅杖,一种是拄杖。锡杖为金属制成,“杖头安环圆如盏口,安小环子摇动作声”(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四),是一种有声杖,  相似文献   

2.
道教的法器     
道教斋醮法坛所需之用器,称为法器。一般在醮坛配合经韵及科仪使用,有些也可在专行法术时使用。道教法器,上可召神遣将,下可驱邪除魔,故品种繁多: 木鱼:又称“木鼓”,俗称“鱼子”。形圆而刻做鱼形,故号木鱼。中间掏空,击之作声。通常放在经案的右手边,以右手持木棰敲之。诵念经文时配合经韵而使用,经文的每个字都要落在木鱼的点子上。《无上秘要》:“木鱼清磬,振醒尘寰。” 磬: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圆磬”,圆形而中空,铜制或铁制,一种称为“扁磬”,又叫“玉磬”,  相似文献   

3.
韦驮赞     
田青  记谱 《佛教文化》1994,(2):48-48
旋律钟鼓简谱法器唱辞 (带)韦哎(众)驮 天 将 菩 萨 化旋律钟鼓 .简谱法器唱辞旋律钟鼓简谱法器唱辞旋律钟鼓简谱法器唱辞旋律钟鼓简谱法器唱辞哎 拥 护 佛 法 誓 弘 深, 哎 蔫薯刹烈捌离年 蓟弼 羽硼驴堋 {fj剥_』蛳 j坦j\辫.心┏━━━━━━━━━┳━━━━━━━━━━━┳━━━━━━━━┳━━━━━━━━━┳━━━━━━━━━━━┳━━━━━━━━━━┓┃ ┃ ┃ ┃ ┃ ┃ ┃┣━━━━━━━━━┫ ┃ ┣━━━━━━━━━┫ ┃ ┃┃了 , . ┃ ┃ ┃了i矩_ ┃一。。:,。~J—J… ┃:.∥:兰一上上一 ┃┃ I·J ┃——,—一…  相似文献   

4.
张俭侠 《法音》2021,(3):66-69
藏传佛教金刚铃,可将它归为法器与乐器两种:一般作为供奉物,或任何造像的相关器物时会尊崇为法器;实际演奏时又归为乐器。金刚铃在藏传佛教寺院仪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但很少被人们关注。本文依据宗教学、音乐学、图像学等研究方法,对藏传佛教法器(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法器金刚铃的词释义、法相、历时(纵向)性和共时(横向)性,金刚铃中佛学内涵以及诵经仪轨中的运用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5.
法器在道人的宗教生活和道教的斋醮科仪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有的法器对于全真道士来说,甚至是相伴终身、须臾不离的物件。法器,顾名思义,就是道人在做法事时所用的器物,但是,一些全真道士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佩带和使用法器。道教法器的种类很多,构造和材质各异,但是按其  相似文献   

6.
打城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拔度斋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当地民众的朴素理解,“打城”就是打破地狱城、将囚禁在阴府冥界中的亡魂拯救出来.今台南灵宝道派演行的打城科仪共计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符合道门传统的、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打城科仪,其以唱念为主,有十分完整和规范的节次流程;第二部分是闾山法派色彩浓重的打城戏,其以真人与鬼将的对话为主,穿插以唱曲和念白,最后以真人手持三清宝戟刺破象征地狱的纸城而结束.我们对这两部分的仪式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打城戏表演中使用的道具(纸城)、法器(三清宝戟、七星剑、锡杖)、打五方送煞的物品(鞭炮、扫帚、草龙、盐米)及文检(救苦天尊之竖疏献状)等也予以介绍和梳理.  相似文献   

7.
人骨法器源自印度,是藏传佛教最具有神秘色彩的法器种类,因材料的特殊性而备受争议。文章在厘清人骨法器源流的基础上,阐明人骨法器在内地流传较为广泛,因其所处的文化情境有别,冲突与调和始终存在,对帝王、文人士大夫及下层民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反映了中华文化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包容性。  相似文献   

8.
话说佛塔     
佛塔,简称塔,起源于印度.梵语音译“车堵波”(StuPa)或浮图、浮屠、佛图,意译为方坟、圆家、灵庙、高显处等。早期主要用于收藏舍利.后亦用于收藏经卷、佛像、法器.庄严佛寺。中国原本无塔,故汉语中的“塔”字,是魏晋译经时,按既象形又表意近音的规则新造的。传说佛祖释迎牟尼的弟子曾问佛陀,怎样做才能表示弟子们对他的忠心和虔诚。佛陀听后,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再将化缘钵倒扣在袍上,然后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上——这便是塔的雏形。释迎牟尼圆寂后.弟子们按照他的暗示,建了八座塔供养其舍利,并作礼拜之用,以表示自己…  相似文献   

9.
孟凯 《中国道教》2008,(3):14-18
在道教科仪中,总离不开众多法器的运用,如法剑、法镜、笏、法尺、如意、法印、令牌等,而每一种法器的使用,都有其深远的文化内涵。如"法印",作为道教科仪中不可或缺的法器,基本贯穿科仪始终,可谓应用广泛,是以对于法印应当作深入的分析。所谓法印,  相似文献   

10.
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 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大致可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身和劝导等六大类。不同种类的法器在形制、用途上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宗教意义。礼敬法器 礼敬法器包括袈裟、念珠和哈达等,表示对佛的礼敬。 佛教认为袈裟具有五种功德:(1)佛徒虽曾有种种邪见,但若能真心敬重袈裟,可以达到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果位;(2)天龙人鬼,如能敬重袈裟,可在三乘解脱道路上不退转;(3)若有鬼神、诸人,得袈裟及至四寸,即可有充足的饮食…  相似文献   

11.
汉地杖打古已有之,佛教传入后也出现杖打现象,以禅宗棒喝与清规杖责最为出名。而从戒律学观点来看,印度律典不赞成杖打的随意施用,对特殊条件的开许有着严格要求。而佛教界亦有对杖打的批评声音。杖打进入汉传佛教,是律学本土化的表现,其背后有多重原因,我们应辩证对待。既不能盲目否定杖打的教化价值,也应防止其被滥用误用。  相似文献   

12.
试说朝简     
在道教的斋醮活动中,需要很多的法器组合才能完成一系列的朝奏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一样非常重要的法器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朝简。朝简是道教徒做斋醮法事时用来朝谒祖师、天尊、地癨、星宿、山川等圣真神灵的礼仪法器。道教运用朝简的历史久远,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有它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为长者折枝"和《论语·微子》中的"植其杖而芸"两句,历来有不同的解释,迄无定论。其实,这两者有共同之处,皆涉及到上古时期的杖文化。杖在先秦两汉时期,除了当作普通的助步工具之外,还是一种官位和权力的象征。从古文字字形、传世文献记载和地下出土文物资料三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为长者折枝"即为长者折取树枝当作手杖;"植其杖而芸"即放下手杖,开始除草,隐喻为舍弃官位和权力,追求隐士生活。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91,(8)
专业生产佛教法器的浙江瑞安市海安机械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承制宝鼎、钟、香炉、方烛台等铜铁法器,其制造技艺日益提高,工艺精湛,造型古朴,庄重典雅,颇富艺术特色。该厂先后为普陀山、新昌大  相似文献   

15.
这里向读者介绍一则佛教寓言: 摸象 过去久远,是阎浮利地有王,名曰镜面,时敕使者:“令行我国界无眼人,悉将来至殿下。”使者受敕即行,将诸无眼人到殿下,以白王。王敕大臣:“悉将是人去,示其象。”臣即将到象厩,一一示之,令捉象。有捉足者、尾者、尾本者、腹者、胁者、背者、耳者、头者、牙者、鼻者。悉示,便将诣王所。王悉问:“汝曹审见象不?”对言:“我悉见。”王言“何类?”中有得足者言:“明王:象如柱。”得尾者曰:“如扫帚。”得尾本者言:“如杖。”得腹者言:“如埵。”得胁者言:“如壁。”得背者言:“如高岸。”得耳者言:“如大箕。”得头者言:“如臼。”得牙者言:“如角。”得鼻者言:“如索。”便复于王前共诤讼::“象,谛如我试!”  相似文献   

16.
萨满教信仰是中国北方民族中原始先民的普遍信仰,萨满的仪式活动对部族成员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力,通过被视为具有神力的法器来祈福禳灾是萨满仪式活动的重要特征,在对万物有灵的信仰和祈求中获得心灵慰藉的同时,法器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明代壁画五百罗汉图,现存罗汉248尊,前后盘坐两排一字形平铺式构图。画家通过面部表情、服饰、手印、手持法器及姿态的不同,将众多罗汉的身份明确区分开来,造型生动,线条流畅,有着极高地艺术价值。通过对壁画中罗汉造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总结出人物造型、服饰、法器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钟,梵语键稚(ghanta),华译为钟、磬。为寺院报时、作法事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寺院钟的始制源自印度,称为“犍稚”,传到我国才称为钟。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周有所谓的“编钟”。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印度召集大众时,常击木制的犍稚,在我国则代以铜钟。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说:阿难即升讲堂,手执犍稚,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除结无有余。露地击键稚,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法器是藏传佛教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曾在汉藏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历史档案、图像与存世实物,对藏传佛教法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金刚铃杵加以考察,在厘清其发展演变基本线索的前提下,着重探讨明清时期汉藏两地铃杵的制作、相互流传及其影响,并阐明其与汉藏艺术交流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2,(8)
专业生产仿古佛教法器的浙江瑞安市海安机械厂,自1958年建厂以来承制宝鼎、宝钟、香炉、烛台、佛像、千佛塔、狮子等铜铁法器,其制造技艺日益提高,工艺精堪,造型庄严典雅,具有古朴的佛教特色。该厂先后为普陀山、新昌大佛寺、天台山,宁波阿育王寺、广州华林寺、福鼎资国寺及河北承德普宁寺等制造各种法器,深受各大寺长老及广大僧众欢迎和赞叹。该厂本着为佛教做功德的精神竭诚为佛教多做贡献,产品价格均低于国内同类厂家,质量可靠,交货迅速,代办托运,如经济确有困难的寺院可去人(从温州至梅头车次)去函协商订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