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话     
说话是一种基本生存形式,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智慧的凝聚,它有意愿、结果、威力之别。意愿:朋友的话出于真心,父母的话出于爱心,夫妻的话出于诚心,儿女的话出于关心,同志的话出于热心,不同人对你说话意愿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说话     
说话是一种基本生存形式,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智慧的凝聚,它有意愿、结果、威力之别。意愿:朋友的话出于真心,父母的话出于爱心,夫妻的话出于诚心,儿女的话出于关心,同志的话出于热心,不同人对你说话意愿是各不相同的。结果:对于还没说出的话,我们是主人;对于已经说出的话,我们是奴仆。讲话太多惹人嫌,突然不讲话别人会摸摸你的额头:  相似文献   

3.
人们天天都在说话,但人们说话并不是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话总是双向的,它要根据说话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说不同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达到说话的目的。为此,说话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尊重的原则。说话要尊重他人,这是对说话者的起码要求,不管说话的对象地位高还是低,穷还是富。尊重是沟通说话者与说话对象心灵的桥梁。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一次在街上散步,一个穷人走过来向他乞讨。屠格涅夫伸手到口袋里摸了好一会儿,抱歉地说:“兄弟啊,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袋也丢在家…  相似文献   

4.
陈德群 《天风》2003,(1):24-24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后3:16)。圣经是神写的话(太4:4),基督是神活的话(启19:13)。彼得写道:“第一要紧的,该知道经上所有的预言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因为预言从来没有出于人意的,乃是人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来。”(彼后1:20-10)注意:“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是指圣经上所有的预言,都不是出于先知或作者自己的观念、意见、想法或解释;它是源于神,是发自圣灵的感动,说出神的旨意、意愿  相似文献   

5.
1.说话和气:在情绪稳定的正常情况下,只要你在说话前稍加注意,就能做到说话和气,要使自己说出的话产生感召力,达到融洽关系,平和相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决定说话的质量。说话质量的优劣又与说话的声调、语气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效果就不大一样。说话和气往往有着奇妙的心理效应,它能够随时影响着你的工作与生活。2.面带微笑:笑是每个人不花任何代价随时都可以显现出来的。微笑是祥和的花絮,友善的信号,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看到和悦、善意的笑脸,没有人愿意同…  相似文献   

6.
妙用“曲解”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曲解”,就是说话人出于某种表达需要,利用谐音、一词多义或语言结构等语言条件,对某些词句有意进行的一种歪曲的解释。它是一种高度的思维机智,一种高超的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7.
正现实生活中,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原因——焦虑。因为焦虑,所以我们着急打断别人说话;因为焦虑,就着急想把自己要说的话讲出来。这样一着急,就容易失态,沟通必然不畅。何谓慈悲?其中一种就是认真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全面了  相似文献   

8.
薪火     
在我记忆深处,最初使我对宗教产生崇敬之心的是这样一位传教医生:阿尔伯特·施韦策。这位德国神学家、哲学家、医师本可以在欧洲找一份高薪的工作,但他却远走非洲,在艰苦的环境中为救治非洲病人而奉献着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个名字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这是一种怎样的宗教情怀啊!以后的读书生涯,我看了许多关于宗教的言论。其中,贺群先生的话发人深思。“真正伟大的宗教信仰的养成,多是出于大智慧大悲悯,出于真知灼见和理性的直观”,“这种信仰建筑在深厚的爱人类与爱智慧的基石上,绝非科学和无神论所能动摇。”懂这句话含义的人太…  相似文献   

9.
在言语交际中,有时会有误解现象,这种误解是无意造成的。但是也有另一种“误解”,它是说话人出于某种表达需要而对某些词句有意进行的一种歪曲的解释。这种“误解”,人们谓之“曲解”。一般的误解是言语交际中的障碍,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而曲解则是一种积极的修辞...  相似文献   

10.
道德责任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为确定道德责任,亚里士多德引入了"出于意愿"的概念,并借用"始因"来说明何为"出于意愿",由此引发了关于意志是否可以为始因即自由意志的争论。站在决定论的立场,尝试从相容论的角度,说明道德责任不必以自由意志为前提。  相似文献   

11.
林辉辉 《天风》2005,(5):27-27
以爱因斯坦之标准,一个成熟的公式应该是A(成功)=X(工作) Y(游戏) Z(少说话)。少说话并非等于不说话或一直保持沉默寡言,这是与习惯信口开河者相对而言的.记得叔本华曾在《哲学小品》中说过这样一句很值得玩味的话:思想家应当耳聋。这句话很能概括出安静对于一个人真正有所思、有所悟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以言体信     
杨联涛 《天风》2017,(8):6-7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好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经文:雅3:2;弗4:29语言是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人每天都会说很多的话,怎样说话,说什么话,体现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内涵,而基督徒的说话又多了一层意义:见证信仰。圣经对说话有什么样的教导呢?基督徒又该如何说话呢?一、话语的力量"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5,(7)
<正>祷告是基督徒灵命的呼吸,基督徒在上帝所赐的每一个日子里,以祷告的方式,向上帝陈明自己的心意,求上帝赐予智慧能明白神的计划,求上帝赐予力量能遵行神的旨意。祷告时我们当注意以下几点:祷告不只是向神说话,更要听神说话。祷告不是自顾自地说个不停,之后就以一声"阿们"结束,这就好比一个病人跟医生说了好大一通病情,之后跟医生说声"再见",扭头就走了。祷告是神与人的沟通,既要向神说话,更要听神说话。向神说话,是陈明我的心意,或敬拜赞美,或感恩感谢,或祈求代求;听神说话,是神向人启示他的心意,或借着圣经的话,或借着环境,或借着某个人的话,向  相似文献   

14.
神的话是充满能力的。不然,诸世界怎么可能藉着他的话而成?他又怎么能够“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来1l:3)?救赎之功与创造之功一样,都是始于神的话。当圣母马利亚闻天使报信并表示“怎么有这事呢”时,天使的回答是:“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 神的话带能力。那么,传道者顾名思义是传讲神  相似文献   

15.
杨孔仿 《天风》2007,(9):10-12
有人认为说话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就没有学习的必要,但事实上要说对的话,美的话,合宜的话并不容易,许多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往往是言语惹的祸……  相似文献   

16.
利他主义是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但传统的利他主义观念总是以个体的自我牺牲为前提的.本文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澄清和改写.它强调利他主义的伦理态度应以理性为基础.这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利他主义既不是出于自利,也不是出于仁慈、同情,而仅仅是为他人利益着想的行动意愿.  相似文献   

17.
童言和童心     
说话要有根据,这是对大人们说的,对几岁的孩子则不可以提这样的要求.因为大人们懂知识、明事理,不仅知道什么样的话不对,而且懂得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而那懵懂无知的孩子就不行了,一是他对世上的许多事尚分辨不清,所以说出来的话往往令人惊讶;二是他根本不懂得那些在成人世界里流行的禁忌,口无遮拦,说出来的话往往让大人们感  相似文献   

18.
抓住顾客的良机到底在何时?抓住的方法又何在?这的确是相当困难的事。想要抓住顾客,完全看销售员的态度如何而定。进到商店的女顾客,可说大多数都有购买意愿,即使意愿不高,但到了现场,突然决定购买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 抓住顾客,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客人的态度,有着什么样的心理状况,下述各点就是几个要领。 1.看一件商品看得出神时 有的顾客,走进店里来,对某一商品凝视许久。这时候,正是销售员接近的大好时机,因为如对该商品不关心或全无兴趣的话,她绝不会显出这种态度。 其实不仅是发生兴趣,由于女人的想像力丰富,透过…  相似文献   

19.
日常言语交际中,人们说话的随意性很强,说话时的外部情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明的对答,总离不开对话“机”的把握,它要求说话人善于根据变化的话“机”,见机而作,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对答的内容和方式.以期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随机应变的关键体现在对话“机”的把握和捕捉上。  相似文献   

20.
罗以 《天风》2008,(14):42-43
崇拜,是神与他子民的相遇。崇拜,是一种交流,神向我们说话,我们向神回应。神向我们说话是藉着圣经上的话语,藉着神的创造,甚至是藉着人的行动;人向神回应则是透过言语、文字和音乐。在圣经真理中,有很多是言语所不足以表达而需要以声音来代替的。有时,声音里面蕴藏的意思比言语更加的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