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淄博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齐文化博大精深,是先秦时期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齐国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是先秦四大货币体系之一,它铸造精良,币文俊秀,代表了先秦货币的铸造水平。由山东省淄博市钱币学会编辑的《齐国货币研究》的面世,则标志着齐国货币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该书由齐鲁书社出版,淄博市文物局副局长张光明研究  相似文献   

2.
先齐乐舞——《韶乐》拾零毕海燕在山东这一神奇古老的土地上曾孕育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以当今山东淄博为中心的齐国,在先秦的历史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齐国乐舞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先秦时期,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被重视并获得...  相似文献   

3.
一部历史著作的文化类型归属,除了根据某一文化类型的特点判定之外,主要依据有两条:一是著作内容本身所反映的属性;二是著作著述者的社会实践范畴。具体说,《孙子兵法》的文化类型归属也应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齐文化与吴越文化各自特点是什么;二是《孙子兵法》内容所反映的文化属性符合上述两类文化中的哪一类之特点;三是孙子本人的社会实践领域和地域。本文不想通过齐文化与吴越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5.
主要由先秦时期齐国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齐文化是一支开发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对我国早期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文化。在齐文化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姜太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等照耀中国文化史的伟大人物,创造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郭沫若语)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宝贵文化典籍,开掘研究齐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文化”概念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齐文化”这个词,现在大家使用得很多,但如果问一句:“‘齐文化’到底是什么?”我想大家可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这里面牵涉到“齐文化”这个概念内涵的界定问题。现在我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供大家参考,以求抛砖引玉。我以为“齐文化”,可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齐文化,是指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从太公封齐始到秦灭齐止,共约800余年;空间:古齐国领地。广义的齐文化,是指齐地文化,是指齐  相似文献   

7.
试论齐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中的齐文化是指狭义的齐文化,即先秦时期的齐文化。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表现为两种方向:其一,齐文化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同时又与谶纬学说融合,形成了谶纬神学。齐派经学、谶纬神学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上层社会的影响。其二,由方仙道演化而来的道教,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宗教。这可以说是齐文化的流变对封建下层社会的广泛影响。本文拟从齐文化与经学、谶纬、道教等方面来观照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  相似文献   

8.
《管子学刊》2005,(4):F0002-F0002
于孔宝,1961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管子学刊》编部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齐文化与先秦文化,曾荣获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淄博市十佳社科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管子学刊》2023,(1):F0003-F0003
《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重点刊发以下方面的文章: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先秦两汉诸子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与考古研究、“新子学”研究、先秦两汉史学研究、学术思想流派研究、兵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学术考辨、学术综述、当代学人评论。  相似文献   

10.
试论齐文化的开放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很强的地域性。齐文化,指先秦时期齐国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齐的封国。西周时期齐、鲁分别立国,此为齐文化和鲁文化的最初分野。齐文化创始于太公,传至管仲而形成系统,后来由稷下齐法家进一步发展。齐文化以它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区别于鲁文化,成为山东  相似文献   

11.
过去读《论语》每至《雍也》:“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辄惑不解。近几年研读秦汉历史,纵观前汉齐、鲁门户纷争,后汉今古派系对立,考其线索头绪,复以夫子“齐→鲁→道”之变较之按之,幡然似有所悟,于是不揣谫陋,命笔遂成是篇,以期与同志切磋,以求于大家指教。 先秦的齐学与鲁学 中国古代学术,于先秦言是为子学,于两汉言则在于儒家之经学,这种学术一般特征也反映在当时的地域文化之中,齐、鲁之学亦复如是。 齐、鲁地虽毗邻,俱为周初泱泱封国,但是由于一些地理的和人文的差异,造就出两种风格迥异的地方文化。反映在学术思想上,便形成了齐学。  相似文献   

12.
农家虽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流派之一,被归为九流十家之一,但在古代社会的地位卑微,难登大雅之堂,故农家书流传的很少。《齐民要术》之所以流传,关键因素就是这部农书引用了众多已经散失的古籍内容,具有不可多得的参考与保存价值。《齐民要术》的作者长期生活在齐地,理论上说,深受齐文化的影响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事实上,《齐民要术》一书中也反映了许多齐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3.
唐艺  唐宁 《管子学刊》2010,(3):38-45,97
先秦时期的齐国,在其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齐文化,而作为齐文化组成部分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异常地繁荣。其繁荣的原因,与悠久的传统、统治者和民众的喜好有很大关系,而与发达经济之间的关系则更为深厚。研究齐国音乐繁荣的景象和原因,不仅是齐文化研究的需要,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管子》书中反映的市场意识王京龙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然体现,而市场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着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先秦时期的齐国,自太公姜尚建国时期,就有"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到春秋时期,齐桓公...  相似文献   

15.
巩曰国 《管子学刊》2013,(4):118-119,122
齐文化是先秦地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升温,齐文化以其丰厚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众多的论著和论文。这些成果,或宏观把握,或微观阐析,或原典解读,或理论架构,推动了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成果,虽然有的追求生动通俗,但多数着眼于学术研究。面向大众、适合社会上广大读者阅读、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齐文化著作,还不是很多。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张光兴先生的《说齐--齐人齐事一家言》(以下简称《说齐》),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文化是一定社会或地域的文化。就人类文化的横向联系来看,几乎任何社会、任何地域的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并存、多样性的统一。齐文化是先秦齐国的文化,或者也可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为齐地文化。齐文化是多元的。在齐文化中,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等,并存交汇,相互作用;儒、墨、名、法、道、兵、阴阳五行和神仙方术之学“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生相灭也。”(《汉书·艺文志》)  相似文献   

17.
《先秦齐学考》是一部厚重的书。六百多个页码合订一册,不可谓不厚。析中有考,考中有析;独见俯拾,新意迭出,不可谓不重。是书共9章33节。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了四个问题,即先秦齐学在学术上的地位、一般人对先秦齐学的认定、本书的研究动机与过程、本书对题目的界定。第二章从齐国地理、政治历史、民生经济、社会风俗等方面对先秦齐学赖以发生、发展的背景作了较为全面的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历史也许不会太长,但是它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却能远泽后世、流芳千载。齐文化是以先秦齐国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地域文化,随着历史的潮起潮落,它既经历了自己的辉煌,也身受过某种尴尬。但无论沧桑如何变迁,齐文化毕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秦文化的核心和精华,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与支柱”(王阁森等:《齐国史》导论,第6页)。因此,它所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以其特有的深沉与厚重,对后世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清朝初年,以“生济南文献之邦,宦江左清华之地”(郑方坤语)的王士祯为…  相似文献   

19.
《墨经》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著作。它包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逻辑学的精深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仅对《墨经》中逻辑学说的特征作点探讨。 逻辑产生于论辩。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古印度因明学,我国先秦时期逻辑学说,概莫能外。 庄子反对辩,主张不辩。他在《齐物论》中说:“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  相似文献   

20.
邱文山 《管子学刊》2013,(2):48-51,73
先秦时期,齐国历时800年之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齐文化,既是时代变迁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又是推动时代变迁的重要力量。透过对齐文化中的和谐价值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可以得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齐文化中的天人和谐、君臣和同、经济和谐、和合偕习、社会和谐等方面主张与要求,是齐文化和谐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