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在前言(3—8页)中说明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目的。他说本书是密切结合现代世界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经验来研究列宁对唯物弁证法的贡献的。作者认为,本书不是纯历史的或纯哲学史的著作;它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列宁对弁证法所作的贡献,他认为这在哲学上和  相似文献   

2.
从书的名称就可以看出,本书不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个别问题,而是从整体上来考察这一知识领域。不过,名称并不能完全精确地表明作者的意图。作者不仅要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现代趋势,并且要叙述它的历史,首先是苏联时期的历史,但是,这种回顾不是为了给本书的基本内容“补足分量”,而是为了使作者能够以历史为背景提  相似文献   

3.
保尔·莎夏尔考察人们能否把新酒注入旧的皮囊里,或者人们能否对古代的诗加以新的思想。换言之,他提出的问题是:在旧的文学、哲学、希腊一罗马的艺术等遗产——它是我们文化的基础之一——和现代越来越科学化和技术化的结构之间能否架一座桥梁。根据这一点,作者就考察了西方十六世纪到现在关于人的不同观点之间存在着的矛盾。依我看来,本书是属于叙述形式的,并且同时也参考了非欧洲人的一些人道主义。无论如何,作者根据着生物学和神经学的基础(在这些问题上,他尤为擅长)详细地说明  相似文献   

4.
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作’,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书名很合我的心意。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一线工作中发现肝癌病人就诊率有一定的时间现象,而在时间生物学理论启发下开拓了肝癌时间生物学研究的创新思路,体会到新科学理论是一把开启科学思维的金钥匙,但还必须善于用在科学实践上。在“对立统一”哲学原理的启发下,根据爱因斯坦“弯曲时空”原理找到气候差异很大的不同经纬度区域的肝癌临床时间生物学特征是否为同一性的论证方法。根据“对立统一”哲学原理,对肝癌细胞内正/负向癌基因进行对应表达实验研究,探索肝癌时间生物学特征的分子机制。对肝癌时间生物学研究最终目标进行了哲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广泛地运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实验技术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作为现代生物学的重要发展方向的分子生物学,正是通过深入到分子水平的物理化学分析,来阐明生命现象的物质基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方法论问题,即怎样看待物理化学的分析对于认识生命本质所起的作用,生命过程的本质能不能简化为支配非生物界的物理化学规律?这个问题在实质上涉及物质的低级和高级的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要求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它作出正确的哲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罗黎光 《天风》2004,(3):34-35
赞美诗创作的根据是什么?杨周怀教授在《基督教音乐》这本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来:“赞美诗的内容是宣扬基督教的信仰和灵性经验”,“所有赞美诗都是根据圣经创作的”,“其神学根据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这些  相似文献   

8.
我们评论的这本书,是1965年出版的《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一书的经过较多增补的版本,增补部分包括有关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柏拉图学园和吕克昂学校在其创始人死后的命运以及新完成的“希腊化时期的哲学”等篇章。此外,编辑对第一版中的刊误作了更正。本书作者是苏联著名的哲学史家。  相似文献   

9.
В.К.坦切尔的《无神论原理》一书,大体上是根据高等学校投行的无神论教学大纲写成的,并经批准作为乌克兰高等学校无神论课程的教材。本书共分六章:一、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无神论的最高形式。二、宗教的产生。三、犹太教。四、现代的基督教。五、科学与宗教的根本对立。六、宗教和国家。马克思列宁主  相似文献   

10.
苏联科学院出版社于去年出版了哲学研究所Ю.П.米哈连柯的《休谟哲学——二十世纪英国实证主义的理论基础》一书。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说,本书不是全面地研究休谟的世界观或者现代实证主义者的观点,而是只打算阐述休谟哲学在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中的作用,特别是对现代英国分析哲学的影响。本书除导言外共分三章。在第一章《休  相似文献   

11.
本书是一本论述历史理论的小册子,原是为巴西知识分子听众撰写的。讨论的主题有历史与对话、历史与形而上学、历史与现代主义、历史与体裁以及历史与规律之间的关系。论述了直至汤因比  相似文献   

12.
尼尔斯·玻尔的生物学思想探析第二军医大学(200433)王德彦1927年3月,海森堡提出了微观粒子的“测不准原理”,同年9月尼尔斯·玻尔对它进行了哲学概括,提出了著名的“互补原理”。玻尔的生物学思想就是互补原理在生物学领域的具体推广和应用。玻尔提出互...  相似文献   

13.
这本书的序言一开始就说:“在这之前,我还从没有就一位与我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哲学家和作家写过任何东西。”由此,读者已经被清楚告知,他们所能期待的,或者是对奎因哲学全面否定的批评,或者至少是对以关于本体论、必然性和经验为题的那本书中提出的那些中心问题的全面否定批评。批评主要分为两类。有些是批评奎因有一些观点是混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在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的主要流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水平提高了,它所发生的积极作用也增长了。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著的《现代客观唯心主义》一书,也是批判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新黑格尔主义、现象学、新实在论和批判了实在论、美国和法国的人格主义以及现代的托马斯主义。作者们还考察了胡塞尔、哈特曼、怀特海和桑塔亚那的哲学学说,揭露了他们与最新的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联系。这本论文集是以Г.А.库尔沙诺夫和Н.С.尤利娜的导论开始的。在这篇导论中分析了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危机,揭露了现代客观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J-F·利奥塔(J-F·Lyotard)的《后现代条件》(1979)一书的发表,在大西洋两岸的哲学家中掀起了一场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谈话.人们当然会注意到,这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度发达社会的知识条件,即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科学日益分化的后工业时代的知识条件.关于这个问题曾有过许多的讨论,利奥塔的独特之处就是用“后现代主义”来刻划这个条件.我们可以从利奥塔如何定义“现代”理解他所谓的“后现代主义”.他拿“现代”概念指称“任何根据一种元谈话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这种元谈话明显地乞助于某种巨型叙述,诸如精神辩证法、意义解释学、合理或劳动主体的解放、或财富的创造”.而“后现代”就是对“元谈话”、“巨型叙述”或“元叙述”,诸如黑格尔、哈贝马斯和其它形式的普遍  相似文献   

16.
哈:心灵哲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心灵哲学和诸如神经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有什么区别? 普:象哲学的所有其他分支一样,心灵哲学是对一大堆松散的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有时也会减少)。“心灵”概念本身,几千年来,变化极大,使事情更为复杂。例如,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与我们的“心灵”概念确切对应的概念。赛克(Psyche),或灵魂,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和我们的“心灵”并不等同,因为它包括诸如消化生殖等一些‘非精神”的功能。(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灵魂”就是生命有机体的形式。这一概念明显地不如我们目前的“心灵”概念吗?)而且,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奴斯(nous),或理性,排除了许多我们认为是精神的功能(这些功能中的一部分被萨姆斯[thumos]取代,它是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于心中的整合中心)。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讨论生物学哲学问题的学术报导。今年四月五日苏联《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召开了由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和一部分哲学家参加的会议,在会上讨论了现代生物学的一些问题。从所报导的一些观点看来,这篇报导集中地反映了苏联学术界最近时期在探讨生物学方面的观点。会议主持者米丁首先在会上指出苏联在自然科学,特别是在生物学哲学问题上的四点结论:(1)不能把科学史看成编年史,不能因科学家的一般哲学的、意识形态的错误言论而抹杀他们在科学上的贡献;(2)不能仅仅因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哲学家从科学的一些原理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而否定这些原理;(3)不能局限于评价自然科学家的个别不正确的哲学言论;(4)对没有足够根据就断言自己的观点是同辩证唯物主义相容的,并指责反对他的人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的这类自然科学家,应该采取批判态度。会议的参加者提到的主要问题和发表的意见有: (1)因生物化学发现了去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认为生命的定义应该修改。恩格斯关于生命的定义已经不适用,在今天它已经变成教条了; (2)批评了李森科的学说,认为这种学说同现代生物学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3)不同决米立林阶段的提法,认为在生物学中没有什么米丘林的新阶段; (4)现在生物学正面临革命的转折时期,生物学将成为自然科学的主导科学,在这里占居首要地位的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5)只有生物学家和哲学家的联盟才能解决生物学革命中提出的许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形神统一”的文化生命结构,要从传统道德文化其“形”与其“神”两个方面的统一中去发掘存在于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优良资源,尤其是要去发现蕴含于其中的“古今通理”,如“中和”之道、“仁爱”之德、“见利思义”的价值模式等,进而实现对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的继承不仅要立足现实对传统道德中具有现代价值意义的范畴、概念和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和改造,从而实现现代价值再创造,而且还应重视对承载着传统道德价值的载体(“形”)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陈新汉 《哲学研究》2022,(1):20-29+125
人的生命的产生,使宇宙中事物存在的互为对象性关系进入“自我对象关系”,从而宇宙“所含蕴的理性(Nous)得到意识”。“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主体自身意识经过“反思”升华为“我”的根据。生命意识作为“此在的存在的规定”,不仅随着生命活动的展开而展开,而且使生命活动在其展开中展开。“生命是人的定在的整个范围”,生命意识包括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生存意识使生命在量上延伸,生活意识使生命在质上拓展。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交融所引发的生命活动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动力,推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向死存在”使此在通过死向生的转化,本真地筹划人生,给此在以人生意义与悲剧意识。作为常识中核心之核心的生命意识绝不可违。法的命令是“成为一个人”,要求作为“法之定在”的法律体系以尊重和敬畏生命为最高原则。在常识和法律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生命意识对价值世界构建所产生的作用,体现了人民通过社会意识创造历史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儒学是生命哲学。与近代机械论的宇宙观不同,传统儒学的宇宙观是生机论。儒学的目的性本质就是“生”,这种目的性的根据就是生机论的宇宙论,其体现即“仁”,其归旨在“太和”,其实现须要“天人合德”。目的性统贯着儒学的基本问题,它与康德的目的论有较大的差异却与现代深层生态伦理有重要的契合,利用这些思想资源,可以对儒学目的论进行诠释和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