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平?”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一段话,见于《孟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双方辩论的主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也就是所谓义利之争。这是伦理学中的一个老题目。一直到现在,有些人对于讲道德和讲实惠之间的关系,还  相似文献   

2.
从“历史 /思想史进路”看目前的孟学史研究 ,孟子升圣、《孟子》升经之类“宏大叙事”往往较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一般人却很少关注作为“微小叙事”的三孟升级。但是 ,自从 1 988年以来 ,邹城市孟子学术研究会的刘培桂先生则致力于研究孟子与孟子故里的文物和文献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文史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的《孟子与孟子故里》 ,尤其体现了作者立足于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以“孟子升圣”和“《孟子》升经”为背景去勾勒“三孟升级”、进而拓展孟子学研究范围的治学特征。第一个需要评论的问题是“孟庙建制沿革考”。国家礼仪…  相似文献   

3.
郭简《六德》篇讲“仁内义外”,孟子则批评告子“仁内义外说”,而主仁义内在。学者疑之,至有据此否定郭简思想属思孟学派者。本文指出:《六德》篇与告子的“仁内义外说”,名词相同,但内涵迥异。郭简《六德》篇的“仁内义外说”,讲家族内、外治理方法的区别;告子所持“仁内义外说”,则是由人的情感生活与道德普遍性之割裂,而引生一人性“白板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言治道,表达了儒家的一贯思想,亦为孟子所肯定。但告子“仁内义外说”所表述的人性论,则与儒家尤其思孟一系的核心思想相抵触,故为孟子所驳斥。孟子与告子有关“仁内义外说”的论辩,凸显了孟子人性论的根本特色和精神实质。孟子仁义内在于人的实存和情感生活的性善论,为《六德》篇“仁内义外说”所表达的儒家治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者本无矛盾,不能据此而将《六德》乃至郭店儒简排拒于思孟学派之外。  相似文献   

4.
王生平先生的《旷世大儒———孟轲》 (以下简称《孟轲》 ,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 ) ,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孟子研究新著。著者把自己孟子研究的目标锁定于“写形传神”的“思想传记” (第 3页 ) ,这不仅十分得当 ,而且也颇能体现著者的卓见特识。该书最引人瞩目之处 ,是在架构搭建、思想开掘等基本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新探索 ,从而使著者的孟子研究圆满地实现了“写形传神”的预期目的。《孟轲》第一个值得重视的基本方面在于 ,全书的结构安排和章节设置新颖别致 ,相当独特。著者把孟子自“私淑”孔子开始到超越孔子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  相似文献   

5.
由满义法师所著的《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由台北市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8月出版。该书由“前言”、“结语”和主体部分四章构成。“第一章阐扬妙谛:说法的语言不同”,“第二章弘法利生:弘化的方式不同”,“第三章慈心悲愿:为教的愿心不同”,“第四章人间净土:证悟的目标不同”。该书作者以清新、简洁的笔墨对将“人间佛教”与“佛教现代化”融为一体的“星云模式”进行深入的阐述,相信对相关人士会有一定的助益。《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出版  相似文献   

6.
读了刘笑敢先生著的《老子》(世界哲学家丛书之一,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印行,1997年版)真让人耳目一新。这本著作,思想深刻、架构新颖、方法独到,确是作者千虑一得的结果。刘著重新诠释了老子的思想,用一种新的体系架构了老子的思想。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从《诗经)}、《楚辞》看老子的年代”和第二章“《诗经》、《楚辞》之不同的年代意义”是运用诠释学方法作出的考证性文字;以下各章为架构体系的文字,第三章提出老子思想的中心价值:自然;第四章论述老子思想中的原则方法:无为;第五章是关于自然与无为的经验性论证:正与反;…  相似文献   

7.
书讯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李畅然著,42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该书是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大学汤一介、董洪利教授作序。除前言和绪论外分四章:清代有关《孟子》学的官方背景、著作总说、著作分期详述、有关的四个问题。附录以《主  相似文献   

8.
关于“笑着说”“扛着锄头下地”一类的结构如何进行句法分析,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认为是连动词组,举例有:“大家扛着锄头跑来了。”(见该书363页)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则认为是状中词组,举例有:“剑波微笑着启发大家多提意见。”(见该书上册146页)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对这种现象没有明确表态,但在“连谓式”句型中没有举这种例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唯物辩证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简介刘翠兰、田戈、肖哲贤等主编的《唯物辩证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共有13章,26万8千字。该书第一章分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的过程,第二章谈的是计划与市场的辩证关系,第三章讲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0.
<正> 孟子是儒家的著名大师,被尊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儒家的基本经典之一,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受到学人的重视。自汉以来,注《孟》者,疏《孟》者,汗牛充栋,层出不穷。以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宋朱熹《集注》、清焦循《正义》、近人杨伯峻《译注》为最著名者。这些注疏为研究孟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系统研究《孟子》的著作,古代之力作,恐怕只有清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但该书实是借《孟子》之字义,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建国40年来,全面研究《孟子》的专著,如同凤毛麟角,寥若晨星,仅有  相似文献   

11.
王光福 《管子学刊》2005,6(2):121-124
《孟子·离娄·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是中国最早的人情小说,孟子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视角转换这一小说技巧,最后点明寓意的一句话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负面影响。如能与其前一章合读,将会看出孟子发现了人类被偷窥的尴尬处境。历来的学者割裂了此章与前一章的联系,影响了读者对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高建平先生等著的《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一书总体上讲有史有论、阐述平实、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晓畅,所以读之有清新之感。不过,其中也存在着不够客观、不够全面等问题。以该书的第十二章"文化转向及其影响"为主要对象进行学术批评,与高建平等先生商榷,并建议《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观念史》修订或重写。  相似文献   

13.
从休谟、康德到罗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岳霖先生生前未曾发表过的重要著作《罗素哲学》,经过整理,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八章,约20万字。本刊征得“金岳霖学术基金会”的同意,把该书第二章“从休谟、康德到罗素”(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以及周礼全同志的“序”、冯契同志的“跋”先行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盐铁论·论儒》云:“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以孟子与淳于髡等同为稷下先生。钱穆先生撰《孟子不列稷下考》(载《先秦诸子系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举出三点理由论证孟子不列稷下。近年来许多人对钱穆先生的观点持否定态度,1982年在淄博市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上,孟子为稷下先生  相似文献   

15.
从孟子学说看道家的影响张运华孟子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人),生卒年代已无法详考,大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于公元前289年。他十分推崇孔子,说孔子是“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的“圣之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万章下》)...  相似文献   

16.
竹书《君子为礼》,既与《论语》有内在的联系,又可与《孟子》相互印证。比较而言,其内容较《论语》的相关记载有进一步的发挥,与《孟子》的记载更为接近然又不及它系统,如第一章中关于仁、礼、义三者关系的论述,第三章中关于孔子和舜、禹等人的比较与认识,皆可说明应是介于孔、孟之间的一篇儒家文献。可能是早期《礼》类文献的佚篇。  相似文献   

17.
孟子思想是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孟子不仅继承了孔子的人学,而且将孔子的“为己”之学发展为“自为”之学。由于孟子把人视作为自为的主体,因而把不为孔子重视的心的地位突出出来。张岱年先生指出;“孔墨老都没有论心的话,第一个注重心的哲学家,当说是孟子。”(《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3页)张先生的话可谓卓识,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中,确实是孟子最先提出关于心的学说。“自为”之学和心说的提出,是孟子对中国哲学发展的重大贡献。一、从孔子的“为己”之学到孟子的“自为”之学儒学是在一种…  相似文献   

18.
性命说——由孔子到思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孔子之孙,又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可是子思言性命与孔子不同,倒与他身后的孟子接近。可以说子思的性命说违背了孔子,启发了孟子。孔子言性相近而已,孟子则大讲性善,变化不为小,其间子思起了大作用。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意谓孔子常讲如《诗》、《书》、《礼》、《乐》等属于硬件的东西;至于深层的,属于软件的东西,如性与天道的精义,孔子不讲。子贡所言可能属实,《论语》二十篇记孔子语至多,而记孔子言性者只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两句。《论语》记孔子言…  相似文献   

19.
《中庸》作者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中庸》作于汉代,因此作者不可能是战国时代的子思。除了继续前辈学者的工作,从《中庸》的一些提法如“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确定其写作年代外,作者还着重孟子、荀子与子思的关系。他指出,孟子师事子思,荀子批评子思,但二人都未提《中庸》,也未褒扬或批评《中庸》内容。《孟子》与《中庸》都谈到“中”、“诚”、“仁者人也”,但据其思想内容看,是《中庸》抄袭并发展《孟子》而不是相反。作者还认为《史记·孔子世家》中“子思作《中庸》”一语,不是司马迁所说,而是后人所增窜。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不提宋鈃尹文齐国的稷下先生,最早提名介绍的是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介绍的稷下先生,除了孟子、荀子,只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驺奭等七人。据《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记载:名家类有“《尹文子》一卷”,班固注云:“说齐宣王,先公孙龙”;小说家类有“《宋子》十八篇”,班固注云:“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颜师古注《汉书》,在《尹文子》一条下面介绍说:“刘向云,与宋鈃俱游稷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