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对人脑及其精神活动过程的彻底了解,意味着哲学上的根本性事件的发生。所谓彻底的了解,标志就是人类对这种精神活动的成功模拟和再现。作为神经科学的分支和广延的人工智能的兴起,使人类有理由希望:存在于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鸿沟终将被人类逾越。  相似文献   

2.
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决定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推断没有自由意志和恒定不变的自我.而传统生命伦理学中我们对其它生命体的伦理义务乃是基于这个生命体具备自由意志,即有自我的精神生活.神经科学技术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挑战不会对我们的伦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在实践生活中人们采用了科学研究结论,从神经科学的发现到影响我们伦理实践的范式转换才会发生.从相容性与非相容性、物理系统自身的识别、神经科学的其它证据等方面探讨了怀疑的内在原因,认为不会因为神经科学家的新发现而否认自由意志和恒定自我.  相似文献   

3.
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决定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由此推断没有自由意志和恒定不变的自我。而传统生命伦理学中我们对其它生命体的伦理义务乃是基于这个生命体具备自由意志,即有自我的精神生活。神经科学技术对自由意志和自我的挑战不会对我们的伦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在实践生活中人们采用了科学研究结论,从神经科学的发现到影响我们伦理实践的范式转换才会发生。从相容性与非相容性、物理系统自身的识别、神经科学的其它证据等方面探讨了怀疑的内在原因,认为不会因为神经科学家的新发现而否认自由意志和恒定自我。  相似文献   

4.
神经科学已成为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开展对脑认知的研究,用现代实验技术的方法探究原来只属于哲学思辨范围内的"意识"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为"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的论战提供了更多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的行动责任既不能归咎于人类设计者或使用者,也不能归咎于人工智能自身.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者或使用者对人工智能的行动不具有引导性控制;二是人工智能系统自身不具有设定目的 的能力.责任鸿沟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性问题,因此目前基于主体性视角出发的相关研究都面临着困境.责任鸿沟问题实际上产生于因果归因的过程中.这一归因困难不仅存在于责任鸿沟问题中,而且存在于关于人类主体行动的操纵问题中.人工智能的道德责任问题也是一类特殊的操纵问题,导致责任鸿沟问题与操纵问题的原因是,具有平等主导性的操纵者与被操纵者的行动机制所造成的平行叙事.通过对行动机制的抽象层次的分析,可以尝试对责任鸿沟问题及操纵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4):154-157
通过对传统贫困理论评述,借助能力贫困理论框架,梳理数字鸿沟形成及数字贫困脉络。结合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对个体的经济能力与ICT产品或服务需求意愿进行匹配分析,构建二者对应关系矩阵模型,发现数字能力贫困为数字贫困的根源,进而研究发现,数字信息获取能力、数字信息供给能力、数字信息应用能力是数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组指标可作为数字贫困测量重要指标。本文还比较了传统贫困与数字贫困异同,描述了数字贫困的负面影响及改进策略。本文为数字贫困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曙光 《美与时代》2013,(8):135-136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其直观、高效、便于教学管理等特点一直被我们延用至今,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模式以教定学,忽略学生的感受;固定的时间地点,缺乏灵活性的缺点暴露出来。而网络视频教学恰恰具备灵活多变,以"我"学为主导的特点,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现阶段,也许这种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模式,但它必将成为课堂  相似文献   

8.
安全感是每个人内心最基本也是最深层的渴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中,对安全感的需要位于仅高于生理需求的第二基层。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不仅仅是没有焦虑和欺凌这么简单。真正有助于学习的环境,会让孩子们在物理、心理、社会等多个层面都感受到安全。不安全的环境会严重损害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而创设有安全感的学习环境则需要学校和教师从多个层面进行建立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主题诸方面及其发展 这篇论文意在介绍我的一种“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首先,我想指出这一主题的两个方面。第一,即使哲学思维本质上建立在逻辑形式的基础上,它有时也呈现出非逻辑性。但这种非逻辑性是有意义的。第二,这与西方思想和我的思想之间的区别有关:前者崇尚理性思维,严格依循形式逻辑,也就是说逻各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以自动驾驶汽车为典型,人工智能应用的责任鸿沟成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责任鸿沟实质上是机器智能体在自主性不断增强但又尚未获得责任主体地位阶段的一种责任无着落现象。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它所带来的责任鸿沟是实践领域亟待取得突破的理论课题。人工智能的应用将给人类带来目前所能想象到的最大红利,而责任鸿沟则可能构成人工智能应用的瓶颈。在期待人工智能发展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应对随之而来的归责困境,已是当务之急。跨越人工智能应用的责任鸿沟,关系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从而关系到人工智能发展前所未有红利的顺利兑现。人工智能应用中的责任鸿沟,在传统范式中不可能获得合理应对的理论和方法;必须在规则和规律一体化的造世伦理层次,这一鸿沟才可能真正意义上被跨越。造世伦理最基本的特征是整体性、类特性和共同性。以自动驾驶汽车为典型案例,相关责任和义务主要涉及智能设备的设计、使用责任和类群受益者伦理义务两类。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所发生的事故没有人事行为责任主体,只存在受益者义务问题,相关损失应由自动驾驶汽车受益者以义务的方式承担。人工智能应用责任鸿沟的造世伦理跨越,将使人工智能的应用和相应红利的兑现构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钱寅 《孔子研究》2023,(4):150-160
清代公羊学以常州之学为代表,而礼学考据一脉也有参与公羊学研究的倾向,以扬州学者凌曙为代表。凌曙的《公羊礼疏》开创了以礼说公羊的研究方法,将基于心性的公羊大义落实到实践层面,在学术史上有其独到的价值,引领了清代公羊学的伦理转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从胡适到冯友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时期到 2 0世纪三十年代 ,中国近代文化自觉在学术领域的重要表现 ,是具有了关于近代学科的自觉意识。本文分析从胡适到冯友兰所显示的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①。一、学科独立性的自觉 :疑古和释古中国哲学史的学科自觉 ,首先表现为对这一学科的独立性的自觉。胡适的“疑古”和冯友兰的“释古” ,是他们研究中国哲学史的重要标帜 ,对其具体内容已有不少的讨论。这里主要分析它们对待传统的精神实质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自觉的关系。胡适的“疑古”是对“信古”即盲目崇信传统的反动 ,其精神实质是扫除对传统的偶像崇拜。就否定…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儒家认知理论与形而上学之间游走无隙的是心论。从孔子通过经验学习、理性思考以及日常实践循环往复到达的“乐之”境界,到孟子通过具体而微的道德实践扩充善端成为“性”之本体,再到荀子通过“虚壹而静”的经验学习与理性思虑而最终实现的“大清明”境界,早期儒家的“心”在认知过程和实现形而上境界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的“心”或体现为认知心,或体现为道德心,或体现为形而上之心。“心”的这些面向并不是静止的,它们在动态的转化之中共同构成了一幅关于早期儒家心论的丰富图景。  相似文献   

14.
15.
周炽成 《现代哲学》2011,(4):127-128
国学热的产生,有多种多样的背景。本文认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反"封建"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背景。在中国的学界、政界、民间,"封建主义"是一个过去半个多世纪被广泛运用的词。对来自西方的东西以"资本主义"来概括,而对本土固有的东西以"封建主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庄子解》是以经典传注为形式、以哲学重建为鹄的的庄学诠释学著作。王船山指出,正如孔子许狂者不忘其初,庄子是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持护者。在存在论上,天地万物是气之流行聚散,道是天地运行过程中的几微之力,以天兼道,天为人之源,人为天之心。在价值论上,天有厚生之德,健顺之道,庄子所谓的"至人之神"是对"天地之神"的领悟,因此提出"天命我而为人,则固体天以为命"的价值诉求。职是之故,在人生论上,他将《达生》篇"反以相天"解释为"参赞天地之化育",并提出人生价值之"立命而相天"与"能移而相天"两大人生归趣,从而挺立起一个既含摄庄子"自由主体"又含摄儒家"价值主体"的人生主体。船山在以《易》《庸》的"参赞"精神诠释《庄子》的同时,也以庄子之因顺自然天道、重视个体存在的"在宥"精神反哺儒家经典在此方面之阙如,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周延、儒道互摄的"内圣外王"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年十二月,为纪念弘一大师诞生一百周年,在北京法源寺举行了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我因在上海工作,未能前去参观,深以为憾。弘一大师是我父亲丰子恺的老师,也是我父亲终生敬仰的人。我从父亲处知道好多关于弘一大师的事,也看过他的诗词与书法,听过他创作的歌曲,我对弘一大师也非常敬佩。我很有幸,曾见过弘一大师本人。当年他到上海江湾永义里我家住过一个时期,那时我年纪还小,但是他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的印象一直存在,当时的事我至今还记得。  相似文献   

18.
潘德荣 《世界哲学》2006,9(3):42-50
现代诠释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希腊的语言学(主要是语法学,揭示文本客观性层面的语义)、语文学(对语言本身以及文献的历史关联的反思)和修辞学(着眼于语言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阐明语言的说服力)。正是由于语言学、语文学和修辞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古代经典的“诠释”完成了从“神谕”的宣示与解释向合乎理性的证明之智慧的转化,而圣经注释学正是这一转化的直接结果,并且通过圣经注释学,这些因素融入了现代诠释学。  相似文献   

19.
二战之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迅速强大起来。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大胆推崇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将日本本民族具有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入其中,形成别具特色的日本当代艺术。除了建筑设计上,更体现在艺术文化方面。以日本当代艺术家奈良美智为例。其作品个性鲜明,其印象深刻的大头娃娃,拥有静谧表情的驯良白犬,还有孩童和小动物结合的小怪物形象吸引了无数的粉丝。从奈良的自白、艺术批评家的评论,、早期作品中的叛逆的情节到2000年后作品的细腻情感的表达,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呈现的作品元素,所有这些都深刻流露出这位中年大叔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引子:基督的逾越是我们逾越的先身“逾越”,就其字面意义来讲,是越过、跨过之意。然则更确切、更深层地讲,“逾越”乃是一伟大的“创举”。为什么说是“创举”呢?我们经常说什么“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为他来说是一‘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等等诸如此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