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菲 《中国宗教》2017,(8):70-71
伊斯兰纹饰艺术充满素雅、流畅的艺术魅力,当它们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互相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交融之后,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一纹饰艺术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纹饰艺术被广泛使用于建筑、绘画以及各种工艺美术中,它以几何图形、植物花草纹和文字书法为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纹饰艺术充满素雅、流畅的艺术魅力,当它们与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互相交流、互为借鉴、相互交融之后,开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一纹饰艺术是伊斯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斯兰纹饰艺术被广泛使用于建筑、绘画以及各种工艺美术中,它以几何图形、植物花草纹和文字书法为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3.
"纹饰"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产品样态,整体呈现出从集权占有到大众分权的发展态势。在这种过程中,艺术以特色资源的方式参与了社会生活、生产的整体协作。但是,在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中艺术的精神内涵与理念意蕴被遮蔽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艺术价值交换中经济性的资本积累与商业光芒。这让艺术从古典意蕴的显现退居到了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我们能够发现艺术生产在其显现与交换中逐渐发生了隐性与显性的状态演化。从纹饰入手分析了其在生产与传播中的基本现象,从多种角度剖析了艺术生产的内涵演绎与价值转换,从而为艺术生产这种"实存"的生产形态辨明其隐性与显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灵岩寺内辟支塔,其塔基刻有37幅关于阿育王传说故事的浮雕,雕刻构图活泼,刀法娴熟。浮雕雕刻为印度阿育王的故事,建筑作为故事背景出现在多幅故事浮雕中,文章主要分析这些浮雕中的古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5.
浮雕装饰画既有它的平面语言,又有它的空间语言,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决定浮雕装饰画所能运用的装饰手段相对于一般的装饰画、装饰器皿更丰富多彩。在此要做一个对于装饰语言的创新和探索,怎样将设计语言,装饰语言综合的运用到装饰浮雕中来,使浮雕装饰画具有更强大的艺术感染力。但在据我所知的领域里,我看到的浮雕装饰画一律的和商业挂钩,并没有太多的艺术形式和创新的发展,浮雕装饰画只是在技术上的探究,而没有技艺上的工艺创新,所以作品形式单一,选择少,用处少。  相似文献   

6.
纹饰是各民族人民集体创作的艺术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宝贵素材。云冈纹饰作为北朝石刻艺术的典范,其造型体系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土后各民族纹饰交流、交融的发展轨迹,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见证。本文在分析云冈纹饰风格流变及造型特征的基础之上,探讨了云冈纹饰的宗教意义与历史价值,构建了云冈纹饰编绘谱系框架,对云冈纹饰造型和符号体系做了系统梳理,补充了云冈学研究图像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正阿拉伯纹饰精巧繁密、变化丰富、别具特色,是阿拉伯图案艺术的精髓,也是世界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纹饰具有浓郁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被广泛运用于伊斯兰建筑装饰、器皿装饰、细密画以及书籍装帧等方面。阿拉伯纹饰按照题材分为几何纹饰、植物纹饰和阿拉伯书法纹饰。其中几何纹饰构图严谨、精准均衡、秩序感强,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伊斯兰宗教、美学、数学的感  相似文献   

8.
浮雕艺术不仅有着自身的起源与发展,而且与周围事物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浮雕的创作要适应建筑的需要,同时也应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存在意义和价值.根据建筑物的功用性及装饰角度和装饰部位不同而又可划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三种浮雕类型.浮雕艺术的风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具象写实型、具象表现型、抽象表现型.  相似文献   

9.
张禾 《世界宗教文化》2012,(3):38-44,120
本文详细介绍分析了玛雅"长数"历法中对2012年的"预言"以及相关的几种玛雅历法。玛雅各种历法的产生和运用都和玛雅创世神话及宗教信仰直接相关。文中列举了玛雅纪念碑和手抄本中的历史记载。从玛雅历法的循环性质可以得出结论:2012年12月23日并非玛雅人预告的"世界末日",而仅仅是一个记日历法中一个循环期的结束和另一个循环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彩陶纹饰是原始人类在漫长的实践中产生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承载物,它体现了人类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某种认知、感受、规律和情感,也体现了原始先民们早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理。彩陶纹饰起源于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并经历了由再现向表现的转变,走向符号化、抽象化。彩陶纹饰所呈现出的审美意蕴是独特的,主要体现在符号性、独立性和情感性三个方面。这一原始艺术从一开始便渗入交织着社会性观念内容,它启示着艺术创作中应将个人情感与时代共同情感、个体性与群体性交织积淀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王磊 《美与时代》2004,(5):20-21
佛教艺术源于印度,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后50年,印度中部出现了巴尔胡提、桑志、佛佗伽耶等处的塔门,及塔周围栏杆匕佛本生、佛本行等故事的浮雕,这是印度佛教艺术最早的创作.在印度贵霜王朝时,迦腻色迦大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敬信佛法,从而使印度佛教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公历纪元之初的玛雅文明堪与古希腊、埃及和中国文明比肩而立,共同构成世界文明丰富博大而又绚丽多姿的奇观。玛雅彩陶以其题材广泛、造型多样、手法高超、风格鲜明而独树一帜。作者在将其与中国彩陶文化的对比中深切感到:玛雅彩陶是研究玛雅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3.
彩色波状纹是以汉译佛典为依据绘制成的一种佛光纹饰。该纹饰最早兴起于南北朝的陇右,盛行于唐至西夏时期的敦煌,流传于高昌回鹘时期的西域;其影响,近及青海,远播日本。彩色波状纹是中国内部以及中外之间文化交流的见证。其出现及流传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具有的优秀创造力和影响力,也表明中国佛教艺术正是在各民族、各地区的互动、交流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宗教信仰在玛雅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透过铭文释读与雕刻装饰的综合解读,研究者发现山丘是玛雅人的重要崇拜之一。山丘一词广泛的出现在地名、文献、雕刻装饰之中。同时,玛雅人将金字塔神庙看作是山丘。这些建筑物被设计成山丘,并且复制了神圣性地理景观到城市之中。藉由山丘崇拜,统治者增强了统治权威,塑造自己作为人间世界与超自然世界中介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李蓉 《美与时代》2014,(6):81-81
一、莲花纹的寓意 “纹饰”通常是装饰花纹的总称,又称花纹、花样,也有泛称纹饰或图案的。纹饰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传统纹饰记录了每一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和审美特征。同时纹饰也伴随着人类美化自身的要求而不断进步,并无处不在装饰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传统纹饰多是吉祥意愿的化生,莲花纹饰也是人们为了祈求平安、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吉祥纹饰之一。  相似文献   

16.
界首彩陶又名三彩刻花陶,是伴随淮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产生并延续至今的民间工艺,作为中国民间陶器艺术的典型代表,其独特的装饰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界首彩陶的纹饰、釉色及造型艺术体现出浓郁的民俗文化意蕴,具有明确的美学特征,反映了淮河流域的民俗文化、社会潮流等一系列的美学思想。因此以界首彩陶的纹饰艺术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其美学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美术史上特定时代产生的一种雕画相济的艺术形式.以浮雕为主要方法在粗砺凝重的石材上创造出的艺术语言,形意神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在南阳汉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闻名遐迩,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共艺术不是一种艺术形式、风格流派,艺术性是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公共性才是公共艺术的本质。现代公共艺术可以从雕塑、壁画、浮雕、装置为形式展开但它旨在通过一系列艺术手法激起大众的参与感,在场所中拥有"公共认同感",使人们开始关注到环境艺术与地域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关系。不仅如此,现代公共艺术也在美化环境、城市地标、纪念意义、保护环境、旧地改造、关注社会、治愈心灵方面发挥着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重塑城市空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楠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08-208
唐代是中国铜镜美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铜镜纹饰以日神崇拜大幅度地转化为写实审风格,彻底打破了三国六朝以前的公式化、图案化、程式化的僵化局面,消退了神秘浓郁的气氛。唐代铜镜在构图纹饰上逐步走向写实更加接近自然且装饰性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动物纹饰由神兽转换为与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瑞兽图案。二、由动到静的审美思考,反映当时稳定的社会格局。三、以日常生活为主要题材来源。从题材的广泛与丰富、构思布局的合理巧妙讲,都成为后代铜镜制作不可企及的美学高度,使唐代铜镜艺术走向自然,走向大众,形成写实的审美风格。唐代写实风格不仅表现在唐镜纹饰上,在绘画、雕塑等多个方面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20.
安宁 《美与时代》2006,(2):47-49
唐铜镜纹饰仅是唐代艺术的一个侧面,但已能从中看出唐代艺术清新、博大、创造性的时代风貌。解读古人为我们提供的运用这一素材的丰富经验,创造出既有时代感,又富民族性的现代设计,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