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人在处世为人上都会有缺点和错误 ,而忏悔正是可以纠正缺点和错误的良药。通过忏悔 ,才能扫除心中的尘埃的“我” ,而得到一个清静的“我” ,故“忏悔”对于不信仰和已开始信仰的人都非常重要。在漫漫人生路上 ,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间生活 ,错误是难免的。古人云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既然圣贤也有他们的过错 ,更何况芸芸众生呢 ?故而 ,学会忏悔 ,不但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品格 ,而且也能使良知闪耀与人格升华 ,还能使人内心获得安宁 ,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忏悔与不忏悔固然是个人的自由 ,但是 ,作为一个宗教徒 ,我们应该忏悔 …  相似文献   

2.
一、忏悔与五法忏悔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一说,忏悔是其中之一。忏悔是华梵合成词,忏即忏摩的略称,梵语ksama之音译,意思是请求被冒犯对方息瞋,容恕自己的过错,因为请恕必须用一定仪式表达,使  相似文献   

3.
忏悔观念与中国文化之悔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金文 《现代哲学》2007,2(6):128-134
文章从中西忏悔观念在中国文化忏悔精神现代讨论中的不同命运入手,通过对"忏悔"概念在语源创生和语际转换中对应状况的梳理,明确了该主题思考的应有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悔过意识的文化底蕴作了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忏悔"释义     
文章从词源学入手,分析了基督教信仰之核心内容的"忏悔"行动之理念与结构,进而研究了"完全忏悔"与"不完全忏悔"之区分,以及围绕这个区分的神学论争及其现代性后果.  相似文献   

5.
宗教间的对话、沟通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现代佛教和基督教间的思想对话、沟通并不是很多。而忏悔作为二者的一个核心概念,对其进行辨析,厘清"忏悔"在二者间的同异,是展开对话的关键,同时也是一次尝试。本文通过对两者"忏悔"的分析,就佛教和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理论推演。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印顺导师指出:“宗教的施设教化,在于给人类以绝望的安慰。若肯定地说,这种人(五逆十恶之人)决无办法了,这在大悲普利的意义上,不是圆满的。任何人,无论到了什么地步,只要能真实的回心,忏悔向善,这还是有光明前途的。”[1]他又说:“‘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在僧伽中,只是忏悔现在所违犯的,以免障碍圣道的修行。忏悔是心生悔意,承认错误,接受僧伽的处分(一般称为‘作法忏’)。……‘修善以灭除’,就是善业力大了,善业成熟感果而恶业不受报了。所以忏悔无始以来的业障(后来演变为忏悔无始以来的‘三障’—…  相似文献   

7.
耶利米先知以善于在传达蒙召使命的同时表述个人情感而著称。其五篇自己的“忏悔文”贯穿于《耶利米书》中。这些忏悔文表达了上帝的意旨与预定及个人的意志回应和理性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8.
东汉末年,随着佛教经典的相继传入,佛教忏悔思想也逐渐流布开来。晋代,僧人从事斋忏活动之风很盛,出现了一些忏悔方法。南北朝时期,忏悔更加流行,忏法名目也多种多样。南朝与北朝的忏法各具特色,且均对此后的佛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土的佛教忏法,既包含原始佛教的灭罪思想,又融合了中国原有的礼仪形式和祛灾求福心理,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考察南北朝时期的忏法,对认识中国佛教忏法的源流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化》1995,(4):9-9
新华社东京6月4日电日本一些主要宗教团体近日纷纷举行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的宗教活动,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下的侵略罪行表示忏悔。 据《每日新闻》今天报道,对日本侵略罪行表示忏悔的宗教团体有日本佛教真宗大谷派、佛教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日莲宗、日本天主教主教团和日本创价学会等。  相似文献   

10.
圣伯多禄在晚年,每夜听到鸡叫就禁不住流下痛悔的泪水,他终生都为自己曾背主而忏悔,以至于长年的泪水冲刷,他的两只眼角竟冲出了两道明显的沟纹。 这才是真正的忏悔,不象我们,常因同样的罪去办  相似文献   

11.
释慧彻 《法音》2007,(7):18-27
受戒、学戒、持戒是出家僧尼进修的正当次第,而犯戒、忏悔、清净则极为可能在进修过程中发生。依此二次第而行即是佛陀所说的两种智人:一专精不犯,二犯而能忏。但有些僧尼存在不敢谈犯戒、犯戒不敢忏悔的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2.
释慧彻 《法音》2007,(7):18-27
受戒、学戒、持戒是出家僧尼进修的正当次第,而犯戒、忏悔、清净则极为可能在进修过程中发生。依此二次第而行即是佛陀所说的两种智人:一专精不犯,二犯而能忏。但有些僧尼存在不敢谈犯戒、犯戒不敢忏悔的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3.
隋释智(岂页)说,门人灌顶记。此疏古作六卷,金陵刻经处会入经文,作十卷,与《玄义》合刻。历代疏释此经,三分科判,盈缩不同。智者之科,以《序品》及《寿量品》天龙集信相菩萨室为序分,自《寿量品》四佛告说及《忏悔》、《赞叹》、《空》三品半为正宗,以下十三品为流通。正宗之中,《寿量》明常果为宗,《忏悔》灭恶,《赞叹》生善,《空品》导成为用,尤以《忏悔品》及《空品》为宏经之纲骨。《五悔法门经》即《金光明经·忏悔品》别译,为西土行人昼夜六时行道之通轨。是故受持此经者,应先谛了此疏,识忏处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教皇保罗二世公开表示忏悔,寻求天主宽恕天主教会往日犯下的罪过。基督教诞生2000年来,只听说教徒向教会忏悔,从未听到过教廷承认自己的谬误,罗马教廷此举实在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汪。教廷表示忏悔和寻求宽恕的范围包括:发动十字军东征;设立宗教裁判所;天主教会派遣至非洲和美洲的先锋传教团成员,曾侵害当地住民的各项权利、鄙夷他们的文化与宗教传统;经常羞辱妇女;曾对抗犹太教徒,造成他们承受苦难。罗马教廷为什么会出人意料地作出这次公开悔过呢?在教皇的讲道中可以窥见教廷此举的意图。教皇在…  相似文献   

15.
正1899年的一天,尼采离开他在杜林的旅馆,前往一家小饭店。途中,他看见一个车夫正鞭打一匹马,于是跑上前去,当着车夫的面,抱住马头痛哭。当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泪水与一只动物的泪水交融时,人们虽然无法探知此时动物的心理感受,但我知道,这是生命对生命的忏悔。生命对生命的忏悔,不只存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云:“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向真主诚意悔罪,你们的主或许免除你们的罪恶,并且使你们入下临诸河的乐园”。(66∶8)“讨白”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其意为:“忏悔”、“悔过自新”。即一个穆斯林当他犯了错误或干了罪恶。应当及时向真主求恕饶向真主真心忏悔,并立即改正  相似文献   

17.
论"自我"的自欺本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晓芒 《世界哲学》2009,(4):110-117
自我意识就是把自己当对象看、同时又把对象当自我看的意识,但对象和自我本来是不同的,因此自我意识里面包含一个自欺结构。这种结构从形式逻辑和日常意识来看是自相矛盾的,必然导致无穷后退并引出一个上帝;但从辩证法来理解则正是主体的能动性之源。这种有意识的自欺使人生成为艺术,但也体现了人性的“根本恶”,能够调解这种自相矛盾的只有忏悔。忏悔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不断深入的无限过程,只有在这一反思和怀疑的过程中,人性才能越来越真诚。  相似文献   

18.
乘一 《法音》2009,(6):24-31
说戒制度是僧团每半个月一次定期举行的诵戒.僧众通过对照戒条检查自身半月以来的行为是否清净。诵戒过程就是一个反省检查的过程.倘有过失可待诵戒结束之后再忏悔。按律制.应当是诵戒之前已经忏悔清净.如此才符合说戒布萨的本意。但由于凡夫做不到善护三业,所以允许诵戒中反省、诵戒后忏悔以及每半月都重复同样的作法。说戒制度不仅能清净个人身心.利于修道.也是有助于僧团和合的常行羯磨制度.能真正体现僧团大众“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的共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半部书     
84岁的兰帕德感到自己不行了,他让家人请来全城最著名的牧师霍华德,他要向上帝做最后的忏悔。  相似文献   

20.
“悔”是人们在过失性的行为发生以后产生的一种自恨自责的心理情态,它对人们此后的思想和行为有重大和复杂的影响,可以导致和形成不同的发展趋向。宋明理学极其重视和强调“悔”这一心理情结,在由既往之“过”到“改”而“自新”的过程中的作用,具有相当明确系统的“悔过观”。宋明理学“悔过观”的形成,固然与原始儒学有着承传关系,但更主要地是接受和吸收了佛教文化中关于“忏悔”的影响。在先秦原始儒学的观念中,主要将“悔”视为一种于事无补的消极心理现象,因而着重强调行为的“无悔”和“寡悔”。而在佛教的教义、教规和教诫中,却极其重视“忏悔”的作用,将其视为洗脱罪孽获得灵魂超度和恢复心性宁定的基本途径之一。宋明理学将“忏悔”这一心理情结与传统的“内省”与“自新”相溶合,形成了自己的“悔过观”,并且使之成为心性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从一个侧面再次印证了佛教文化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