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谱》为唐代孙中庭所著,不仅是一本书法名帖,也是书法理论的上乘之作,对我国书法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些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大家都给予了极高的关注。文章对《书谱》中表现的书法性质以及艺术价值和书法包容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分析了《书谱》中体现出来的书学思想,阐释书中展现出来的辩证观,揭示出《书谱》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书法史上,孙过庭的《书谱》具有重要的书法价值和理论价值。其提出"五乖五合"的方法对书法创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启示。《兰亭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造诣颇深,一直被广大学者研究和学习,而五乖五合在《兰亭序》的创作中也发挥着别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书法发展中,《书谱》是著名的书法理论作品,孙过庭将精妙理论与优美书法实践结合,就书法学习思想以及学习技巧进行了说明,并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财产。文章着眼于孙过庭《书谱》的重要影响,就《书谱》中书法的学习思想及技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在中国书法史是书法理论与实践上达到相统一的经典之作。文章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试图从书法本质特征、书法创作、书法风格、书法批评与书法审美诸方面对孙过庭《书谱》的书法理论进行诠释,以期对这篇重要的理论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侯帆 《美与时代》2023,(6):117-119
《霍扬碑》作为河东地区石刻书法中较具代表性的石碑,其特征包括取法西晋书法、金石趣味融为一体和点画的隶书燕尾明显等。总结《霍扬碑》石刻书法对北朝时期河东地区书法的影响,主要包括促使隶书向楷书演变和赋予河东地区书法丰富的内涵。该石刻书法对后世书法也具有一定影响,包括推动南北书风的交融和为现代学习者提供启示。通过研究《霍扬碑》,可以更好地了解北朝时期河东地区石刻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作为古老的艺术一直存在于世,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也是世界艺术的一朵奇葩,在当今社会依然不断地发展,甚至以不同的形式、状态存在。王学仲先生的书法理论与书法创作,在当今书界有着杰出的地位,具有鲜明的特点,对现代书坛有着深刻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方面起着不可代替地作用。以王学仲的书法艺术、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为纽带进行了资源整合,阐述在当今书界中国传统书法的重要性及其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音》1992,(1)
新近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佛法与书法》一书,是一部全面论述佛教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影响及其所起作用的学术专著。书作者田光烈先生(1911~)毕生孜孜耕耘于佛学与书法园地,如其《八十自述》所写照的那样: 一杯茶,一卷经,一曲梵乐; 几管笔,几张纸,几度菩提。先生在佛学方面已早有《玄奘哲学研究》一书名世,其书法作品也被遴选参加1986年在  相似文献   

9.
王伏天 《美与时代》2016,(9):127-129
《祀三公山碑》碑文字体于篆隶之间,方圆结合。其笔力遒劲,书风古茂,清代书家多有临摹,艺术价值颇高。以齐白石的书法、篆刻作品为例,分析结体的篆隶结合与"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布局展现此碑对其艺术风格的影响之深。通古思今,《祀三公山碑》对于当代书法创作自内而外、由形及神地在书法意识形态和书法创作意识觉醒两方面产生影响,扎实的传统功力与抒情性、视觉效果并重,才是符合时代主题与文化的。  相似文献   

10.
以研究书法、书家著称的王春南先生继《书圣王羲之》之后 ,最近又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新著《二王书法》(以下简称《二王》)。《二王》一书 ,融书家、书法、书论于一体 ,集学术性、可读性于一身 ,是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的最新成果。全书观点鲜明、考论有据、笔锋犀利、文字流畅。围绕主题 ,内容完整。全书共分 1 1章 ,内容涉及二王所处的时代 ,二王的生平、功业、书迹、书论、传人 ,以及如何学习二王书法。正文前有精彩前言 ,正文后附录有二王年表与主要参考书目 92种。著者根据自己的探究 ,对广为人们关注的一些关键问题一一作了…  相似文献   

11.
正《书谱》,孙过庭撰并书,墨迹纸本,原本宽27.2厘米,长892.2厘米,全文351行,共计3700余字,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谱》文质兼美,不仅是书法史上难得的精品,同时也是书法理论史上的经典著作。《书谱》作者孙过庭本人未详见于史料,甚至现存的《书谱》是完本还是残卷都未可知,但这些都不影响《书谱》在书法史上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刘逢禄作《何氏释例》,将《春秋公羊传》及《公羊解诂》之例,系统分作三十例。主书例在《春秋》书法例中处于首要位置,其说明孔子笔削《春秋》时所欲彰显之主要意旨,解决"何者书"、"何以书"的问题。由此,诸种书法例,即"如何书",才能得以展开。然而,《何氏释例》对主书例的总结尚有遗漏之处,我们回到《公羊解诂》中,对主书例进行更加全面的概括,并深入阐释其内涵。由此,可以体察主书例在春秋辞例中的特殊性,进而理解主书例对构造春秋笔法、彰显微言大义所发挥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孔子研究》2016,(5):79-89
刘逢禄作《何氏释例》,将《春秋公羊传》及《公羊解诂》之例,系统分作三十例。主书例在《春秋》书法例中处于首要位置,其说明孔子笔削《春秋》时所欲彰显之主要意旨,解决"何者书"、"何以书"的问题。由此,诸种书法例,即"如何书",才能得以展开。然而,《何氏释例》对主书例的总结尚有遗漏之处,我们回到《公羊解诂》中,对主书例进行更加全面的概括,并深入阐释其内涵。由此,可以体察主书例在春秋辞例中的特殊性,进而理解主书例对构造春秋笔法、彰显微言大义所发挥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沈曾植字寐叟,浙江嘉兴人,字子培,号乙庵、巽斋、乙公等,晚号寐叟.他生于诗书之家,学识广博,为晚清民国时期重要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沈曾植学识渊博,精音律史地,诗文书画.其书法早年师从包世臣、张裕钊,并参以二爨及北魏碑刻,后工章草.曾熙评其书法:“工处在拙,妙处在生,胜人处在不稳.”沈曾植早年精于帖学,后由帖入碑,熔南北书流于一炉,其晚年创造性地将碑帖进行了融合,他的书法创作实践与书学思想影响了那个时代.纵观沈曾植的学书路径,他得益最深的无疑是《爨宝子碑》和《流沙坠简》,二者共同构成了沈曾植的书法风格,沈曾植是以《爨宝子碑》筑基,进而遍习诸帖,最后在见到《流沙坠简》之后对于书法和草书的认识与视野大大拓展,也最终形成了自己面貌独具的艺术风格.这对于我们研究沈曾植以及民国书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论文通过对沈曾植书法作品、书学思想的梳理,阐述沈曾植书法的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汉代是书法艺术理论的源头,蔡邕是汉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它的《九势》、《笔赋》、《笔论》、《篆势》等理论著作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他的书法艺术理论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6.
罗佳 《美与时代》2016,(10):128-130
米芾(公元1051-1107年),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其沉着痛快的代表性力作《蜀素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影响。在"尚意"书风思潮为主导的宋代书坛下,米芾以其独特的个性抒发着其书学主张,从而成为宋四家中最具特色的书家。从其生平力作《蜀素帖》的艺术风格、笔墨态势、美学价值和米字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入手进行主要赏析以期让人们更深入了解米氏书风。  相似文献   

17.
<正>西中文,1945年生于河南固始县,20世纪80年代起从事书法教育,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在《中国书法》、《书法》、香港《书谱》、《明报》等报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论文入选全国第三、第四、第六、第七届书学讨论会,并在第四、第七届书学讨论会上获奖。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提名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三等奖。出版专著和作品集十余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第四届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郑州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新乡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全国第六届书学讨论会评委、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评委,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展学术观察团成员。  相似文献   

18.
虞世南是初唐崇尚王羲之书风的杰出代表,其书法温润遒丽、端庄雅致。楷书《孔子庙堂碑》,展现了初唐时期的书法意蕴。其理论代表作《笔髓论》论述了汉字的起源及其体变,兼论字体、执笔方法及真、草、行各体笔法等,提出了"冲和"之美,反映了中庸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理论性和思辨性,对于当下的书法临摹与创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著名文人,他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名望,留下了为数不少的书法题跋。这些题跋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题跋内容也能反映出当时书法理论的高度。本文就宋濂的书法交游来说明其书风形成的背景,并对宋濂的两篇题跋书法进行考辨,最后分析宋濂题跋书法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集中体现了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它既是一门艺术样式,同时又是中国哲学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哲学化的艺术。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周易》和中国书法的内在关系:一、《周易》意象思维对汉文字起源的启示。二、《周易》的阴阳思想对中国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三、《周易》的变化观念在中国书法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