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店楚简研究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店楚简研究主要涉及考据和义理两个方面,考据实乃义理解释之基础,因而考据学的方法尤为重要。提出两点供研究者参考:(一)注意证据所能证明的程度,而不要立论太果;(二)注意“求否定的例”。关于如何看待简本《老子》,《老子》与《太一生水》的关系,简本《五行》与《中庸》、《孟子》、帛书《五行》的关系,以及楚简中的“忠信”与“忠敬”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讨论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书讯     
《儒学与儒学史新论》 ,郭齐勇著 ,2 90千字 ,台湾学生书局 ,2 0 0 2年 1 0月第 1版。本书是著者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楚地简帛研究”、“中华人文重探”、“当代学术发微”等几部分。作者对新出土的郭店楚简中的儒家简特别对其中的心术观、身心观、心性论、思孟五行学说及其圣智观 ,作了深入细致的哲学阐释 ,论证《五行》经说是孟子道德形上学的先导 ,又对中国古典的经学诠释学传统及其特点作了探索。作者对宋代朱熹与明末王夫之的心性情才论作了比较 ,肯定二人在《四书》诠释上的基本一致性 ,认为王夫之在对”情”的防范上比…  相似文献   

3.
魏文侯作《孝经传》,说明《孝经》至迟于战国初年魏文侯时已成书,在魏文侯时及以前,对孔子称“仲尼”者仅为《孝经》和《中庸》,《缁衣》《坊记》《表记》《中庸》取自《子思子》,为子思所作,已由郭店楚简的出土得到证明,四篇中对孝的论述与《孝经》相近似,而且此四篇与《孝经》在“子曰”之后引《诗》《书》,体例相同。郭店楚简《缁衣》的出土为这一体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孝经》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子思将其祖孔子、其师曾子论孝的对话编撰整理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依据儒家文献,结合新出土的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资料,通过对气论、礼乐论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对荀子《乐论》与《乐记》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的差异三方面的研究,可知尚不能根据新出土的郭店楚简得出《乐记》为孔子弟子或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的结论。蔡仲德先生关于《乐记》成书于汉代与作者为河间献王刘德的看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举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10月15—1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北美、欧洲、东亚等地的百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知名学者任继愈、饶宗颐、庞朴、李学勤、裘锡圭、萧 父、杜维明、Sarah Allan(艾兰)、Rudolf G. Wagner(瓦格纳)、池田知久等出席会议。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与会学者在总结此前关于郭店楚简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了郭店楚简的学术价值和文…  相似文献   

6.
新书架     
《〈周易〉经传梳理与郭店楚简思想新释》金春峰著,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全书共17.5万字。该书对《周易》古经之编纂成书及其思想意义、《易传》“十翼”的形成时代及其思想特色、帛书《易传》所反映的思想与时代、郭店楚简的成书时代和思想意义等四个问题,作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书共分为十三章,兹不一一胪列,现专就作者在序言中提到的书中的新看法、新结论摘引如下。其一,对一些卦的卦爻辞做出了新的解释,并以之为基础对《周易》的编撰及其所透显的哲学观念、伦理道德观念,进行了有根据的阐述。其二,在《大象》与《…  相似文献   

7.
子思作《孝经》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缁衣》、《中庸》、《坊记》、《表记》出自《子思子》,已由郭店楚简的发现得到证明。 《李经》与《缁衣》等四篇好在“子曰”之后引《诗》《书》,风格相同,当属同一时代,同一作者的作品。 《论语》中孔子多言《诗》《礼》而罕言《书》,与《子思子》判然有别。用《诗》《书》发挥孔子思想,应是 子思的创造。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退而与万幸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继承了子思学 派的传统。《孟子》原有《说孝经》等“外书四篇”,《史记》等都曾引用。《说孝经》当是《孝经》成书于 孟子之前、孟子论述其师门所传《孝经》的证据。郭店楚简内多处论孝,与《孝经》相表里,表明孝是 子思学派论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上海博物馆购自香港的楚简《性自命出》篇为参照 ,深入探讨了学界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编连与分篇的种种意见 ,肯定《郭店楚墓竹简》原释文的编连是正确的 ,简文应该是一篇完整的著作而非两篇 ,而整个《性自命出》篇可分为上中下 3篇 :从郭店简的简 1至简 35可为上篇 ,从简 36至简 4 9可为中篇 ,从简 50至简 67可为下篇。  相似文献   

9.
庄子与老子同属道家,其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一般认为,“一”和“气”也是老 庄哲学中的重要范畴。然而,在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三组中,并不见“一”的踪影,“气”也仅见通行本《老子》五十五章的“心使气曰强”。目前学术界 对简本《老子》有摘抄本、改编本和早期《老子》传本等种种不同的见解,在没有新的史料发现的情况下,这些见解很难求得一致。我曾撰文《从郭店楚简看早期道儒关系》( 载于《中国哲学》第20辑),认为简本中所没有的通行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节是后来加 进《老子》的。这是一个“假…  相似文献   

10.
“四始”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诗论》以及马王堆帛书《五行》、郭店楚简等出土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传世文献,探索孔子及其后学对《诗经》中《国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关雎》、《鹿鸣》、《文王》、《清庙》的评价。经分析,得知孔子及其后学分别看重这几首诗中所包含、强调的夫妇、君臣、天人、父子关系,即是儒家所极为看重的“六位”和“天人”关系。由此推断《诗经》的“四始”问题,与孔子或其后学有关。  相似文献   

11.
论子思的臣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思是我国先秦战国前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上承孔子,下启孟子,其主要特色是“发挥孔子学说,影响在公卿间”。本文结合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与传世文献相映证,对郭店楚简中子思所言“恒称其君之恶”进行分析,阐述子思的臣道思想,并与荀子的臣道思想相对照,认为子思的臣道乃是其学说“诚”的践履,合乎当时士人的价值标准,体现了子思的君师风范与人格独立,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论郭店楚简"情"的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语境中虽有多种分析的涵义,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皆根源于性情论之“情”。这为我们重构性情论的真实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未发”和“已发”而言。“性”与“情”二者在郭店楚简中并不具备相互对应的特性,这与宋儒的性情论并不相同。从先秦到宋明的性情论,朱熹等人利用先秦儒家的相关文献作了创造性的转化;而Chad Hansen和A.C.Graham对中国早期文献中的“情”字义的某些观点,是值得批评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篇中的“情”义内涵的分析,本文认为其中的“情”仍然是“真实”,而不是“情感”之义。“情”在不同语境中虽有多种分析的涵义,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皆根源于性情论之“情”。这为我们重构性情论的真实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未发”和“已发”而言,“性”与“情”二者在郭店楚简中并不具备相互对应的特性,这与宋儒的性情论并不相同。从先秦到宋明的性情论,朱熹等人利用先秦儒家的相关文献作了创造性的转化;而Chad Hansen和A.C.Graham对中国早期文献中的“情”字义的某些观点,是值得批评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两个问题 :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始于情 ,情出于性。”此处之“道”即儒家所说的“礼” ,文献中儒家常常将礼乐制度称为“道”。《管子·心术》亦云 :“礼者 ,因人之情 ,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道”亦同于“易” ,《礼记·中庸》云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即《周易·系辞》云 :“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易、变同义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云 :“变谓之情。”此与简文云 :“道始于情”相应。二、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云 :“道四术。”此即《冠子·博选》中的“道凡四稽。”亦即《老子》中的“四大” ,相似议论还见于《管子·山权数》。  相似文献   

15.
杨栋 《孔子研究》2020,(1):140-149
《淮南子·缪称》保存了大量《子思子》佚文,与子思著作有密切关系,而学界一般亦认为郭店楚简中的儒家佚籍是子思学派的作品。将《缪称》篇与郭店简《成之闻之》《穷达以时》《五行》《尊德义》《性自命出》等篇对读,二者在用词、语句乃至思想上多有相合之处,据此可以进一步确认郭店简这些篇章确为子思学派的作品。同时,通过对读亦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缪称》篇的成书及性质。  相似文献   

16.
郭沂先生的《从郭店楚简〈老子〉看老子其书其人》(载《哲学研究》,1998年第7期),读后颇受启发,获益良多。但是,“简本优于今本”诸论断,又甚感失之偏颇。现不揣冒昧,就教于郭先生及诸同仁。(一)能否断言“完整”郭文认为“简本是一本完整的《老子》传本”,看来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面是楚简《老子》各篇情况对照表:为什么长短不一,形状不一?是否用以标明分篇与篇次之先后上下?看来很有这种可能。整理者很可能就是据此排列并定名为甲、乙、丙的。这种先后次序是符合古意的。竹简是否有缺失?先看楚简本“甲”篇。…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6日至28日,“新出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此次盛会由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美、日、德、俄、韩、加拿大、比利时、匈牙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共100余名学者共襄盛举,提交论文80余篇。海外汉学家50余位,几近半席。此次会议较为集中、深入地研讨了郭店简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两批楚简,尤其是新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有的论文则涉及新蔡葛陵简、九店竹书和张家山汉简等其它楚简。兹将大会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月,文物出版社发表了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墓所出竹简的照片和释文,在国内外学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应。人们已注意到这些竹筒中的《老子》三种与儒书多篇的重要性,就此展开了讨论。而对这些竹简与《庄子》的关系,罕见有人注意。其实,由这些竹简引述《庄子》而引出的问题,是应当首先加以探讨的,因为迄今尚未考定的郭店楚墓下葬时代问题以及郭店楚简的抄写时间问题,有望通过研究这些竹简与《庄子》的关系而获得澄清。而至关重要的《庄子》内外杂篇的撰作时代问题,亦可由此获得更为圆满的解决。我们知道,郭店一号墓所出竹简及其他…  相似文献   

19.
郭店楚简《老子》使用了墨钉、短横、重文、钩形等椟示符号.每种标志符号都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对这些标志符号的含义及用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解读,不但对我们深入理解原文颇有帮助,而且也为进一步探究楚简《老子》的文本构成敞开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现与先秦易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一些才料,考证了先秦易学的若干问题.认为,古贞与鼎同字,贞亦训“定”,鼎是“定命”的象征.殷墟卜辞“卜王”与《周易》卦辞中的“安贞”同义。卜辞中有“由王事”,即“从王事”。《周易》爻辞中有“从王事”.《周易》卦爻辞中屡言“我”,取象与“从王事”全同.卜辞中有神名“(虫虫)”,指太一神。包山楚简中有神名“二天子”,应是伏牺、神农。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的“大帝”即为“易”.张家山汉简《盖庐》出现了“太极”的概念,是研究古代思想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