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老师: 我不是名牌学校的大学生。但才干并不亚于那些比我学历高的竞争对手,应聘中便脱颖而出。这老总待我也不错,我也很争气,很快就荣升主任。我佩服老总的能力,印象极佳,被他的潜质深深吸引。接触多了,工作之余免不了扯到家事。我才知道,他在落难之际,与他结婚四年的妻子离他而去。有次,他言谈中隐约表露出对我的好感,把我着实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2.
拒绝无礼     
待业两年后,我在一家私营企业找到一份文秘工作。我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除了尽力干好工作,还要求自己与同事尤其是上司和睦相处,哪怕任劳任怨,忍气吞声,也心甘情愿。但我的主任却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他是一家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或许是为了显示才干,对我总是颐指气使,神气十足,不时找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来挑剔我的过错,有时候那些过错纯粹是子虚乌有。见我对主任的无理指责逆来顺受,同事们也开始对我大呼小叫,有事没事总拿我开心,还想出各种办法来捉弄我。我有个小名叫“朱诺”,这本来是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年十二月,为纪念弘一大师诞生一百周年,在北京法源寺举行了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我因在上海工作,未能前去参观,深以为憾。弘一大师是我父亲丰子恺的老师,也是我父亲终生敬仰的人。我从父亲处知道好多关于弘一大师的事,也看过他的诗词与书法,听过他创作的歌曲,我对弘一大师也非常敬佩。我很有幸,曾见过弘一大师本人。当年他到上海江湾永义里我家住过一个时期,那时我年纪还小,但是他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印象一直存在,当时的事我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面对挫折与挑战并非易事。我们可以看到周围的不少人,他们或因工作、事业中的挫折而苦恼抱怨,或因家庭、婚姻关系不和而心灰意冷,甚至有的因遭受重大打击而产生轻生念头,生命似乎是那么的脆弱。我的同学张慧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有一次他竟然对我说他曾经产生过轻生的念头。他是一个因循守旧的人,不习惯面对变化与变革。当他得知自己可能被指派去干他既不熟悉也不喜欢的工作时,潜在的焦虑、恐惧与厌世情绪随即涌上心头。他本来可以去竞争另外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可是他由于胆怯自卑而失去了竞争的勇气…  相似文献   

5.
有朋友同我见面时,打量着我朴素的穿着,他问:满足吗? 有亲人与我谈话时,对我的人生道路的选择问说:满足吗?有同学惊讶地问我,你曾是学习上的佼佼者,竟然没考中学校,满足吗? 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没有躲闪,也不感到脸红。我说:我活得很充实,很满足。我的满足不在于当一名大学生,也不在于拥有一份好工作,或有大把大把的钞票  相似文献   

6.
丕之走了,走得那样突然。离开北京时不是还好好的!那健壮而健谈的样子,一点也不像已过七十的人。然而他的确走了,这是一个“事实”,而“事实”往往是对人不利的。“死”就是这样一种最为普遍而又最无可奈何的“事实”。我认识丕之三十多年了。1957年反右前他在高级党校工作,到人民大学听贺群先生讲黑格尔哲学的课,不久就到哲学研究所贺先生领导的西方哲学史研究组工作。那时我刚从北大毕业,他在我面前有一个高大的形象,不仅年龄比我大——其实那时他才三十多岁,他还是党内的老干部、老革命,原则性很强,我对他一直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7.
我与郭朋先生有近40年的友谊,而且情深义长,从未有中断的时候。如今他突然离开我们,永不能再相见了,心中的悲伤是难以形容的。虽然他已是84岁高龄,算是长寿之人,但他的去世仍然使我觉得他走得太早了,因为大家尊敬他关切他,而他也始终关注着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与他一起走过来的晚一辈的同事朋友,大家在精神和情感上仍然需要他,愿意经常听到他的声音,愿意他活到一百岁。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郭先生就是这样的人。我是在1966年4月从北大来到世界宗教研究所报到上班的,接待我并给我安排工作的便是郭朋先生。当时他是所办公室主任,给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1997年中秋节期间,我在浙江天台山参加一个佛教学术会议。会上有人告诉我,台湾的高仰崇先生也要来参会。我对高先生过去只是闻听其名,不见其人,但对他所作的一些与佛教文化的事情听说过不少,知道他在台湾创办了一个南海杂志社,主编发行《南海》杂志。我尤其惊奇的是大陆的许多学者与他相熟,很多人在我面前提到过他,所以我也想见见这位大名鼎鼎的高先生,但是并不是想攀高枝,只是觉得既然很多人都认识,看来高先生必有很好的人缘,于是更增添了我对他的好奇感,想看看他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明月高悬的中秋之夜,高先生如约而来。在天台宾馆我与…  相似文献   

9.
编辑叔叔、阿姨:我15岁时妈妈把继父带到我的面前。我想我的爸爸,所以对继父的到来打心里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大约有一年的时间,我一直与他作对,不理他,当着他的面摔东西,故意在妈妈面前与他顶撞,为的是提示妈妈我不接受他。可是,对我的所作所为,继父从不生气(也许装出不生气)。后来,在妈妈的逼迫和陪同下,我去了心理卫生健康医院。医生告诉我,不必一定将他看做父亲,也能接受母亲的选择,也能接受这个新家。继父与你母亲在一起为你解决衣食住行的后顾之忧,为你挡风避雨提供宁静的港湾,你可以像对待父辈、师长那样与他相处,建立新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刀 《中国道教》2001,(6):54-55
王光德道长是我在道教界一位年轻的老朋友。十多年前我还在山东工作时,他到泰山、崂山参访就接待过他,从此结下道缘。1994年元月,我刚到国家宗教事务局工作不久,他便将与别人合写的《武当道教史略》一书送我,使我对武当道教概况和他本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97年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当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后,我们之间的交往更频繁,他那种诚实、质朴的憨厚品格,精进、敬业执着的弘道精神,对以道立教的独到见解,苦己利众、济世度人的无私奉献,尊道贵德的高尚情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4年初冬,中…  相似文献   

11.
潘菽教授在四十多年前就是我的老师,以后我也经常得到他的教育和帮助。特别是1973年以来,在心理学工作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我受到他的教育和鼓舞更多。从多年来的亲身体会,我感到潘菽教授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里主要介绍我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心理学工作,克服困难,顶住逆流,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沉迷“影子情人”的女孩自述我很敏感,总觉得别人对我冷淡。有时故意与别人说说笑笑,尽量让自己高兴起来,可怎么也控制不住那份紧张,到头来,脑子里兴奋异常,很胀、很痛。尤其是和异性交往,尽管我可以尽心地和他们谈话,但心里总存有男女界限要分明的戒心。我从来没有让任何一个男性碰过我身上的任何地方。我比较早熟,挺早就对男孩有好感,但我拼命压抑,并认为与男孩接触是可耻的。在高中二年级时,我喜欢班上一位男生,他对我也有同样感觉,对我很好,但我从不和他说话,几乎都是在对方的眼神中领会对方的意思。这一点也不浪漫,令我很痛苦,因为我那…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大龄女孩,因为腿上有点残疾,别人介绍了几个男友都离我而去。前些日子朋友又给我介绍了一个男友,他比我大几岁,在一个政府机关工作。虽然介绍人对我的毛病轻描淡写,第一次见面他还是看出了我走路有问题。我也就不再隐瞒。不过,我们谈得挺好,彼此留了电话。由此我们开始了交往。  相似文献   

14.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可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解决的办法。我有一个儿子,已经二十多岁了,我辛辛苦苦把他养活大,供他念书,毕业后给他托关系找工作,去年又给他操办了婚礼。当老的也算是尽心了。可是,儿子对我却越来越冷淡了,和我说话也是爱理不理的,甚至干脆就不和我说话,这让我实在太寒心了。请您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河北李女士李女士: 您好!感谢您的信任! 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对儿女也就越来越溺爱。而儿女不孝的事情却越来越常见,  相似文献   

15.
一、算命的对亲人说了实话我们卫生院在收治一位69岁的病人时,病人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俺有一个外甥,是个盲人,也是个算命先生。有一回,我病了,他来看我。我对他说,神婆给我下了神,说我的病没救了,要想活命,就要许愿破财。我怕许了愿也治不好病,弄得人财两空,就让外甥给我算算病能好  相似文献   

16.
在同工种劳动竞賽中,保管员小李获得了“千笔无差错”的优胜红旗。对他的工作成绩,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那是完全过得硬的。可是他得了优胜红旗却有人不服气,在背地里议论。有的说,小李获得优胜,是因为他管的库房条件好,桩脚整齐;有的说,小李管的产品体积小,容易对付;如此等等。我觉得这是一种不良倾向。这类议论不仅会影响小李本人,还会影响更多勤恳工作、要求上进的青年,对表扬先进学习先进显然是有害的。于是我找了几个有  相似文献   

17.
倪强 《法音》2007,(12):34-37
赵朴老逝世7年了,在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之际,我对他格外思念。我原是中国佛教协会负责教务工作的副秘书长兼教务部主任,朴老生前为做好佛教教务工作所作的许多重要指示和讲话,不时浮现在脑海,深感进一步学习和弘扬朴老精神对做好教务工作、建设和谐佛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均有重要意义。现就这一问题谈点学习体会,做为对朴老的学习与缅怀。  相似文献   

18.
从前,有一个人认为圣诞节是个骗局。当然,他不是个吝啬的人,他对家庭忠实而得体,在与其他人共事时也非常合乎礼法。不过他不相信圣诞节时教堂里宣传的关于神灵的那些东西。“实在抱歉让你感到失望,”他对妻子说,他的妻子是个忠实的基督徒,“不过我确实不相信耶稣诞生的故事,我从来也没有感觉到上帝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君子报仇     
正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忿忿地对朋友说:"我的长官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你对于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对于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搞通了吗?"他的朋友反问。"没有!"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6,(3)
正人总是有限的,就算是再坚强的人,也会有软弱、力不从心的时候,因此,也会有缺乏信心、忧虑担心的时候。耶稣知道他的门徒在他们侍奉的道路上,一定会经历各种磨砺,甚至也会有失望灰心的时候,在他对门徒的临别教导中,耶稣特别强调门徒在他里面的平安,并让他们放心,叫他们要有勇气。耶稣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