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清早,我们准时出发,首站的目地是崇明寺。崇明寺位于群山环绕的圣佛山中,座落于深谷前的小平台,当地人俗称为“狼谷寺”,但已不知其名的缘由了,也许这里曾是狠群经常出没的地方吧。如果真是有狼群出没,那圣佛山中的崇明寺,肯定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当吉普车停下时,司机告诉我说到了,我环顾周遭,似乎看不到任何可以和佛寺联想的景观。下了车,走到路旁的草地上欲舒展一下被颠系的筋骨时,才一抬头,一座非常古老的庄园安静地座立在山谷中,司机往下指着说:这就是崇明寺。我站在犹有薄雾的村道中远眺,崇明寺仿佛一座小庄园。这个…  相似文献   

2.
扬州观音山     
《法音》1992,(5)
苏北江准平原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扬州西北隅,有一座东西绵亘的土山——蜀冈。蜀冈东峰,有一座佛教古刹——观音山寺。蜀冈因有佛寺远近闻名,佛寺也为扬州增添光彩。今日观音山是佛教活动场所,也是旅游观光胜地。观音山寺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寺所在地蜀冈,更是岁月悠悠。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前486年),在扬州(当年邗国故址)开邗沟以通江淮,筑邗城于蜀冈之上,为戍军之所。战国楚怀王(前319年),在邗城基础上“城广陵”(“广被丘陵”之意),置广陵邑。秦始皇(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在此设广陵县,属九江郡。西汉景帝(刘启)前  相似文献   

3.
相关文献可证的唐五代非石窟寺壁画画家计206人,各朝代人数分布并不平衡,表现为五代较多。东晋南北朝时,画家的寺绘以润州、扬州为中心并向西和南两个方向延伸;隋朝以各地画家汇入两京创作为特色;唐代前期两京仍是寺绘中心,安史之乱后随着画家的迁徙,寺绘中心转移至成都;五代成都寺绘最为丰富,但画家壁绘的佛寺数量减少、分布地域缩小。寺绘画家中名家占据了较高比例,这间接体现了寺绘的高品质;名家参与寺绘比例保持在高位,这显示着寺绘在唐五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提起历史上的南京佛寺,相信每个人都会吟诵起杜牧的这首千古名篇《江南春》。的确,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南京,南朝时各朝先后建都于此,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南京佛教盛极一时,成为全国重要的佛教中心,佛寺多达700余所,“南朝四百八十寺”为当时南京佛教、佛寺繁盛的形象说法。南朝以后,南京政治地位下降,佛教时有兴盛,断续发展,但已远不及南朝,佛寺数量大减。到了明代,南京先后作为首都和留都,政治地位提高,再次成为全国的重要佛教中心,佛寺大量修建,为南朝以后又一高峰。登…  相似文献   

5.
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统治者因个人信仰及政治因素,极力推崇佛教。加之山西独特的自然条件,迎来了佛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境内佛寺分布众多。这一时期,山西佛寺呈现出新建佛寺众多、分布广泛、分布不均及石窟寺较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地佛教寺院在汉代时主要按汉代的官署布局建造,不少官吏、贵族、富人舍宅为寺,由此沿袭下来,佛寺的格局总体上与中国传统的院落形式相似。院落重重,层层递进,回廊相绕,引人入胜。唐代以前,汉地佛寺主要有石窟寺、塔庙两种形式。北魏至唐代,相继开凿了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供奉石刻佛像,绘制精美壁画,并在石窟周围建立寺院。“天下名山僧占多”,随着佛教的传播,僧人在封建王朝的扶持下,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建立了众多佛寺。塔庙,也称浮图寺,它以塔为中心,周围建以殿堂、僧舍。塔中供奉着舍利、佛像等,是寺院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敦煌遗书和莫高窟壁画供养人题记中,有"毗尼藏主"称号。它的出现,显示了敦煌许多佛寺的律寺特色。竺沙雅章先生早年曾指出,敦煌十七寺都是律寺。~①上山大峻先生讨论了古逸《四分戒本疏》的流传。~②土桥秀高先生综论了敦煌律典的特色。~③任继愈先生和方广锠博士从敦煌大藏经史的角度论及了"毗尼藏"问题。~④前人的研究启发了我们对律宗在敦煌传承历史的关注。最近,池田温先生发表了大  相似文献   

8.
<正>大同天镇县城东南行8里,在重峦迭嶂中隐藏着一座古刹——闻名遐迩的盘山显化寺,俗称"盘山寺"、"盆山寺"、"盘山显化寺"。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均有修缮。初建时为佛寺,清代时形成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寺院。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7)
斯里兰卡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所以佛寺的结构也与我国大乘佛寺大不相同。除了象康提佛牙寺、克拉尼亚皇家大庙等一些古老的寺庙外,一般来说,斯里兰卡的佛寺比中国大乘佛寺简朴。中国寺庙的基本模型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在布局上井井有序,如同皇宫一样富丽堂皇。而兰卡的佛寺由佛殿、菩提树、白塔、僧寮和神殿五部分组成。而且这五部分也是根据地形而建,没有前后次序。当然一般来说,寺庙以佛殿或大白塔而建筑其它部分。在这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法音》2022,(4):43-50
<正>浙江台州天台山在我国佛教界享有盛名,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山中佛寺历史悠久,闻名天下,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清代及清以前的天台山佛寺,而对民国时期,则关注甚少。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转型期,从封建社会步入现代社会,兴起了寺产兴学、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等运动,佛教衰微,佛寺衰弊,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称"河南寺"的海幢寺,地理位置与广州十三行商馆区隔江相望。乾隆末年海幢寺为第一个向外国人开放的佛寺,允许外国人定期到此旅游参谒。在此政策管制下,自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末,海幢寺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佛教的重要窗口。多种记载及艺术作品展现了海幢寺成为中外宗教交流的平台,所藏佛教典籍等成为中外宗教交流传播的重要媒介,海幢寺作为中外宗教交流的名寺而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12.
隋大兴城佛寺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唐佛教大兴,京城大兴城佛寺林立。迄今为止,对隋代大兴城佛教寺院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涉及者主要关注唐长安时期寺院情况。本文着眼在佛寺以及少量的佛堂,不涉及内道场,研究范围为皇城之外的坊区。通过综合考察研究,共得佛寺116座,其中僧寺91,尼寺25。同时,发现大兴城佛寺的分布很不平衡,北多南少、西多东少,有65坊的佛寺存在史料记载。寺院的建造集中在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炀帝大业七年(611)之后急剧衰落。同时与116座佛寺有关之重要佛教人事亦一并择要录出,以见当年大兴城佛学研习与佛教流传之概况。  相似文献   

13.
佛寺声钟丧仪是朝廷特命某些寺院专为去世的皇室人员和重要品官持续击钟若干杵之礼俗,体现着佛教的"拔苦"义理和皇家的政治"威仪"。佛寺声钟丧仪的声钟对象、声钟寺院和声钟杵数等虽在宋真宗景德年间制度化,但文献稀见北宋时期国丧和臣丧佛寺声钟丧仪事例。南宋时期一定程度地践行了佛寺声钟丧仪,除了帝后等人丧仪外尚能降礼于个别重臣、权臣及其亲属。佛寺声钟的杵数常因逝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变化,未能形成固定的佛寺声钟杵数。宋代创设的佛寺声钟丧仪至明清时期尚用于部分帝后的国丧活动中,声钟杵数亦完全定制为三万杵。佛寺声钟丧仪自北宋真宗景德年间定制,至雍正去世清廷诏命京师寺观为其声钟三万杵而终结。在宋、明、清时期的国丧活动中屡有施行,反映着国家礼制与社会信俗之间的互动与合流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药师寺,位于奈良市西京町,是日本法相宗大本山,为奈良七大寺之一,始建于日本天武九年(680)。本尊是药师三尊(日本国宝)。历史沿革日本天武九年(680),日本第四十代天皇为了祈祷皇后疾病痊愈,发愿在飞鸟藤原京建造佛寺,这便是药师寺建寺之始。七年后,药师寺尚...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2,(4)
入唐以来,诗和中国佛教同时进入鼎盛时期,一些名士和名僧凭借寺院相互酬唱或独抒胸臆,遂使题咏佛寺的诗作骤增。“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代李华说:“古者官之庭为寺”。东汉永平年间,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初住鸿胪寺,后迁入白马寺,创汉地僧寺之始。此后,佛寺随佛教的隆盛日益增多,至唐代“天下僧寺总五千三百余所,私庙兰若不与焉”。寺院的规模也十分可观:“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除口分地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92,(4)
金山因佛寺举世闻名,佛寺为金山增辉添彩。今日座落在江苏镇江西北郊长江南岸的金山,当初浮沉于扬子江中。晋时在山上创建梵刹泽心寺,山也随寺名泽心山。相传东晋对前秦肥水之战大败苻坚,囚禁战俘于此山,因名氐父(俘)山或获符山。又因此山形似一牛伏江载浮载沉,故称伏牛山。《唐书·地志》有“润州贡伏牛山铜器”的记载,又有扬州生产的青铜“水心镜”,放舟伏牛山完成最后工序的传说,可证金山又名伏牛。唐僧裴头陀(法海)金山得金修庙  相似文献   

17.
西蜂窝寺是甘肃境内最早的佛寺之一,至今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印度小乘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诸教派均在该寺留下印迹,并交相融汇。寺内高僧辈出,其中不乏彪炳青史的爱国高僧。西蜂窝寺承载着汉藏民族友好交流佛教文化的共同历史记忆,树立了汉藏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8.
站在台怀镇地面的北部,翘首北望,可以看见一座巍峨壮观的宝塔耸立云霄。这座宝塔的所在地就是五台山七佛寺。七佛寺名称源于《长阿含经》,《长阿含经》载:在释迦牟尼之前已有六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图、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统称“过去七佛”。七佛寺之名即缘由于此。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演法道场,又因文殊菩萨曾为七佛之师,因而为之立寺,以作纪念。五台山别的寺院均以文殊菩萨为主要供养的对象,唯独此寺以七佛为供养主尊,这是十分独特的一个佛教现象。沿着寺前弯曲的水泥小路向上攀登,天王殿额“七佛寺”三…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新闻     
《法音》2003,(2)
中国佛教代表团访问泰国本刊讯应泰国曼谷越素读佛寺住持、御封维素塔堤埔谛大尊长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协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8人,于1月22日至29日对泰国进行了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并参加了越素读佛寺举行的佛像开光吉祥法会。在泰国期间,代表团先后参访了越素读佛寺、大王宫玉佛寺、泰国北柳府梭通斋坛佛寺、春武里府丛林寺、大城府大佛寺、佛统国家佛教中心,并瞻礼了正在泰国供奉的我国佛牙舍利。1月27日上午,代表团应邀出席了曼谷越素读佛寺举行的佛像开光吉祥法会。代表…  相似文献   

20.
高曼 《法音》2022,(5):37-41
<正>由于北魏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域内宝刹林立、香火鼎盛,盛况空前。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至于晋室永嘉,唯有寺四十二所。”[1]而及至北魏末年,各州郡所立寺院已达三万余所。《魏书》中云:“(北魏)世宗笃好佛理,每年常于禁中,亲讲经论,广集名僧,标明义旨……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积有一万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侣逾众。”[2]北魏佛教之盛,可见一斑。本文将以对北魏洛阳佛寺记载翔实的《洛阳伽蓝记》为文献基础,对当时佛寺的社会功能做些初步考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