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以高中生性别角色同化的现状以及各性别角色的人际关系水平为研究内容,其中,高中生性别角色同化的现状采用性别角色量表(CSRI-50)进行研究,在此之上结合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研究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高中生的人际关系水平状况,并由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心理学的思路与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化的关注是近十年来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特色之一。本以化心理学的发展为主线,分析了化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以及与中国化有关的一些问题。这些分析能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化对人的心理与行为所具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结成的心理关系,它表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影响和依赖。本研究通过对军校学员人际关系的问卷调查,从中了解军校学员人际关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研究,指明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帮助和引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塑造能适应高科技条件下军事斗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的健全人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理弹性儿童的人际关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查儿童寻求信任性人际关系建立和向他人求助启动阶段的人际关系认知,检验心理弹性儿童是否比缺乏心理弹性儿童拥有更准确、快速的人际关系类型和更积极、快速的中性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利用自编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和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实验程序,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心理弹性儿童(99人)和缺乏心理弹性儿童(176人)实施实验,记录被试的反应结果和反应时。以年龄和性别为协变量,分别对两组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得分及反应时、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得分及反应时进行组间差异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支持部分研究假设:心理弹性儿童人际关系类型认知总分显著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心理弹性儿童在中性情境下人际关系性质认知积极与消极维度总分、积极—消极连续体上的振幅均显著小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但心理弹性儿童对中性情境人际关系性质认知更具积极偏向;两组儿童在所有任务指标上的平均反应时差异皆不显著。提示,儿童对人际关系类型的准确把握及对人际关系性质谨慎却相对积极的认知,可能是有效寻求和建立人际关系、获取社会支持资源以良好应对严重压力/逆境的重要主体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对我国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天文、化学、医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伦理思想,在净化心灵、协调人际关系和维护社会秩...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挖掘中国人人际关系性人格特质的内涵,研究1采用“个体中心”的潜在剖面分析方法对1911名CPAI-2中国人的常模样本在人际关系性上的表现进行整体揭示。同时,为比较中西方人际关系性的不同,研究2探讨了非华人群体人际关系性的潜在剖面结构。研究3进一步在2580名大学生群体中验证中国人人际关系性上的外圆内方的潜在剖面结构,并探讨人际关系性的亚型以及哪种亚型的人在现代社会更具适应性。中国人群体的研究结果均呈现四分类模型,但这一分类模型并没有在西方样本中复现出来,并且研究3发现中国人群体中外圆内方的亚群体最具适应性。研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人格”进行相关讨论,为当代中国人辩证统一的“外圆内方”的文化特异性的行为模式提供历史阐释及其当代生活适应性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梁建  王重鸣 《心理学动态》2001,9(2):173-178
通过回顾以往的研究,提出中国背景下的人际关系模式由于受到儒家化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因人而异的差序性,中国人表现出了一种集体取向与个体取向相统一的特点。指出了组织背景下人际关系对组织绩效的重要性,认为中国背景下人际关系(或简称关系)的独特性对组织运作中起着独特而微妙的作用,其组织内的关系模式有别于西方,组织间的关系是确保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影响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的社会调查表明: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现状总体上是和谐的,大部分社会民众对社会总体和谐状况满意,认为自己生活幸福,比较满意自己的劳动收入.同时,针对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应协调解决经济利益的矛盾;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更多地关注工人阶层的切身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的印象整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一个人如何表现他自己,即强凋社会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融洽,即印象整饰过程。旨在揭示中国人的印象整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增进对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理解。结果揭示了2个独特的中国人的印象整饰特征:社会道德维度与人际关系维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 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非常关注。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社会流动性、家庭结构等, 后者主要涉及中国体验、社会心态、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总体上, 现有研究显示, 现代社会个体主义上升, 同时许多传统集体主义价值在日渐式微。和心理学取向的研究相比, 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具有这些特点:倾向于采用本位概念、质性研究方法, 特别关注中观群体心理, 关注政治和政策影响, 更具历史宏观视野等, 这些都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期待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合作, 共同促进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黄四林  韩明跃  张梅 《心理学报》2016,48(5):578-587
为揭示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关与因果关系, 以及共情的中介效应。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这三者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并且共情在二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2采用实验法操纵了人际关系效用, 结果显示,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显著高于低效用组和控制组, 并且低效用组显著低于控制组。这表明人际关系效用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3进一步操纵了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结果发现, 亲密度对效用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在低亲密度条件下,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明显高于低效用组, 但是在高亲密度条件下, 社会责任感均维持较高水平。因此,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荣伟  Pual.  T.  P.  Wong  李丹 《心理科学》2020,(5):1154-1161
对1087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研究,考察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对生命意义的影响,以及自我概念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间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之间存在同时性和继时性正相关;(2)在时间点1和时间点2,人际关系、自我概念和生命意义均两两相互预测;(3)人际关系和自我影响均影响生命意义,以及在人际关系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中,自我概念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人际关系通过自我概念进而影响生命意义体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概念来提升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即带着一颗自我肯定之心,积极参与到社会互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半结构访谈提纲对21名流动儿童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探讨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标准总体来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心理适应,二是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包括心境和个性两个维度,社会文化适应包括人际关系、适应环境、外显行为、内隐观念、语言、学习6个维度。本研究亦对城市适应标准的框架、理论以及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人际交往的困惑。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并从生理、思想观念、心理、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深入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缺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I):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该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对人更宽和,男性比女性对人更热情;年龄越大,人际关系分数越高;行政管理者比工人农民与和教科文卫人员人际关系分数更高,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倾向。  相似文献   

16.
作为行为研究的重要补充,文化产品研究在文化心理学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化产品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不同时空下文化本身、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中国未来的心理学研究可以利用文化产品来研究揭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心理差异,以及近几十年社会巨变对中国人的和行为的影响,最终促进国家进步、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使用宿舍人际关系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和宿舍冲突应对方式问卷,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武汉市三所大学抽取了876名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考察宿舍冲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显著负相关;宿舍冲突应对方式中的竞争、回避与抑郁显著正相关,合作与抑郁显著负相关;(2)竞争与合作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抑郁之间中介效应显著;(3)性别调节了宿舍人际关系通过竞争影响抑郁的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本研究以宿舍人际关系和宿舍冲突应对方式为切入点考察它们对抑郁的影响机制,这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抑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该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对人更宽和,男性比女性对人更热情;年龄越大,人际关系分数越高;行政管理者比工人农民与和教科文卫人员人际关系分数更高,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倾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富裕,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到国外学习,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由于化震荡而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了各国留学生在异国他乡的学习和生活,有的甚至发展成为社会问题。本将从化震荡的心理结构、表现形式、以及调试方法等方面对化震荡做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际关系能力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性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人际关系能力问卷、社会适应性因素量表、社交自卑感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对841名中学生进行施测。采用中介模型的潜变量路径分析、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多样本恒等性检验等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人际关系能力能够预测青少年的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2)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社交自卑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适应性在人际关系能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应重视人际关系能力这种基本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社交自卑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充分考虑到社会适应性在这种关系机制中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