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中国近代哲学史》应分为三编。为什么分三编?从整个中国近代哲学革命进程来考察:由龚、魏到早期改良派,是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准备阶段,是为第一编;从戊戌变法康、梁开始到辛亥革命孙中山是进化论盛行阶段,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第  相似文献   

2.
冯契教授的新著:《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冯契教授继《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之后,又一部力作。如果说,作者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一书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系统地整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发扬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方面,取得了很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哲学变革,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第一步。近十年来,这一问题正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但对它的进程、特点、成就、影响尚有待作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历史背景,对这场变革的某些特色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近代伪哲学变革,近代的几位主要思想家都曾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但相比之下,严复的贡献更大、更全面。可以这样说,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成就和不足、优点与缺点,都同严复有一定关系。他对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中国近代的哲学变革,是在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中西文化交流融汇,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中国哲学走向近代化,开始创造性转化,明显受了西方哲学的直接影响。而近代“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蔡元培;《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这是严复在中国近代哲学…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不仅由于完成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的政治革命而革新了中国的政治结构, 而且也由于把近代哲学的革命推进到顶峰而重建了国人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他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领袖,而且是革新传统观念的旗手、战士和思想家。他运用近代伟大的进化观念考察了宇宙演化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描绘了建立近代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基本道路;他以近代西方社会政治理论和科学技术的革命历程为背景参照,一反数千年来中国文化所崇奉的“知易行难”的传统路数,力倡了以“知难行易”为基本特征的近代科学理性精神;他从中国文化伦理精神和…  相似文献   

6.
金岳霖先生是中国近代自海禁开后屈指可数的有成就、有影响的哲学家。对我来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我一到清华大学哲学系作学生,就听他的课。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大概听了他开的《知识论》、《休谟哲学》、《知识论问题》三门课。记得清楚的,是我们在  相似文献   

7.
1984年3月下旬,上海哲学学会举行学术报告会。叶敦平、李成蹊、张天飞、徐顺教、夏禹龙五位同志分别作了《学习胡乔木同志重要文章,推动哲学教学和科研健康发展》、《“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和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新技术革命向哲学研究提出了什么》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报告人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自建国以来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授奖大会于1984年5月10日召开。这次共评选山241项优秀成果,其中哲学、逻辑学、美学、伦理学等共20项成果分获一至三等奖。获一等奖的有:温公颐的《先秦逻辑史》;方克立的《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房良钧的《矛盾的直接同一性的基本含义及其客观普遍性》。获二等奖的有陈晏清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冒从虎的《略论近代德国的哲学革命——兼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公式》;杨瑞森的《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贡献》;杨柳桥的  相似文献   

9.
许全兴同志的新著《毛泽东与中国二十世纪哲学革命》(以下简称《哲学革命》)回顾了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即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应的三次哲学革命: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无产阶级哲学或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命。该书以哲学的社会政治层面的蕴意为切入点,力求以原原本本的哲学的思想理论层面的蕴意为依据,话语朴实无华,不仅突出了毛泽东和毛泽东哲学思想,而.已对其他哲学家和哲学思想也尽可能完整阐述并反映其个性特点,向读者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二十世纪的哲学革命。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哲学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研究室,联合发起和组织“中国近代哲学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座谈会。会议于1981年8月17至18日在广州举行。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广州师范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工作者、中  相似文献   

11.
"智慧"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传入中国时起,就存在着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取得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以便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从而科学地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一近代以来的时代中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包括了政治层面的中国化和学术层面的中国化。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指革命家、政治领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地解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章太炎是一位具有相当影响而又争议较多的人物。他从1896年参加《时务报》投身维新运动,直到1936年抗日战争前夕去世,前后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在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的近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中,他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曲折复杂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在动荡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风浪中起伏发展、不断变化。他一生变动不居的思想,庞杂繁多的议论和索解为难的文字,常常使人在研究过程中感到迷离恍惚,不易把握。本文试图勾画他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包兆会 《天风》2016,(11):46-47
正徐宗泽(1886-1947),字润农,教名若瑟,生于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蟠龙镇,是徐光启第十二世孙。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金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著有涉及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多部论著。他是近代卓有成就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出版了《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等著作。他还是中国天主教本土化运动众多支持者中的一名实践者。他也是一位博学  相似文献   

14.
张东荪(1886-1973)是20世纪中国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本世纪20年代后,他积极介绍和研究西方哲学,参加过各种思想论战,著述宏富,为繁荣中国近代哲学作出了贡献。但在后半世纪,他和他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国内学术界虽然肯定了张东荪是“中国近代哲学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专列条目作了介绍,海内外不时也有评述其哲学思想的论文出现,但这些零星的研究与张东荪曾有过的影响和地位是不相称的。近年来随着学术界研究20世纪中国哲学工作的进展,不少学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到,张东苏是2…  相似文献   

15.
哲学新书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革命》宋一秀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指导下,对毛泽东哲学思想作比较系统阐述的一本专著。作者紧紧抓住中国革命这一历史线索,从中国革命的特点、进程本身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易)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修订本一机部部属高等院校合编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根据教育部新编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供理工医农专业用)修订的,修订本有以下特点,(1)调整了体系,体现了新编《大纲》的精神,(2)进一步突出了理工科的特点,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16.
哲学意识是一种使人高瞻远瞩、抓住根本的意识。哲学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周易》、《老子》、《孙子》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高峰。中华民族的哲学意识在儒家学说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中华民族的哲学意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提升。改革开放的深化急需全民族哲学意识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18.
<正>75年前,艾思奇的名字随同《大众哲学》一起传遍大江南北,他由此走上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纪念艾思奇百年诞辰,缅怀艾思奇的哲学贡献,对于中国今后如何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进一步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提到中国哲学与中国义理学的区别时指出,用哲学方式来重述中国义理学传统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义理学传统放置到近代学问的体系中加以审视,获知其在近代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这也就是说,哲学是促使传统的学问获得近代知识自觉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在某种意义上,“哲学”是一种类似于海德格尔所谓“再思”(Andenke...  相似文献   

20.
<正> 反思过去,思考未来,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必要的;对于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渊远流长,近代文化思想又与现代文化思想息息相关,联系紧密,所以,反思过去,对于探索中国当代文化思想发展的道路,就显得更为重要。解放以后,曾有不少学术著作对过去进行过反思,但其深度抑或广度,也都不能令人满足。最近出版的张锡勤教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下简称《思想史》)和陈庆坤教授的《中国近代启蒙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下简称《启蒙哲学》)对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