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问题表征过程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傅小兰  何海东 《心理学报》1995,28(2):204-210
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时理解问题的方式.本研究选用智力数学题为实验作业,通过详细分析34名大学生被试的问题表征环节及他们问题解决的结果,探讨问题表征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及其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正确的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在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不可能求得问题的正确解.(2)问题表征是对问题信息的提取和理解的过程,问题规则在问题表征中起重要作用.(3)在问题表征过程中,导致建构出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问题空间的因素包括:信息遗漏(未能将问题的有关信息全部提取出来),信息误解(对某些问题信息做了错误的分析和理解),隐喻干扰(问题信息中潜在的歧义性使被试困惑或误导被试的解题思路)等.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问题的关键信息表征及其认知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笑岳  郭强 《心理科学》2007,30(5):1033-1036
目的:研究关键信息表征在不同类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五种不同类型问题作为实验材料对75名文理科大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研究,并采用回归统计分析了关键信息、过程策略、信息处理方式三个解题要素对正确解答的效应;结果:(1)关键信息对正确解答作用显著,关键信息表征对正确解题有较好的预测作用;(2)关键信息在不同类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所不同;(3)过程策略对正确解答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3.
优、差生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表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两个实验探讨了大学本科化学专业优生和差生解决有机合成问题所运用的问题表征的类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大学生解决有机合成的问题表征有三种类型;符号表征、方法表征和机理表征。(2)优生能灵活运用上述三类问题表征,特别是运用机理表征抓住问题的关键,进而采用方法表征和符号表征来解题;差生则停留于符号表征和方法表征。很少采用机理表征,而方法表征又往往选择错误,因而不能正确解题。(3)优,差生在问题表征上的差异与其知识总量和知识结构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贝叶斯推理问题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被试推理过程中的理由叙述,探讨被试贝叶斯推理所使用的启发式策略,从认知偏向的角度分析该问题的困难原因.结果发现:(1)在贝叶斯推理过程中,对"击中率"命题的"换位表征"错误和锚定"基础比率"信息导致了"锚定参照错误"偏向,从而表现出对贝叶斯推理成绩显著的高估或低估;(2)"锚定参照错误"偏向程度和锚定参照目标受任务情境的影响;(3)解决良构的问题和非良构的问题时,"换位表征"的现象都有可能发生,而且表现得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探讨提取抑制能否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以自编的DRM词表为实验材料,实验1采用有意遗忘范式(有意抑制),实验2采用部分线索效应范式(无意抑制).实验1结果发现:关键诱饵在“记住”条件下的错误回忆成绩显著高于“遗忘”条件下的错误回忆成绩;学过项目在“记住”条件下的正确回忆成绩显著高于“遗忘”条件下的正确回忆成绩.实验2结果发现:关键诱饵在“无部分线索”条件下的错误回忆成绩显著高于“部分线索”条件下的错误回忆成绩;学过项目在“无部分线索”条件下的正确回忆成绩显著高于“部分线索”条件下的正确回忆成绩.研究结果提示:有意和无意两种提取抑制都可以降低错误记忆,结果支持基于激活与监测的双加工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认知加工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取个别交谈临床法研究了76名五、六年级小学生解决分数应用题认知加工的过程.结果表明:1.小学生解分数应用题认知加工可划分为三级水平;2.小学生解分数应用题的认知图式从分数图式发展到份总关系图式;3.分数认知图式的形成和发展受心理发展水平和教育的制约;4.问题表征和解题结果存在表征正确——结果正确、表征不完全正确——结果正确、表征错误——结果错误三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心理表征对正投影问题解决及轴测投影图再认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旭群 《心理科学》1997,20(4):329-332
借鉴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采用平面、分离的正投影问题解决及其相应轴测投影图的再认任务,探讨问题表征的结构特征性对空间问题解决和再认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般在正投影问题获得正确解决时,对其相应的、先前从未见到过的轴测投影图往往也可获得正确再认,而且基于正投影问题获得正确解决条件下的再认水平(PCC)显著地高于那些问题未得获得解决下的再认水平(PCI)。在结合被试口语记录的基础上,研究结果证明:基于正投影图上的问题解决过程是受到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特性而非正投影图中二维特性心理表征的调节;并且,正是这一具有三维结构特性心理表征的建构,使得对具有相同结构特性的轴测投影图获得了更为有效的再认。  相似文献   

8.
采用EyetinkⅡ眼动记录仪,探讨了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表征和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差异。被试为小学3年级学生.聋生12名.听力正常学生8名。研究结果表明:(1)在解决加减文字题时,聋生与解题正确率高的听力正常学生在阅读方式、关注关键信息上有显著差异,很多聋生阅读没规律.漏看文字题的关键信息;(2)聋生解决加减文字题的困难与其不能正确表征文字题的文本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基于实际推理图式理论的三类四卡片问题,以96名对四卡片问题不熟悉的大学生为样本,旨在探讨四卡片问题困难原因、推理过程,同时检验实际推理图式理论是否合理。结果表明四卡片问题相当困难,其原因有三:题意不易理解、对命题的错误表征和难以正确应用规则。要正确解决四卡片问题必须正确理解题意、正确理解规则,同时能正确地把规则应用到卡片的分析中。本研究也表明实际推理图式理论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内容类别与表征方式对判定THOG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方法研究了“内容类别”与“表征方式”两个因素对被试判定THOG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被试正确解决THOG问题的成绩与用抽象内容或用具体内容来构建问题无显著差异 ,但主词是否一致的不同表征方式对被试解决这类问题的成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客体投影方式对空间问题解决和再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四种实验条件,旨在阐明空间问题解决和再认的水平是如何受到客体不同投影方式的影响。除进一步支持了正投影问题的解决是以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特性的心理表征为基础而并非是对二维正投影信息进行了充分识别的观点外,研究结果还表明:(1)这个具有客体三维结构特性的心理表征是建构于对正投影问题解决而非轴测投影图的再认过程中;(2)正投影问题解决的复杂性显著地高于轴测投影图问题解决而且一个建构于正投影问题解决中  相似文献   

12.
顿悟与问题表征的转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阐述了解决残缺棋盘问题的顿悟过程。该实验的结果证明,顿悟过程中需要发现一种正确的问题表征,即对等性问题空间,为了发现这一表征,被试必须使问题表征从“铺试问题空间”转变为“元水平的问题空间”.被试在这两个空间中进行搜索时,必须有很强的限制,使搜索成为有高度选择性的搜索,才能最终在元水平问题空间中发现正确的表征。本研究还发现,被试的搜索并不总是知觉驱动的,有时是概念驱动的,而且后者的迁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问题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问题表征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重点探讨了抽象表征、原理表征、图式表征等不同表征方式与数学问题解决的关系;最后提出通过选择与转换两种策略来寻求适宜的问题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数字运算过程的眼动研究,第二阶段是对数学应用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第三阶段是对几何题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在我国,对数学解题过程的眼动研究尚为空白。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深化对数学问题表征的认识,对数学学科的教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策略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人期个体解决结构不良问题的有关认知加工理论为框架,运用多因素设计的方法,对90名不同年龄的教师在解决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常见的三种冲突情景下使用策略的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教师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从总体上说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在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等较为复杂的冲突问题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趋向于使用元认知和认识论认知策略。该研究对教师培训中如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来进行教育机智训练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矛盾式与潜藏式两类情境中, 用出声思维的方法考察大学生问题发现过程的表征层次特点。40名大学生参与实验, 高低分组被试各20名。研究结果显示:(1)高分组大学生在问题总数量和核心问题数量上高于低分组, 矛盾式情境中发现的问题数量和质量均高于潜藏式情境。(2)充分的表征是发现高质量问题的基础;联系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积极影响, 但目的性表征对问题发现有负面作用;潜藏式情境的问题发现更需要借助内部信息表征。(3)各类表征层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存在差异, 高低分组大学生遵循同样的表征次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