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毒品形势日益严重、恶化,世界范围内的吸毒现象以及毒品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全球毒品的每年销售额已达一万亿美元,占到全球贸易总额的13%之多,高于石油贸易,成为仅次于军火贸易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并有继续上升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毒品犯罪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威胁社会秩序与稳定的突出问题。禁毒情报作为打击毒品犯罪的利器,越来越受到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研究禁毒情报及其证据资格,有利于更好地为公安机关侦查破荻毒品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毒品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人们甚至用"美国病"等词语来专指美国的毒品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对充当社会新生力量的高校学生虽有积极的一面,但其观念却创造了一个对大学生吸毒现象更加包容的校园氛围和社会环境。针对该问题从文化角度加以分析,以期得到高校及社会的重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毒品滥用患者给医疗管理和临床工作带来诸多复杂性和特殊性。对吸毒患者围术期麻醉诊疗要兼顾所惠外科疾惠与毒品对吸食者的身心影响,有效地控制戒断症状和毒性反应,综合评估,辨证施为。  相似文献   

5.
吸毒成瘾是严重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国内、外对吸毒成瘾采取的治疗方案由脱毒、防复吸和回归社会三个相互关联的方法构成.但收效甚微,复吸率居高不下.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在动物实验和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将立体定向技术用于毁损脑内与毒品心理依赖密切相关的关键位点的异常部分,对其异常功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彻底戒毒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手术戒毒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提出了规范化开展手术戒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吸毒成瘾是严重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国内、外对吸毒成瘾采取的治疗方案由脱毒、防复吸和回归社会三个相互关联的方法构成。但收效甚微,复吸率居高不下。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在动物实验和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将立体定向技术用于毁损脑内与毒品心理依赖密切相关的关键位点的异常部分,对其异常功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彻底戒毒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介绍了手术戒毒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提出了规范化开展手术戒毒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吸毒者吸毒成瘾后,心理上会反复出现无论如何都要感受吸毒所带来的那种快慰的强烈欲望,这种心理欲望医学上称之为心瘾。因此吸毒者通过戒毒治愈后,仍难以摆脱毒瘾的纠缠。据报道,吸毒人员通过强制戒毒成功后,复吸率高达80%以上。 有关专家认为,吸毒者对毒品具有强烈的心理依赖性。特别是可卡因、海洛因和冰毒等进入人体后,  相似文献   

8.
金融机构在洗钱犯罪中的责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洗钱罪,就是指行为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或者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为其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表现为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侵犯国家、集体或者公民个人的财产利益,再将犯罪行为非法攫取的财产以合法的形式投入社会,供犯罪分子“合法”地使用或挥霍。因此,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金融机构的管理制度和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分子通过“洗钱”使“黑钱”合法化,不仅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也为更多严重的刑事犯罪提供了资金条件和犯罪动机。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并从深层次上对吸毒的原因进行挖掘,揭示了吸毒的根本原因是起源于不健康的心理因素,一个人往往是在心理空虚、无助、畸形好奇心、心理受挫及心理堕落等情况下开始吸毒的。因此,在进行戒毒时,不仅要强制生理戒毒,更要注重心理戒毒。只有心理戒毒成功了,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戒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吸毒与医学     
吸毒与医学RoderidkEMcGrew19世纪中叶以来,吸毒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的一大问题。吸毒人数迅速增加的原因和吸毒普遍的问题一样复杂。如何根本上解决吸毒问题仍是个难题。尽管美国已经制订了紧急措施,用医药和法律的强制手段都仍难以控制,目前吸毒成瘾者...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个体心理变量(人格特质、自尊)和环境变量(社会支持、生活状况)对男性吸毒者吸毒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男性吸毒者的人格特质、自尊、社会支持、生活状况与吸毒行为存在部分相关;(2)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自尊和社会支持都影响吸毒行为,人格特质又影响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影响自尊;(3)路径分析证明,人格特质→社会支持→自尊→吸毒行为的假设关系成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吸毒人员的特点,积极探索符合强制隔离戒毒特点的工作模式与方式方法,同时为戒毒管理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对204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男性103名)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对26名戒毒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18岁之前接触毒品的占12.7%,初次吸食毒品因为"好奇心"占47.1%,复吸的占77%,心瘾难除者占65.7%,戒毒人员出所后1~3个月复吸人员比例高达66%,保持操守关键因素中选解决就业、远离毒友和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的占41.2%。最后提出相应对策:要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毒品问题的滋生;转变戒毒理念,发展矫治能力;强化心理管理,工作突破创新;动员社会力量,加强项目研究;加强帮教,促进场所戒毒人员尽快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在影响中国人幸福的诸多因素中,毒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中国,毒品的形势总体稳定,并没有成为重大社会问题进而深刻危及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但是,情况仍然复杂,难以应付。毒品依赖者的复吸行为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它是指个体在经历毒品戒断后,再次出现对毒品的使用行为。在我国的戒毒工作中,强制戒毒的有效性高达100%,但复吸率高达90%。这使得我国的毒品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作需要,我到过一些寺院、教堂、道观、清真寺,接触过一些宗教界人士,给我的印象是,不管是宗教殿堂,还是神职人员,都有让人肃然起敬之处,这使他们有了一种感召力,团结了一大批信教群众。记得有一次与一位宗教领袖交谈,他告诉我目前正在帮助政府宣传禁毒活动。当地属于民族地区,地处边陲,与境外相接。由于境外贩毒集团的猖獗,致使毒品一度泛滥,为了打击贩毒集团猖狂活动,党和政府投了很大力量。作为全民信教的地区,教会对打击贩毒、吸毒的活动旗帜鲜明,积极配合国家和政府,力劝教徒远离毒品,听从国家和政府的指示。据…  相似文献   

15.
李林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2-112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篇长篇小说,它从心灵层面叙述了吸毒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的毕淑敏费尽心血将毒品串联成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该作品也被称作“中国第一部戒毒小说”。小说中三个女性人物和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有密切联系,体现出“三我”之间的冲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小说,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冲突及悲剧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及吸毒引发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杨强  叶宝娟 《心理科学》2014,37(1):111-116
考察家庭功能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毒品使用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对此调节效应是否具有中介效应。采用压力性生活事件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毒品使用问卷对514名工读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功能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毒品使用之间关系具有调节效应;(2)这种调节效应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工读生毒品使用的影响是有中介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7.
心理戒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问题以往对毒品依赖者的临床治疗,偏重于躯体依赖的药物戒治,实践表明,克服戒断反应并不困难。然而,戒断反应消除了,毒瘾却并没戒除,表现是:复吸率非常高──达98%。如此之高的复吸率引起我们的注意:反复吸毒到底是一个生理问题还是一个心理问题?吸毒者在反复吸毒过程中追求的是什么?由此,导向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戒毒要戒掉什么?”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广州、探圳等戒毒所收治的150名吸毒者。结果显示:(1)开始吸毒时有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的强烈程度和愉快程度远远超过性交的体验。随…  相似文献   

18.
东西南北     
▲菲律宾主教团发挥其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他们对国家的某些领导人在发生军事政变时的表现,毫不容情地予以批评。在对“某些将国家推向灾难深渊的军队领袖的无耻暴行”予以谴责之后问道,“政府的威信何以会受到这样大的损害?”他们还问道,“为什么不少的政府公职人员和国会议员居然不为人民服务,而一心追求自己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加纳教会奋起与毒品作斗争。加纳主教团最近向本国政府递交了一份呼吁书,要求政府制止毒品的灾害。主教们最感到遗撼的是政府部门很少给青年提供正常娱乐的途径,从而使他们“不去吸毒,”  相似文献   

19.
一对丹麦小兄弟,他们很不幸,很早的时候,他们的妈妈就因为生病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只有和父亲相依为命。但他们的父亲却是一个既嗜赌又吸毒的人,根本不管这两个小兄弟的生活,不是躲在赌场里几天几夜不回家,就是把钱全买了毒品,躺在家里不分昼夜地吞云吐雾,  相似文献   

20.
杨波  刘旭  杨苏勇  安莎莎  应柳华 《心理科学》2007,30(6):1413-1417
对273名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进行测量,探讨了人格、非理性信念、社会支持3因素对戒毒者药物渴求的影响,并对戒毒劳教人员的药物渴求作了初步预测。结果表明:(1)戒毒劳教人员的人格和非理性信念得分均高于普通人,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人;(2)对吸毒行为持有的效果期待和自贬依毒的非理性信念,精神质的人格特征以及主观社会支持感对戒毒劳教人员的毒品渴求感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解释力为61.9%;(3)结构模型分析发现,人格不能直接影响药物渴求,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对人格起到完全的中介作用,人格、社会支持和非理性信念3因素共同解释男性戒毒劳教人员药物渴求85%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