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疼痛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又经常是人们来求医的主要原因,是病人与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疼痛的研究大多限于生理方面,而近年来的医学研究却证明了心理因素在痛觉中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于疼痛的性质,科学家们一直存有争论。有  相似文献   

2.
我们可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手指不慎被灼伤或割破,疼痛钻心,如果此时久别的亲朋好友突然来访,手指疼痛就会减弱或消失。其实这时创伤对手部神经的刺激并未减弱,只是心理对疼痛的注意力分散了,甚至被忽略了。相反,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疼痛时,痛觉可明显增大。可见,心理因素对疼痛会产生一定影响。据此,科学家设计了一种不含任何治疗成分的安慰剂,据调查约有35%疼痛人服后获得显著止痛功效。这是因为疼痛者多伴随焦虑,安慰剂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使疼痛缓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气势汹汹的德军在一次快速推进中与盟军相遇,猝不及防的…  相似文献   

3.
癌症与不良的心理因素有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国内外大量研究都表明,长期受压抑和不良的情绪,过于强烈的忧郁、悲哀、恐惧、愤怒等都容易诱发癌症。美国医生伯斯在其著作《癌症的心理生物学》中指出,当心爱的人突然死亡或突然失去安全保障,都可能是癌症发生的前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情绪变化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4.
经济中的心理因素越来越引起一切经济领导者的严重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摆在心理学家面前的主要问题是心理科学能够对经济有什么帮助?其中不仅包括干部工作,建立良好的心理气氛,防止集体中的冲突和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关系等。这些心理学家早已顺利地进行了工作。现在提出的问题比这门科学已从事的工作更加广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质量,节约各种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未完成建设的数量,加速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改善计划等。心理学家目前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完整的答案。其次,心理学在经济领域也没有进行科学研究的传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苏联部长会议所属经济学院召开的几次科学-实际讨论会不是一般的事件,它证明一门最年轻的科学分支——经济心理学和与它相联系的经济管理心理学正在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宗教因人而生,因人而存,因此,尽管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人的心理原因。一、提供精神慰藉——一种精神医疗术宗教通过为信仰者提供一种驾驭自身、适应客体的特殊方式,实现自我冲突的平衡,获得心理慰藉。在宗教里一切矛盾被臆想所消除:现实压迫被精神自由克服。这种心理慰藉,缓解了信仰者面对生活中的危险和变动所感受到的恐惧情绪,成为解除精神紧张状态的手段。有学者认为,这种虚幻的补偿是宗教所特有的功能;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则把成熟的宗教情操作为健康人格定向的基础。宗教之所以有这种特殊的补偿功能,是因为宗教适合…  相似文献   

6.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只考虑其中的一方面因素是不全面的.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多加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尤为重要。针对不育症的社会心理因素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只考虑其中的一方面因素是不全面的,治标不治本.因此必须多加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尤为重要.针对不育症的社会心理因素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体育比赛中临场心理因素直接影响比赛效果,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胜的基础,本通过对比赛时临场心理因素分析,探讨良好的比赛心理,以求取得切合实际的临场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定义及构成要素非智力心理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就其提法上来说,意见也是不一的。有提“非智力因素”,有提“非认知因素”;也有提“人格因素”;还有提“个性心理品质”等等,但内容上却大同小异。我们认为,应提“非智力心理因素”较为科学。所谓非智力心理因素,主要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予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也就是除了智能以外的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念等心理成份,是促进人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外部动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要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针刺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仅就针刺效应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一、针刺效应与暗示 暗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针刺过程中予病人以适当的心理暗示,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暗示组,其作用主要通过言语的暗示,意念的守神,以及针刺的无痛手法。而使患者达到良性刺激。 二、针刺效应与情绪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即说进行针刺治疗时,要注意病人的精神情绪状态,这是针刺能否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三、针刺效应与气质 每个特殊的气质不仅决定其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也决定了对针刺不同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11.
职务经济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务经济犯罪的心理因素,揭示少数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形成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2.
李晶 《美与时代》2003,(9):11-12
审美活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审美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在对同一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时,为什么有人认为美,而有人认为不美呢?美感与快感可以等同理解吗?“距离产生美”有道理吗?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区别美与审美;美感产生的心理过程;审美的心理主导作用。一、 美与审美同是一幕晚霞,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青人看到的是辉煌,是气势磅礴的灿烂,是火样的情怀,是跳动的希望。而一位衰萎的暮年老人眼中,那就是生命最后的挽歌,凄美而苍凉。甚至同人同景,当我们心情好时看晚霞,觉得它是梦中的景,令人向往;而心…  相似文献   

13.
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系统,心理结构的各方面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根据心理活动的功能,把心理分为两大系统: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什么是非智力心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近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虽然观点多有争议,但基本一致的是把非智力心理因素看作不直接参与认识活动,即不具有加工,处理信息的功能,而是个体内部的动力体系①,它影响人们认识和行为的方式及积极性,这个体系包括需要、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它实现着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逐步重视产品的数量与质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于今年(一九八七年)第一季度对车间的正品率进行统计与分析,并根据分析,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从而减少了废品数  相似文献   

15.
心理因素对心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引言心理研究中近来引入了心血管反应性(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心率变异性(heartratebility,HRV)、心率反应性(heartrate reactivity)和心动周期变异性(heartperiodvariabilityHPV)等概念。研究者们认为,这是研究副交感神经活动的非侵入性的、方便的指标。心率的变化,心肌收缩力量大小的变化,血压的改变,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T波幅度的变化等,都属于心血管反应性的范畴。1心率变异性及其测量心率变异性分为时域(或时…  相似文献   

16.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烈敏 《心理科学》1999,(6):559-560
1引言学生学业不良问题(LearningDisabilities)是目前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为了解释教育实际情境中学生学业成绩分离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试图寻找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我们选择了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和焦虑状态四个心理能力和身心状态项目.比较小学与初中学业优劣不同的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差异。2研究方法2.1被试在上海市某中心小学四年级六个班中.每班取学习成绩一贯优秀且近次考试名列前茅者10人,平时成绩一贯低劣且近次考试名列最末…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心理因素与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16023)边晓明,马玉梅,翟庆荣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发病率近年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糖尿病研究的进展,社会...  相似文献   

18.
崔丽娟  刘琳 《心理科学》2008,31(1):205-209,199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大学生使用BBS的心理因素及行为模型,并编制问卷,通过对137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使用BBS的行为意向和自我效能感对使用行为的预测作用极其显著.2.使用BBS的态度对行为意向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3.使用BBS过程中体验到的实用性和积极感受对于态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使用BBS过程中体验到的危害性对态度有负向影响.4.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对使用BBS的自我效能感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使用BBS的态度无显著影响.5.使用BBS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对使用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心理因素与癌症的自然消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涉及应激、情绪、人际关系、心理干预等多种心理因素。初步证实良好的心理因素与免疫力增强有关,不良的心理因素与免疫力降低有关。心理干预对免疫系统介导疾病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