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法治论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登 《学海》2003,(6):74-79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属于不同层次但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决定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和落实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政府法治论”具有鲜明的特性 ,它应是当代中国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建立在“政府法治论”理念上的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应是 :权责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利益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2.
《学海》2015,(3):15-19
<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贯穿《决定》始终的一根红线,体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科学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统一,决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是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认识和行动的指南。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道路决定方向,道路决定未来。"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5,(3):33-40
"法治中国"是中国整体国家建构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构成。评估这一历史进程的前提是"后发国家"之规定性:法治制度的西方移植性、法治理念与价值形态的传统继承与变革的二元性以及法治变革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难题。"分享普遍性的特殊性"之新通三统论以及"自由共和主义"哲学传统应成为评价和指导中国法治发展的规范性基础。法治评估应立足演进主义文明论、程序主义制度论和自由共和主义哲学论三个宏观层面进行指标设计与科学评估,保证法治中国宏观走向的规范正确性与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原道》2015,(1)
我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治理秩序史和法治中国化两个领域。传统中国国宪、宋代司法传统和近代行政法史是我在第一个领域关注的话题,三者分别回应了华夏先贤如何通过发明和运用治理智慧为共同体实现宪法意义上的"安身立命",宋代治理者集团如何通过建章立制和断狱听讼因应"人心政俗之变"进而重建社会,民初平政院法政人如何通过裁决行政诉讼案件在"帝制走向共和"之际建构国家治理秩序等问题。我也通过对生育国家干预和夫妻财产制的历史、法理与伦理省思,初步切入了法治中国化的论域。基于这些研究,我提出"法治中国化是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的论断。所谓"法治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被解释进而推动为"回向华夏治理正道,重述传统治理秩序"。作为当代大陆新儒家的主要思想阵地之一,今后《原道》可以在坚持"中国"与"儒家"之立场与情怀的前提下,进一步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前述解释和推动。  相似文献   

5.
把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我们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和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十七大的一个新概括.我们党一度时期曾经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概括这一理论体系最初创立时的成果,但邓小平理论并不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具有继承性、创新性、奠基性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6.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何中华在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中,我国哲学界已提出了多种意见。笔者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其哲学基础.其理由如下:(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正是我党贯彻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立场的产物。十一届...  相似文献   

7.
《学海》2015,(3):22-26
<正>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重点是要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在历史上首次提及"政府内部权力"概念。长期以来,无论是法治理论还是法治实践中,"行政权"或者"行政权力"等词汇比较常用,但是学术界却很少区分权力的内外部面向。例如,有学者  相似文献   

8.
<正>牟钟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宗教学家,在宗教学领域建构了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享誉学界。他的新作《当代中国特色宗教学十二论》(人民出版社出版,2018年12月)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着眼于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维度,结合中国国情和各宗教的实际情况,从宗教社会论、宗教五性论、宗教法治论、宗教适应论、宗教文化论、宗教和谐论、宗教促进论、宗教生态论、宗教传统论、宗教民族论、民间宗教论、温和无神论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法治国家的建设最重要的是培养全民族的法治精神。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精神元素:法天立道、忠诚法度、秉公执法、赏罚得当等都是对法治精神的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应该处理好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吸取、发扬、发展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思想,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夯实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的伦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道德与文明》2005,4(2):51-54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向全社会宣示了法治政府的伦理导向,即建设一个勤政为民的政府、公平正义的政府和法德合治的政府。  相似文献   

11.
法律和道德是规约人类社会行为的两大基本规范,二者虽同属上层建筑,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却呈现出多维差异和相互影响。这种哲学关联反映在我国的治国方略上便表现为"法治"(依法治国)和"德治"(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然而,在我国贯彻治国方略的历程中,却生发出三个亟待厘清的时代论题:一是法律和道德是否构成一对矛盾?二是德治是法治的基础还是法治是德治的基础?三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无重点之分?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深刻表明,只有坚持法治和德治的刚柔并济、交相为用,才能真正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协同推进"四个全面",从而达成"善治",最终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理大过法的国家,这使得中国在法治代替人治的过程中遇到太多太多的问题和挫折,鉴于网络这样的大众媒体对法治造成的巨大影响,加强加快中国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张继 《管子学刊》2009,(1):73-76
法治是一元的,法律是多元的。中国传统法律形式多样,不乏善法的存在,但是缺乏法的统治,所具有的善法只是人治的l工具,中国法律传统中更多的是非法治因素。法治多元理论偏离对法治正确认识,引起理论混乱。抛弃法治多元理论,正确认识中国的法律传统,对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兵 《中国宗教》2021,(3):76-77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这一概念,强调新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分析我国宗教工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高宗教工作水平"。此后,社会各界在深入学习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有分量的成果。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毛胜所著、研究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文献研究》一书便是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5.
约翰·穆勒认为"扩张政府范围"和"把政府活动限制在极狭小的范围内"都是不明智的主张;并在对纯经济自由与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及政策否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早期形态的"市场缺陷论"和"政府缺陷论"奇妙混合的政府适度干预思想,其对于中国的经济法学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8,(1):177-181
法治的核心理念,一是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限制,二是对人民权利的维护和保障。法治是政府存在和运行的重要依据,政府亦是践行法治精神,实现社会法治的重要运行载体。法治与政府的结合要求政府在具体行政行为中遵循着人民主权、社会契约、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原则。在现实中,法律和制度的制定、颁布和实施常会受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影响,使政府在行政过程中陷入良法与恶法、现实法与自然法两难抉择的困境。而如何在这种困境中明辨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正义性,是法治国家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的突出特点和最大的功绩,在于对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和系统阐述,实现了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肯定了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郑重地确定它为长期指导我们思想和工作的理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18.
魏风 《学海》2005,(3):196-197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行政法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论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或质量上来看,还是从学术研究对制度建设的推动上看,行政法学都已然从被遗忘的"冷学"渐成人丁兴旺的"显学".但与其他法学学科相比,当下的行政法学研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研究方法单一、视野狭窄、理论的现实解释力不足等.其中,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研究的不深入是尤为突出的问题.最近,在历经整整两年艰苦写作的基础上,著名行政法学家杨海坤教授与青年行政法学者章志远博士合作完成的专著<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该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行政法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8,(1):190-195
市场化、法治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是法治评估生成的重要土壤。在一国同一政治框架范围内,法治更多地表现为同质化特征。因此,一国范围内的法治评估尤其是地方法治评估并无太多意义。只有在不同政治框架下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法治评估才更能凸显其价值。法治评估更多是晚近时期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比较法治评价活动。由于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不高等因素,中国的法治评估缺乏内在生成性,更多具有外部"嵌入式"特点和中国特色,面临着评估机构、评估对象、社会转型期法治评估等一系列困惑。在现有发展阶段,中国不宜过多关注法治评估。应当全面深化改革,从而为法治评估创造适宜的生成土壤。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哲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唯物论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