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称命题观念的可理解性和合法性是当代弗雷格主义语义学与罗素主义语义学争论的焦点问题。在模态结构下,单称命题观念与一系列强有力的基本假设相冲突。普兰廷加等人发展了一个专门针对单称命题的标准论证,试图通过归谬论证来证明单称命题观念是不融贯的。面对之于单称命题理论的这一挑战,一种颇具潜力的应对策略是区分两种真理观念,即命题在"世界里"为真与命题在"世界上"为真的区分。此策略试图表明,承诺单称命题"在世界上为真"并不导致与基本假设相冲突。本文在此专门考察这一策略的可行性。基于真理问题与指称问题的内在联系,即语句指称(真值)是语词指称的函项,我们力图证明,两种真理观念的区分实际上可还原为著名的顽固指称固定性和持续指称固定性的区分。而后一区分可以相当严格地在卡普兰的二维语义学框架下得到说明。此框架的实质基础是指称纳入的概念。文章基于对空名语义学的相关分析,通过借鉴埃文斯的描述性名称构造方式,构造了一种独特的绝对空名。最后,以此为基础,我们试图表明卡普兰框架下的指称"纳入"概念难以贯彻到底,继而,以之为基础来为单称命题观念提供辩护的策略也难以维系。  相似文献   

2.
系统把握空专名的意义机制应立足于有关指称对象存在问题与指称行为本身问题的区分与关联。基于"假装"概念的分析,可准确把握意向性在空专名指称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只有在空专名本体论上坚持一种广义的实在论,才可为虚构对象提供适当的居所。关于指称行为的意向性分析有助于把握和充分发挥指称作为一种"行动"的实质与功能,进而把握"意向对象"的形成机理。以明确指称过程的实质为指针,可以明确:内涵和外延是思想层面的范畴,含义和指称是语言层面的范畴,概念的内涵表达为名称的含义,概念的外延表达为名称的指称对象;只要搞清楚这些层面区分并把握其中的关联,便可去除笼罩在空专名身上的神秘光环,并把握描述论和因果论之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3.
虚构对象实在论为存在量化虚构对象现象和意向虚构对象现象提供统一、直接而简单的解释。本文将对所涉解释性论证进行展示,并论证反实在论者对这些解释性论证的反驳并不成功。结论是,这两种现象构成支持虚构对象实在论的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4.
塞尔在其前期理论把语言的意义归之于言语行为,特别是交流意向,但在其后期理论则把意义归结为表征意向,而交流意向派生于表征意向,甚至割断了意义和交流之间的联系。笔者通过引入语境因素和指称意向的概念,澄清了语境、意向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使塞尔具有私人性的表征意向和交流意向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以此扭转塞尔理论中的心理主义趋向,回归到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的语义学进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关于世界的信念和关于他人信念的信念如何指导主体(成人、儿童和动物)行动。如果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偏好和他的信念,那么我们可以某种程度上预测他的行为。而如果我们知道他们的偏好,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他们的行为来推测他们信念。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都有一些相关的例子。我们还给出了一个形式框架,这个框架是不依赖纳什均衡,而是接受非确定论,并且采用信息观点下的被占优策略概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向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个意向性目标搜寻的计算机模型,它有两个部分,静态部分包括一个目标表征和到达这个目标的程序。动态部分是一个感觉输入、中间信息加工,行为输出的重复的反馈循环。人类意向必然伴有意识,但机器人则可能无意识而有意向。 利用目标搜寻系统机器人模型,我们对目标搜寻系统的目的连续统下了定义;这个连续统从简单的直接反应系统一直到意向性系统。对这个目的连续统有两种传统的解释:一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普罗提诺的终极原因理论,二是希腊原子论者和现代进化生物学家的还原主义学说。本文评价了这些学说。 本文考察了几种类型的意识机能,提出了以自动机为依据的意识理论,比较了人类和计算机。从计算机结构的角度来看,人类意识是一类特殊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我们人类当前的生活方式不是可持续的。提升可持续性的途径之一是发展更绿色的科学技术,另一种补充性途径是改变人们的态度、习惯和行为。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6种心理技术,其宗旨是推动或助推(nudge)人们做出更环保的选择和行为。这些心理技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有些可以远程使用,如在通知公告中建构沟通信息,有些则涉及对人们的决策情境做出的改变。因此,本综述关乎到各行业从业人员,如市场营销人员、政策制定者、消费者代表等。对于每项心理技术,我们讨论了其认知和(或)情绪的理论性基础。此外,我们探讨了目前文献中存在的空白,并提出了可填补这些空白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胡塞尔的意向性伦理学——以"意向"和"充实"为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辟瑞 《现代哲学》2008,(3):95-100
胡塞尔的哲学常被冠以"认识论"的名号,但是,实际上他也非常重视伦理学.胡塞尔善于将他用于研究理论行为的方法扩展到对实践行为的研究,其中,意向与充实这对概念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们最初是用来建构认识论,之后,胡塞尔也将它们引入伦理学的研究之中,但是,这种移植是否有效,它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本文遵循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以意向和充实这对概念为线索,试图考察此种移植的有效性,并对胡塞尔的意向性的表象模式提出置疑.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澄清了蒯因的本体论承诺不能回答逻辑理论的本体论承诺的问题。然后分析了Kit Fine(2009)对量化理论的批评。尽管本文同意"本体论承诺"本身并没有解释日常承诺与理论承诺的距离,但是不同意本体论承诺的哲学分析是平常的或者是非哲学的。本文还讨论了Fine(2009)与叶峰(2010)所阐述的两种实在论,并且认为他们的结论下得草率。通过比较弗雷格和蒯因的本体论理论,本文分析了蒯因的本体论承诺的起源以及弗雷格对本体论的量化解释的评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信念逻辑RB,其特点是将关系信念,将信念看作是引用的公式和信念背景。其主要谓词是三元组:B≤xyb,读作:"在背景下,最多与同样可信。"背景在语义及认知语用目的上起作用。RB的表达力足以表达对角线引理。因此,RB也许被认为是不一致的,如共同认知逻辑。但是,从RB的公理中并不能推出矛盾。事实上,可以找到RB合理有趣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语境"是知识论、语言哲学和逻辑学领域的经典话题。当我们谈论语境的时候,存在两层意思:首先,语境指在进行解释时的物理或沟通环境,这种环境会为时间、空间、名字、记号、符号所决定;第二,语境指进行讨论所基于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本文中,我们通过预设一种理想语言,来避免对语境在第一层含义之下所导致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我们将从特定的文本语料库构造第二层含义之下的语境。在构造的过程中,我们借鉴数据挖掘领域"聚类分析"的思想,将语境视为基于语句之间互信息的语句聚类。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讨论围绕着"想象障碍迷思"这一议题,即为什么人们对某些反事实情境存在想象障碍,而展开。本文首先对BrianWeatherson的"In-Virtue-Of Hypothesis"给出了批评,并提出人们对某些反事实情境存在想象障碍是因为那些反事实情境在概念上是不可能的——概念上不可能的情境,也仅有概念上不可能的情境才是不能被想象的。针对这种对可想象性与可能性关系的理解,本文也讨论了一些可能的反驳并指出这些反驳的不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3.
布尔模态(即模态生成算子补、交、并)涉及到了完全性问题。并模态是模态可定义的,但是补和交都不是。这意味着证明包含这三个模态的逻辑的完全性不是一件简单直接的事情。Gargov和Passy使用复制方法从整体上处理这三个模态,但是,这个方法不适用于强完全性,也不能单独处理这三个模态。本文改进了这个方法,使得改进后的方法更具一般性,并且没有这两个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正On October 14–16,2013,a large group of Chinese and foreign logicians gatheredatTsinghuaUniversitytopresentabroadandlivelypictureofthefieldoflogicin its various ramifications today.As can be seen in the scientific program at the webpage www.tsinghualogic.net,topics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Logic across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中国逻辑学界围绕"辩证逻辑"的主要争议是这一逻辑是否可能存在。这种仅仅围绕基本概念的讨论因缺乏共识而难以为继,在现代逻辑的研究范式冲击下逐渐消亡。本文试图为读者展现一种近年来为学界逐渐接受的更加务实的方法。这种方法旨在考虑形式逻辑表达哲学上的"辩证"概念,并将其视为逻辑系统正当性的来源。这一进路促使国内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多种相互竞争的辩证逻辑。进一步,尽管对辩证这一概念的理想翻译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没有理由将这样一种尚在探索的逻辑排除在逻辑家族之外。  相似文献   

16.
Fine(2016)给出了几种使真者语义学来解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语言,但是它们是有争议的,特别在我们如何理解全称句子方面存在争议。在Hale未发表的论文中,Hale修正了严格使真者的语义学,来解释我们如何理解规律性的全称陈述句。在这篇文章中,我认为如果Hale坚持规律性的全称句子和偶然性的全称句子在严格使真者语义上的区分,那么最好区分这两种全称句子的逻辑形式,尽管前一种全称句子蕴涵后一种全称句子。我还给出了另一种规律性全称句子的语义条件来区于Hale所给出的语义条件。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在非严格的使真者语义学中比较了这两种规律性的全称句子的不同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7.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克里普克提出对描述主义的著名反驳已经40多年,直接指称理论已成为语言哲学的一个新正统。杰克逊(F rank Jackson)在论文"关于指称和描述的修正"和其他一些著述中,提出一种声称能反驳直接指称论者所有严厉批评的新版本的描述主义。本文旨在评价杰克逊的观点,并就其对模态论证和语义论证的反驳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9.
设有序加法群(G,+,, 0)是一个Presburger算数理论的模型。本文研究了G~n上的f-generic型,并且对其给出了一个分类定理。利用这个分类定理,我们证明了所有的f-generic型都是■-可定义的。此外,文章的最后一部分研究了p-adic域Q_p的乘法群H。我们证明了H~n的f-generic型也都是■-可定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将会提出逼近元微分定理的能行化版本。我们证明了在实数集上,点x对所有L1可计算函数满足逼近元微分定理描绘的收敛,当且仅当x是Schnorr随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