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肌电和皮温生物反馈以及反馈与自我训练结合等方法对改善考试焦虑的有效性。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分选择48名高考应届考生为实验受试。将这些受试随机分成6组,每组8人,分别为:1.肌电反馈加自我训练;2.单肌电反馈;3.皮温反馈加自我训练;4.单皮温反馈;5.假反馈和 6.延迟训练等组。训练前后分别测试了各位受试在故意制造的紧张气氛中完成测验作业时的肌电和皮温变化以及状态焦虑的水平。比较结果表明:1.生物反馈改善考试焦虑是有效的,皮温和肌电反馈有效性相当;2.生物反馈和自我训练结合效果似乎更佳;3.假反馈训练的效果虽然比不训练略好,但两者无明显的区别;4.初始状态焦虑程度越高,经训练,焦虑水平下降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管林初   《心理科学进展》1989,7(2):28-33
近二、三十年以来,生物反馈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颖的心理治疗技术,并迅速从医疗实践中扩展到体育领域。本文以射击运动为例,可见生物反馈技术在射击运动员的培训中为运动员自我调节各种生理参数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经过一定的培训,运动员能很快学会正确地将他们的心率、呼吸和其它生理指标调整到最佳机能状态。并利用生物反馈技术,协调运动员的各种精细动作、调节运动节奏、纠正运动员的不良习惯和不准确的姿势,进一步地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3.
谢念湘  佟玉英 《心理科学》2012,35(4):1009-1012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大学生考试焦虑的治疗作用。在某大学随机抽取学生1500名,采用考试焦虑量表进行筛查,选取焦虑组和对照组各30名。利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干预,采用脑电α波相对功率、肌电和皮电导联进行检测,每周2次,持续4周。结果表明:1.经过4周的干预,焦虑组干预前后各生理指标存在差异;2.生物反馈疗法干预考试焦虑在疗效上存在性别差异。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降低大学生考试焦虑水平,对其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5年8月Alan H.Roberts在《AmericanPsychologist》上发表了《生物反馈——研究、训练和临床作用》一文。作者对生物反馈的历史、现状作了全面的评述。生物反馈作为治疗方法已有15年的历史,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文问世。有些人将生物反馈等同于行为医学,并且,随着生物反馈的兴起,肌电器、皮温测量装置等仪器被广泛应用,而对它的实际价值至今却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当前生物反馈理论及其治疗效果方面存在的重大争论,并且对各种理论观点作了较为全面的阐析。文中给出了更为合理的关于生物反馈和生物反馈疗法的定义,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一、争论的要点美国生物反馈协会(BSA,Biofeedback  相似文献   

6.
崔秋耕 《心理学报》1990,23(4):101-106
本文旨在了解生物反馈与高血压病的关系,以临床客观指标探索它们之间的差量。随意选择高血压病者39名,分为三个组:单纯生物反馈组,肌肉放松训练组以及生物反馈辅助肌肉放松训练组。经一个月训练结果表明:单纯生物反馈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水平。肌肉放松组仅收缩压疗效有统计学意义,舒张压不呈现差异水平。生物反馈辅助肌肉放松训练组两种血压疗效与单纯生物反馈组类似。这说明单纯生物反馈在治疗高血压中起主要作用。肌肉放松有很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为疗法,在治疗功能性结直肠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功能性大便失禁和功能性便秘。根据目前的研究,依从性和心理状况是影响生物反馈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就生物反馈在功能性结直肠病中的应用及体会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形与神俱论与西方心身医学、五脏藏神说与情绪生理心理学、精神内守法与西方精神分析及生物反馈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中医心身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文化特质及其蕴涵的现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为医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医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及生物反馈学会沈家麒,杨菊贤行为医学这个术语是美国人柏克在1973年首先应用的,他的《行为的医学生物反馈》一书中第一次把“行为医学”与“生物反馈”等同起来。他认为在人体内有一个控制行为的机构,人们经过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VIP)、生物医学、Pubmed、Web of Science及Embase数据库,收集2019年5月31日以前国内外关于生物反馈干预肠易激综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0名被试进行了20分钟的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检查训练前后肌电值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正常人基础水平最低,非偏执型病人基础水平最高,相应的肌电生物反馈自我调节能力是正常人最高,非偏执型病人最低。偏执型、非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人的肌电下降过程显示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生健康的基本要素是饮食、锻炼和放松,这一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借助于仪器(生理反应器)提高人体自我调节(控制)能力的生物反馈技术(BF)是实现放松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一方法已由实验室研究迅速走向临床应用,但是做为一种新的学科领域和治疗方法,在BF 的基本概念、机理、科研设计和临床疗效的评定等各方面都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究和探讨。近年来我们用BF 治疗了头痛并做了某些心理测查,取得了训练数据及临床和随访资料。本文就这些数据与贤料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我们的看法,希望对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反馈法是一种以训练放松肌肉为主的方法,能有效地控制产痛,减少产妇的焦虑并且缩短产程。作者就两种帮助患者控制自我反应的标准生物反馈训练法——自主神经式的,或称皮电传导水平法(SCL)和随意肌放松法,或称肌电图法(EMG)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试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相结合方法,减轻飞行学员的精神紧张及有关的生理反应、26名20—22岁的男性飞行学员,实验、对照组各13名、实验组学员每次飞行后进行一次肌电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起落航线表象训练,共16次;对照组学员参加日常飞行训练不加任何干预。实验前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学员进行黑红数字测试,记录其测试前后的血压、心率;第一次升空及单飞考核飞行后也记录他们的血压和心率。结果表明,实验组学员的单飞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织学员单飞考核后的收缩压及第二次黑红数字测试后的收缩压比实验前显著降低;而对照组的前述生理指标无变化。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和表象训练能有效地减轻飞行中的紧张情绪及其生理反应,适于在飞行部队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反馈效价(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结果上相比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在推理测验中的成绩显著优于积极反馈。脑电结果上,P200,P300和FRN均与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的反馈加工有关;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中,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存在不对称性。相比于无反馈的条件,P300对消极反馈更加的敏感,消极反馈诱发更大的波幅,而P300对于有无积极反馈并不敏感。说明消极反馈条件下,吸引学习者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进行认知加工。此外,相比无反馈条件下,消极反馈条件下FRN有更大的激活,说明了消极反馈对被试以后的行为起着更大的调节作用。总之,研究表明相比于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更加有效,错误驱动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反馈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反馈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教研室(100083)丁娜,韩啸,张苏范生物反馈(Biofeedback,BF)按J.V.Basmajin定义是把代表体内某种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变化(如心率的变化)的信息立即传递给患者的过程,这一过...  相似文献   

18.
张奇勇  卢家楣  闫志英  陈成辉 《心理学报》2016,48(11):1423-1433
原始性情绪感染理论认为, 情绪感染是一个“情绪觉察-无意识模仿-生理反馈-情绪体验”的过程, 情绪感染是一个由生理诱发情绪的过程。早在1884年, 詹姆士和兰格就提出了情绪外周学说, 同样描述了从身体变化到情绪变化的关系路径, 但没有描述从刺激事件到外周身体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能揭示这一“自下而上”的情绪产生机制。研究选取有效大学生被试62名, 参与下列研究:(1) 在眼动实验中使用情绪图片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情绪觉察水平。(2) 在生物反馈实验中, 使用仿真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无意识模仿水平和生理反馈水平。使用路径分析证实了情绪感染的路径机制, 在真实情境的诱发下, 这种通过生理唤醒而诱发情绪的机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主要探讨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究不同效价的模糊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积极模糊反馈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自我欺骗的程度加重)。实验2探究不同效价的精确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对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消极精确反馈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实验3采用ERP技术探究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影响自我欺骗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 模糊反馈条件下的自我欺骗诱发较大的P2成分、诱发较小的N1和N400成分; 以及发现自我欺骗在额区的效应较大。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积极反馈促进个体的自我欺骗产生, 消极反馈削弱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 积极模糊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欺骗产生的背后机制可能是自我膨胀。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3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2(诱发条件:高奖赏、低奖赏)×3(反馈类型:欺骗成功、欺骗失败、诚实)的组内实验设计,以点判断任务操控被试的自主欺骗水平,并结合欺骗及时反馈范式来操纵被试的结果评价。结果发现:(1)在决策过程,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诱发更大波幅的P300;(2)在结果评价过程,相比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欺骗失败反馈诱发更负的FRN波幅。结果显示个体做出欺骗决策比诚实决策需要更多的注意资源参与和心理努力,并且对欺骗失败反馈的敏感度远高于欺骗成功反馈和诚实反馈。这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个体做出欺骗决策和面对欺骗结果时的心理和神经机制,为教育者采取必要措施来降低和预防青少年欺骗行为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