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伟宇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7,30(1):247-249,223
概念改变是科学学习和教学的重要问题。研究表明有些错误概念难于转变,本文从本体类别的观点出发,阐释了错误概念难于改变的原因,进而细致地分析了力的概念,以支持本体类别的观点,最后提出跨本体类别间概念改变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了区分推理学习是学习类别内部结构还是学习类别对应特征的规则,该研究使用眼动仪研究了22名大学生被试在类别学习过程中的眼动情况。被试被随机分为相等的两组,一组进行分类学习,另一组进行推理学习。实验分为学习、测试两阶段,在学习阶段被试三个连续单元的正确率为90%或者30个单元做完则结束学习,在测试阶段检验学习的效果。结果表明推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的是类别内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类别对应特征的规则。  相似文献   

3.
儿童类别学习中知识效应的年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特征主题的类别学习实验范式,考察了儿童类别学习中知识效应的年龄差异。63名小学4年级学生(年龄范围9~10岁)、65名小学6年级学生(年龄范围11~12岁)和77名初中2年级学生(年龄范围13~14岁)参加了本实验。结果表明:当类别特征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主题时,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轮次和错误数均显著下降,而且主题突出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在统一主题条件下,小学4年级、小学6年级和初中2年级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轮次和错误数依次减少;而在无主题和突出主题条件下,3个年龄组儿童类别学习的成绩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阴国恩  张阔  王敬欣 《心理科学》2003,26(4):731-732
1 引言 类别学习和概念形成,既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起点,也是人类组织和贮存知识的基本方式。自上世纪50年代Bruner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经典研究之后,分类及分别学习逐渐成为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以往的分类研究多以事物的感知特征为出发点,强调自下而上的加工(基于相似性的加工);而在基于理论的类别观被提出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分类活动中自上而下的加工(基于知识的加工)开始受到重视,知识效应问题成为概念心理学领域的新热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有望为深入理解概念和类别形成的机制提供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送礼行为是指送礼者选择礼物赠予收礼者,在这个过程中,送礼者并不期待直接的补偿,但是期望将来得到互惠与关系转变.送礼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送礼者特征、 送礼者与收礼者的差异、礼物特征及社会文化特征.目前学界对送礼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面子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未来研究需加深对送礼行为影响因素的探...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类别学习中分类学习与推理学习进行了对比.实验中要求被试从成对呈现的项目中选择一个更典型的A,并且要求被试将典型的A和典型的B画出来.测试中所呈现项目诊断性程度或典型性程度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分类学习者主要受诊断性信息的影响,而推理学习者主要受典型性信息的影响.即,分类学习者关注类别间信息,而推理学习者关注类别内信息.  相似文献   

7.
刘志雅  莫雷  张娟 《心理科学》2007,30(6):1429-1432
该文介绍了类别学习的双重系统理论:基于规则的类别学习指的是学习一种可以用言语表述的规则,是一种外显学习系统;信息整合的类别学习指的是学习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述的规则,是一种内隐学习系统。同时介绍了类别学习的主要理论模型,以及支持双系统理论的实证研究,包括行为、临床和认知神经实验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陈庆飞  雷怡  李红 《心理学报》2010,42(2):241-250
为探讨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影响, 采用2(概念范畴: 生物类别与非生物类别)´2(特征类别: 不可见的隐蔽特征和可见的外显特征)的实验设计, 设计了四组任务来考察5~6岁、8~9岁儿童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表现水平。结果显示: 在非生物类别范畴材料上, 5~6岁儿童在两种特征类别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8~9岁儿童在隐蔽特征类别上表现出多样性效应; 在生物类别材料上, 5~6岁、8~9岁儿童在外显特征和隐蔽特征上均未表现出多样性效应。概念范畴和特征类别对8~9岁儿童的归纳判断力有显著影响: 在概念范畴上, 儿童在非生物范畴材料上的表现显著高于生物范畴; 在特征类别上, 儿童在隐蔽特征上的表现高于外显特征。  相似文献   

9.
先前知识对初中学生学习家族相似性类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征—主题的类别学习范式,考察了先前知识对初中学生学习具有家族相似性结构人工类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先前知识的主题关系对初中学生的类别学习有显著促进;初中学生在基于已有知识的类别学习中更多地获得了知识关联特征的信息,同时也能对机械特征保持敏感。  相似文献   

10.
张媛  刘登攀  游旭群 《心理学报》2011,43(8):889-897
采用“单-双任务”的研究范式探索视觉空间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存在内隐学习。通过比较“单-双”任务组被试在完成空间关系判断任务之后再认呈现的空间场景是否是曾在判断任务中经历过的反应数据来探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中的内隐学习情况。研究结果证明:二维和三维情境中单任务组被试在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过程中对空间背景信息的学习存在内隐学习, 且该学习过程还受到刺激情境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西方类别研究中基于理论的观点及其研究进展。该理论强调知识背景对所形成的类别表征的影响,主张类别知识的组织是多范畴的,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导致基于原型或样例的类别表征,类别知识的运用反过来也会影响原有的类别表征。按时间顺序对理论观的产生、主要观点和经典研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亚健康的范畴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哲学思想的演进,与之相适应的医学模式也不断地变化发展;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肿瘤综合治疗的策略与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注重提高治愈率,而且注重病人生活质量,从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出发,在肿瘤治疗中视生命的存在与生命的价值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
自然概念语义特征提取的范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烨  傅小兰 《心理科学》2006,29(2):286-289
本研究采用概念特征自由列举实验范式,考察三类范畴(动物、自然食物、人造物)自然概念的语义特征提取反应时间的范畴效应。结果表明,⑴语义特征提取的反应时间存在范畴效应:提取动物特征的时间显著短于提取自然食物特征的时间,提取自然食物特征的时间显著短于提取人造物特征的时间;⑵三类范畴的特征提取时间模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先是显著降低(第1到第2个特征),然后持续升高(第2到第10个特征)。语义特征提取的范畴效应反映了语义记忆组织的范畴特异性,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特征提取时间与特征类型、关联特征、独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深入揭示语义特征提取范畴效应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分类研究中的原型与样例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劢  莫雷 《心理学探新》2000,20(2):12-16
该文具体分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对分类问题的主要看法,指出了当前分类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research into how people learn new categories of objects or events. Recent advances have led to new insights about the neuropsychological basis of this critically important cognitive process. In particular, there is now good evidence that the frontal cortex and basal ganglia contribute to category learning, that medial temporal lobe structures make a more minor contribution, and that categorization rules are not represented in visual cortex. There is also strong evidence that normal category learning is mediated by at least two separate systems. A recent neuropsychological theory of category learning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se data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16.
不确定归类的类别等级一致性限制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大学生被试,实验考察在集中呈现类别成员信息的非对齐类别等级结构条件下的不确定归类。实验结果表明,对个体的不确定归类会受类别的上下级包含关系限制而保持等级一致性,导致出现下级归类错误或上级归类错误;而对群体的不确定归类不会受类别上下级包含关系限制而保持等级一致性,而是与类别层次的实际分布相一致,出现上下级归类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对表征方式与内容类别影响THOG问题判定的再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强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04,27(6):1488-1489
用独立组实验设计重新研究了“内容类别”与“表征方式”两个因素对被试判定THOG问题的作用。结果表明.主词一致的表征方式只对被试正确解决具体内容的THOG问题具有促进作用。主词是否一致对被试正确解决抽象内容的THOG问题并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医学哲学范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医学哲学范畴是医学哲学理论体系中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概念,是人们把握生命和健康问题的认识纲领,是对医学问题进行逻辑归类的思维形式。医学哲学范畴是哲学与医学之间多重学术关系的统一,是抽象性与具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稳定性与变易性的结合,体现了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等多重价值。医学哲学范畴研究以创新研究为灵魂,以基础研究为根本,以应用研究为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