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传统武德的发生背景和自身特质为研究出发点,认真剖析武德诸多具体内容的分属范畴,提出武德从构架上应分为两个部分,即承继中华传统道德体系的部分(共性部分)和根据其自身暴力性特点所形成的规训性部分(个性部分)。其中共性部分直接延续了中华传统道德体系以健行与厚德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而个性部分则根据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划分为个人行为规训与社会行为规训两个部分。通过对传统武德的二元分层构架,旨在使武德的诸多具体内容各归其位,功能、价值各正其源,进一步提高武德体系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武德”范畴,涵盖着一切与“武道”相关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广义的武德,包括属于领域型道德现象的军事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备之德”),属于组织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队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旅之德”),属于个体行为型道德现象的军人道德(亦即古代所谓“武夫之德”)。狭义的武德特指军队道德,因为军事道德的领域是通过军队的道德实践所开创的,军人道德是军队道德在军人个体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军队道德则是贯通于军事道德和军人道德的中介和枢纽。中国古代的武德理论形成于先秦时期,其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罗国杰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在考察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时,运用了道德关系这一范畴,并对道德关系所特有的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这对于从总体上把握道德现象以及道德结构诸要素的相互关系,科学地理解社会道德现象的特殊本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在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的规定上,似乎仍有进一步斟酌的必要。《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书对道德关系特殊矛盾是这样表述的:“道德关系中的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论个体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不同角度的主客体关系,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客观要求的道德素质和指导自身行为选择的内心道德准则的总和。揭示个体道德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是进  相似文献   

5.
道德作为精神文明的内在要素,肩负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纵观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无不留下了道德对社会特殊调节的印记。一方面,每一社会都需要通过道德来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和个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人们按照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个人道德主体性就是指个人在道德生活中居于主体地位,它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表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个人的道德主体性与客观制约性是辩证统一的。个人道德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以活生生的社会实践为基础。它植根于个人与道德的本质联系,因此它深刻地体现在道德  相似文献   

7.
无需多么敏锐的观察力就会发现:随着经济杠杆在广阔的经济领域中大显身手,经济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关系问题愈益突出。揭示二者的统一,指出其相互结合的现实途径,无疑是改革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 经济调节和道德调节能否相容?对此有人认为,道德调节总是以维护整体利益为前提,经济调节则是以企业、个人的特殊利益以及对这种特殊利益的关心和追求作为社会和心理的基础,因此二者不能不南辕北辙,彼此相克。我不这样看。如果透  相似文献   

8.
人是道德的主体肖雪慧道德起源于人类对良好生活原则的探寻,并以规范的形式把有利于个体和类的保存发展的行为确立下来。它既应为人们满足起码的生存需要提供必要的社会准则,又应为人们满足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提供导向和行为方式。因此,道德在本质上是产生并服务于人的需要的工具。道德的工具本质揭示了人作为道德的主体与道德之间的基本关系:道德是为人而存在,不是人为道德而存在。然而,在道德实际运行中,它的工具本质常常被忘却,出现道德由工具变为目的,人由道德主体变为被道德役使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一切文化规范起作用的特点往往是要由工具上升为目的方可更好地实现其作用。道德必须具有它的神圣性,使人们把它作为值得追求的事,道德规范的作用才由于具备自律的基础而得到保证。不过,这个原因还是潜在的。只有当它与某些社会原因结合在一起时,潜在的原因才会转化为现实。比如,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各社会集团的利益斗争导致社会形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对峙格局。统治集团的道德作为在全社会占支配地位的道德,一方面或多或少包含一些体现人类社会生活共同要求的因素,但另一方面,这种道德的核心内容却是直接从他们的特殊利益中引伸出来的。因而道德在本质上就成  相似文献   

9.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调节作用三种功能。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看,道德的这三种作用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道德调节作用。道德的调节既可以纠正个人行为,又可以纠正集体行为,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这种作用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表现形式和程度是很不相同的。 私有制产生以后,经济上处于支配地位的阶  相似文献   

10.
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归旨,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同时作为一种分享意识和一种公共精神的共享更是人类道德的重要价值追求,其以共同善的价值追求为道德共识、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导向、以人的尊严发展为最终价值归属。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话语",共享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关键所在,是对中国当下利益调节方式的理性反思和现实选择,也是现代性利益调节问题的中国表达,为中国的社会分配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尺度,同时也是构建"互让—共享"的道德调节和利益调节机制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谢洪恩同志在《哲学研究》1989年第3期和1990年第3期所发表的《道德的功能和本质》和《对道德适应性关系的辩证思考》两文,指出道德在具有社会功能、肯定性适应功能的同时,还兼备个体功能、否定性适应的功能。谢洪恩同志对道德功能类型的分析,是精辟的,读后深受启发。略歉不足的是,两文对道德本质以及本质的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颇有偏差,尤其是在方法论上把道德的本质和功能与经济基础、社会物质结构割裂开来,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2.
论伦理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存的伦理关系是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历史性统一,伦理关系本质上是现实合理性秩序中的关系,是有主体精神渗透其中并通过道德、法律、习俗等规则体系维系的关系,它的首要问题是秩序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研究伦理秩序应把道德和伦理两个概念加以区分;伦理秩序的顺畅和谐在于道德的有效调节,也在于法律的有效控制。伦理秩序在社会变革中经过必然与自由的辩证运动,使矛盾化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应当是以公正支撑的合理的伦理秩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不仅提供特定社会的生存需求,还创造了丰富内涵的草原牧俗特色伦理道德文化。蒙古族畜牧业道德文化是世界诸多同类道德文化中的个案。它本质上属于牧民伦理,是蒙古族牧民调节与自然、牲畜、畜产品以及与他人之间关系之需要而产生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观念形态。本文以蒙古族畜牧业为例,提出了"畜牧业伦理"和"牧民道德"二概念,初步讨论其学理意义的同时,试概括了具有整体主义倾向的牧民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4.
道德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根本问题。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对道德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解和规定,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甚至制约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新的道德观念的形成。目前,学术界的一些争论,比如围绕道德的主体性问题,道德的规范、约束、调节职能与道德对主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肯定激励职能问题,以及群体道德与个体道德的关系问题等等的争论,其实质都归结于对道德本质的理解问题。这些争论主要反映在下列同志的文章中:肖雪慧:《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原动力》(载《光明日报》1986年2月3日;夏伟东:《略论  相似文献   

15.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调节人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尽管属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但它同人的认识活动也是密切关联的。它既凝结、渗透着人的认识成果,是人们对于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观念把握,同时又作为一种既定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因为人的认识活动并非动物式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活动,不能不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境法与环境道德,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理解并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认识环境法和环境道德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环境法与环境道德,是法律与道德范畴的一部分,属于社会科学新兴的和边缘的学科。它们除具有法律与道德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道德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道德现代化,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两个不可逾越的理论阿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的转换点与结合点是什么?为什么传统道德能对中国社会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它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当然可以从中国特殊的社会存在中我到答案,然而,作为理论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在道德自身的逻辑原理中获得本源的解释。这些问题的秘密,深藏于中国道德特殊的精神取向与原理中。中国道德的精神是什么,或者说,中国道德的精髓与真谛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德”“得”相通。“德”“得”相通是中国道德精神的最本质的表述,…  相似文献   

18.
道德价值直接隶属于最高级的类价值,是人类本质的内在反映。道德价值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确证。道德价值作为社会道德关系的表现与确证,它是人类本质或人类价值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状态中,对特定的道德关系及道德现象的肯定与否定。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在戚继光的思想中,武德具有成就将帅、引领人生、辉煌职业等重要价值,爱民保民、练胆习艺、爱卒善俘、严明赏罚从不同的视角彰显了武德体系的灵魂、手段、要求、保障。戚继光武德思想对林则徐等清军官兵、对孙中山等民族资产阶级的武德思想都有重要影响,对新形势下我军道德建设和振奋民族精神也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俊 《道德与文明》2012,(3):148-151
德行都应该配享幸福,这是人类一种素朴而普遍的公义愿望诉求和道德信仰.在本质上道德与幸福是两种价值,二者本无必然之因果关联.根据王海明的分析,道德只是实现幸福的“正相关要素”之一.所以,德福一致并不取决于德行一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根本上也不取决于个体或社会群体的德福一致和德福背离的次数比例.但社会的道德向善选择却需要德福配享作为内在的信念支撑.德福配享,本质是人类社会建立良好的道德秩序不可或缺的一种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