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上,依照地域、祖师和道门的不同,道教曾产生了众多派别,而今许多教派式微,尚存最主要的著名教派有北方的全真派(又名全真道)、南方的正一派(又名正一道)。全真道素来重视戒律的传承和遵守,"冠巾"和"传戒"分别指全真道信仰者离世出家,受持道教戒律,成为一名真正修道之士的必经宗教仪轨。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教派神道研究张大柘教派神道,顾名思义是神道的教派组织,亦称宗派神道、宗教神道,是当今日本神道教的一个重要体系,通常指日本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发展起来的神道教的十三个教派。它们是黑住教、金光教、天理教、神道修成派、出云大社教、扶桑教、实行教、神习教...  相似文献   

3.
李道谦与全真道张应超在全真道教流传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李道谦是一位有过多方面贡献的高道。他对全真道教早期历史资料的辑录整理,对全真道教义、教理的传授,对教内事务的管理,对全真道与当时社会中官民关系的协调,对道教宫观的修葺兴建,乃至对教外的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4.
根据《张三丰全集》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可知,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全真派道士。1314年,67岁的张三丰,因感人生光阴有限,富贵无常,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学长生之道。张三丰在出家后虽然云游四海,但主要的隐居地却是武当山。相传他在武当山看到猫与蛇打架,于一夜之间悟出了“太极拳”的妙理。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实程度如何,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武当山道教内家拳的创立和流传与张三丰的名字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张三丰之所以在内家拳方面享有盛誉,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和钻研道教传统的内丹理论,并将此等理论应用于武术的习练与创新过…  相似文献   

5.
张天师四不吃的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道教,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起,就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全真派的道士,终生出家,不蓄家室,从不饮酒茹荤;而正一派的道士,张天师世家,也讲究居住庙观,但可娶妻置室,传宗接代,虽有斋戒,但在非斋之日,可以喝酒、尝荤,据闻天师世家历来传有四不吃的规矩。最近,我专门访问了现仍健在八十四岁高龄的原天师府的厨师袁晓初。袁师傅从一九四二年进府,专门为六十二代,六十三代张天师当私人厨师。据袁师傅回忆:解放前,天师府  相似文献   

6.
正在道教中有两项重要的教制传承和教务活动,一个是正一派授箓,一个全真派传戒。授箓是道教贯穿始终的一项重要教制,是道教重大的教务活动,是道教教制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有文化传承的意义,而且有道脉延续的目的;自东汉张道陵建立道教教团,向弟子传度授箓起,传衍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一道     
道教教派之一,或称正一教、正一派。元以后,为道教上清、灵宝和天师道等各符箓派之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之两大派。正一道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相传张陵创教时,称太上老君降授以三天正法,“教以正一新出道法”,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三业六通之诀”,以“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云笈七籤》卷二十八),陵子衡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袭教居阳平山,岁以经箓授弟子,  相似文献   

8.
古老的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部,横亘文登、牟平、乳山三县市,迤逦百里。其主峰泰礴顶海拨923米,是胶东半岛最高峰。昆嵛山不仅是一幅秀美的画卷,而且是一部古老的神话。相传,古时麻姑曾于此山修道成仙,故而有“仙山之祖”的美誉;它更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发祥之地。在那延绵百里的昆嵛怀抱中,全真教派的遗迹遍布于青山绿水之中,为我们展现了金元时期全真道教鼎盛的历史画卷。烟霞洞位于昆嵛山西北隅烟霞山际,此洞为一突兀岩石自然造化而成。洞室呈椭圆形,洞壁上刻“烟霞洞”三个大字,字迹端方古朴,苍劲有力。石洞周围,壑谷幽邃,  相似文献   

9.
<全真正韵谱辑>是我国当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正式出版的全真教派的醮坛科仪音乐谱辑.它集道教音乐文化之大成,传承着我国道教音乐文化的精髓.孙凡所撰<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全真正韵谱辑>的理论著作";她是采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研究<全真正韵闵谱>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1985年6月21日,赵紫阳总理兴致勃勃地行进在青城山的山路上。游人和朝山香客纷纷向总理问好,总理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青城山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大师,在山腰“天然图画”处迎接赵总理。他代表全山道众向总理问好。赵总理风趣地笑道:“你们修仙的才好嘛!”说得大家都笑了。赵总理非常高兴,一边走一边同傅元天交谈。总理问:“你们道教分些什么教派?”傅元天说,道教主要分“正一派”和“全真  相似文献   

11.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的几点补正曾召南《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是我国已故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关于宗教史方面的开创之作。他以丰富的碑刻、文献资料为依据,经过深入地梳爬整理,对南宋初新出现的全真、大道、太一等教派的发生、发展历史,作了较为系统的描述,把金元...  相似文献   

12.
全真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全真教或全真派。金初创立。困创始人王重阳在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自题所居庵为全真堂,凡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而得全真道之名。该派汲取儒、释部分思想,声称三教同流,主张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主要经典,教人“孝谨纯一”和“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早期以个人隐居潜修为主,不尚符  相似文献   

13.
曲雁 《中国宗教》2023,(4):82-83
<正>截至目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山东道教音乐共有4项,包括崂山道教音乐、泰山道教音乐、胶东全真道教音乐、腊山道教音乐。山东道教音乐虽然各有特色,但是整体而言以全真派道教音乐为主体,融合了宫廷祭祀音乐、地方民间音乐的多种元素,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呈现出独特的音乐体系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4.
梁巧英 《宗教学研究》2007,3(1):170-174
张三丰是明清时期道教养生史上影响甚大的人物。他的丹道思想在道教内丹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张三丰还被尊为武当内家拳创始人,其通过内炼养生的健身思想极受后世推崇、关注和效仿。“道”与“身”的思想是张三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其修道理论与实践着手,认为他的道与身的思想有以下几点:一、身生于道而归于道;二、道显于身;三、修道以修身为大。  相似文献   

15.
金元时期鲁豫全真道教发展迅速,道教徒人数不断增多,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道教修行和传播的女教徒,称之为女冠或女官。特别是以孙不二为代表的全真女冠的出现,对道教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成为金元时期道教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鲁豫是金元全真道教活动重要区域之一,鲁西南地处山东与河南交界之处,但多年来记载全真道教,特别是道教女冠在鲁西南地区活动的实物性碑刻材料极为少见。山东菏泽沙土镇石碑王庄《高良太清观碑》记载了全真女冠任守真在鲁西南菏泽地区弘道传承之史实,对研究金元时期全真女冠的形成及道教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盛"。他创立穹窿山道派,成为正一神霄支派,"从而使神霄派的历史延续至清,并传入台湾"。1他主持编修《穹窿山志》,成为著名的道教志书,为穹窿山和江南道教历史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道教女权思想和男女平等观的思想也一定会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作为一种积极的宗教文化传统,灌注到当代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经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中。2016年年底,中国道教协会在湖北武汉长春观举办了丙申坛全真派道士传戒活动,正式戒期28天。这次传戒,是全真派时隔14年来的第一坛传戒活动,可算是全国道教全真派的大事。全真派传戒,是全真十方丛林宫观德高望重的律师、方丈,向已  相似文献   

18.
正李信军道长,道教全真华山派第二十代弟子,现任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西城区人大代表,北京白云观监院、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始终坚持道教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秉承"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的处世之风,着力推动道教有利于人世和谐的发展方向,积极引导白云观的各项工作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于2010年被评选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  相似文献   

19.
全真教究竟何时进入华南地区,仍然是一个学界未能解决的问题。从已知文献看,元初已经传至粤西,康熙年间进入粤东地区。然而,实际进入广东地区当早得多。由于长春道教的兴盛,人们逐渐以为邱祖龙门派是全真正宗,而在长春道教这一派当中,又以为只有使用龙门派字的才是正宗。这样的误解给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以为在历史材料中找不到龙门派字的踪影,就是全真教没有传入这个地区。只有破除这个误解才能开阔研究视野。在历史文献中看不到龙门派字,只能说觅不到全真龙门律宗的传递,不可以说看不到全真教。本文从张三丰的全真嫡传弟子关系、武当真武神庙在广东的流行、口述历史等方面,说明全真教在明代已经传入了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斋教的历史观察与展望》北辰在有关台湾宗教的文献资料中,常会遇到"斋教"一词,它专指以持斋和在家信仰为特征的三个民间教派或教派宗教─-龙华教、金幢教和先天教,又因它们强调在家修行,一面持戒,一面营生,主要受到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影响,也受到佛教禅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