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若馨 《美与时代》2013,(9):102-103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始终坚持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中具有抽象的语言表达,蕴含着丰富而真挚的思想情感。从怀斯的具体作品入手,从画面的构图形式、色彩、技法等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他独特的画面语言与美学特征,继而来阐述怀斯绘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早期表现主义艺术家埃贡·席勒通过其笔下的女性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生命本能的探查和对死亡的思考,他作品中的种种女性形象是其传达自身情感的符号。克里姆特作为埃贡·席勒的老师和挚友对其早期带有装饰性的表现主义绘画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埃贡·席勒的女性题材绘画与其老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创作的女性题材作品进行从绘画风格到精神意蕴的比较,试图找出他们作品之间的异同,从而探究二者女性题材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对人性的不同表达。  相似文献   

3.
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甚至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对艺术家作品的研究,从情感表现出发,更能抓住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文章以梵高绘画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为例,对他的作品从色彩、线条、整体画面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绘画中梵高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写意与写实的差距就在于写意重视的是意象的表现,更多的是表现画家的审美情感,从客观现实中提取画面所需要的元素进行重组、概括、提炼等。写实即如实地描绘事物,无论是基于哪一种绘画类别,它都是尽最大努力表现真实的世界,这是所有画家亘古不变的追求。以素描作品为切入点探究安德鲁·怀斯借用写意的内核和写实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的作品,找到怀斯逼真写实的画面中真正的内核。  相似文献   

5.
《思维与智慧》2012,(11):65-66
安德鲁·怀斯(Wyeth,Andrew,1917~2009),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长于干笔画和蛋胶粉画,作品继承写实传统,又独树一帜,颇得人们心灵的共鸣和喜爱。怀斯延续了曾以爱德华·霍伯(Edward Hopper)为代表的美国地方主义绘画传统,并启发了后来出现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绘画。他与抽象表现派画家杰克生·帕洛克(Jackson Pollock)及雕刻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同为美国艺术界的代表人物,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的画风对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油画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黑白灰在绘画美术作品中至关重要,不仅仅是物体塑造形体的前提,更是组织好画面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一幅美术作品或者设计作品的骨架。在美术绘画构图中,黑白灰的分布对各画种都非常重要,其层次变化是深入刻画画面的重要因素,十分考量绘画者的基础能力,如体积构图能力、概括感知能力,以及对黑白灰层次及空间关系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安德鲁·怀斯极其善于表现光影明暗,这种明暗所形成的强烈的黑白灰对比关系是他作品的一大特点。因此,结合安德鲁·怀斯的一些作品,对其画面的黑白灰布局做一个粗浅探析,从他的作品中学习黑白灰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王亮 《美与时代》2023,(2):96-98
王玉平的绘画记录着生活中的小物件和小景色,是他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这些随处可见的场景是王玉平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再现。王玉平的绘画灵感来源多是生活的现实与记忆,他将自己代入市井人物,以写生的形式体验与再现生活,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看法。其一些绘画作品色调柔和,情绪圆融,技巧放松。记忆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糅合,形成了其温和的绘画艺术语言,赋予其作品温和内敛的情感。王玉平将含蓄的情感表达与绘画技法相融合,使二者融会贯通,在当下美术教学新理念、新格局的完善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雷雨 《美与时代》2023,(6):66-68
美国当代著名的新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其作品主要描绘美国乡间的自然风景以及人物,捕捉生活中的视觉瞬间,用娴熟的笔法技巧将生活中的细节绘制成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画面。他的作品对后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安德鲁·怀斯将其所生活的乡村的一草一木描摹下来,通过写实手法与视觉经验加以组织,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呈现出忧郁的情感和浓烈的乡愁。安德鲁·怀斯给中国写实油画和水彩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绘画作为八大艺术之一,在整个艺术领域以其独有的风格存在着,往往人们对于绘画的水平鉴赏仅仅局限于一副画作的色彩、构图或是线条,而这些都是绘画作品中的情感符号。符号的选择与使用通常是艺术家作画风格成熟的一种标志,它们赋予了作品独特的个性化语言,往往是艺术家个人生活的印记与情感的表达。作为艺术家本身,他们是人类审美产品的精神创造者,具有独立人格的同时,情感也特别丰富,艺术家的人格其实是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观念等的综合表现。情感因素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绘画作品当中可以通过作品当中的情感符号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情感。绘画语言的使用方式不同,那么所呈现出来的绘画作品风格也是不同的,传递的情感符号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以点、线、面等绘画语言所构成的理想画面更应该是艺术家情感的凝缩和汇聚,每一笔都是他们情感的寄托,艺术家赋予了绘画作品一种人格化的东西,那些零散的情感符号共同组成了艺术家完整的艺术表达,所以文章就针对绘画艺术进行探究,并通过绘画作品中不同的情感符号得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感受。  相似文献   

10.
屏风是中国绘画中的特殊符号之一,它在绘画作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从构图、景深、隔断、氛围等方面分析和解读。研究发现,屏风作为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功能性的艺术元素,不仅在绘画中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对观者的观看体验和情感产生了深远影响。关注和了解屏风在空间营造、情感表现、意义传达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探究中国绘画的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屏风在中国绘画中的表现及发展为切入点,从空间塑造和视线引导、景深表现、氛围营造与情感表达、对比与平衡、象征等方面探讨中国绘画中屏风的多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美术史上曾出现过一个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流派——表现主义。其中,蒙克是表现主义绘画领域的先驱和代表。他的作品表现性极强,用色主观且具有象征意义,画面中的人物被描绘得富有特点且极富情感。《生命之舞》这件作品是他创作的"生命组画"中的最后一幅,具有代表和总结意义。文章详细解析它的形式和内容来了解他作品的风格,领悟蒙克所流露出来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画家的个性决定了他的笔墨运用方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笔墨并重,虽用笔数很少,但却蕴含着充实、厚重的意境,并以水洇的方式传达出"墨点不多泪点多"的深刻情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朝廷腐败,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画家李唐便生活在这样一个乱世当中,形成了自己刚强坚毅的性格和苍劲、浑厚的艺术风格,其不但影响到了南宋诸家,而且对元、明、清乃至今日的画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依然在通过作品向我们传达着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情感、历史变迁的信息.深入挖掘李唐绘画精神性的表达,对我们全方位、多层次解析李唐绘画对后世带来的影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宋徽宗的艺术生涯和花鸟画创作进行探讨,研究他作品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采用文学与绘画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中的诗意绘画表达和画意文学表达,探讨诗画互文现象的意象共鸣和情感交融,同时探讨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展示了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以视觉感受传达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语言。绘画用色彩表达情感,画家用色彩表现自然,同时,也是自身情感的表现。英国风景画家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绚丽的色彩,描绘出英国的自然风景。透纳善于捕捉瞬息变化的光与色,在绘画实践中用感性的手法表现理性的自然。康斯太勃尔对自然中物体的表面观察细微,能够领悟其丰富的细节纹理与色彩变化,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诗意般的自然。两位风景画家用色彩显现出自然的魅力,让观者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6.
亚历克斯·卡茨是当代最重要也是最受人尊敬的美国艺术家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艺术家们都在追求如何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有冲击力与爆发力时,亚历克斯·卡茨却选择专注于人物画领域的创新。在自身的绘画生涯中,卡茨从弱冠到而立之年的绘画使人觉得异常亲近和美妙,虽然当时并不是艺术走向的主流,但为后来的艺术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绘画过程提供了参考,从而通过卡茨独特的绘画语言情感表达影响不同艺术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当卡茨创作大型山水画时,他就会记录下他的早期想法并画小草图。在他的成熟作品中,抽象油画代表了具象的事物。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亚历克斯总是对这一刻的新鲜感有一种难以置信的感觉,然后设法保持这种新鲜感。在关于亚历克斯·卡茨的理论研究方面,大多数已有的理论研究都围绕他平面性绘画语言本身的产生以及发展而展开的讨论,绘画以情感表达为基础,结合对亚历克斯·卡茨的平面性绘画语言进行阐述的文章并不多见,这也是文章的一个创新点。平面的形式与绘画的情感表达相结合,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文章力图阐述平面性绘画语言在艺术家亚历克斯·卡茨的艺术创作中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从而触发观者对其的理解与关注。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克里姆特作为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大师和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绘画风格注重个人内心世界与情感的表达,他结合辉煌璀璨的装饰色彩——金黄色进行创作,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他艺术家区别开来。克里姆特金黄色的色彩语言运用使绘画作品既有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深刻思想性,同时又具有独特的装饰趣味性,在艺术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8.
陈淳是明后期的花鸟画家,出于文徵明门下,是吴门派的著名画家。陈淳追求本心,以诗、书、画作为抒发自己人生理想的方式,其作品表现出了安适宁静的状态,同时也反映出了他的内心情感,他认为要赋予作品以自身的情感,使作品成为自己的感情寄托,只有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气与生命。因此,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新淡雅、充满雅趣的风格,对水墨写意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陈淳早期绘画风格的形成不仅与其出生的环境密切相关,也深受文徵明、沈周的绘画风格的影响,然而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绘画风格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元代的画家,大多信奉和推崇道教(包括全真教)和道家思想,倪瓒的绘画作品尤其如此。画面中的那种平静、深远、孤独、萧疏都寄托于他的绘画作品中,成为他情感的客观参照物,达到了道家所谓的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因此,他的绘画艺术受到道家自然观的影响较大,更深入其本质,更透彻地将心灵展现于自然物中。通过对倪瓒的绘画详细分析来揭示他与道家思想的关系,并进一步阐释道家思想在他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再现”与“表现”是艺术创作的两种方式。绘画的发展,是从注重客观世界的描绘转变为注重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对于绘画内在情感意义的表现。以风景油画为切入口,探讨了将“再现”转化为“表现”的几种方式,分析在中国油画风景中如何传达画面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