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实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实事求是"为宗旨,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学说。中国古代的实学家提倡以"实心"、"实理"办"实事",反对照搬书本,空谈"玄理",不务实际。古代的实学观念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元典精神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是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发展状况,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锐利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实学是中国儒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术思潮和理论形态 ,曾经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进入近代社会 ,实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转轨的中介和桥梁 ,对于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明中叶以后 ,中国实学远播朝鲜、日本、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因此实学也是一门在东南亚各国广具影响的国际性学问。古代实学家所倡导的“事实求是”、“崇实黜虚”、“经世致用”、“兴利除害” ,对于现时代的文化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外学者就中国实学问题展开广泛、深入地研究 …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实学研究会、日本东亚实学研究会、韩国实学研究会三方商定 ,每隔 2年轮流在各国主办一次国际实学研讨会。今年的第六届东亚实学国际研讨会于 1 1月 2 7日至 30日在日本福井县芦源国际会馆召开。中、日、韩三国 2 0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日本实学界的元老源了圆先生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特别发言。会议的主题为“货币支配文明的克服与实心实学” ,集中讨论了如何运用实学这种传统文化资源克服现代化进程出现的社会弊病。实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儒家内部的哲学思潮 ,是儒学“经世致用”、“实事求是”思想的发扬。实学思潮肇始于宋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4.
明末,由于王阳明后学的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黄宗羲语),空疏已达极点。有的打机锋弄隐语,几近狂禅。针对明末学风的空疏,清初一些学者起而提倡“实学”。所谓“实学”,用当时颜习斋的话说就是“实习、实讲、实行、实用之学”。而贯穿这所谓“实学”的一个中心思想,便是经世致用的精神。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而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正> 明末清初社会批判思想运动和实学思潮的兴起,是王阳明心学由盛而式微和社会政治经济剧烈变动的必然结果。实学思潮,其“黜虚崇实”的基本特征表明其既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积极意义,也产生了贬低理性思维的作用的消极影响。本文试论证朱之瑜的思想属于实学思潮,并通过朱之瑜探讨明末清初实学思潮既未能高扬理性主义的精神,也未能超越原始儒学自然人性论和人生哲学的界限,从而不能完成启蒙和彻底批判宋明理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的实学与史学呈现出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态势。一方面,“经世”、“喷治”的史学为明清实学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载体,某些重要的史学流派甚至成为明清实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明清实学的基本精神和学术取向、文化立场和知识信仰等等,又深刻地规定和影响着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走向和面貌──如实学思潮中的人文启蒙精神与“程量今古,独出胸臆”的史评类著作的发达;“学必致用”的实学原则与当代史研究的繁荣;“学必多艺”的实学思想与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史学向社会深层的转移;“泰西(欧洲)实学” 的传入与外国史研究的兴起……至于明清时期野史稗乘的极度繁荣,乾嘉朴学的盛极一时,史学方法的某些突破性进展等等,更是与明清实学思潮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关联。  相似文献   

7.
范爱侍 《天风》1996,(5):33-34
这里有三篇谈“忧患意识”的文章,值得一读。“忧患意识”的思想不仅见诸于圣经,也是中国古代哲人的著名论述。它提倡的是一种胸怀人群、居安思危、永不停滞的精神,让人更能认清自己和自己应有的职责。而相对于“忧患意识”的,是人的自满和享乐,昏庸和麻木。今天,我们需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浙东学派的创始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诞辰395周年、逝世310周年,清初著名史学家全祖望诞辰300周年,2005年10月28~31日,中国实学研究会、宁波市行政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鄞州区政协、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宁波联合召开了“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文化研讨会”。通过深入研讨浙东学术思想中“朴素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温家宝总理论黄宗羲思想的亲笔信中语),从历史文化角度重新认识和评价了浙东学术中蕴含的民本思想渊源和实学精神特质。中国实学会会长葛荣晋指出,推动浙东学术研究,需要转换研究范式:不但要突破“两条线”(唯…  相似文献   

9.
<正> 一、宋代实学“实学”一词,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中,各有一个特定的涵义;即使在同一个时代,因学问的趋向不同,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宋明的理学家,即自认他们所讲求的“理”是“实理”,道德的知识是“实学”;而请代的经学家和史学家,却说宋明人所讲的“理”是“虚理”,“学”是“空虚之学”;强调只有经史中的制度人事才是“实学”,训诂和经世之学才是“实学”。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大体上发展的是清人所提倡的“实学”。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陕西省哲学学会、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眉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9月15日一20日,在张载故里陕西省眉县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台湾地区与日本、韩国的12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张载关学与实学的关系、张载实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特点;张载实学思想对宋元明清实学思潮的影响;研究张载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学者认为张载是实学家而不是理学家。较多的学者则认同张载是理学家,而在其思想中包含了丰富的实…  相似文献   

11.
一2 0 0 2年 3月 2 1日 ,《韩国实学思想史》首发式暨东亚实学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韩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张世昶先生莅临并致词 ,他对中国学者关注韩国文化、韩国实学表示感谢 ,对主编葛荣晋教授及各位作者表示热烈祝贺 ,祝愿韩中两国加强文化交流 ,发展传统友谊。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王万良先生回顾了与各位学者通力合作 ,出版《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历程。王万良校长说 :“这次《韩国实学思想史》的出版 ,是我们以往未尽之意的展开 ,正所谓八年铸一书。”朝鲜实学发端于 17世纪初 ,中经经世致用实学、利用厚生实学、实事求是实学三个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洛阳大学、中华孔子学会、中国实学研究会、香港孔教学院和嵩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二程洛学与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日至 3日在洛学的发源地古都洛阳召开。海内外的 5 0余位学者与会。会议期间 ,举行了隆重的程颢铜像揭幕典礼。一、二程洛学与实学的关系葛荣晋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 ,二程理学中的实学思想是明清实学的源头之一。在本体论上 ,吸取了二程的实学理论特别是程颢的“器亦道 ,道亦器”观 ;在人性论上 ,其性一元论思想体系受到程颢“性即气 ,气即性”和“善恶皆性”观点影响 ;在认识论上 ,“格物穷理”弘…  相似文献   

13.
颜李学派是十七世纪在我国北方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唯物主义学派。这个学派以对程朱唯心主义理学的着力抨击和重“习行”、倡“实学”而著称,它是十七世纪我国思想界中的对传统思想文化有所突破的一个新的学术流派。颜李学派的思想基石是唯物主义理气一元论。颜李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由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实学研究会、台湾东吴大学协办的“中国实学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8月 2 5日至 2 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举行。海峡两岸“四地”的 3 4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与会学者集中围绕着中国实学的主要范畴、历史人物、典型事件、社会影响、现代价值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第一 ,对实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葛荣晋的《关于中国实学的“泛化”和“窄化”》、刘源俊的《实学、科学与现代教育》、赵吉惠的《论中国实学的研究对象》、林义正的《中国实学的反思 :实学批判与批判实学》等 ,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和而不同”的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思想史常常涉及“和”、“同”。“和而不同”是一种作人的道理,也是一种文化观,这种文化观要求思想家既不能同前人思想雷同,又不同他人思想绝对对立,而是既有所继承和吸收,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就是“和而不同”文化观的具体体现。当时的大思想家大多兼综百家,同时又有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为后世思想家所继承。文化思想的创新关键在于独立思考。中国古代有成就的思想家都对独立思考非常重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古代“和而不同”文化观的优秀传统,并增加新的内容,以利于批判继承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实学思想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学”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广义之实学是指自先秦以来注重现实、经世致用的学问 ;而狭义之实学则是指自北宋中叶以来直至晚清洋务运动之前绵延达数百年之久的实体达用之学 ,是针对明末理学及王学末流所造成的种种积弊进行理性反思和深层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股社会变革思潮和思想解放运动。“实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就其时代特征而言 ,实学与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及近代新学一样 ,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不同表现形态 ;就其理论形态而言 ,实学是明清时期思想家在新…  相似文献   

17.
由韩国南冥学研究院、国际南冥学研究会、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关学与实学研究会、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共同发起 ,于 2 0 0 3年 7月 2 7— 2 8日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了“张载与曹南冥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张载是中国北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宋明理学的开创者之一 ,宋元明清时代“实学”思想的奠基者。曹南冥是大韩民国历史上李朝时代 (相当中国的明朝中后期 )伟大的思想家、韩国李朝时代“性理学”的开创者和“实学”研究的推动者之一。张载和曹南冥无论从学术思想坚持“经世致用”、“重德尚礼”的价值取向、“躬行实践”、“反对空谈…  相似文献   

18.
略论孔子“仁”“礼”“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仁”、“礼”、“政”概括孔子的伦理和政治思想。“仁”,“礼”、“政”的基本精神是以“贵和”为指导,通过“仁”以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礼”以和谐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政”以和谐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熔伦理、宗法、政治为一炉的思想理论,对春秋末年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起着缓和作用。“仁”、“礼”、“政”思想还以强大的感染力渗透到古代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养成了统治者因循守成和小生产者求稳怕乱的心理状态,并增强着统治者进行自我调节和政治调节的应变能力,延缓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经权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和“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中国哲学家对它的探讨,大体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权”作为哲学范畴,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从先秦到汉唐,以《春秋公羊传》作者、董仲舒、何晏、《刘子》作者等为代表,都提倡“反经合道”说。这是一个朴素的辩证法命题。北宋以降,随着理学思潮的兴起,以程朱为代表的道学家极力反对“反经合道”说,或提倡“权即是经”之说,或鼓吹“常则守经,变则行权”之说,否定“经”和“权”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形而上学取代了辩证法思想。明清时期,随着地主阶级改良派自我批判思潮的发展,以高拱、毛奇龄、戴震等人为代表,从理论上详细地论证了“经”和“权”的对立统一关系,批判了宋儒的“执理无权”的形而上学,并且揭露了宋明理学的保守性和反动性,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经世致用”和“趋势变法”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根据。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充满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经”和“权”认识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20.
杨本红 《学海》2002,2(6):23-2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因为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邓小平为这次会议所作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被江泽民高度评价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①民主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都曾有类似的经历 :当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时 ,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遭到严重的挫折 ,当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时 ,革命和建设事业就捷报频传。邓小平说得好 :“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