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终身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 ,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吸收西方社会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科学成份 ,但更应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过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比较 ,可以发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有着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相融通的科学精神 ,因此 ,认真研究和科学对待孔子的教育思想 ,就更彰显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儒家传统教育理念的现代合理性及其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文化叙述的基础上,以传统的意义阐释方式和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概要地追溯了以孔子原创模式为核心的中国儒家教育文化传统,在中西比照、古今出入的多向透视间,梳理儒家教育文化的基本理念,解析其现代意义。文章认为,以德主教、智德合一是自孔子以降两千年儒家教育理念系统的核心结构。这种教化传统不仅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主要特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实用理性”的典范表达,而且也是人类古代文明构成中一个为多种文化传统所共享的教化方式。在现代社会情势下,理解儒家教育理念的全部关键,在于解读作为其核心的智德理念结构,从中读解出其“智”、“德”内涵的历史意味和现代价值以及其与西方相应观念的内涵和潜力之差异。于此,儒家传统教育理念不仅可以获得较充分的理解,而且有可能成为现代文化和教育的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3.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对儒家道德之本原作了深入的思考,最终形成性、命二重建构的儒家道德本原思想。然而现实中,人们或突出性的道德规范义,或强调命的道德超越义,对其建立在道德规范义与道德超越义基础上的性、命二重建构理念缺乏领会。这容易导致任性与任命两种极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孔子原有思想的深刻含义。故全面、深入阐释孔子的儒家道德本原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复观与儒家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徐复观,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独特贡献之一,就在于他细致而又令人信服地阐述了儒家政治哲学思想中与现代民主政治思想、法治思想相通之处。他认定孔子“创发了中国的自由社会”,孟子开启了“民主政治原则之端绪”,荀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却蕴含了专制之倾向,陆象山提出“尊重人格之尊严”,实为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思想基础。徐复观看到了儒家思想对现代民主政治的补充意义,却忽视了两者之间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研究,开发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增进中国社会和民众对孔子、儒家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情与了解,适应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近日成立孔子研究基金会和学术管理机构孔子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相承先秦儒学与宋明新儒学的发展,现代新儒家以谋求“儒学之第三期发展”而自任。由于儒学之第三期发展或曰现代新儒学是在儒家传统经过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而陷入“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的零落困境之后兴起的,如何既保守儒家传统而又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衔接就成为儒学之现代复兴所面对的时代课题。如所周知,儒家传统素重道德理性或曰德性精神,而现代社会则以理智理性的发达为其基本特征。因此,儒学第三期发展的时代课题就进而落实为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对此,现代新儒家有着明确的理论自觉。第二代新儒家的重牟宗主将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纲领概括为“内圣开出新外王”,堪称是代表了现代新儒家的基本共识。这里所谓“内圣”就是儒家所素重的心性之学,而“外王”则是指以民主和科学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由于儒家传统的心性之学鲜明地保持了德性优位性,而民主与科学则均是现代理性主义生活实体的产物,显然,“内圣开出新外王”实际上所论的正是德性精神与理智理性的联结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第一个提出了“有教无类”,第一个提出了“庶、富、教”,第一个提出了“为政教民”,第一个成功地实践了“因材施教”。两千多年来,内容异常丰富的孔子教育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教育,也受到世界不少的国家和地区汉学家的注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学术界已有较多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的学术论著和大量的文章,因此,本文不想继续探讨此类问题,现就孔子和儒家教育理念的意义作一试探,以求教学于术界。究竟何为教育理念呢?我们认为,教育理念是指渗透于某…  相似文献   

8.
孔子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很大,第一,孔子首先提出了绘画的社会教化功能,提升了绘画及其从业人员的地位,并在其后世的绘画理论中形成了兴成教化的儒家艺术传统;第二,孔子美学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传统人物画的创作产生影响并促进了人物画的发展;第三,孔子美学思想对传统绘画的章法、笔墨、色彩等技法理论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孔子认为绘画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属品说明其对绘画的独立性主体性认识不够。  相似文献   

9.
自孔子开宗创派、以仁立教以来,有关仁爱、仁道的话语就始终贯穿于儒家的整个理论论说与思想演生的历史脉络中,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儒之为教的实质意义正在于它在历史上建构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话语、理念与实践。就仁道理念的实践次序而言,历史上的儒家大都强调自家庭之孝亲开始,逐渐由近及远地不断扩充践行仁道的范围,推己及人乃至于最终达到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高远境界。在今天,我们必须从仁学实践论的进路推进和深化儒家仁学思想的新开展,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其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继承了西周以来的德治思想,对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不同角色提出了相应的伦理规范,并规定了人们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及应当履行的角色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角色伦理特征的社会治理模式。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角色伦理治理思想,分别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立场为儒家角色伦理治理提供了形上学的依据。孟子的"亲亲"、"仁民"和"爱物"展示了儒家角色伦理治理由血缘家庭、国家、社会再逐步推衍到自然界的基本逻辑进路。孔子提出的"正名"思想,经过孟子和荀子的发展,为先秦儒家角色伦理治理指明了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人学思想探析孙聚友一、儒家人学思想的产生发展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其理论学说,之所以能够在其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作用,是因为它蕴涵着丰富深刻的契合人类自身生存完善的思想精华。而儒家的人学思想,则是集中...  相似文献   

12.
有关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传统学者认为关系密切,而现代学者曾受疑古思潮影响,否认传统的看法。当代学者运用双重考据法,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就先秦汉代儒家典籍《礼记》《尚书大传》《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丛子》有关孔子论《书》的一些内容,从三方面(论"高宗梁闇,三年不言"、《高宗肜日》"德之有报之疾"说、孔子阐发《吕刑》篇礼刑观)论述先秦汉代儒家心中的孔子的思想、他们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阐发,由此可见儒家内部思想的发展与差异。这在儒家阐释史上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0年8月20日至23日,《孔子研究》杂志和《东北之窗》杂志,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举行了1990年夏季孔子思想研讨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官达非、副会长张黎群和中外近40名学者出席会议,就孔子思想在现代的价值进行了讨论。一些学者还分别以《孔子仁学与现代社会》、《孔子仁学的现代价值》、《孔子仁学及其现代价值》、《孔孟仁爱思想对人物的关怀及其现代意义》等为题,直接阐述了孔子仁学在现代的作用。与会学者认为,作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孔子思想是对以往思想的总结,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中起了其他思想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 研究孔子思想,必须先读通有关孔子的全面资料,明了对于孔子的各种评价,然后进行科学分析,提出自己的论断。这样,才不致于张冠李戴,错认了人。历史人物的思想体系,由于各自的时代、阶级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个人的复杂经历的影响,有着各种不同的类型。孔子思想究竟近似哪一种类型?就我多年比较研究的结果,以为: 孔子思想不同于因学儒家而反儒家、在  相似文献   

15.
论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是:道德调控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道德调控的理念表明性道德教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以人为本的理念表明性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终身教育的理念表明性道德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三个理念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构成了性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框架,为当代性道德教育奠定了理论和观念基础,确立了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思想在中国的社会史、哲学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研究孔子既不是为了尊崇他,也不是为了贬斥他,而是把他的学说和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评价。孔子研究中的分歧意见很多,探讨孔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是把孔子研究推向前进的可靠途径。对于决定孔子思想面貌的社会因素应当进行多层次的研究。社会形态的转变是一般原因,鲁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与现实矛盾对孔子的影响是孔子思想形成的特殊原因,孔子的家世对他思想的影响,是形成孔子思想独特风貌的个别原因。具体说,就是以新旧社会的交替为主要线索,通过孔子的生活环境和道路,形成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经历三次大的改造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封建文化的统治支柱,通过官方的提倡、推行,深深地融入了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孔子和儒家学说中维护剥削压迫、宣扬专制主义、保守倾向、封建礼教和唯心主义思想应当摒弃,而在发展文化教育方面的建树应适当肯定。  相似文献   

17.
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虽然以义务教育形式体现出来的受教育权利的均等是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现象,但是教育平等的思想却在古代社会就已经萌芽了。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与实践,具有鲜明的追求教育平等的倾向。本文着重探讨了孔子教育平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历史影响及其现实启迪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儒家伦理思想中,职业道德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对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解读的成果中鲜有所及。孔子所提出的“敬事而信”、“行之以忠”等思想集中反映了儒家在职业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今天,认真研究和吸取儒家职业道德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于培养人们爱岗敬业、克尽职守的职业道德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从郭店楚简看孔、孟之间的儒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郭店楚简中的儒学理论与孔、孟相关思想比较,可以看出,郭店楚简中仁、圣两概 念、较孔子所设定的意义、内涵有所变化,且高远性有所降低,而其关于“礼”的论述,则沿着孔子所 提出的注重内心情感的轨迹继续发展,简文关于内省修心的阐述是思孟学派修身学说的基石,它 凸显了孔子──孟子修心理论的思想线索。但就仁学理论及理想人格的阐述看,简文似乎并不代 表儒家思想的主流,儒家学说的发展在孔子之后直至孟子,实经历了一个“出于幽谷,迁于乔木”的 阶段。  相似文献   

20.
经权观是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孔子就将仁道原则作为经的具体内涵,并讲求在具体情境中因时权变,透显出了儒家的卓异智慧。同时,他自身的价值理念与处世之道亦是对经权关系的很好注脚。探讨孔子的经权观。对于我们理解儒学的经权思想以及把握儒家的真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