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哲学意蕴何中华在“世纪换千”的历史转折关头,选择并建构一种怎样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是决定整个人类在21世纪历史际遇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昭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其实践后果必将极大地改变并优化人们的...  相似文献   

2.
欲望图式是拉康学术思想构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他在深入思考了镜像理论、无意识主体理论之后,认为应提出完整欲望图式,从而指出欲望不是弗洛伊德话语中的生理学范畴,而是一种能指与所指的意义性回溯,是一种主体如何融入到既定社会符号领域的全新建构。欲望图式的理解直接表现为两个特征:第一,作为主体的人,到底需要什么?第二,如何解读拉康欲望图式中的政治图谋。基于此,拉康大胆提出:无意识是他人的话语,人的欲望就是他人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一、从维特根斯坦的一句名言谈起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有句名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维特根斯坦,第20页)这句话用通俗简明的语言来说就是:可说的,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趋时"思想。"趋时"主要有几方面的含义:第一,"趋时"是对季节变化规律的遵循;第二,"趋时"是对时势主动性的适应和创造性的顺应;第三,"趋时"是在为人处世方面既坚守原则,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权变。"趋时"思想包含深刻的哲学意蕴:表现了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遵循;包含人类协助天地生养万物的观念;包含人与天地有机统一的整体观念;蕴涵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趋时"思想为我们提供富有价值的启示:一切活动都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有变革创新的精神;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非形式逻辑是如可诞生的?它研究些什么内容?它对思维科学的研究具有怎样的哲学意义?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一、深刻的历史背景 伟大的哲学家莱布尼兹曾有一个美妙的设想:将逻辑处理成演算;使得推理的有效性可以转化为计算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他的这一设想,逻辑学家以及数学家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尤其是经过弗雷格和罗素等人的工作,莱氏将“逻辑”处理成演算的设想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得以实现。莱布尼兹也因此被人们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狭义的,即数理逻辑)的奠基  相似文献   

6.
杨国荣 《学海》2012,(1):149-154
宋明理学作为一代思潮,有其自身的概念系统及论题.从哲学的层面说,在“理”和“气”、“心”和“理”、“心”和“性”、以及“道心”和“人心”、“气质之性”和“天地之性”等概念之后,理学既讨论何物存在或何为世界的本原及根据这样一些天道之域的形而上问题,又追问“何为人”、“何为理想人格”以及“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做”等人道之域的问题.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其关切之点进一步指向“当然”与“实然”、“必然”、“自然”之间的关系.后者既涉及中国哲学所讨论的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又在普遍的哲学论域中体现了本体论、伦理学与价值论的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7.
“价值是人”及其意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西方,哲学意义的价值研究,自19世纪末由德国哲学家洛采提出以来,至今已形成了直觉主义、自然主义和非认识主义三大流派;在我国,一座以“主体一客体”关系为逻辑结构的价值理论体系大厦也已赫然矗立。然而,不论是西方的价值流派,还是东方的主客关系价值论,在对“价值是什么”的认识上,都还存在着一种尚未察觉的逻辑缺陷。这种缺陷,一方  相似文献   

8.
卡西尔以符号形式哲学作为体系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独树一帜。但是,由于他对这个体系据以奠基的思想逻辑的论证尚未完成,这个体系的性质和意义难以明现,因而制约了我们对其哲学思维方向的把握。本文将证明,他以不同方式或策略展开的对这个体系的基础的论证,是对有效地实现的意向性心理学的无限接近。只有将他的思想中隐而不显的这个基础明确地主题化,才能澄清其哲学体系的性质和意义。通过与其他主要哲学体系如康德批判哲学、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胡塞尔现象学等的比较,本文将揭示他关于形而上学不是作为“物理学之后”、而只能作为“心理学之后”的理解方向。  相似文献   

9.
戴维森的解释主义及其心灵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重视对理解和解释的哲学研究是欧洲大陆哲学的一个特点。其实,在英美尽管没有出现像德法那样的“席卷各个角落”的解释学“风暴”,但也有对之重视的表现,并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解释理论或解释主义(interpretivism)。倡导这一理论的都是一些如雷贯耳的大家,如戴维森(D.Davidson)、丹尼特(D.Dennett)等。当然,英美流行的解释主义在解释的对象、旨趣和哲学的性质特征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拿戴维森的投射性解释主义来说,首先,尽管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解释、理解如何可能这类问题,但它关心的解释对象不是书籍、绘…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关注的重要命题是如何从社会主义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道路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道路的选择上,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要求。在道路的特质、布局和实现路径上,分别彰显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系统论以及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要求。在道路的价值意蕴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当代发展,符合唯物史观要求。新时代走好中国道路,既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同时为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1.
《学海》2019,(4)
在德语语境中,"Dasein"概念在最初发展中就获得了现实性和具体性的规定。随后黑格尔以思辨辩证法的逻辑赋予了"Dasein"以变易性、有限性和否定性,并在对市民社会的思考中赋予了"Dasein"以特定经济关系的现实内涵。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过程中颠倒了黑格尔对"Dasein"的既有设定,重新赋予它以肯定性、现实性和基础性的意蕴。但由于此时马克思没有真正把握黑格尔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而主要是在国家法的语境中把市民社会之定在理解为政治定在,因而他将这里首次出场的"社会定在(social Dasein)"概念主要把握为政治伦理关系,并在具体思考中孕育出新的理论生长点。但在中英文的转译中,"Dasein"和"social Dasein"的特定内涵通常被遮蔽了,因而亟待重新发现与辨析。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并非福柯的语汇。批判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主体哲学,是发生于19世纪中叶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福柯在《词与物》中通过"人文科学考古学"预告的"人之死"更是把批判的对象延伸至胡塞尔、萨特的现代主体哲学。无论是先验主体哲学,还是经验主体哲学,只要始于意识并把"人"作为研究对象,都是福柯话语考古学所要加以拒斥的。"人之生死"是"人文科学考古学"所揭示的既作为客体又作为主体的"人"主要在19世纪科学话语中所经历的命运。现代知识型之后并无后现代知识型。通过阐发福柯"人之死"在主体观、历史观、方法论和哲学观四个方面的哲学意蕴,本文坚持一个观点:《词与物》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3.
模因概念已经被广泛用于文化研究和社会科学领域,但对其依然缺乏公认一致的看法。基于对几种代表性观点的梳理和分析,模因被界定为由人类心智系统所创生和复制的文化信息单元。通过与普适达尔文主义相结合,对模因的运用可以作为解释文化进化机制的必要和有效的进路。而且,在学理上,模因与基因共享一种基于信息—计算的本体论,这对研究文化进化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实际运作已经近一个世纪了,由于这一进程的复杂性和持续性,如何确切地理解这一重大的观念变迁过程仍是一个需要人们付出努力的开放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过程中的某些疑难问题,试图以解释世界的理论智慧与改变世界的实践智慧这种双重视角去予以阐释,以期为更好地理解并推进这一历史过程提供某些益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若干疑难问题之意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同时涉及理论形态的转化与实践上的应用两个方面。以往的研究尽管都会  相似文献   

15.
墨戏是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墨戏画的主体是文人,可算是文人画的一类。墨戏画虽然属于文人画的范畴,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的发展历程、美学特征,不能和文人画混为一谈。宋代是墨戏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墨戏画的美学意蕴与绘画评论中流行的逸有着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韩骁 《哲学研究》2021,(8):21-29+128
"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对于探索全球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以人民为本、关怀现实的精神。全人类共同价值尊重不同文明的价值理解和价值实现路径,在包容开放的态度中寻求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并且丰富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深厚底蕴,使我们能够从文明的高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完善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汉斯·约纳斯看来,导师海德格尔的"纳粹公案"暴露了他个人的道德软弱,更彰显了其哲学思想中的"伦理真空"。他揭示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当中蕴含的本体虚无主义、反律法主义因素,并进而批判了德国哲学观念论传统遗忘身体与自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约纳斯通过生命现象学的建构实现了一次"身体-自然转向",最终走向责任伦理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  相似文献   

18.
从古希腊以来,行为的自愿性或有意性便被视为道德归责的依据,而经过基督教哲学对意志及其自由决断的探讨,人的道德主体性开始被明确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在此过程中,作为相关理论学说的试金石,并非出于自觉的意愿而导致的罪过即无意之罪的问题一再以不同形式被提出。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对于不能自制问题的分析,还是奥古斯丁对于情感最初波动之罪的考察,实际上都对意愿或意志活动的无意识维度及其伦理意蕴进行了揭示。时至现代,作为精神分析创立者的弗洛伊德通过对无意识的系统探究,深化了对于意志问题及其复杂性的理解,并正面勾勒出了某种无意识意愿的雏形。在此基础上,拉康在驳斥对欲望的自然主义解读并赋予欲望以特定伦理内涵的同时,也通过重新界定欲望、意志与理性的关系,并构想一种自愿为他者揽责而实现的自由,从而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的哲学心理学与伦理观的创造性重构。  相似文献   

19.
山东淄博古属齐地,"齐"字包含有丰富的地域特色和吉祥意蕴。当地广告设计与传播中"齐"字标识被应用广泛,如企事业标识、社会活动、城市雕塑、艺术作品等。传统文化资源中"齐"字形象和涵义的深层开发,充分体现出历史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象征和延伸。  相似文献   

20.
在老子那里,"德"的含义不只是停留在伦理范畴之中,而且是通达道的一种途径。老子在阐释"德"的意蕴的论述中包含三个不同的向度,简单来说,就是从"有"而至"无有",进而达到"无无",也就是道的本来样态。这是"德"的形上层面的路径。落实在实践层面,则由初始的"有言之教"到"无言之教",最高的德要引发个体自身的创造性,这是老子对至德的独到理解。这三层思想是由老子对"德"的层层上升的理解所构成的。如此把握老子"德"的含义,才能将其道德观念落实到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伦理生活之中,使人们能够实现自我栽培,觉察自己的本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老子道德观念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