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墨耘  高坡 《心理科学》2013,36(4):848-854
实验用大学生被试考察了充分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逻辑形式和概念形式)和条件句类型(五种条件句)对充分条件句语义关系理解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影响被试对条件句中必要性的语义关系理解,而不影响被试对条件句中充分性的语义关系理解,在对条件句前后件之间语义关系的逻辑理解成绩和概念理解成绩之间既有相关又有分离:对是否充分的语义关系的两种理解成绩之间存在相关一致,而对是否必要的语义关系的两种理解成绩之间存在分离;五种条件句在对后件对前件的必要性的知觉难易程度受条件句意义内容的影响而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导致被试对许可句和定义句的后件必要性理解成绩高于对偶然句、义务句和因果句的后件必要性理解成绩。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了von Fintel(2001)和Gillies(2007)中对反事实条件句序列处理中的两个问题,尤其是反事实条件句与事实句的相互作用问题。然后,我们在动态语义框架中对反事实条件句给出了一个新的语义解释,并且表明von Fintel和Gillies理论中的问题能够被解决。  相似文献   

3.
王墨耘  朱骞  高坡 《心理科学》2012,35(3):595-601
作者通过实验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对五种充分条件句语义关系知觉对其条件推理的影响。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被试对条件句中前后件之间语义关系的知觉理解影响和调节其相应的条件推理的成绩。实验1新发现,被试对充分条件句后件对前件必要性的知觉理解存在难易差异,对许可句和定义句的后件必要性容易知觉,对偶然句、义务句和因果句的后件必要性难以知觉。实验2新发现,被试对充分条件句后件对前件必要性的知觉理解的难易差异导致被试在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上的差异,对许可句和定义句的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显著高于对偶然句、义务句和因果句的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对充分条件句否定后件式推理成绩随对后件必要性知觉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析取句和条件句之间的推理能检验推理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解释。一个实验考察了析取句和条件句中两个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容析取与不相容析取)和推理方向(由析取句推条件句与由条件句推析取句)对析取句与其等值的条件句之间推理的影响。结果发现,推理方向的影响取决于条件句和析取句中基本成分间的关系,在不相容析取关系下的推理成绩好于在相容析取关系下的推理成绩。现有的推理理论不能解释被试的整体反应模式,作者提出的特殊知识启发式与一般的句法意义对比启发式的竞争能统一解释被试的主导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墨耘  高坡 《心理学报》2010,42(12):1137-1147
作者用以大学生为被试的实验考察, 基本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充分关系、必要关系和析取关系表达形式)和作为心理模型外显建构的可能性判断任务对条件推理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发现, 条件推理的语义关系表达形式效应显著, 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形式对被试条件推理有显著的影响, 条件推理成绩随条件句语义关系表达的外显程度增加而增加; 被试在可能性判断任务中对条件句所含心理模型的外显建构并没有明显改善条件推理的成绩; 在有可能性判断任务条件下, 被试外显心理模型建构的成绩变化模式并不能一致地预测条件推理成绩的变化模式。这些结果说明, 人们的条件推理可能并不是完全基于心理模型建构, 而是还受对条件句前后件之间语义关系理解的影响; 条件句表达形式中语义关系的外显内隐模式影响对条件句语义关系的知觉理解难易, 从而影响相应条件推理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王爱平  张厚粲 《心理科学》2006,29(4):848-851
本研究采用完整,不完整和同形异义句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了汉语句子加工中的RB效应。研究发现:(1)在汉语句子加工中,完整句和不完整句中均存在RB效应,且完整句的RB效应要强于不完整句。造成这种强度上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完整句的RB效应导致句法和语义被破坏,并对R2有较高的侵犯性;(2)在同形异义字的汉语句子加工中,也存在RB效应,其结果与重复句一致。它表明同形异义字不影响RB效应的强弱或有无。以上结果表明,由于RB效应对语境的作用不敏感,因此,RB效应应出现在语义加工之前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的语义关联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兵  刘鸣 《心理科学》2007,30(1):34-36,22
通过实验探讨了汉语直接宾语(DO)/宾语小句(SC)类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的语义关联性效应。实验采用自定速动窗技术。实验1发现在汉语暂时句法歧义句理解加工中存在语义关联性效应。实验2发现语义关联性与句法歧义性因素在解歧区产生了显著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语义关联性因素显著影响对句子的理解加工,并且与句法歧义因素共同作用于句子的理解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8.
违实句(counterfactuals)是传递与事实相反意义的语句,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被用以表达对已知事实的另外假设。研究发现,相对于事实语义,违实语义能够激活双重心理表征/空间(虚拟vs.现实),需消耗更多的认知加工资源。本文分别从句法结构和语境制约两个层面详细探讨了违实语义的加工机制。语境方面,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受到语境相关性的制约,充足的语境信息可以消解事实表征的干扰。句法方面,汉语违实标记的缺失使得汉语母语者更加依赖语境与语用来表达、理解违实义,但尚不明确其在线加工机制与印欧语违实义加工有何异同。后续研究应扩大语言研究范围,关注违实语义加工的个体差异,进一步厘清双重语义表征构建与消解的时间进程及其对语篇加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提取汉字语义时是否受到形音信息的影响。实验以16名在华的韩国留学生作为被试,采用句尾歧义字实验范式,句尾字包括四种条件——符合句义的目标字、目标字的同音字、目标字的形近字和无关控制字,后三种类型的句尾字构成了歧义句。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句义是否正确。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对同音干扰字的反应时明显短于对形近干扰字的反应时,对同音干扰字的判断正确率显著高于对形近干扰字和无关控制字的判断正确率,而形近干扰字和无关控制字无论在正确率还是反应时上均没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表明,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韩国留学生在阅读汉语时,汉字的语音信息自动激活,并促进语义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李恒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6,(6):617-624
采用听觉刺激-口头问答任务考察汉语母语者对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的加工。结果表明:(1)对指示性时间句,被试的加工不受听觉刺激的呈现位置影响,时间概念与空间知觉之间无法形成对应的自动化联结;(2)对顺序性时间句,汉语母语者对出现在前方的"较早"事件和出现在后方的"较晚"事件反应快,出现了隐喻一致性效应,即汉语母语者更倾向于用"前"表示过去,用"后"表示未来。整个研究表明,对于汉语母语者而言,"自我参照点"和"时间参照点"两大时间隐喻系统都具有心理现实性,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运动经验参与,并由此造成汉语母语者在听觉任务中对指示性时间句和顺序性时间句加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某些案例显示反事实条件句(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s)是有"内在歧义的"(inherently ambiguous),即同一句反事实条件句既可以表达"前进式反事实条件句"(forward-tracking counterfactuals)也可以表达"回溯式反事实条件句"(backtracking counterfactuals)。在之前的文章中(Lee 2015,Lee 2016),我提出一个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causal modeling semantics of counterfactuals),主张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是由不同的因果操弄(causal manipulation)所产生的。在一篇很重要的论文中(Hiddleston 2005),Eric Hiddleston提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并宣称这个语义学可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本文将介绍上述两个因果模型反事实条件句语义学,并试图论证本人的语义学比Hiddleston的语义学能够更好地处理反事实条件句的内在歧义性。  相似文献   

12.
哲学家塞尔曾指出,任何一台处理汉语输入的计算机都不能够像真人那样理解汉语,因为计算机无法获取汉语表达式的语义内容。他的这个论证,既预设了语义学和句法学之间的二分,而且也预设了一种外在论式的语义学观点。上述两个预设在本文中都会受到挑战。首先,本文将采纳一种内在论的(并且是准整体论)的语义学进路:根据此进路,意义完全可以在不直接牵涉到和外部对象的关系的情况下而被带入语义网。此外,本文所试图构建的语义学模型也不是句法驱动的——换言之,在该模型中,并没有任何语义中立的原则可以告知系统,复合语义是如何从"原子"语义中生成的。毋宁说,"原子"语义之间的亲和性,便已然在复合语义的构成中扮演了枢纽性角色。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语义融合的语义学难题,绝非当代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专利。实际上,它早在东汉学者许慎的"六书"论中就已得到触及。根据许论,只要一个汉字的构件的语义得到了其它汉语表达式的恰当注解,该汉字本身的语义也便可得到确认。在本文中,许慎的"六书"论将以一种可计算的方式而得到系统化的重构,而该重构的技术基础则是王培先生发明的"纳思系统"(非公理化推理系统)。在这种重构基础上,现代汉语中语词的语义复合方式,也可以得到一种新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主动句、被动句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金桥  莫雷 《心理学报》2006,38(3):317-323
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sentence-picture verification task )探讨了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形成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特点。结果表明,无论是语义水平较高的不可逆句,还是语义水平较低的可逆句,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被动句所建构的命题表征中项目顺序均为“施事→受事”。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中国学生理解汉语主动句和被动句时,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表层结构(汉语主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施事→受事”、汉语被动句的语言表达顺序为“受事→施事”)建构相同的深层结构(语义内容的命题表征项目顺序“施事→受事”),可能是一个按照“施事→受事”固定方向进行的系列认知心理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句尾畸义词诱发N400的ERP实验范式探讨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进行英文阅读时语音的影响及其相关脑机制。实验包括两类畸义语句:1.同音畸义:句尾词有畸义,但语音和相应正常语义句尾词相同;2.非同音畸义:句尾词有畸义,且语音和相应正常语义句尾词不同。行为数据显示:在错误率上同音畸义显著地高于非同音畸义。ERP显示:无论在早期(N100)还是晚期(N400)脑电成份上,同音畸义和非同音畸义的ERP振幅都有明显差异。本研究从行为和脑电两个方面一致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阅读英文时受到了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温宾利命名的"什么……什么句",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该句式与驴子句和关系结构的不同之处,然后从逻辑语法的角度综合分析了该句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提出其中成对出现的疑问词是不连续的全称量词,该句式是汉语表达充要条件的一种句法手段,充分条件意义和必要条件意义都是其默认含义,由语法系统自动计算得出,可在特定语境中被撤销。最后运用以不连续兰贝克演算为核心的逻辑范畴语法,推导两类"什么……什么句"。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在语言交际中它往往重表意轻形式因此研究汉语的语义及语义结构形式化问题尤其重要。为了人际交际的需要,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的需要,研究汉语的语义结构的形式化,包括词语之间各种语义组合关系、语块之间和语块之内的语义组合关系都是有实用意义的。张志公先生曾对汉语的语义组合问题说  相似文献   

17.
苏庆辉 《世界哲学》2016,(3):106-113
在处理可知性悖论时,学者们似乎口径一致地将"可知的"理解为一个模态词"可能"加上"知识"(为讨论方便,在此省略认知主体与时间),并且以类似的方式处理模态词"可能"。不同于大部分的学者,M.法拉(M.Fara)使用能力的概念来理解"可能",并发展自己的理论。本文延续法拉的想法,但不同于法拉,采取虚拟条件句来理解"可知的",亦即"p是可知的"会被分析成"若如此这般成立,p会被知道"这样的条件句。在这样的分析下,我们可以更清楚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究竟在哪,并且理解为什么反实在论会受到可知性悖论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两个实验以汉语歧义句为材料,探讨了前后刺激语义线索在不同相容条件下歧义句意义选择的过程。结果表明(1)在歧义句意义选择中存在刺激刺激间和刺激反应间的语义线索相容性效应;(2)在刺激刺激语义线索相容条件下,刺激刺激维度会产生维度冗余增益效应并对反应维度产生增益,而在不相容或冲突条件下,在刺激刺激维度上出现知觉竞争现象,产生的侵扰或分心阻碍了对反应维度的加工;(3)只有刺激刺激维度的良好重合才有可能出现刺激反应维度上的相容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一、被动式框架下的语言变异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社会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要全面认识语言,就不能排除人们日常使用的活生生的言语.近年来,网络和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一些"被"字开头的新词,如"被自杀"、"被就业"、"被代表"、"被失踪"等,这些新词显然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且看"被"字句分类:  相似文献   

20.
王小艳  钟毅平  范伟  雷潇 《心理科学》2013,36(4):827-831
采用ERP技术考察句子加工过程中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交互作用的时间进程。以汉语“把字句”为实验材料,分别比较句法违例句与双重违例句的LAN和P600效应、语义违例句与双重违例句的N400效应。与句法违例句相比,双重违例句的LAN效应的波幅更负,潜伏期更长,皮层分布更广泛;双重违例句的P600效应出现减弱趋势;双重违例句的N400效应的潜伏期显著长于语义违例句。结果表明,在句子加工的各个阶段,句法信息和语义信息呈持续交互作用,支持句子的平行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