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大学生内隐竞争心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研究探讨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考察内隐竞争与外显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并探讨男女学生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实验1考察了被试对竞争图片与非竞争图片的潜在反应倾向。实验2考察被试对竞争词与非竞争词的潜在反应倾向。结果发现:外显竞争与内隐竞争的表现具有一致性。竞争测量中高分组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明显地高于中低得分组,中分组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也明显地高于低分组。同时,内隐竞争倾向还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比女大学生的内隐竞争倾向强。  相似文献   

2.
IAT在内隐助人态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伟 《心理学探新》2008,28(3):93-96
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是研究内隐社会认知的一种新方法,根据内隐联想测验的基本原理,采用IAT对内隐助人态度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词汇测验,目标概念是助人性和非助人性词汇,属性概念是积极词和消极词。通过比较目标概念和属性概念在不同联结情况下被试完成分类任务所用的反应时之差,来确定其是否具有倾向于助人的内隐态度。结果发现:1)IAT词汇测验中,助人性信息和积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小于助人性信息和消极性词汇之间的平均反应时,且差异显著;2)IAT测验中,男女被试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IAT可以应用于内隐助人态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5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测量被试对智慧的内隐认知.实验1中,被试对人慧者与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属性词联结以及物慧者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人慧者更具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和物慧者更具备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实验2中,被试对智慧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比愚蠢者与良好德智属性词联结的反应速度更快,表明大学生存在智慧者更兼备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内隐认知取向.两项实验中,被试智慧内隐认知效应的性别与专业差异显著.综合两项实验表明,智慧是良好道德人文素质与良好智力思维素质的有机结合;学习与经验影响大学生对智慧的内隐认知.  相似文献   

4.
以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三个独立的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构成及其内隐效应。结果发现:(1)在认知评价、情感反应、行为倾向及其三者合并的4个SC-IATs中,被试在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快于不相容任务;(2)总的SC-IAT和三个独立SC-IAT的内隐效应显著;(3)65.27%的被试的内隐效应值大于0,表现出对心理疾病患者负面的内隐态度;(4)研究采用的心理疾病内隐污名SC-IAT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研究表明,被试倾向于将心理疾病与消极词联结在一起,心理疾病污名的内隐效应显著;心理疾病内隐污名包括自动化的负面认知、消极情感反应和歧视倾向。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于泳红 《心理科学》2003,26(4):672-675
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该研究再次证明了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有效的测量内隐态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查大学生对临终污名者的内隐、外显态度。方法: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相应的外显测验,对安徽师大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60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大学生在临终者内隐态度上,不相容任务反应时(1185.53±278.95)ms长于相容任务反应时(765.62±199.10)ms;大学生对临终者外显态度均表现出消极态度,但对于临终关怀的态度表现出积极(1.54±0.52);被试的性别以及被试是否接触过临终者并不能改变内隐以及外显态度。结论:大学生对临终者具有负面刻板印象以及污名效应,临终关怀以及对临终者的偏见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性”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凤芹  冯成志 《心理科学》2012,35(4):799-805
在许多社会科学研究中,社会称许性会对研究的效度产生不良影响。研究者希望能得到被试的真实态度和反应,从而极力避免这种社会称许性偏见。内隐测量工具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让研究者能够获得未加任何粉饰的态度测量结果从而消除和避免自我表现和社会称许性。本文通过四个实验考察了内隐联想测验的可掩饰性、掩饰的持久性、掩饰的条件化和IAT经验的迁移性,结果显示:(1)被试可以通过一定的反应策略来掩饰其真实的内隐态度,从而使所测得的个体内隐态度和群体内隐态度失真,典型的反应策略是均衡相容和不相容任务的反应速度;(2)内隐联想测验的可掩饰性需以先前的IAT经验为基础,且IAT经验无需属于相同的测验范畴,对IAT原理的掌握将有助于被试成功地实施掩饰;(3)内隐联想测验的可掩饰性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先前的IAT经验越久远,则成功掩饰的可能性越低;总之,内隐联想测验并不能彻底避免社会称许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观的结构特点,该研究以内隐人格和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学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竞争人格特征调查表,然后对554名大学生被试竞争人格的内隐观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认同竞争人格特征的前十位是有进取心、自尊心强、不甘落后、积极主动、不服输、自信、敢于拼搏、执着、好胜心强、勤奋努力;(2)大学生竞争人格特征的内隐观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的因素结构;(3)大学生竞争人格内隐结构中有四个因素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一年级大学生有三个因素显著高于其它年级,有一个因素显著低于三、四年级。  相似文献   

9.
研究探讨网络与现实人际关系质量的差异。实验一考察匿名下被试在网络与现实中自我表露水平;实验二考察被试在网络和现实情境中对他人人格品质的评价;实验三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探讨被试对网络维持不同亲疏关系的态度。结果:(1)匿名下被试在现实中更多表露自我;(2)被试对现实他人的品质有更积极的评价,同时交友意愿更强;(3)无论亲疏关系,被试对网络维持人际关系持否定态度。结论:现实人际关系质量优于网络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使用攻击和被攻击者相互作用的实验图片,随机抽取大学本科生90名,采用3种加工类型×2种测验方式的混合设计来考察社会认知的无意识或内隐成分。结果表明:1.加工类型对被试的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有不同的影响,即出现了实验性分离;2.内隐态度是可以测量的,且明显影响被试的社会判断  相似文献   

11.
陈世平  张艳  王晓庄 《心理科学》2012,35(1):180-185
为研究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有效性,实验一、二分别从决策者心理特征(内隐自尊与风险偏好)和职业方案特征(框架效应与风险水平)入手,考察二者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内隐自尊和风险偏好的高低显著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性;大学生对风险水平不同的职业方案的选择倾向由低到高依次为冒险、折中、保守方案;职业决策存在明显的框架效应。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职业方案;高风险偏好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冒险的职业方案;高内隐自尊大学生倾向于主动择业;积极表述的职业方案更受大学生所青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艾滋病患者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自编大学生与艾滋病患者交往意愿调查问卷,通过测量获得对艾滋病患者有较高交往意愿的防艾宣传者100名,并随机抽取其中30名作为实验被试,完成了两组内隐联想测验(IAT)。结果: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普通正性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负性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低于艾滋病与一般消极性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普通正性词相联时的反应时;当艾滋病相关词与正性人际词相联以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负性人际词相联时,其平均反应时与艾滋病和负性人际词相联及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与正性人际词相联时的反应时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大学生防艾宣传者对各类传染病患者的内隐交往意愿处于同一水平,但相对于非艾滋类乙型传染病而言,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消极厌恶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暴力犯内隐攻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研究采用IAT测验对暴力犯的内隐攻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暴力犯内隐攻击性信念和内隐攻击性评价的IAT效应显著高于一般群体;2)暴力犯内隐攻击性与外显攻击性相关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信念与刑期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4.
在扩充样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集体主义概念内涵,挖掘“集体”的具体指向,明确“集体”构成.研究一通过40个被试的内隐观访谈和质性分析,得到集体主义概念五个方面内容(集体认同、集体优先、联结信念、责任与义务、发生的条件),指出“集体”的具体指向为泛集体和关系集体,集体主义程度与冲突情境有关.研究二通过102份问卷调查和聚类分析,得到三类集体,即关系比较亲密集体(由母亲、亲兄弟/姐妹、配偶、好友构成)、关系一般集体(由认识的人、亲戚、同事、邻居构成)和关系疏远集体(由本地陌生人、国外陌生人构成),并进一步明确了“集体”的具体构成.结论认为:集体主义概念内涵包括集体认同、集体优先、联结信念、责任与义务、发生的条件五个部分;集体主义中的“集体”由泛集体和关系集体构成,其中关系集体又分为关系比较亲密集体和关系一般集体.  相似文献   

15.
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佐斌  张陆  叶娜 《心理学探新》2009,29(2):57-61
内隐态度,又称为间接测量态度或自动加工态度。很多学者认为内隐态度是无意识的,需要通过间接测量来获得。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没有研究可以证明内隐态度内容的无意识性,并且认为内隐态度也并非一定要用间接测量来获得。探讨内隐态度之“内隐”的涵义,对于更好地理解内隐社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他行为是指人们自愿付出一定代价做出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该研究以联结性-推理性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探讨内隐和外显测量对利他行为的预测效度,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将4种内隐利他测量方法和1种外显利他测量方法相结合,以自发性水平不同的3种利他行为为结果变量。结果发现,IAT和BIAT的信度和效度较好,BIAT尤其值得采用。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有效地预测真实情境中自发性较高的捐助行为,外显测量则预测了意识控制下自我报告的利他行为。结果表明,只有内隐利他自我概念测量能预测真实情境中快速发生的利他行为。其作用是外显利他测量和内隐利他态度测量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经典内隐联想测验任务,研究了现在享乐、现在宿命和未来三种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以及未来情景性思维在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高于现在享乐和现在宿命特质中学生;未来情景性思维水平在中学生时间洞察力类型与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未来情景性思维显著提高现在享乐和未来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而对现在宿命特质的作用不显著。本研究的发现表明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是中学生选择健康行为的积极因素;未来情景性思维能促进现在享乐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特质中学生的健康行为选择内隐偏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规模测试筛选出轻度抑郁者和非抑郁者,以自编智力测验为工具操纵不同的反馈情境,采用2(轻度抑郁,非抑郁)×3(无反馈,正反馈,负反馈)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对被试的外显自尊及内隐自尊分别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1)抑郁者的外显自尊显著低于非抑郁者,而内隐自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成败操纵后个体的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并无显著变化,即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无反馈、正反馈情况下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的分离状况显著不同,而在负反馈情况下,抑郁者与非抑郁者的自尊分离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