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讀了“中国穆斯林”第九期云烈写的“对于回汉通婚的意見”一文后,有一股压抑不住的愤怒。这篇文章充满了对我們回族姑娘和我們回族以及我們的政府和我們今天的新社会的极端不滿和恶毒攻击,对我們汉族老大哥也是十分仇視的。这說明,他和回族中的一些右派分子一样,也是打着为民族、为宗教的招牌,实际是在反党、反人民和反社会主义。从云烈的文章中嗅不出他有一点社会主义和人民的气息,比如他颠倒黑白的說:“我亲眼看到很多回族姑娘与汉民結了婚,但却很少,也可說没有汉民姑娘嫁給回民的事情”。他把回汉通婚恶毒地歪曲成“实际上只能說是单方面的通婚”,“单方面”是什么意思?我看这只能是云烈自己丑恶的封建思想或者是資本主义思想的反映。云烈把同汉民恋爱和結婚的回民姑娘辱骂为“不知耻辱”、“是由于丑恶的个人主义在支配”等,污蔑  相似文献   

2.
压制着我內心的激憤才讀完“中国穆斯林”第九期郑州市云烈写的“对于回汉通婚的意見”一文。我完全不同意他的意见。第一、云烈说他“亲眼看到很多回民姑娘与汉民結婚,但却很少也可以說没有汉民姑娘嫁給回民的事情。”回汉通婚就历史上說也是举不胜举的,不仅有回女嫁汉男,也有回男娶汉女,我是見过很多的。我有个男同学,正和汉女恋爱,不久将会結婚。云烈特  相似文献   

3.
回民营乡是个回汉杂居付,解放这几年来,在駐乡书记李品臣、芦长祐两同志(汉民)的领导下,回汉民間的团結一直很好,生活上彼此帮助照顾,生产上相互支援,密切合作,从沒闹过只族纠纷。拿生活习俗方面的事情来說,回民营村的十几戶汉民在这里居住多年,他們都主动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慣。回民也亲切地关怀着汉民兄弟,如今年开斋节时,村里的回民都得到政府的照顾,比平时能多买些香油,大家除了高高兴兴的准备欢度开斋节外,也想到村里的汉民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个年輕的穆斯林。看了无名先生的文章后,我有极大的反感。回汉通婚的正确看法必須依据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現实的客观条件,否則就站不住脚。爱教是信仰者的义务,但是做宗教狭隘利益的牺牲者是没有意义的。无名說:“我反对回民姑娘嫁給汉民,但我也不同意用严禁之类的办法禁止回汉須婚。”道理是什么呢?他又說:“違背婚姻法造成人命事件”,不难想象:他出于某种程度的考虑国家法律,事实上不考虑国家法律是不成的。他还出于某种程度的“人道”,这是不能不成立的道理。但道理亦說明不了他的主見,因为实际上他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反对回汉通婚的。他又說什么进教思想不純,开除回籍,回族名誉損失等,更  相似文献   

5.
目前回女嫁汉男的确不少,就拿北京来說,各寺經常发生这类問題。女方家长不同意,說服无效时只好与女儿断了关系,給家长增添痛苦。至于汉男入教,或按照回民仪式举行婚礼,尊重回民风俗习慣,我认为都不是真心的,而是为了搞得一个美丽的回民姑娘。这不符合古兰,对回族也是不光彩的事情。这样下去只能创弱我族宗教信仰,更不能发展和提倡伊斯兰教。馬广义的看法我是完全不同意的,他的說法是要让回民被同化了,不限制回汉通婚,也不管他們婚后生活,哪还有回汉之分?回汉飲食不同,生活习慣不  相似文献   

6.
我讀了“中国穆斯林”第七期五名同志的,“应該这样处理回女嫁汉男問題”一文后,真叫人有一股压制不住的火气,觉得他的提法阴森可怕,不说几句,心情平靜不下来。无名同志反对回民姑娘嫁汉民等意見显然是偏見,我举几个实例否定他的看法,我們这里有几对回  相似文献   

7.
(一)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賀兰山东麓,有个良渠稍村,这里是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辽闊平原,土地肥沃,适于耕种。但是,在旧社会,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封建恶霸地主手里。这些反动封建阶級除了殘酷压榨劳苦人民外,还百般进行挑撥,破坏回汉兩族人民的团結,甚至借故发动械斗、仇杀,这样一来,住在村渠上段的千来户汉民和渠稍村的百十户回民間就有很大隔阂,互相仇视,彼此很少来往。吃亏的当然回汉兩族的劳动人民,生活上的貧困和苦痛那就不用多說了。記得有一年,外地土匪闖入回民居住地段打家劫舍,有三个回民老汉还被匪徒杀害,回民人少,斗不过匪众;汉民呢,因为彼此不和,未来救援,回民也  相似文献   

8.
泊头市整顿清真食品市场民宗局河北省泊头市清真食品市场一度混乱,“回民饭店汉民开,汉民食品回民卖”的现象,引起了广大回族穆斯林强烈不满,呼声很高。前不久,市民族宗教局调查发现,一部分回民饭店确实不具备清真饭店条件,有的请一名退休回族职工“顶冒”挂上了清...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献县东辛庄(现已改称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自治乡),是河北省较大的一个回民聚居的村庄,有五百六十户人家。除东头和村东南角有二、三十户汉民外,全是回民。抗日英雄、回民支队长马本斋的家,就住在这村。  相似文献   

10.
我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跃进人民公社的回族女青年。在旧社会里我們妇女受着比一般男人更多的压迫与束缚,而我們回民妇女受到的压迫与束缚比一般汉民妇女还要多。我家是个純回民地区,这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非常严重,反对妇女参加生产和社会活动,说什么妇女参加生产“‘使不得’,天会不下雨”;不允許妇女见外男子,說什么妇女的头发皮肤見了外人就要失掉“伊瑪尼”。总之,妇女这也“使不得”,那也“使不得”,只能围着鍋台轉,不論天冷天热只能穿着不露皮肤的衣服,头上带着只露兩个眼睛的盖头,只能在門縫里偷偷地看人,我們苦闷极了,特别是在解放后,人民翻身当了主人,为了  相似文献   

11.
贾连福是1984年初任黑龙江省肇东市回民糕点厂厂长的。当时的糕点厂只有十几间连门窗都不全的破厂房,几台老掉牙的旧设备。一个不足30人的小厂竟欠外债l万6千多元,企业濒临倒闭的边缘。贾连福当时可犯难了。他难的不是厂小,亏欠多;而是这家糕点厂是肇东回族的唯一企业,他这个汉民厂长如果不能取得全体穆斯林职工的信任,带领他们走上兴旺发达之路,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普通的回民青年,对于我們伊斯兰教本身和回族各方面的知識了解很差,甚至没有。虽然这样,我却有着强烈的民族感情和倔强的民族自尊心,(这也許由于血统的关系,或者是我們少数民族的一个特点吧)那就是維护本民族的不受侮辱和本民族正确利益的不受侵犯。說到这里,可能有人說这种感情  相似文献   

13.
我現在河北定兴清真寺做阿洪。听說,近来各地兴修女寺的风气很盛,我认为这的确是不必要的。这种做法不合教义,現在許多信仰伊斯兰教国家里也沒有女寺,这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这里不去说它。在我看来,我們还可以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看看到底是否有此必要。有人认为,解放后,群众生活得到改善,現在有条件兴修女寺了。我觉得,这种說法不完全切合实际。随着生产的发展,回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右旗有一个回汉杂居的小村庄,居住着九十九户回民,二十三户汉民,这就是呼盟民族团结的先进集体下护林村。提起了民族团结,当地群众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李宝亭阿訇。 李阿訇是1960年来到下护林村的。他一到这里,便被当地回、汉民互相尊重、亲密  相似文献   

15.
见到8期“中国穆斯林”上載有楊貴,李华国二位同志介紹吴忠市回民宗教負担沉重的情况,我們认为是来自剝削制度。今天在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消灭了剝削制度;但就回民沉重的宗教負担来看,說明伊斯兰教內部剝削制度还沒有完全消灭掉。如有的清真寺土地不入农业社,仍然让回民搭上肥料无代价地代耕,这不是剝削又是甚么。在总路綫的光辉照耀下,工农商学兵,全面大跃进,教师和学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的回民,长时期以来,由于一些阿洪的极力宣傳和提倡,几乎家家戶戶都要把自己很小的男孩和女孩送进清真寺去唸經,或送进当地阿洪在自己家中設立的經堂小学去唸經。至于这对儿童究竟起什么作用,对儿童有那些危害,以及它給回民群众带来各方面的負担和影响怎样,却很少有人认真加以考虑。这里我想以西安市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說明小孩唸經文对他們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在解放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內,我们西安市的許多回民群众,由于受了  相似文献   

17.
当我讀过中国穆斯林第八期上“可以使回民从沉重的宗教負担下解放出來嗎”一文后,我认为現在提出这个問題进行討論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因为回族群众的宗教負担,的确是很重的。听长通路清真寺几位乡老說,清真寺一年开支就得5,000元左右(包括修繕、燃料、阿洪及学員供养、水电费、杂費等);  相似文献   

18.
乌兰浩特市伊斯兰教是1929年开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解放后发展很快。在旧中国,东北屯垦军进驻科尔沁草原垦荒,1929年,垦殖局在王爷庙(乌兰浩特市的旧称)出售街基。民国二十年(1931年),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回民苦于官僚、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和汉民中的难民一起,来到东北。最早来王爷庙的回民有白国珍、冯振山、马宝善等。白、马两家各自开设饭馆,出于营业需要,他们去葛根庙请来河南洛阳回族难民阿訇金光先为回民饭馆掌刀。  相似文献   

19.
河北大名县金滩镇公社有一个回民多、汉民少的回汉民联合生产队。全队共有466户,2020人(其中回民326户,1384人,汉民140户,636人)。耕地3300亩,多系飞沙薄地。解放前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集中在15户地、富和清真寺里,212户仅占有少量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广大回汉民群众在黑暗反动政府、封建阶級和旧的宗教制度的重重压迫与盘剥下,多数人被迫成为沿街叫卖的小商販,少数人抗大个,卖苦力,租种土地,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更严重的有20余户找不到職业。尤其是1943年,敌人实行了三光政策,制造了大灾荒,全村有105户卖掉儿女,138户  相似文献   

20.
河南襄县颖桥回族镇是个回汉民族杂居的地方,全镇共有1225户,5446人,其中回民563户,2524人。他们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特别是通过八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学习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政治觉悟大大提高了,明确了目前我国社会的性质和建成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标准,澄清了一些糊涂认识,进一步地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敢想、敢作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产主义风格,从而加强了新的民族团结,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如该镇回民较多的第三生产队,为了鼓足更大干劲,力争1959年小麦高额丰产,掀起了轰轰烈烈地大稿积肥运动的热潮,将自己现住的破草房扒了90余间,共积肥700余万斤。汉民看到回民扒房子大搞积肥、他们就主动地将自己现住的百余间最好的房子让给回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