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城隍庙道众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系统地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要修科仪戒律钞》共 16卷 ,是唐代道士朱法满根据唐代和唐代以前 5 0余种道教典籍编撰而成的道教重要资料汇编。其中 ,汇集了道经、写经、诵经、讲经、戒律、愿念、科仪、斋法、道观、道士饮食起居 ,以及道士吉凶仪等各种论述和规戒。上海城隍庙道众通过对该典籍的学习 ,对于坚定道教信仰、遵守道门规戒、认真斋醮科仪、弘扬道教文化等等 ,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上海城隍庙部分道众学习《要修科仪戒律钞》的心得在本刊发表 ,供各宫观道众学习该典籍时参考。一个道观 ,十几名道众 ,每周一次 ,一个半小时 ,长年累月 ,逐字逐句地精读一部经籍 ,探讨求索 ,联系实际 ,交流体会 ,坚定道心 ,坚持正信 ,这是学道修道的好风气 ,好办法。上海城隍庙的做法值得各庙重视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要修科仪戒律钞》的道教认真行仪的优良传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衣服钞》阐明了我们对于现今的宫观道士仍  相似文献   

3.
周旭 《中国道教》2002,(6):46-47
我们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精读了《要修科仪戒律钞》,前辈道长在上千年以前写下的不朽著作,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像其中第一、二卷关于道经的源流、传授、写经、诵经等规定,对于我们今天道门中人重视经和经的念诵都有极大的启发和帮助。其中第四、五、六、七卷关于道教历代的规  相似文献   

4.
道教全真派的传戒仪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戒为道教全真派的重要礼仪之一,是道教德高望重的大师们将道教的戒律传授给普通道士的一种宗教仪式。传戒日期没有限定,一般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进行,戒期五十三日、一百日不等。传戒圆满后,将受戒弟子分清名次,编入《登真 》;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道士受戒后的凭证),以为凭据。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 金元之际全真教出现以…  相似文献   

5.
李纪 《中国道教》2002,(6):44-45
道门中人经常说要“持经佩戒”。那么,经戒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要修科仪戒律钞》中说的很清楚,“经以检恶,戒以防非”。遵经修道,依戒行事,对于修道者修道能否成功往往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玄门讲经不仅仅局限于讲经本身,它还配合着一整套的仪式。因此弄清玄门讲经科仪,有助于我们全方位认识道教。对于道教讲经仪式的研究,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卷二在介绍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时,略微提到该经书"卷二的内容主要是写经、诵经和讲经的仪式",1但并未对道教讲经科仪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说明;樊光春教授也指出讲经科仪活动在道门内历史久远,中间时断时续,但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1990,(1):6-7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全真道传授戒法,自金、元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以来,清顺治全真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弘扬律宗,重振全真之道风,成道教中兴之祖。据王常月律师《全真说戒威仪科》所订,出家道士不但要持有《度牒》,还应有《戒牒》。出家后要经过受戒仪式的考察和接受戒律教育,方可成为合格道士。戒律精严乃全真道徒言行准则,学道者当首务积善、定念、修德、理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  相似文献   

8.
全真受戒须知张兴发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  相似文献   

9.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一中说到:“法由圣显,道寄人弘。”读罢此言,颇有感想。  相似文献   

10.
唐代长安道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代是道教兴盛发展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唐代道教活动的中心,本文探讨唐代长安道观设置与道士活动,以见唐代长安道教概貌。 一、唐代长安道观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活动多在名山福地,道士们远离城市,遁迹山野,结茅隐修,不问世事,超凡脱俗,蔚为风气。至李唐建国,以道教教主李耳为李氏皇帝远祖,尊崇  相似文献   

11.
清朝宗室中有相当一批人与道教有各式各样的联系。諴亲王允秘和贝勒奕绘正式皈依道教,分别受正一法箓和全真道戒。有的虽未正式皈依道门,但信仰虔诚,以道士自居,如闲散宗室文昭。有的认同道教斋醮科仪,如裕亲王福全、和亲王弘昼。有的向往道教养生术,如礼亲王永恩、醇亲王奕譞。有的与道士交往密切,如永忠。有的受到道士资助,如宝廷。有的信奉道教劝善书,如恭亲王奕訢。有的资助道观修建,如留守东北的一些宗室。更多的则是把道教当作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游览道观,交往道士,诗歌酬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界立足于道教本身,从大量道教内部材料人手,在道教戒律、科仪等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些道教史研究中未被重视的人物和领域也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张万福作为一名在道教戒律、科仪规范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在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中有所旁及,但由于各自研究的重心差异,很少以张万福为个案对其戒律及思想进行探讨.本文试对张万福《三洞众戒文》中所整理的戒律进行分析考辨,努力使关于道教戒律的研究更为深入、细化.  相似文献   

13.
王康 《中国宗教》2022,(8):50-51
<正>一、道教戒律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很多道教戒律中都有保护自然环境以及戒杀动物、植物的戒文。由于道教戒律繁多,在此就以道教戒律中规模较大、内容较全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和《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为例,对其中有关生态文明的戒文进行阐述。(一)《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关于生态文明的规定。《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形成于东汉的《老子想尔注》之后,东晋之前。  相似文献   

14.
<正>早期道教服饰并没有严整的规范,一直到南朝陆修静之后才开始形成制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上记载:"修静立道士衣服之号,月破星巾,霓裳霞袖,十绝灵幡,于此著矣。"而至南北朝末期道教服饰才逐渐定型。据道教服饰规范文献、唐代道士张万福所撰《三洞法服科戒文》所说:"法天尊圣真仙服,住持经戒,教化人间。必使师资相习,真道流通,易此俗衣,著彼仙服。"这就解释了道教注重服饰的原因:一方面,道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张掖市道教协会是1987年经政府批准恢复成立的爱国宗教团体,地址设在市区东街道巷庙(即道德观),是全市唯一的全真道士和散居道士合一的道教活动场所。现有住庙道士1人,俗家弟子17人,经过登记在册认定的散居正一派道士有214人。其主要活动按照道教传统习俗,除每月初一、十五外,每月都有一次大型的庙会活动,不论全真的和正一的,其活动都由市道协统一安排组织在同一道观内进行。而正一派道士则偏重于祈福追思度亡的斋醮活动;除此之外,按照传统习俗和道教科仪规  相似文献   

16.
道教戒律是道教徒植福修因之慧炬,登真入道之慈航。是道教徒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故学道之士莫不持戒精严以积功累行。三洞诸经中说戒甚多:有《初真戒》、《三皈依戒》、《中极三百大戒》、《积功归根五戒》、《天仙大戒》……这些戒律皆为前贤祖师所授。对道教弟子的言行举止作了严格的规定和详细说明。上述戒律中《积功归根五戒》:“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妄言绮语、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是每一位玄门弟子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戒律之一。《老君戒经》曰: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凡能持此五戒精进无虞者…  相似文献   

17.
灯,是道教斋醮法事中频繁使用的法器。在斋醮坛场上,燃灯与烧香同样重要。凡举行有关燃灯祭招的仪式,即谓之灯仪,这是道教斋醮的一种常用科仪。杜光庭《太上黄斋仪》卷五六说:“夫礼灯之法,出金录简文。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感真灵: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长夜地狱,苦魂滞魄,乘此光明,方得解脱。”①宋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曰:“夫就斋入静,灯烛居先,朗耀八门,光辉九夜,续明之功既举,长更之福可修。”“燃灯威仪,功德至重,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侍灯之官,勤为用意,每令灯光,竟夕明真…  相似文献   

18.
正在道教史上,《道门通教必用集》~1(简称《通教集》)是目前所见首部详实记载道士科仪教习具体进程的教材性典籍。全书包含两篇序和八篇正文,序一主要阐述编书缘起,即江原朴庵道士吕元素"因宗丞二江李公(李中大)有请,得都下道经数百卷,皆吾蜀所缺者。其间科仪居多,乃令小师太古,参校同异,考古辨今。始自童蒙,讫  相似文献   

19.
《本际经》全称《太玄真一本际经》,是隋唐之际重玄之道的重要著作。这部经虽在辞例上多融摄佛经,但基本义旨则是重玄之道,可以看作继《升玄内教经》之后,以经书形式进一步阐发重玄理论并在道教中更广泛地传播其理论的重要标志。这部经在隋及唐初的道教中有很大的影响,如《道教义枢》、《三洞珠囊》、《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等道书频繁称引此经,唐玄宗时还三番五次地诏令全国各大道观传读《本际经》。今日道教日常持诵的《清静经》,在思想理论上也与《本际经》颇有渊源关系,所以,研读这部经书可以鉴往知来,可以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更深入地理解道教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道教史上,《道门通教必用集》(简称《通教集》)是目前所见首部详实记载道士科仪教习具体进程的教材性典籍。全书包含两篇序和八篇正文,序一主要阐述编书缘起,即江原朴庵道士吕元素“因宗丞二江李公(李中大)有请,得都下道经数百卷,皆吾蜀所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