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熹与新安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熹哲学完成了儒释道的统一 ,将仁学与易传的生生之理结合起来 ,实现了儒学的综合创新。作为新安理学的创始人 ,朱熹对新安理学的发展以及重视实用实践生存、提倡气节等特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陶清 《中国哲学史》2003,(1):112-115
新安理学 ,是指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所组成的、尊奉祖籍徽州婺源的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为开山宗师 ,以传承和光大“朱子学”为宗旨的理学学派 ;因古徽州府治旧称“新安” ,故名“新安理学”。新安理学 ,源于南宋朱熹 ,中经门人生徒、私淑弟子的传承护持、旁征博引以求其真乃至超越门户、回归本经以求其是的发展演衍过程 ,其终结者为戴震。新安理学的演衍流变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派内部围绕“朱子学”的传承关系而展开的思想理论的矛盾运动 ,表现为初始的护持宗本、归本返宗 ,进而由本诸经典、而求真是之归 ,终因戴震提出本经求是的治经旨归而变…  相似文献   

3.
吃菜事魔是南宋普遍存在的一种民间宗教团体。吃菜事魔所涵摄的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理学文化术语中去,成为理学思想建构的主要设计思路。朱熹围绕"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之辨而展开的论证与南宋吃菜事魔教派所隐含的摩尼教教理在致思路径上有一定的可比性。南宋反理学者以"吃菜事魔"为口实对朱熹学说及其学派的攻击,将其比作"吃菜事魔"群体,也是出于两者在形式上的相近性。理学群体在某些方面所表现的异于主流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做派,给予攻击者口实。朱熹本人对吃菜事魔这种底层精神景观持一种严厉的排斥态度。他最关心的是这些团体集会的精神动因以及终极诉求,当他发现吃菜事魔者是儒家生活理念的异类的时候,他的反对态度是决绝的。  相似文献   

4.
宋元明清时期的新安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理学是历史上以新安(今安徽黄山市,原徽州地区)籍理学家为主干组成的一支地方理学流派。该学派崛起于南宋,发展于元代,寥落于明代,终结于清代,对十二世纪以后中国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它近七百年的盛衰过程中,始终有一以贯之的学术宗旨、一脉相传的理学家群和鲜明的学派特色。  相似文献   

5.
孙顺顺 《孔子研究》2020,(1):103-110
宋代的理学思潮重塑了由汉代郑玄以来井田制研究的汉学典范,进而形成了一个新典范,即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化典范。井田制研究的汉学典范困境和宋代理学思潮的冲击是井田制研究理学化开启的前提条件。宋代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化是一个过程,又可分为两期。前期为井田制研究的理学思潮化阶段。北宋欧阳修是井田制理学化的早期实践者,他将理学批判和理学形上论运用到井田制的研究中,这是井田制研究理学化的开端。其后,宋儒井田制研究的重点是批判汉儒的方法和观点,但忽视形而上的研究,破而不立,并没有建立新典范的意识。后期是井田制研究的理学典范化阶段。南宋朱熹的研究扭转了两宋以来重批判轻形上的风气,将典范所依据的经典由《周礼》转向《孟子》;将所要诠释的井田制模式由《周礼》井田制沟洫制转为《孟子》九夫为井制;确立了以义理为本、典制为末观念为制度阐释的原则。朱熹的相关研究标志着井田制理学化典范的形成。井田制研究理学化过程是理学思潮重塑汉唐以来经学研究的面貌的过程,也是理学思潮自身调适和转向的过程。通过对井田制研究理学化过程的考察,可以丰富理学思潮如何成为典范的认知,也可以为汉学转向宋学的内在理路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早期闽中理学指的是朱熹闽学产生和形成之前的福建理学。而闽学是就朱子学而言的,包括以朱熹为首及其门人在内的南宋朱子学派的思想,它与早期闽中理学之间存在着思想上的渊源关系。早期闽中理学学者对理学思想的传播和阐发,为后来朱熹闽学思想体系的形成和成熟做了理论准备。从本质上  相似文献   

7.
程朱理学对中医学“节欲养生观”的影响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林殷程朱理学是指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理学体系或学派。它融合道学、佛学、儒学于一体,建立了以理为基本概念的新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也对金元时期以后的中...  相似文献   

8.
南宋中期政治家周必大与理学的关系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思想上,他最初与理学亲切认同,后来随着与张栻讨论、辩论、争论的进行,他逐渐转向北宋儒学注重实务的立场,最后提出"守道不如守官"之论,明确反对理学所崇尚的道;在政治上,他最初与理学派相互合作,共同反对近幸势力,但后来他逐渐妥协于近幸,并接近、融入官僚集团。从这一意义上讲,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认定周必大为理学士大夫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朱熹与陆九渊易学论争的理学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学是宋代思想家展开思想交流的公共话语.南宋朱熹与陆九渊的易学论争足理学阵营内的思想讨论.朱陆的易学论争,既表现了二人修养功夫进路,也就是功夫与本体关系的分歧,又体现了程朱理学与陆氏心学对儒学本真精神--道统的体认分野.朱陆二人的易学分歧最终指向的是程朱学派与心学学派不同的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0.
形成于两宋交替时代而极盛于南宋的易学"涪陵学派",具有悠久的理学传统、庞大的学术队伍、强烈的爱国感情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等特点.该学派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程朱理学"的形成起到了承传的作用,对四川特别是涪陵的文化与教育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