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告别了童年时代,青少年迎来了人生黎明风景般的青春期,这是一个“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有人称之为“第二反抗期”、“最难接受教育的年龄期”、“最易见教育成效的年龄期”、“最危险的年龄期”。随着青春脚步的迈进,青少年在感觉到青春热血涌动的同时也体验到性意识的萌动。性意识是人对性的认识和态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无神论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科学的观念,逐步培养起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思想,主要要依靠中小学的学校教育.原因是这个年龄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是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和渠道,因此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这个阶段思想观念的形成将起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学生年龄特点看,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养成科学观念,形成科学素质的基础阶段,是否能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信念,对他一生发展都将有重要影响;其三,科学与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仅是一种思想主张,而且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问题.我国由于长期存在封建残余的影响,一些封建愚昧和迷信落后的东西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一些新形态的迷信,如伪科学时有泛起.中小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会直接或间接的受到愚昧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危害,学校必须承担起责任,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和无神论的教育,提高科学“免疫力“,从小筑起尊重科学、捍卫科学的大堤.其四,面对邪教“法轮功“给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学校应该带头发挥宣传科学、宣传无神论,批判伪科学的重要阵地作用.要加大在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和无神论教育的力度,努力创造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4.
儿童年龄特征是很早被注意的一个問題。亚里斯多德在“动物历史”著作中提到在大部分情况下人到“双七岁”是青春期的开始。祖国医学对儿童年龄的分期問題也很早感到兴趣。千金要方引小品文說:“凡人年6岁以上为小,16岁以上为少。”人們早已观察到,儿童在嬰儿期可以說是十分相象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个别差异便愈益显著。儿童年龄特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亲子冲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孔海燕 《心理科学》2004,27(3):696-700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富有特色的时期,是个体由不成熟的童年向成熟人生过渡的时期。过渡性往往和不稳定性联系在一起,因此,青少年时期容易产生亲子冲突,被有的学者称之为“亲子关系危机期”、“疾风暴雨”期。且目前我国青少年亲子冲突愈演愈烈,针对此现象,本文从亲手冲突的特点、影响因素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目前正开展的此领域研究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爱老人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句话,听起来很动听,但是看看现今的时代,对于老人又关心多少呢?今年我22岁,虽然我这个年龄是人生中最美丽的阶段。但是有一天,我也会走向老年人行列,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怪异的想法、因为人生为你还很长呀?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在天津和北京的学生,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郭隆真”这个名字的。她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勇敢的女战士。郭隆真(后名郭林一)同志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鎮一个回族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讀书人,他曾经亲自教女儿读书识宇。没有料想到,不满十岁的女儿,在读着“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門,燒茶湯,敬双亲……”时,会居然提出抗議来。她貭问父亲:“爹!有‘男  相似文献   

8.
高中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同时也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如果把一个人一生的教育看成是一场接力赛的话,那么高中教育则传递着至关重要的—棒。也就是说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德才兼备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学会做人就是进行品德教育,学会学习是智育,学会发展是培养综合能力。在这几个方面里,学会做人是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言】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教育方式提出“四阶段的教育理念”供各界人士参考,本文仅就其重点略述之,期能抛砖引玉加以引申阐发,并愿与关心教育的家长及教师们共勉,付之实践。今本文专以品德及智慧教育为主,希望能和目前学校知识技能教育相辅相成,期能培养出更具有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第一阶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定众所周知,0岁至3岁是人的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一般父母多轻易错过。如何在这张纯净的白纸上,彩…  相似文献   

10.
偶尔听到人们这样说:“确实光阴似箭,我的年龄也是40啦。”从感叹者的语气中,我们能体会出这位年纪40之士或多或少的悲观与消极。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想法,我们不妨去听一听心理学家的分析。 进入40岁,就处于人生的壮年期。这个阶段,也是人平生道路走了一半。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就工作而言,由于目前非常强调年轻化,在我们迅速发展的工业和电脑时代里,人们会认为壮年的人年龄“过头了”,40岁的人大都被拒之门外。各行各业都让年轻人接手,导致壮年人的萧条,许多家庭也因此破裂了。  相似文献   

11.
音乐与智力     
儿童时期的智能发展是一个人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它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早期发展中,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儿童智力开发具有特殊的作用。早期的音乐教育对儿童智力的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特殊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若以十七岁的人的智力发展为一百,则儿童四岁时已具备50%,八岁时达到80%,剩下的20%的从八岁到十七岁的九年中获得的。可见,儿童时期是人生智力发育是迅速、最旺盛的时期,是智能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接受教育最有效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心理具有易冲动、…  相似文献   

12.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问题太浅了,基督徒谁不能回答呢?罪人就是不信的人,义人就是信主的人嘛! 这样的回答合乎圣经吗? 但愿我们能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一) 我们先要思考:“罪人就是不信的人”有没有圣经根据? 有人会说,约翰福音3章18节明明记着:“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这就是圣经根据。  相似文献   

13.
试论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在学术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域文化发展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对尔后的社会及教育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管子》、《论语》、《荀子》为据,以管子、孔子及荀子的教育思想为典例,试就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简讯     
研讨会于1988年秋在成都召开,就党政干部必备的美学修养、审美教育和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展开讨论。有人认为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建立的一种关系。有人则认为美就存在于客体之上。或认为美的对象在同人建立审美关系之前,其美的属性只是一种潜在因素,因而不能把美和审美相提并论。有人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有人则认为“对象化”说尚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有人认为美是一个词,而不是一个“物”,它是人创造出来的指谓人的审美感受的符号,因此,它是一种主观游戏或约定。有提出美的根本特征是“惚恍性”。“惚恍”是指一种不实之象内含深远精灵和不可言说之意;“惚恍”之境是主体在超功利的主观态度下,通过体验达到的境界。有人认为用“惚恍”来界定“意境”美的根本特征似  相似文献   

15.
一初中学生的年龄一般是12~15岁,这个年龄阶段正处在人生第二生长高峰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爱动,消耗大,饭量增,身高和体重都大幅变增长,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发生了质的变化,身体的各部分组织开始成熟,特别是“性”开始成熟.性开始成熟就标志着青春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为使我们年青的一代,在他们走向社会时(正值20世纪末,21世纪初)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贯彻“三个面向”的指示,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已成为现代化学校的战略任务.只有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开设思维课,探讨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新途径迫在眉睫.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是智力发展的新起点,逻辑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智力能否质变关键在于教育.因此我们的思维课选在初二年级这个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7.
沈周绘画的分期,历来都以46岁与60岁为界,分为早、中、晚期,但是,如果从他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感情来划分的话,不过于细分,仅仅分为早晚两期即可,以43~45左右岁为界,可能这样会觉得缺少了过渡,但是有时候一个人的心境或者想法改变,也许并不需要那么多时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一提起“象征”这种表现方法,人们就会想到“鸽子”与“和平”之间的关系。因此有人就认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或者“鸽子象征着和平”这两句话是用了象征方法。还有的人认为《白杨礼赞》这篇文章里在下面一段里有“象征”这个词,于是就断定这篇文章是采用了象征方法。这段话是: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他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哈佛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在谈到美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运动时说,这次教育改革的目的旨在人的认知发展和个人的身心发展之间取得一种平衡,而重点是要解决人的认知发展问题;在我国,涉及到有关思维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题也正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甚至有人提出,中学数学教育也要以思维科学为指导。确实,关于“在人从动物人成为社会人的进程中,思维的、认知的发展遵循着何种规律?”的问题,已为全人类所瞩目;而且人们将会带着这个领域去领导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潮流。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思想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很难说是在某一具体时间产生的。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1月13日与王寿云、于景元、戴汝为、汪成为、钱学敏、涂元季等六个人谈话中第一次提出的。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个概念的正式提出,是钱学森于1993年10月7日给钱学敏的一封信,谈到要培养18岁的硕士,即“大成智慧教育的硕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