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8,(10):56-56
佛教是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的世界性宗教。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相传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王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创立。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6—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创立了佛教。从公元前3世纪的孔雀王朝时期开始,佛教向古印度境外不断传播,成为世界性的宗教。约在公元前2年(即西汉哀帝元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至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形成了天台宗、律宗、禅宗、净土宗等蔚为壮观的中国佛教宗派。在佛教发展史上,有两个现象往往会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是佛教兴起于古印度,却又于13世纪在其发祥地衰落和消失了;二是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公案和争论,这些公案和争论不但表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与宽容精神,同时也在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3.
佛教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悉达多·乔答摩(即释迦牟尼)所创立。是当时反婆罗门教的思潮之一。婆罗门教相传形成于公元前七世纪,以崇拜婆罗贺摩(梵天,即创造之神)而得名。此外还信仰多神。它把人分为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武  相似文献   

4.
佛祖悉达多·乔达摩生于公元前463年的古印度北部加毗罗卫国,逝世于公元前383年。他三十五岁时悟道成佛,后在印度传教,足迹遍及恒河流域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释迎牟尼圆寂后他的言论被整理为佛经。他的遗体火化而留有很多“舍利”受到众多佛教徒的瞻礼。一、关于佛舍利舍利,又称舍利子,意为身骨,为梵文音译。佛舍利特指释迎牟尼火葬后遗存的固体物质。佛教经典把佛舍利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法身舍利,即释边牟尼所说的佛教经典;另一类为生身舍利,即释迦牟尼火葬后的遗留固体物。生身舍利又可分为三小类,即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  相似文献   

5.
正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由印度释迦牟尼佛创立,公元前后传入中国,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在这两千多年中,佛教与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相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佛教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佛教的发展也起到了包容、增上的作用。以下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华传统文化对佛教文化的浸润。第一个方面是礼敬君主。印度佛教认为僧人不应受世俗伦理的约束,甚至于见了君王都可以不行跪拜之  相似文献   

6.
《法音》1989,(8)
佛教禅定、止观的特质,佛陀以他出家修行成佛之道,做了最好的说明。释迦牟尼佛诞生的古印度,是东方瑜伽、气功的发祥地。据印度传说,早在距今七千年前,就有希瓦(Sadshiva)发明属于密乘(Tatra)的瑜伽,流传于喜玛拉雅山区。考古发掘资料,起码能提供公元前三千年印度河流域的土著人中流行瑜伽的证据。入主印度的白种雅利安人,大概吸取了土著民族的瑜伽术,将其摄入以祈祷祭祀为主事的古婆罗门教义中。最古的婆罗门教典《梨俱吠陀》便提到瑜伽,以后陆续出现的二百  相似文献   

7.
大乘与小乘教外有教,教内有派,佛教也不例外。同是佛教,却有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别。虽然在五台山历史上流传的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但它何以名大乘,它与小乘有何区别,仍有了解之必要。自从释迦牟尼创建佛教之后,开始了佛教史上的“原始佛教”时期(约公元前六、五世纪至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也就是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们积极活动,宣传、发展佛教的时期。释迦牟尼死后不久,他们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产生固然离不开公元前六、五世纪印度的客观社会环境,但也离不开释迦牟尼个人的创教努力。释迦牟尼因创立了流传世界广大地区,影响后代亿万人民的佛教而不朽。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的塔     
塔,本是佛教的建筑,起源于古印度。佛经记载,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死后,尸体焚化,烧成了许多晶莹的珠子,称为舍利。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分取佛的舍利,在本国修了高台型建筑物,隆重埋葬。这种高台  相似文献   

10.
何梅 《法音》2005,(3):30-37
汉文大藏经是汉文佛教典籍的总集,是印度古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汉文大藏经以其收录之宏富、版本之众多、历时之久远著称于世。一、印度三藏典籍的形成及传播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印度佛教原典的形成是在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逝世后的一段时间,即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前后,由佛弟子们通过四次集会(即“结集”)的方式,将佛陀宣讲的佛教学说、为僧团组织制定的行为轨范以及对佛说的论释汇集起来,形成了最初的经、律、论三藏典籍,并开始形诸于文字。在此期间,由于佛弟子们对第一次结集的说法产生分歧,而分裂为大众部、上座部,此后…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祈福》公元前6世纪,在古印度蓝毗尼花园,佛教创始人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在这里诞生。公元纪前后,佛教传入巾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悲智双运和济世利生的精神,成  相似文献   

12.
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在他出家以前作太子时,就精通当时印度的医方明。所谓医方明,就是关于治病处方的医疗知识。在他证悟成佛以后,获得了自在无碍的神通,利用天眼通、他心通,释迦牟尼佛对人体有着超人的认识能力。在  相似文献   

13.
田光烈 《法音》2007,(8):9-14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公元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三十五岁,是年成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它自公元一世纪扎根于中国,以后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的成果并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佛教。如果我们把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佛灭后百余年)至十二世纪为止的一千五六百年的印度佛教历史平均分为三个时期,则汉语系佛教囊括了第一二两期的上座部佛教和大乘  相似文献   

15.
国内动态     
《茉莉花》曲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最近,经过专家们的论证,认定风靡大江南北的著名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起源于五台山佛教音乐。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的编导们在一次欣赏五台山佛教音乐时,偶然发现五台山藏传佛教音乐中的《八段锦》曲调酷似江南民歌《茉莉花》曲调。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和实地观摩演奏后,认为《茉莉花》曲调是颂扬茉莉花的,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而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时,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的。五台山的佛教则是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的。从此茉莉…  相似文献   

16.
王磊 《美与时代》2004,(5):20-21
佛教艺术源于印度,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后50年,印度中部出现了巴尔胡提、桑志、佛佗伽耶等处的塔门,及塔周围栏杆匕佛本生、佛本行等故事的浮雕,这是印度佛教艺术最早的创作.在印度贵霜王朝时,迦腻色迦大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敬信佛法,从而使印度佛教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们游览佛教寺院时,常可看到一尊袒胸露肚、笑口相迎的大肚和尚塑像,他就是笑佛弥勒。据说弥勒是梵文的音译,意为慈氏,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后来在华林园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而成未来佛,来弘扬佛生,普度众生。他的形象有趣,关于他的楹联,更是富含哲理,饶有情趣。  相似文献   

18.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3):49-53
《佛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前生的事。 佛教讲因果,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 佛教认为一般人都离不开轮回之道,只有成了佛才 能超出轮回。那么,释迦牟尼佛怎么也有前生之事呢? 这里要给读者说明一下。在佛经中释迦牟尼成佛之 前还是菩萨,仍脱离不了轮回。因此才有佛的前生 故事。 这些故事大都是寓言、童话,长期流行在印度民 间,内容生动,寓意深长。作为一种寓言可以通过说 因果,讲轮回明白善恶的真理。正如佛经所说:“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89,(2)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5年,灭于公元前486年(一般传说为544年),年八十岁。公元前530年,他35岁,是年成道。佛成道后,经过四十九日到鹿野苑,第一次为五比丘说法,开始讲苦、集、灭、道四谛,谓之初转法轮。第二次讲“四谛”在人生实践中的意义,即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谓之二转法轮。第三次讲佛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92,(8)
实相真理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佛法的根本契印,它形成了佛教同一切世间哲学、宗教及外道的根本区别。以“一切法皆佛法”故,我们现在所学的佛学(显教教理)都是释迦牟尼佛为随顺众生之机,巧善地以当时古印度哲学的文化背景而方便言示“离言”之佛法。末法时代,随着众生的根性渐浅而世间哲学(世智)的渐盛,多于甚深佛法上不生信解,反出疑谤,以是因缘,笔者力图随顺现代哲学之学识知见而方便浅释“实相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