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得道成仙是全真道修炼的终极目标。得道是最高追求,而成仙则是得道后的最高精神境界的体现,是心性修炼的成果,也是一种至高的、极其健康的精神境界和状态。本文试图将全真道修炼的精神境界与现代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进行相互诠释,以此促进人们对全真道心性修炼的精神境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全真道重视肉体生命的道德意蕴,将道德实践与全真修炼结合起来,力图在修炼中践行道德,在道德实践中进行修炼。全真修炼必须在人有限的肉体生命历程中,通过对人自然形体的塑造,提升人的精神层次与精神境界来实现。如全真道祖王重阳在《重阳全真集·诸散人求问》中说:"修行须借色身修,莫滞凡驱做本求。假合四般终是  相似文献   

3.
邱处机的一生,是一个从挫折到成功的过程。他早年修炼心性,曾因求道心切而不达。以后掌握了心真心空之旨,方取得悟道的境界。他在磻溪和龙门洞的读书经历,培养了他的深厚的学养。同时也结交了不少友人和信徒,因之能够在后来打开了全真道开拓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他抓住了金朝皇帝对全真道礼遇的机会,极力与金朝统治者周旋,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最终使全真道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净明道在吸纳儒家伦理的过程中,不仅扩充了忠孝道德的内涵,而且将忠孝道德与长寿、成仙的人生理想相联系,有利于激发主体内在的道德需要;将忠孝道德与炼形、救度法术相融会,有助于激发人们被压抑的主体精神和责任感;将心性道德修养与祈福去祸的愿望相结合,可促进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这些融会儒道伦理文化的方式对建设现代伦理文化和今天的道德培育工作均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5.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建立了以心性修炼为基础的道教内丹思想,力倡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心性本体,道性俱足,皆有成仙的可能.这一平等的思想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是万物平等,无有高下;体现在与其他教派的关系上,则是儒、释、道三家圆融平等;而在处世待人上,就要平等待人,不分人之贵贱高低,均须恭敬处之.本文试对这一思想的产生背景、内涵进行探析,进一步揭示其对于悟道、修道和传道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乾嘉时期全真教高道刘一明在建构自己的金丹论时融摄了王阳明的良知论,他不仅将金丹阐释为良知良能,还在金丹的修炼路径上融摄了阳明良知论,这为金丹论的心性修炼和道德教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打尘劳"是全真道发展进入兴盛时期的一种重要的修行制度,属于全真道教风行的一种心性修炼方式1。王恽之《提点彰德路道教事寂然子霍君道行碣铭并序》有言:"全真家禁睡眠,谓之消阴魔,服勤苦而曰打尘劳,以折其强梗骄吝之气。"2"打尘劳"对于全真道士的修行和教门风气的彰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全真道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的繁荣昌盛,时间源远流长,长达百年。无论是发表的论文,还是出版的著作,真可谓汗牛充栋,发展到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由于全真道倡导三教合一,以性命双修、功行双全为修炼途径,实现精神境界终极超越的目标追求,从而打破了传统道教的修炼模式,建立  相似文献   

9.
若水 《中国道教》2006,(5):21-25
王重阳创全真道,以“屏除幻妄,独全其真”为宗,直指个人心性本原。王重阳立教虽以“三教归一”为标志,但根本教旨却源于道教内丹性命之学。而其崇尚心性了脱的精神旨趣实有受于唐代重玄学的趣韵,他把重玄趣味浓厚的《清静经》作为日常修持典要之一,即是例证。王重阳“心本是道,  相似文献   

10.
全真道兴起于金元时期,十分重视能使人修养心性、清心寡欲的戒律。创教始祖王嚞(道号“重阳子”)认为修炼的前提便是断除杂念、戒奢以俭,“第一先除无名烦恼,第二休贪恋酒色财气”。[(金)王嚞撰:《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道藏》第25册]随着教团规模的不断发展,十方丛林的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